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快速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

合集下载

番鸭得了呼肠孤病毒病怎么办?.doc

番鸭得了呼肠孤病毒病怎么办?.doc

番鸭得了呼肠孤病毒病怎么办?概述:番鸭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有白色、黑色和花色番鸭.由于番鸭容易感染呼肠孤病毒病,一些养户常感觉到很难饲养。

那么,番鸭得了呼肠孤病毒病怎么办?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病特点有哪些?番鸭常见病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番鸭得了呼肠孤病毒病怎么办?1、发病鸭隔离治疗。

可使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药物防治细菌病的继发感染,饮水中添加保肝护脾的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芪多糖)来改善病情。

2、对病鸭做好管理,对行走困难的发病鸭加强护理,必要时可以人工辅助给食。

3、对于没有治疗的病鸭,应及时淘汰。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病特点有哪些?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绝大部分发生于纯种番鸭,但也有在半番鸭中发生的报道。

本病多见于10~20日龄的番鸭,发病率通常为30%~90%,最高可达100%,死亡率为60%~95%,严重的会出现全群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少见。

番鸭常见病有哪些?1.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叫雏番鸭坏死性肝炎、“花肝”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雏番鸭烈性、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出壳后8~40日龄易发,发病率、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主要发生于纯种番鸭,病程一般为1~7d。

2.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

雏番鸭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易感,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

3.鸭病毒性肝炎病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分DHVI、Ⅱ、Ⅲ,共3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最常见的为DHVI型。

传播快死亡率高,大多3~5日龄发病,3周龄以上番鸭很少发病。

4.番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病,主要侵害10~45日龄的雏鸭和雏鹅。

该病病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鸭脾坏死症由什么引起的 鸭呼肠孤病毒怎么解决

鸭脾坏死症由什么引起的 鸭呼肠孤病毒怎么解决

鸭脾坏死症由什么引起的鸭呼肠孤病毒怎么解决
鸭子养殖起来简单,但要注意做好鸭病防控,才能更好的维护好养鸭场的经济效益。

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

该病毒可引起番鸭,半番鸭肝脏、脾脏等脏器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点,故又称为鸭“白点病”,樱桃谷鸭引起的脾脏坏死称为“鸭脾坏死症”。

达龙易万抗快速控制由呼肠孤、鸭肝等引起的肝破裂、肝坏死、脾坏死!
卫生是减少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所以,鸭场周围、鸭场内要定期清扫、消毒,确保无杂草、腐木、死鸭、杂物等。

鸭舍内的过道、门帘、水帘、料槽、水槽等要保持清洁卫生。

要做好灭鼠灭蚊蝇并随时射杀进入场区的野鸟。

要加强饲料的加工消毒处理,不能使用发霉变质、虫蛀、有毒有害、劣质及不洁的饲料。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8年第9期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

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MDRV 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

MDRV 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

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H 敏感;对有机溶剂不敏感。

2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7~35日龄,以10~25日龄的雏番鸭最易发生,发病率30%~90%,病死率60%~80%;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为14~21d。

发病后5~10d 进入死亡高峰期,高峰期一般持续10~20d。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其病死尸体、分泌物尤其是排泄物散毒,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和脚蹼损伤等水平传染,本病也能垂直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天气炎热、潮湿时发病率显著升高。

饲养密度高、卫生条件差、鸭舍潮湿且温差幅度大等均可诱发本病,加重病情。

同时,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等,造成大量死亡。

3临床症状发病番鸭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少或废绝,畏冷扎堆,腹泻,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有大量稀粪粘附在肛门周围,泄殖腔扩张、外翻,大部分番鸭表现为软脚,部分患鸭逐渐出现趾关节或跗关节肿大,跛行,耐过病番鸭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鸭。

4剖检病变对病死番鸭剖检,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和脾脏,肝脏肿大、质脆,呈淡褐红色,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表面和实质密布大量坏死点,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脾脏肿大、质硬,呈暗红或黑紫色,表面和切面实质有大量坏死点或坏死灶,呈白色或黄白色;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个别病例可见心包积液、心包炎,肝周炎。

5诊断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够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可采集濒死番鸭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一例雏番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例雏番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例雏番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章秋月【摘要】2017年1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某养殖户饲养的雏番鸭出现大面积死亡,死亡率约45%.死亡鸭见有角弓反张、运动失调等症状.剖检死亡雏番鸭见肝脏呈现大面积点状、片状不规则出血,且伴有坏死;脾脏见有明显的脾坏死.结合临床初步诊断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采集病死雏番鸭的肝脏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RT-PCR检测.结果表明,死亡雏番鸭细菌分离为阴性,RT-PCR试验可以特异性扩增出约586 bp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特异性条带,而经典呼肠孤病毒和鸭肝炎病毒未见特异性目的条带,确诊雏番鸭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期刊名称】《福建畜牧兽医》【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雏番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细菌分离;RT-PCR鉴定【作者】章秋月【作者单位】南平市星星畜牧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正文语种】中文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感染表现为典型的“花肝病”症状,肝脏出现明显的灰白色斑样病灶,病灶大小不一、边缘无光泽。

该病原在分类地位是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正呼肠孤病毒,在鸭群中主要以番鸭感染为主[1],也见有半番鸭感染[2],但其他品种鸭未见感染后出现明显症状。

经过近些年对鸭群免疫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3],番鸭感染MDRV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群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与20世纪末期暴发于我国番鸭群的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相似。

该病可感染多品种鸭,如番鸭、半番鸭、麻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白改鸭等常见鸭品种,表现为肝脏斑块状出血,并伴有坏死;脾脏有出血性坏死点(块)[4]。

由于该病的部分临床症状与经典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鸭肝炎类似,本文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病毒RT-PCR鉴别诊断,明确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现报到如下。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治试验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治试验

番 鸭 呼 肠 孤 病 毒 ( so y d c e vr s mu c v u k ro i , u MD RV) 染 , 称 番 鸭 “ 感 俗 白点 病 ” “ 、 花肝 病 ” 是 由 , MD V 引起雏 番 鸭 的急 性 烈性 传 染 病 。该 病 1 5 R 90
年 首 次 在 南 非 报 道 [ ,9 7年 我 国 有 该 病 流 行 的 报 】 19 ]
胡 、 心莲 、 穿 丁胺卡 那霉 毒注射 液 等组成 ) 由佛 山科 , 学技 术学 院 畜 兽 医研 究 所 提 供 。1 日龄雏 番 鸭 ,
未 经 MD RV疫 苗 免 疫 , 由佛 山某 种 番 鸭 场提 供 , 隔
2 2 甲硝唑 、 甲硝 咪 唑 、 方二 甲硝 咪 唑 治疗 结 . 二 复
维普资讯
3 6
中 国兽 医杂 志 2 0 0 8年 ( 4 第 4卷 ) 8期 第
Chn s o ra f tr a y Me i n ie eJ u n l e i r dc e o Ve n i
雏 番 鸭 呼 肠 孤 病 毒 病 的 防 治 试 验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MD N 株 D 。 毒 液 , 7 _ RV s F 病 对
日龄 雏番 鸭 的 L 为 1 ・ / . D。 O ” O 5mL, 由佛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畜牧兽 医研 究 所分 离 、 存 。MD V 病 鸭 保 R
道E5, 已有 弱 毒 疫 苗E7、 活 苗E9、 黄 抗 体 23 现 - 63 灭 - 83 卵 - 等 防 治 制 剂 用 于 临 床 , 总 体 效 果 不 理 想 。本 试 但 验用 几 种 制 剂 与 免 疫 方 法 对 MD RV 进 行 防 治 试 验 , 筛 选 出有 效 的 防 治 制 剂 , 讨 防治 该 病 的 有 拟 探 效 措施 。

MTS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鸭胚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

MTS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鸭胚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

MTS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鸭胚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林泽鑫【摘要】采用MTS法检测接种不同致病力番鸭呼肠孤病毒12 h、24 h、36 h、48 h、72 h、96 h后对番鸭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活力的影响.根据细胞病变情况和活力状态确定细胞发生变化的拐点,初步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和细胞活力的特征变化,进一步了解番鸭呼肠孤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和致病机理提供时间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接毒后36 h,细胞活力达到最高,高致病力YB毒株作用于MDEF,细胞活力在48 h大幅下降并出现明显细胞凋亡;低致病力YJL毒株作用于MDEF,则在72 h可出现明显细胞凋亡.【期刊名称】《福建畜牧兽医》【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MTS检测法;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细胞活力【作者】林泽鑫【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平和 363700【正文语种】中文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可引起番鸭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坏死点(白点病、肝白点病、花肝病)、纤维素心包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体现为番鸭软脚、腹泻、生长障碍,该病也感染鹅。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也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较为流行的番鸭疫病,该病发病率高(30%~90%),致死率高(60%~80%)[1]。

番鸭呼肠孤病毒引发的番鸭疫病主要发生于40日龄以下番鸭,以7~45日龄常发,且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发病鸭耐过后变成僵鸭[2-3],并且治疗该病至今无特效药。

番鸭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的成员,病毒粒子呈正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有双层衣壳结构。

完整的番鸭呼肠孤病毒粒子直径60~75 nm,氧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7 g/mL,有空心、实心两种病毒粒子。

鸭子白点病的诊治 - 养鸭技术

鸭子白点病的诊治 - 养鸭技术

鸭子白点病的诊治-养鸭技术鸭“白点病”是由鸭疱疹病毒III型引起番鸭和半番鸭的一种病毒性禽类传染病,鸭子一般多在35日龄以内发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一般在65%-85%以上,因此又叫鸭新病。

应激条件下、环境卫生差的场易发,且在应激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其死亡率高可高达9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又一大敌。

一、病原有关该病的病原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番鸭“花肝病”病原是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他们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接种病料后,在胞浆内看到大量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外壳直径70-75纳米,内核直径45纳米)的病毒粒子。

但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

由于该病主要发生在雏鸭特别是雏番鸭,而成年普通鸭发病轻微,且不被经典的抗鸭瘟血清所中和,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在血清型上不同于鸭瘟病毒的刨疹病毒。

二、临床症状病鸭精神高度沉郁、全身无力,不喜欢走动;脚发软,愿意趴着;鸭头无规则摆动,还有的扭脖子或者转圈;食欲和饮欲减退;严重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肛周羽毛沾有多量粪便。

病鸭具有代表性的的剖检变化是在鸭子的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等内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并且数量不等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灶;在鸭子肠道剖检时可以见到出血面。

三、剖检病变病死鸭最具有特征的剖检病变为肝脏、脾脏、胰腺、肾脏有数量不等、针尖大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点。

肠道(主要是十二指肠、直肠)可见出血及出血环。

此外,脑壳内壁、脑膜等轻度出血,胆囊充盈胆汁、极度臌胀。

四、预防措施1.整个鸭场在饲养环节上一定要加强管理,才能使整个鸭群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鸭群的机体抗病能力不断增强。

2.坚持自繁自养是鸭场的关键所在,即使需要从外地购进种蛋或名种雏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确保没有感染该种疫病后,才能把它引入鸭场。

3.消毒是饲养环节的关键,所以鸭场消毒设施必须达到饲养场标准,并且要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和程序。

不同毒力番鸭呼肠孤病毒双重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不同毒力番鸭呼肠孤病毒双重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不同毒力番鸭呼肠孤病毒双重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周五朵;朱二鹏;蔡一龙;温亚萍;吴异健;吴宝成;王全溪【期刊名称】《中国家禽》【年(卷),期】2014(36)6【摘要】自2001年我国出现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MDRV)报道以来,本课题组从病鸭体内分离到2株在临床上致病力差别很大的病毒毒株,并分别命名为YJL株和YB株。

本研究根据这2株病毒基因特点,分别针对YB株P10蛋白基因和YJL株P17蛋白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鉴别2个毒株的双重PCR。

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YB 288 bp、YJL 441 bp长度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番鸭病病原无扩增结果;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95℃5 min,94℃1 min,55℃45 s,72℃1 min,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该方法最低能检出10 pg YB和YJL株RNA模板;使用单重PCR和多重PCR方法对60份临床病料检测验证,两者符合率为100%。

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这2种不同毒力毒株的鉴别。

【总页数】4页(P14-17)【作者】周五朵;朱二鹏;蔡一龙;温亚萍;吴异健;吴宝成;王全溪【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4【相关文献】1.番鸭呼肠孤病毒通用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不同毒力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免疫器官的分布和排毒3.番鸭呼肠孤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4.禽(番鸭)呼肠孤病毒TaqMan探针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5.鸭坦布苏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番鸭呼肠孤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检 测番 鸭呼 肠 孤 病 毒 病 抗 原 的 间接 免 疫 荧光 ( b F 方 法 。结 果 显 示 人 工 感 染 MD Ma —I A) RV
MW9 1 7 0株病 毒后发 病和 死亡 番鸭 组织切 片均可检 出阳性 病 灶 ; 且组 织 匀浆经尿 囊腔途 径接 种 1 2
日龄 番鸭胚 , 死亡胚 心制 作冰 冻切 片进 行 I A 鉴 定 呈 阳性 结 果 。表 明该 方 法特 异 性 好 、 用 于 取 F 可
高 春 亮 蔡 , 羲 , 小 丽 , 朱 陈少 莺 , 1 2
(. 建 省农业科 学 院畜牧 兽 医研究 所 , 州 3 0 1 ;. 1福 福 5 0 3 2 福建 省畜禽 疫病 防治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

要: 本研 究应 用具 有免 疫 荧光特性 的抗 番 鸭 呼肠 孤病 毒 病 单克 隆 抗 体 ( RV 2 7 】 ) 立 MD 3 一 1 建
M u c vy d k r o r s r pi y s o uc e viu a dl .
Ke r s M u c v u k r o iu ;i d r c l o e c n ea s y a i e e t g y wo d : s o y d c e v r s n i tfu r s e c s a ;r p d d t c i e n
快速 检测 番鸭 呼肠孤 病毒 病 。
关键 词 : 番鸭 呼肠孤 病毒 病 ; 间接免 疫 荧光试验 ; 快速 检测
[ 中图分 类号 ] S8 8 3 [ 5.2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 7 4 2 1 )40 0 —2 0 46 0 (0 2 0 —0 80
a s y I A) i r e o d t c u c v u k r o iu M DRV) sa ( F n o d rt e e tM s o y d c e vr s( .Th e u t h we h t r z n s c i n o u c v u k i f c er s l s o d t a o e e t fM s o y d c n e — s f o
17 9 2年法 国分 离 到 病 毒 。1 9 9 7年 以来 在 福 建 、 广

J u n l fAn ma ce c n t rn r e ii e o r a i l in ea d Vee i ay 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n o S
Vo. 1 13
No 4

2 2 01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方 法 快 速 检 测 番 鸭 呼 肠 孤 病 毒 病
2 F ja i l sa e o t lT c n lg v l p n e tr . u inAnma e s s n r eh o o y De eo me tC ne ) Di C o
Ab ta t Mo o ln [a tb d ( DRV 3 — i a a n tM u c v u k r o iu su e o b i p i d r c l o e c n e s r c : n co a n i o y M 2 7 —i ) g i s s o y d c e v r swa s d t u l u n ie t f r s e c d u
td wi DRV W 9 1 tan c u d a p a p cfc b i h r e l o e c n e b F ,mo e v r 2一 o d d y M u c v e t M h M 7 0 s r i o l p e r s e i r tg e n fu r s e c y I A i g r o e 。1 l— a so y d c mb y o u a e t i e n p e n h mo e a e we eio a e h iu .S u k e r o i c lt d wi l r d s le o g n t r s l t d t ev r s o,I A o l e lc i s i lto o d t c n h v a F c u d r p a ev r s a i n t e e t u o
( .I si t o i l s a d y a d V tr a yMe i n , i n a e f Ag i l r ce cs Fu h uFu i n 5 0 3 h n 1 n t u e f An ma t Hu b n r n ee i r d c e F a d my o rc t eS in e , z o j a g 3 0 1 ,C i a n i Ac u u
番 鸭呼肠 孤 病 毒病 ( R MD VD) 是 由番鸭 呼 肠 ,
接 免疫荧 光试 验 , 临床 番 鸭 呼肠 孤 病 毒 病 的 快速 为 诊 断奠定 了基 础 。现将结 果报 道如 下 :
孤病 毒引 起 的番鸭 以软脚 、 脾 灰 白色 坏死 点 为 特 肝
征 的急性 传 染 病 。该 病 1 5 9 0年 于 南 非 首 次 报 道 ,
Ra i t c i g M u c v c o iu y I die t Fl o e c nc s y p d De e tn s o y Du k Re v r s b n r c u r s e e As a
GAO h n l n C IXi , C u —i g , A ZHU a —i , a Xio l CH EN h o y n ' S a — i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