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回顾

摘 要 : 收入 分 配 问题 一 直是 西 方 经 济 理 论 研 究 的 重 要 主 题 ,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 于 各 自 出发 点 等 不 同 , 成 了许 多 流 在 由 形
派 。把 西 方 经 济 学发 展 中关 于收 入 分 配 理 论 的 观 点 予 以 回 顾 , 我 国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货 收 货 租 理 论 构 成 。 与 斯 密 相 比 , 对 三 大 基 本 阶 级 的 收 入 更 注 越 多 , 币 收 入 的 边 际 效 用 就 越 小 ; 入 越 少 , 币 收 入 的 他 边 际效用就越大 。因此 , 富 人 的货 币收人 向穷 人转移 , 将 可 重 考 察 各 种 收 入 的 决 定 因 素 及 其 数 量 比例 关 系 如 何 确 定 。 1 2 新 古 典 学 派 的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
由于货 币边 际效 用 同其 他 入 。因此 , 李嘉 图分 配理 论 的核 心实 际上 是 剩余 价 值 产生 济 学尤其是 旧福 利 经济 学 认 为 , 商 品 一 样 也 是 随 着 货 币 数 量 增 加 而 递 减 的 , 个 人 的 收 人 一 及 其 分 割 问 题 , 分 配 理 论 主 要 由 工 资 理 论 , 润 理 论 和 地 其 利
不 这 和 地 租 。 斯 密 在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基 础 上 论 述 了 收 入 的 来 源 , 格 局 是 不 合 理 、 公 平 的 , 必 然 引 起 资 源 配 置 的 失 调 和 经 济 运 行 制 剂 的 混 乱 , 来 一 系 列 经 济 问 题 , 改 革 不 合 理 的 带 而 在 一定 程 度 上 揭 示 了 生 产 关 系 的 本 质 , 他 的 价 值 论 是 二 但
派 。把 西 方 经 济 学发 展 中关 于收 入 分 配 理 论 的 观 点 予 以 回 顾 , 我 国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货 收 货 租 理 论 构 成 。 与 斯 密 相 比 , 对 三 大 基 本 阶 级 的 收 入 更 注 越 多 , 币 收 入 的 边 际 效 用 就 越 小 ; 入 越 少 , 币 收 入 的 他 边 际效用就越大 。因此 , 富 人 的货 币收人 向穷 人转移 , 将 可 重 考 察 各 种 收 入 的 决 定 因 素 及 其 数 量 比例 关 系 如 何 确 定 。 1 2 新 古 典 学 派 的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
由于货 币边 际效 用 同其 他 入 。因此 , 李嘉 图分 配理 论 的核 心实 际上 是 剩余 价 值 产生 济 学尤其是 旧福 利 经济 学 认 为 , 商 品 一 样 也 是 随 着 货 币 数 量 增 加 而 递 减 的 , 个 人 的 收 人 一 及 其 分 割 问 题 , 分 配 理 论 主 要 由 工 资 理 论 , 润 理 论 和 地 其 利
不 这 和 地 租 。 斯 密 在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基 础 上 论 述 了 收 入 的 来 源 , 格 局 是 不 合 理 、 公 平 的 , 必 然 引 起 资 源 配 置 的 失 调 和 经 济 运 行 制 剂 的 混 乱 , 来 一 系 列 经 济 问 题 , 改 革 不 合 理 的 带 而 在 一定 程 度 上 揭 示 了 生 产 关 系 的 本 质 , 他 的 价 值 论 是 二 但
收入分配原理及指标

四、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一)工资理论 1、工资性质—劳动的报酬 2、工资的决定 (1)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点: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曲线S—向后弯曲的曲线 (2)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四、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二)利息理论
1、性质—资本的价格
2、理论:(1)时间偏好
20
6
40
12
60
17
80
24
100 41
累计 80
6 60 18 35 40 59 20 100
绝对平均
A
B 绝对不平均
20 40 60 80 100
P(%)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瑞典 英国 美国 巴西
二、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制度上存在问题 (3)个人原因
军官 教授 医生 律师
第七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性质:1、派生需求—产品的需求引起
2、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因素:1、产品需求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三)需求
P
D
某种生产要 素投入量
150 175 200 225 250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自然资源—垂直线 2、资本品—向右上方倾斜 3、劳动—向后弯曲的曲线
工资W(元) 劳动供给量
6
150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
10
250
14
250
18
210
24
150
S
P
P
S
N
K
W
供给曲线S—向后弯曲的曲线 (2)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四、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二)利息理论
1、性质—资本的价格
2、理论:(1)时间偏好
20
6
40
12
60
17
80
24
100 41
累计 80
6 60 18 35 40 59 20 100
绝对平均
A
B 绝对不平均
20 40 60 80 100
P(%)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瑞典 英国 美国 巴西
二、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制度上存在问题 (3)个人原因
军官 教授 医生 律师
第七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性质:1、派生需求—产品的需求引起
2、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因素:1、产品需求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三)需求
P
D
某种生产要 素投入量
150 175 200 225 250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自然资源—垂直线 2、资本品—向右上方倾斜 3、劳动—向后弯曲的曲线
工资W(元) 劳动供给量
6
150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
10
250
14
250
18
210
24
150
S
P
P
S
N
K
W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由于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并非人类劳动的产物,也不能通过人类劳动增加其供应量, 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产的特点。因此,土地的供给完全缺乏 弹性,土地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2)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由土地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
3.超额利润 ——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它是总收益与 总成本之差。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来源于垄断(市场竞 争的不完全性)、风险和创新活动。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或(和)卖方垄断。 (2)超额利润也被看作是企业主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的一种报酬。 (3)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即率先改变生产函 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企业家职能的创 新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管理方法, 另一类创新包括所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革新,如创造新产品、新式样和广告等等。 (二)利润的功能 1.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也是评价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优劣的 标准; 2.利润不仅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也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3.利润是厂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本身具有一个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
2.利率的决定
(1)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企业之所以要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因为资本 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在于资本具有净生产力。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 增加即资本的存量的相应增加而递减,所以对资本的需求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它表达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2)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由土地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
3.超额利润 ——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它是总收益与 总成本之差。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来源于垄断(市场竞 争的不完全性)、风险和创新活动。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或(和)卖方垄断。 (2)超额利润也被看作是企业主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的一种报酬。 (3)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即率先改变生产函 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企业家职能的创 新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管理方法, 另一类创新包括所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革新,如创造新产品、新式样和广告等等。 (二)利润的功能 1.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也是评价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优劣的 标准; 2.利润不仅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也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3.利润是厂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本身具有一个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
2.利率的决定
(1)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企业之所以要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因为资本 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在于资本具有净生产力。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 增加即资本的存量的相应增加而递减,所以对资本的需求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它表达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3、坚持与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 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它( ) ①符合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②是对平均分配的根本否定 ③能维护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高 ④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在我国, 劳动还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必须通过公平的收入 分配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①③正确;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C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4、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既对立 又统一的。其统一性体现在(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就是效率 ④效率高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
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知识点解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典型例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政策调 整大体经历了破旧,打破平均主义——立新,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调整和完善,更加关注社会公 平三个阶段。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三版)

一、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I Y
绝对平等曲线
A
洛伦兹曲线
20%
E
绝对不平等曲线
B
O
20% 40% 60%
80% 100%
P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一国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 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MP、MR 与VMP的定义
MP(边际产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产 量 dQ(L) MP dL
VMP(边际产品价值)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 增加的收益,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MP P VMP
MR(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产品所增加 的收益。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
下降,劳动供给则随之上
升,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 w2
方倾斜。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1
上升,劳动供给则随之下
降,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
方倾斜,即劳动供给曲线
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向后 w0
弯曲。
16−H0
S 16−H2 16−H1
土地的供给曲线 R
o
Q
Q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R
D(市场) S(市场)
R1
地租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0
Q
Q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rent):供给量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地租 是租金的一种形式。
R
R1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指数: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 份额,最低值是0.2
阿鲁瓦利亚指数:40%最穷人口的份额, 最高0.4
收入不良指数:最高收入20%人口的收入 份额与最低收入20%人口收入份额之比
各国收入分配案例
韩国 巴西 斯里兰卡 印度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教育-生育决策机制 社会稳定性机制 市场规模机制
不关注功能分配的原因?
没有考虑决定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力量 需要了解收入为什么以及怎样向某些人群
聚集的,个人收入不仅包括个人劳动所得, 还包括来自财产的收入 开展中国家处于经济构造的转型期,现代 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落后地区和先进地 区并存,收入分配倾向现代部门和兴旺地 区,造成收入分配在一段时期越来越严重
2、社会稳定性机制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方面使得大量 低收入者在面对少数非常富有的人时,会对 社会经济现状产生不满,要求进展重大社会 变革,进而带来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导致法 律和相关法规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 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不平等促使低收入者去从事犯罪、 暴力及其他破坏性活动,威胁到产权,使投 资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时间 基尼系数 1980 年 0.23 1985 年 0.341 1990 年 0.348 1995 年 0.389 2000 年 0.417 2005 年 0.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亚行揭露:中国基尼系数扩大到0.473
己到达拉美平均水平,勇夺亚洲冠军2007年8月8日,亚洲开发银 行发表了?减少不平等,中国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新闻稿并公 布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 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
经济增长最终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纵向的“涓 流效应〞和横向的“扩散效应〞,增长之前就进 展再分配难行得通,会严重抑制经济主体的活力, 阻碍经济增长;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理论

26
O
L1
L2
为证明
MRP L = MP L • MR = f1 ( p ) TR = P • Q d (TR ) dQ dP = P• +Q• MR = dQ dQ dQ dP MR = P + dQ
(1)设生产函数为Q 厂商的总收益为 微分得边际收益
(2)只有劳动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为 Q
= f 2 ( L)
上式中
dQ dP = MP; P + Q = MR L dL dQ MRP = MP • MR L L
28
因此可得出
第三节 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
本节: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素市场买方垄断。 一、使用单一可变要素 完全竞争 完全垄 要素 的买方垄断 要素市场 断厂商 单位 1).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 AFC TFC MFC AFC TFC MFC 素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 1 50 50 50 50 > 70 50 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仍是其 2 50 100 60 120 > 90 50 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 MRP 3 50 150 70 210 > 50 110 假定这一要素是劳动,厂 4 50 200 80 320 > 50 130 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即是 90 450 5 50 250 MRPL 。 PL ME=MFC 2)劳动的供给曲线与MFC SL =AFC AFC=SL<MFCL A 3)均衡条件:MRPL=MFCL MRPL O 29 L0 L
PL1 PL0 PL2 SL1 SL0 MRPL SL2 L L1 L0 L2
25
O
二、厂商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 如果厂商使用两种变动要素时,则工 对其中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资率的下降会产生三种效应: 由于多种要素可变,工资 下降会产生替代效应,使 MRP曲线右移,从而使厂 商对劳动的需求量增加。 W=PL MRPL1 MRPL2 SL1 A W1 A1 B SL2 W2 L
O
L1
L2
为证明
MRP L = MP L • MR = f1 ( p ) TR = P • Q d (TR ) dQ dP = P• +Q• MR = dQ dQ dQ dP MR = P + dQ
(1)设生产函数为Q 厂商的总收益为 微分得边际收益
(2)只有劳动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为 Q
= f 2 ( L)
上式中
dQ dP = MP; P + Q = MR L dL dQ MRP = MP • MR L L
28
因此可得出
第三节 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
本节: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素市场买方垄断。 一、使用单一可变要素 完全竞争 完全垄 要素 的买方垄断 要素市场 断厂商 单位 1).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 AFC TFC MFC AFC TFC MFC 素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 1 50 50 50 50 > 70 50 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仍是其 2 50 100 60 120 > 90 50 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 MRP 3 50 150 70 210 > 50 110 假定这一要素是劳动,厂 4 50 200 80 320 > 50 130 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即是 90 450 5 50 250 MRPL 。 PL ME=MFC 2)劳动的供给曲线与MFC SL =AFC AFC=SL<MFCL A 3)均衡条件:MRPL=MFCL MRPL O 29 L0 L
PL1 PL0 PL2 SL1 SL0 MRPL SL2 L L1 L0 L2
25
O
二、厂商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 如果厂商使用两种变动要素时,则工 对其中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资率的下降会产生三种效应: 由于多种要素可变,工资 下降会产生替代效应,使 MRP曲线右移,从而使厂 商对劳动的需求量增加。 W=PL MRPL1 MRPL2 SL1 A W1 A1 B SL2 W2 L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在核算的范围方面,生产核算的范围决定 了收入分配和消费的核算客体范围。这种 核算的范围前后要保持一致。
15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二)收入初次分配 主要将生产成果在参与生产的要素之间进行
分配 雇员——雇员报酬; 资本——财产收入; 政府——生产税; 经营者——营业盈余 上述收入都属于原始收入,经济总体称国民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1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2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一)什么是收入? 收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使用者可
能取其不同的含义。 劳动者从就业单位取得的报酬 企业可以把当期获取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
(四)收入分配阶段的划分 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1.收入初次分配 收入形成 收入初次分配
2.收入再分配 收入二次分配(货币收入再分配) 实物收入再分配
9
(五)不同分配阶段收入的性质
初次分配
直接分配
再分配
间接分配
交换性 收入
转移性收入
生产性收入 非生产性收入
有偿性收入 无偿性收入
10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收入。
16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三)收入再分配 主要将各种经常性转移在各机构单位或部
门之间进行分配。 主要经常性转移收支形式有:
缴纳所得税(收入税);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物再分配——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17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其职能类似于公司的非法人企业。准公司 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公司与 其股东的关系。
15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二)收入初次分配 主要将生产成果在参与生产的要素之间进行
分配 雇员——雇员报酬; 资本——财产收入; 政府——生产税; 经营者——营业盈余 上述收入都属于原始收入,经济总体称国民
第五章 收入分配核算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1
第一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2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一)什么是收入? 收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使用者可
能取其不同的含义。 劳动者从就业单位取得的报酬 企业可以把当期获取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
(四)收入分配阶段的划分 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1.收入初次分配 收入形成 收入初次分配
2.收入再分配 收入二次分配(货币收入再分配) 实物收入再分配
9
(五)不同分配阶段收入的性质
初次分配
直接分配
再分配
间接分配
交换性 收入
转移性收入
生产性收入 非生产性收入
有偿性收入 无偿性收入
10
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
收入。
16
三、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总量指标
(三)收入再分配 主要将各种经常性转移在各机构单位或部
门之间进行分配。 主要经常性转移收支形式有:
缴纳所得税(收入税); 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物再分配——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17
第二节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其职能类似于公司的非法人企业。准公司 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公司与 其股东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经济理论
货币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货币理论
现金余额说 在《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 中提出 货币价值取决于一国公众愿以 通货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实 物余额)与该国货币数量(现 金余额)的比率。 将研究重心从此前的货币供给 转向货币需求。
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国际交换 价格)下,一国愿意为进口而提供的出 口商品总量。 提供曲线较为形象的将供求均 衡分析运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中, 为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分析 手段。
工资理论——劳动要素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它的 大小由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来决定的。 劳动的需求价格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决定的;供给价格决定于培养、训练和 保持有效率的劳动的精力所用的成本。
工资理论(续)
效率工资主张:报酬优厚的劳动一般是 有效率的劳动,并不是昂贵的劳动。高 工资不仅能提高工资领受者的效率,而 且能提高他们子孙的效率。
一生的评价
马歇尔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 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英国“剑桥学派” 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在西方经济学的 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后人把它 称为“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马歇尔的经济学体 系,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更新, 因此他为“新古典派”(Neo-classical School)的创始人。
一生的评价
ຫໍສະໝຸດ 两大贡献 马歇尔学说带有浓厚的社会学倾向,马 歇尔经济学仍然残留着福音传播者的性 格。 “温暖的心和冷静的头脑” 在马歇尔看来,经济学只是实行社会改 良、推动人类进步的工具,经济学家的 最高目标是启迪、寻觅和发展人们的利 他主义。
一生的评价
理论具有局限性 马歇尔宣扬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从功利主义 的立场来考察人的行为,强调心理因素;在分 析国民收入是仅从生产要素方面分析,以需求 关系掩盖了生产关系,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 剥削实质等等。 马歇尔的经济学是以自由竞争企业或资本主义 制度为前提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有高度的 经济效率,而且健全、完善、井然有序。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收入分配理论
其他经济理论
简要评价
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 工资理论 利息理论 利润理论 地租和准地租
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
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均衡价格论的运用。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均衡 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 在马歇尔看来,国民收入是由劳动、资本、土 地和企业组织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国 民收入也由与这四种生产要素相对应的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构成。所谓国民收入的分配, 就是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是由它们 各自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的均衡价 格决定的。
利息理论(续)
谁都知道,人们一般是不白借钱给人的; 因为他们的资本或他的等价物即使对他 们没有适当的用途,但他们总能找到其 他的人,这些人使用资本有利可图,从 而愿意支付代价而取得资本;他们期待 着最有利的市场。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47页
利息理论(续)
马歇尔认为,利息是资本的价格。他把利息分 为纯利息和毛利息。
一生的评价
经济学的规律可与潮汐的规律相比,却 不能和简单与精密的引力律相比。因为, 人们的活动室如此多种多样和不确定, 以致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我们所 能做的关于倾向的最好叙述,必然是不 精确的和优缺点的。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马歇尔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是提出“经 济学是一门发展进化科学的第一人。
当我们所说的利息只是资本的报酬,或 只是等待的报酬时,我们所指的利息是 纯息,而一般人所指的利息一词,除纯 息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种利息叫做毛 息。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53页
利润理论——“组织”即企业经营和管理 能力的均衡价格
利润是企业组织管理业务的报酬,即所 谓管理的总报酬,包括经营能力上的报 酬。 马歇尔认为利润大小决定于企业组织管 理能力的需求和供给,同时还把均衡时 间因素考虑进来,在短期内,利润是一 种“剩余”而不计入成本,就长期而言, 利润是产品正常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即 产品长期供给价格的一部分。
劳动是否昂贵,要和效率相比较,高效 率的劳动,报酬优厚也不是昂贵,低效 率的劳动,报酬低廉也是昂贵。
利息理论——资本要素的均衡价格 利息是对提供资本者等待所作“牺 牲”的报酬,对于支付利息的人来 说,则是使用资本的代价。 需求价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供给价格取决于对等待所期望的报 酬。
地租和准地租——使用土地的代价
土地是自然界存在的,供给是固定的, 土地既没有生产费用,也没有供给价格, 因此,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其大小由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在地租问题上,马歇尔基本上是重述了 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地租和准地租(续)
与地租理论相联系,马歇尔还提出了 “准地租”概念。 准地租是指在短期内,土地本身和土地 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或 企业组织所得到的超过平均水平的报酬, 不论其形态是工资、利息还是利润,由 于这些报酬在性质上与地租或土地耕作 的生产者剩余相类似,所以称为“准地 租”。
分配论的总结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是各种理论的综合,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较大。 在工资和地租两部分提出了一些其前人未曾接 触过的新观点,如效率工资、准地租等。 但是,马歇尔的分配论是有其阶级局限性的。 他把国民收入仅同生产要素相联系,而排除生 产关系,以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来掩盖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家利用资本通过对剩余 价值的无偿占有来实现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