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对称性再研究(延军平)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地球自转的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产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
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判断晨线和昏线的方法
自转法
时间法
昼夜半球法
地方时
计时方法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为地方时12时
时刻早晚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
时差大小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计算方法东加西减
时区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北京时间
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是东八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
公式法
数轴法
划分日期的界线
人为界线
自然界线
计算原则
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太阳直射其他经线时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地转偏向力
作用范围水平运动的物体
大小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方向
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
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
赤道不受影响。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解析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解析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思维导图二、考点通关考点1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否定了行星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给出了太阳准确的位置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描述了行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线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解决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问题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a 3T 2=k表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反之,其公转周期越短2.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实际上,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

这样就可以说:(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3T 2=k 。

注:处理行星绕太阳(恒星)的运动问题时,根据题意判断行星轨道是需要按椭圆轨道处理,还是按圆轨道处理,当题中说法是轨道半径时,则可按圆轨道处理。

【典例1】“墨子号”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 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轨道上标记了墨子卫星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 =T 14,T 为轨道周期的位置。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积S 1>S 2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其在B点的速度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答案】C【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卫星与地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面积S1=S2,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在A点、B点经过很短的时间Δt,卫星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S A=S B,由于时间Δt很短,则这两个图形均可看作扇形,则12v AΔt·r A=12v BΔt·r B,且知r A<r B,则v A>v B,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即a3T2=k,整理可得T2=1k a3=Ca3,其中C=1k,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故C正确,D错误。

专题09 自然灾害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专题09 自然灾害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考点01 气象灾害
【变式演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 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 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 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 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 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 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考点01 气象灾害
(三)危害与好处 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 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四)我国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 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答案】(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 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 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 沙尘运动。
【答案】(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解析】(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 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 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 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思维导图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和应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

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4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温带落叶阔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北极圈
理想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苔原气候;冰原带: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上
许多山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垂直自然带谱不完整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图表加深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形成受热量条件影响,也受水分条件制约
规律: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显著地区:中纬地区
分布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形成原因
热量
形成基础
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规律 显著地区
分布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干扰和 破坏了地带性分异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的变化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
概念 形成因素
非地 带性 分异
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北回归线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形成原因
水热组合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规律
形成基础
山地垂 直地域 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高山区

滑坡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滑坡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滑坡
成因
岩层破碎,断层发育
土层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强降水天气,降水强度大
(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地形坡度大,容易形成滑坡
地震使岩体破碎,诱发滑坡
受人类活动影响
植被破坏/植被缺乏
破坏地表结构
危害
危害各类工程建设
摧毁道路、农田、房屋
阻断江河,形成堰塞湖
伤害人畜,毁坏森林
防治
加强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加固滑坡体
修筑土墙和抗滑桩
锚固、固结灌浆
在斜坡坡脚砌石护坡
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截引地表水流,排除地下水
各种工程建设避开滑坡体
危害人们生命财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