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利于海洋航行B.吸引鱼群集聚

C.加快污染物扩散D.形成连续性降水

解析:1.D 2.B第1题,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处有多种水体交汇,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D对。图示甲、乙、丙处只有一种水体,A、B、C错。第2题,锋面涡处多种冷、暖水体交汇,海水搅动剧烈,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B对。涡的水流方向不稳定,不利于海洋航行,A错。涡形成水流旋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错。海水涡流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D 错。

(2019·德州模拟)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洋流的成因和性质分别是()

A.夏季风;暖流B.陆地形状;寒流

C.地转偏向力;暖流D.夏季风;寒流

4.图示季节()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B.地下水补给河流

C.鄱阳湖水补给长江

D.天山牧民在山麓草场放牧

解析:3.D 4.A第3题,根据图示洋流方向,由赤道向北至阿拉伯海,由水温较低流向水温较高,为寒流,排除A、C。7月,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主要是夏季风形成的,排除B;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吹离岸风,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远离岸边,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故选D。第4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故A正确。当河流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但无法确定河流具体位置,故无法确认河流此时水量情况,B不正确。我国冬春季长江大气降水补给少,鄱阳湖补给长江,与题目夏季不符,C错。夏季,天山高海拔气温回升,草料充足,牧民在高海拔牧场放牧;冬季,天山气温低,山麓牧场较温暖,适合放牧,故D错误。

5.(2019·雅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解析:选B图中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这些高值区主要位于台湾岛以东,日本群岛以南、以东海域,有日本暖流经过,使水域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有暖流经过,B对。海水流动快慢不是温度差异原因,A错。如果是太阳辐射影响,高值区域应呈东西向延伸,C错。靠近陆地的大陆架区域蒸发量较少,D错。

(2019·宿州模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6~7题。

6.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狭长,向北延伸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

C.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

D.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7.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6.C7.C第6题,根据甲地的经线约为70°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海岸区,P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形成,故选C。第7题,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洋流Q为日本暖流,主要为风海流,A错。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暖流,B错。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C对。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不会为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错。故选C。

(2019·德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8~9题。

8.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

A.顺风顺流B.顺风逆流

C.逆风顺流D.逆风逆流

9.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

B.②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

C.③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

D.④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解析:8.A9.B第8题,读图可知,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帆船航行至此地顺风顺水,故A项正确。第9题,①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②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④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故B项正确。

(2019·昆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南北温差大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11.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

A.3月至5月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D.12月至次年2月

12.图示四个海区中,密度流最明显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10.C11.B12.B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季风的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11题,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因此,渔获量最大的为夏季(6月至8月),B正确。第12题,密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盐度不同而造成的洋流。红海是世界盐度最大的海域,故密度流最明显的地方在乙处的红海与曼德海峡之间,选B。

(2019·中山模拟)下图是信风带中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16.5 ℃B.17.5 ℃

C.18.5 ℃D.19.5 ℃

14.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解析:13.D14.C第13题,甲处有一暖流,温度较高(下图),故而其取值范围是19 ℃~20 ℃之间。

第14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温海区(即高纬度)凸出;该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洋流位于南半球,是暖流。再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答案。

(2019·盐城模拟)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1月B.南半球,7月

C.南半球,1月D.北半球,7月

16.B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

A.寒流,由北向南B.寒流,由南向北

C.暖流,由北向南D.暖流,由南向北

解析:15.D16.A第15题,地球温度变化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图中等温线度数可判断是北半球;结合经纬度可判断是北美西海岸地区,A是海洋,C是陆地,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说明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是北半球的夏季,7月。D正确。第16题,北美西海岸,30°附近是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由北向南流。A正确。

(2019·成都模拟)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目前发电站设计类型多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设计新颖的伞式洋流发电站诞生了。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与船头方向为()

A.夏季向南B.夏季向北

C.冬季向南D.冬季向北

18.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该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降低了湿、热程度B.增加了干、热程度

C.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D.沿岸形成上升涌流

解析:17.D18.C第17题,据材料可知,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应为冬季;由图可知,船头与洋流方向相反,船头方向为向北。故选D。第18题,

据图可知,X方向为顺洋流方向,Y方向为逆洋流方向,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说明工作索向南运动的方向为顺洋流方向,即洋流自北向南流,又为南半球,所以该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故选C。

(2019·河南八市联考)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距今已有7年多,但其产生的核辐射污染物质通过洋流、大气和生物链几种方式扩散,对太平洋及沿岸国家影响深远。读日本福岛核电站位置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随着核辐射物质的扩散,下列海域最可能发现畸形鱼的是()

A.马来西亚西部海域B.加拿大西部海域

C.美国东部海域D.智利西部海域

20.A岛东海岸的海雾7、8月份比其他月份频发且浓,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日本暖流B.夏季风

C.寒暖流交汇D.海陆位置

解析:19.B20.B第19题,核泄漏物质随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扩散,影响北美洲西岸,B正确。第20题,该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其他月份也会形成海雾,不是7、8月份海雾更频发、更浓的原因;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使海雾更加频发、更浓。B正确。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题训练29篇(1)

高考语法填空专题训练 一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Once there lived a rich man 31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people of his town. 32 first he want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deserved his help. In the centre of the main road into the town, he placed 33 very large stone. Then he 34 (hide ) behind a tree and waited. Soon an old man came along with his cow. “Who put this stone in the centre of the road?” said the old man, but he did not try to remove the stone. Instead, with some difficulty he passed around the stone and continued on his way. 35 man came along and did the same thing; then another came ,and another. All of them complained about the stone but not tried to remove 36 . Late in the afternoon a young man came along. He saw the stone, 37 (say) to himself: “The night 38 (be) very dark. Some neighbors will come along later in the dark and will fall against the stone.” Then he began to move the stone. He pushed and pulled with all his 39 (strong) to move it.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用工成本上升 B. 人口增加 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 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 A. 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 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C. 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 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4.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B.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 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D.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5.该表反应了该区 A. 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 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D. 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人口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6--7题。 6.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4年 D. 2007年 7.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B.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 C. 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 D.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 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 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高三数学填空、选择专项训练(一)

高三数学填空、选择专项训练(一)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1、已知集合{}{}Z n n x x B x x x A ∈+==<--=),13(2,012112, 则=B A ___________. 2、已知函数]3,1[,42∈-=x ax x y 是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1)(-=x a x f 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2)则)2(1-f 的值为__________. 4、在复数集上,方程0222=++x x 的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5 3)4cos(=+x π , 则x 2sin 的值为 。 6、命题“若B A x ∈,则A x ∈或B x ∈”的逆否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ABC ?中,已知sinA:sinB:sinC=3:5:7,则ABC ?中最大角的值是_________ 8、已知b a bx ax x f +++=3)(2是偶函数,定义域为]2,1[a a -,则b a += 9、方程P 412+n =140P 3n 的解为 10、在n b a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系数之和为14, 则自然数n= . 11、设函数()()()x a x x x f ++=1为奇函数,则实数=a 。 12、已知sin α=,则44sin cos αα-的值为 13、设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若当1≤x 时12+=x y ,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交通(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交通(2015?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4、A 5、D 6、C

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交通。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高考语法填空题分类训练【高考必备】

高考语法填空题分类训练【高考必备】 纯空格题(无提示词) 1. 空格后是名词或名词词组 ?填冠词、定冠词或物主代词: 练习: 1) It happened in ________ spring of 1992. 2) I write to my parents once ________ month. 3) The gentleman is ________ expert in language teaching. 4) On ________ second day he will have discussions with our officials in the morning. 5) ________ book on that shelf is an interesting one about history. 6) It is pleasant to play a game of tennis on ________ summer afternoon. 7) In that country, less than 10% of ________ population are farmers. 8) The boy promised ________ mother never to lie to her again. 9) I don’t trust ________ own judgment. 10) A bird is known by ________ note, and a man by his talk. ?填and, or, but:

例:In much of Asia,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rice bowl”cultures chopsticks.(2016高考全国卷III) 练习: 1) He won’t eat meat ________ fish. 2) Nothing is certain ________ death and taxes. 3) Snakes ________ lizards are cold-blooded animals. 4) She spends hours ________ hours on the phone. 5) If the product doesn't work, you are given the choice of a refund ________ a replacement. ?填介词: d been observing.(2018高考全国卷III) 练习: 1) Japan is equal ________ France in size. 2) Our country is rich ________ minerals. 3) We should be strict ________ all our work. 4) He is known ________ a successful lawyer. 5) Smoking will do harm ________ people’s health. 6) ________ the sight of the policeman, the thief ran off. 7) She put some salt in her cup of tea ________ mistake. 8) We’re having a collection ________ Tom’s retirement present.

高三实验班地理限时训练必修二前三章(整理含答案)

XX中学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考试范围:必修二前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2020届湖南长郡中学测试)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增长状况大 致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 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萎缩B.人口老龄化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3.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 A.电子装配业 B.汽车制造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 多 5.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 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 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更不平衡趋势7.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 D.产业结构 (2020届江西临川一中测试)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a和图b分别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在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10题。 8.2001~2016年,造成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率提高B.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 C.受周期性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D.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9.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该地区劳动力( ) A.需求规模减小B.受教育水平下降C.短缺情况加剧D.抚养比显著下降10.2001~2016年,中部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之差缩小的原因最主要是( ) A.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B.中部落户政策放松 B.C.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D.东北人口迁入中部 (2020届天津耀华中学测试)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该城市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城市功能区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交通运输区位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交通运输区位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某区域,甲为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某段公路,乙为2015年底竣工的某段高速公路。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甲公路建设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与耕地B.聚落与气候C.资金与植被D.地形与技术 2.修建乙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通行能力 B.减少占用耕地C.避免洪水威胁D.增加通车里程下图为某地区城市(镇)分布图,图中a、b、c、d、e、f表示规 模不等的城市(镇)。据此完成3~4题。 3.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4.f地山区林产品丰富且有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有关这一 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B.修建交通线只需要考虑f与a的距离最短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适宜修建铁路 D.f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km,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km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珠海,曾经是一个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科技 D.政策 6.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台风侵袭B.缩短桥梁长度 C.便于江海联运D.避免雾霾影响 7.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B.加强城市区域交通拥堵 C.弱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 D.降低区域间物流周转率 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预计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略图。据此完成8~9题。 8.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段沿线 A.交通线路少B.人口密度大 C.地形较平坦D.资金较雄厚 9.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有利于

高中英语语法填空练习20篇含答案

高考语法填空专题训练 一 Once there lived a rich man31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people of his town.32first he want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deserved his help. In the centre of the main road into the town, he placed33very large stone. Then he34(hide ) behind a tree and waited. Soon an old man came along with his cow. “Who put this stone in the centre of the road?” said the old man, but he did not try to remove the stone. Instead, with some difficulty he passed around the stone and continued on his way.35man came along and did the same thing; then another came ,and another. All of them plained about the stone but not tried to remove36. Late in the afternoon a young man came along. He saw the stone,37(say) to himself: “The night38(be) very dark. Some neighbors will e along later in the dark and will fall against the stone.” Then he began to move the stone. He pushed and pulled with all his39(strong) to move it. How great was his surprise at last!40the stone, he found a bag of money. 31. who32.But33. a34. hid35. Another 36. it 37. saying 38. will be 39. strength40. Under 二 The Internet is an amaz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Student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use it as__31_investigative tool. Journalists use it to find information for stories. Doctors use it to learn more about unfamiliar diseases and the32_(late)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能源与石油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2.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城8月海水透明度(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数值可能是 A. 17 B. 16 C. 14 D. 12 6.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岸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浅 D. 海底坡度更陡 7.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气候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范围示意图和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8-9题。

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三角洲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三角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其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尼日尔河在中上游甲处湖沼地带形成了较明显的内陆三角洲,近年该三角洲有扩展的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 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 A. 向北 B. 向南 C. 向西 D. 向东 2. 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 A. 流量逐渐加大,携带更多泥沙在湖沼沉积 B. 流速逐渐加大,所携带的泥沙在湖沼沉积 C. 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河泥沙不断减 D. 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答案】1. A 2. D 【解析】试题通过尼日尔河流域图,考查河流三角洲。 1.由材料可知,三角洲应向地势低的地方扩展,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三角洲形状可知,向北扩展,A正确。 2.从图中看,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等高线稀疏,地形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D正确。 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右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3~5题。

3.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 C.水量变化较大D.人工开挖排水渠 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些大型水库用于农业灌溉等,水库建成后的伏尔加三角洲地区 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大 C.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D.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 5.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B.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 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 C 4. D 5. B 【解析】 3. 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故C 项正确。 4. 水库建成后,注入里海的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不会缩小,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A、B两项错误;水库建成后,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平面下降,下三角洲平原将向里海延伸,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缩小,C项错误,D项正确。 5. 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减少且集中在主要汊道,三角洲主要汊道河床下切、加深,致使相邻的汊道萎缩废弃,A项错误,B项正确;前三角洲面积减小,水深变浅,人工鱼道发挥的作用增大,C项错误;入湖水量减少,伏尔加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错误。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后流速急剧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沉积物沿着流水移动方向不断堆积的结果,泥沙随着流水的作用发生垂直和水平分选,颗粒表现有粗细之分。下图为法国第二大河流罗讷河流域图。据此完成6~7题。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考语法填空专题训练有答案

咼考语法填空专题训练 第二节 语法填空 洪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Once there lived a rich man 31 _________________ wan ted to do someth ing for the people of his town. 32 _____________ first he wan t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deserved his help. In the centre of the main road into the tow n, he p laced 33 ______________ very large stone. Then he 34 _____________ (hide ) behi nd a tree and waited. Soon an old man came along with his cow. “ Who put this stone in the centre of the road? ” said the old man, but he did not try to remove the stone. In stead, with some difficulty he p assed around the stone and con ti nued on his way. 35 man came along and did the same thi ng; the n ano ther came ,and ano ther. All of them complained about the stone but not tried to remove 36 ___________________ . Late in the after noon a young man came along. He saw the stone,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y) to himself: “ The ni ght 38 ____________ (be) very dark. Some n eighbors will come along later in the dark and will fall aga inst the stone.” Then he bega n to move the stone. He pu shed and p ulled with all his 39 _________________ (str ong) to move it. How great was his sur prise at last! 40 _____________ the stone, he found a bag of mon ey. 第二节语法填空 31. who 32. But 33. a 34. hid 35. Ano ther 36. it 37. sayi ng 38. will be 39. stre ngth 40. U nder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The Internet is an amaz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Student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use it as 31 in vestigative tool. Journ alists use it to find in formati on for stories. Doctors use it to learn more about unfamiliar diseases and the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te) medical development. Ordinary people use it for shoppi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ultures. However, 34 app ears on the Intern et. With televisi on and radio there are editors to check the accuracy or approp riate ness of the content of p rograms, and with televisi on there are 38 (restrict) on what kinds of p rograms can 39 (broadcast) and at what times of the day. With the Intern et, parents cannot check a p ublished guide to determ ine what is suitable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heir childre n to see. banking, bill-pay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use it to connect with individuals from 33 ___________________ c ountries and _there are many positive developments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sociate) concern relates to a lack with the Intern et, there are also certa in fears and concerns. 36 of con trol over37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试题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试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下左图为某地区的河流、湖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 ]1.图示区域为 A.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外流河B.天山——伊犁河——内流河 C.阿尔泰山——塔里木河——外流河D.天山——塔里木河——内流河[ ]2.图中a、b、c三区域的年降水量大致相当的是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都一样[ ]3.在图示区域 A.木材资源贫乏B.羊毛资源丰富 C.适宜种植冬小麦D.养殖三河牛、三河马2005年8月6日3:40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121°48′E)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读上右图回答4--5题。 [ ]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其“益”表现在①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②解除或缓解旱情③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利发电④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5.登陆期间,宁波(29°48′N,121°30′E)处于11级风圈的边缘,其11级风圈半径(箭头)约为 A.228公里 B.178公里 C.308公里 D.128公里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福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下左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6---8题。 [ ]6.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 [ ]7.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B.草地C.红砂岩D.松林 [ ]8.图3显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B.预测植被类型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上右右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9--10 题。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