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ppt
合集下载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课件

应用领域拓展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不仅 局限于电机控制,还将应用于更多领域的节能减 排。
政策支持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 将加大对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推 动其快速发展。
谢谢
THANKS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整流器将输入的交 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器对直流电进行平滑滤波,逆变器将平滑后的直流电再 转换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控制器则对整个变频器进行控制和调节。
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转速与输入电源 的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源频率,可以方便地 调节电机的转速。
电梯系统的变频调速节能
总结词
通过优化电梯电机的运行速度曲线,提高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电梯系统中的电机需要频繁启动和停止,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和电梯运行状态,动态调整电机运 行速度,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工业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节能
总结词
通过精确控制工业电动机的运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概述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应用实例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概述
CHAPTER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电 机输入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电机转 速,实现设备运行速度调节的技术。
原理
基于电机学中的基本定律,电机的转 速与电源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电源 频率,可以平滑地调节电机转速,实 现设备的无级调速。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不仅 局限于电机控制,还将应用于更多领域的节能减 排。
政策支持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 将加大对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推 动其快速发展。
谢谢
THANKS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整流器将输入的交 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器对直流电进行平滑滤波,逆变器将平滑后的直流电再 转换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控制器则对整个变频器进行控制和调节。
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转速与输入电源 的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源频率,可以方便地 调节电机的转速。
电梯系统的变频调速节能
总结词
通过优化电梯电机的运行速度曲线,提高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电梯系统中的电机需要频繁启动和停止,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和电梯运行状态,动态调整电机运 行速度,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工业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节能
总结词
通过精确控制工业电动机的运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概述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应用实例 •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概述
CHAPTER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电 机输入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电机转 速,实现设备运行速度调节的技术。
原理
基于电机学中的基本定律,电机的转 速与电源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电源 频率,可以平滑地调节电机转速,实 现设备的无级调速。
《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热电制冷技术
利用热电效应实现制冷,具有无机械 运动、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适用 于小型空调系统和半导体制冷领域。
智能家居与空调节能
智能控制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空调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调节,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自 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能源管理
智能家居系统可实现家庭能耗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供能源消耗报告和建议,帮 助用户合理使用能源,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控制部分
包括温度控制器、湿度控 制器、压力开关等,用于 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01 02
制冷系统
通过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使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然后进入冷凝器进 行冷却,再通过膨胀阀减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热量, 使室内温度降低。
通风系统
通过风扇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通过风道将处理后 的空气送回室内。
热回收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减少新风的 加热和冷却需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还可以回收排风的湿度,减少室内 湿度的波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降低能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和湿度,可以 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智能控制技术
总结词
实现自动化控制
详细描述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和 执行器,实现空调系统的自 动化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
的能耗。
总结词
利用热电效应实现制冷,具有无机械 运动、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适用 于小型空调系统和半导体制冷领域。
智能家居与空调节能
智能控制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空调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调节,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自 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能源管理
智能家居系统可实现家庭能耗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供能源消耗报告和建议,帮 助用户合理使用能源,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控制部分
包括温度控制器、湿度控 制器、压力开关等,用于 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01 02
制冷系统
通过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使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然后进入冷凝器进 行冷却,再通过膨胀阀减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热量, 使室内温度降低。
通风系统
通过风扇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后,再通过风道将处理后 的空气送回室内。
热回收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减少新风的 加热和冷却需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还可以回收排风的湿度,减少室内 湿度的波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降低能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和湿度,可以 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智能控制技术
总结词
实现自动化控制
详细描述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和 执行器,实现空调系统的自 动化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
的能耗。
总结词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

差ΔP将会提高而超过设定值,在压差控制器的作用
下,旁通阀将自动打开。由于旁通阀与用户侧水系
统并联,它的开度加大将使总供回水压差ΔP减小,
达到设定值时才停止,部分水从旁通间流过而直接
进入回水管,与用户侧回水混合后进人水泵及冷水
机组。在此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冷冻水泵及冷水机
组的流量不变。
精选课件
12
单级泵系统是一种应用较广泛,比较成熟的变水量系 统。该系统比较简单,控制元件少,运行管理方便。
• 管路所需要的流量减小到QB,扬程仍为HA。为
了适应管路流量的变化,水泵应更换上直径为
D2的小叶轮。此时,水泵运行工作点由A移至B
点,水泵的供水流量、扬程和轴功率分别为QB、
• 水泵并联,流量、扬程、效率如何变化?
精选课件
19
2) 更换水泵叶轮
• 将水泵叶轮车削缩小后,可改变水泵工作性能。 叶轮直径不同的水泵,其供水流量,扬程和所 需要的功率也不同。
• 由图可见,当管路所需要的流量、扬程为QA、 HA时,水泵叶轮直径为D1时的供水流量、扬程 和轴功率分别为 QA、HA、NA。
• 在定流量水系统中,系统的水量变化基本上由水泵的运行 台数决定。
精选课件
9
三通阀:对于空气处理设备可实现变水量,但整个水系统仍是定水 量方式。因此,水泵的动力不可能节省。
两通阀:改变管路性能曲线,以使系统的工作点发生变化,结果是 流量减少,压力增加,水泵的动力降低有限。
精选课件
转速控制:改变水泵性能, 随着转速下降,流量和压 力均降低,而水泵动力以 转速比三次方的比例减少。 所以这种方式具有极好的 节能性。
精选课件
18
1) 多台水泵并联运行
• 图为3台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工况图。图中 的Qi-Hi为管路特性曲线,Q1-H1、Q2-H2、 Q3-H3分别为单台水泵、两台水泵、三台水 泵特性曲线。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培训课件ppt

酒店空调系统节能案例
总结词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其空调系统节能对 于提升客户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酒店空调系统节能案例主要涉及采用低能 耗设备、实施能源审计、加强维护保养等 措施。通过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方式,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商场空调系统节能案例
总结词
商成本。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 培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 空调系统概述 •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技术 • 空调系统管理节能技术
• 空调系统节能案例分析 • 空调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空调系统概述
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04
制冷系统
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 和蒸发器等部件,用于制冷和
03
空调系统管理节能技术
能耗监测与评估
监测空调系统能耗
通过安装能耗监测设备,实时监 测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为后续 的能耗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分析能耗数据
对监测到的能耗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找出能耗高的原因,为节能 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节能运行管理
合理设定温度
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舒适度需求, 合理设定空调的运行温度,避免过高 或过低的温度设置。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送风口的位置、大小和方向,以及回风口的开启程度,可以优化室内气 流分布,避免出现温度不均、冷热对流等问题。同时,对于高大空间等特殊场所 ,需要进行特殊的气流组织设计。
自动控制调节
总结词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智能调节,可实现节能降耗和高效运行。
详细描述
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运 行状态,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能耗效果。同时,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
变风量空调系统自然冷却节能设计课件

通过对空调系统的优化配置,提高系 统的能效比,降低能耗。
设计方法
自然冷源利用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 合理利用自然冷源,如采用地源
热泵、水冷等自然冷源。
系统优化配置
根据建筑特点和负荷需求,优化配 置空调系统,包括风系统、水系统、 末端设备等。
智能化控制
采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 备,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空调 的运行状态。
02
自然冷却技术原理
自然冷却技术分类
1 2
3
机械式自然冷却
利用机械方式,如涡轮、热泵等,将室外冷空气引入室内, 同时将室内热空气排出。
被动式自然冷却
通过建筑设计、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风能、太阳能等,实 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混合式自然冷却
结合机械式和被动式两种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 合,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设计案例
某办公大楼
采用地源热泵作为自然冷源,结 合变风量空调系统,实现了高效 节能的运行效果。
某商场
采用水冷式空调系统,结合智能 化控制技术,实现了室内温度的 自动调节和节能运行。
04
节能效果评估
能耗计算方法
01
02
03
能耗计算公式
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和设备性能,通过能耗计 算公式来评估系统的能耗 情况。
环境效益评估
评估节能措施对环境的影 响,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等,提高节能措施的可持 续性。
节能效果评估案例
案例一
某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自然冷 却节能设计,通过实施节能措施, 实现了30%的节能率,经济效益
显著。
案例二
某商场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通过利用地下土壤的恒温特性, 实现了25%的节能率,同时提高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制冷机与热泵的基本能量转换关系
热泵装置:从环境中吸取 热量,传递给高温物体, 实现供热目的;
制冷机:从低温物Biblioteka 吸取 热量传递给环境中去,实 现制冷目的;
联合循环机:从低温物体 吸热,实现制冷,同时又 把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对 象,实现供热目的。
压缩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图
在正常的大气压力下,水要达到 100℃才能沸腾蒸发。而在低于 大气压力(即真空)条件下,水 可以在很低的温度沸腾。比如说 在6mmHg的真空条件下,水的 沸点只有4℃。
– 自动控制便于和楼宇自动化管理的计算机相连接,实现中央监控 和调节
• 缺点:
– 初投资高,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高2.5倍左右。
– 如何保证新风量,需要加一套装置,使在调节减少送风量的同时 按一定比例逐步开大新风阀,增大自控装置造价。
– 风量稳定设施抵消风道静压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2.3 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蓄冷介质 水
冰或其他 共晶盐
冰或其他 共晶盐
冰或其他 共晶盐 冰
冰
蓄冷流体
取冷流体
水
水
制1冷冷吨剂=3023大水卡或=载3冷.51剂7KW 载冷剂 载水冷的剂蓄冷温度为4载-冷6℃剂
制冰冷的剂蓄冷温度为0制℃冷,剂制冷 机水应提供-3~-7℃水的温度
载融冷解剂或凝固温度5载~冷8℃剂 制融冷解剂潜热大,热导率水大 制密冷度剂大 载无冷毒剂,无腐蚀 载冷剂
调节发电 能力
蓄能成本 高
效率低
电站,投资27亿 元,填补高峰负 荷时发电成本为 1.3元/KWh,是 常规电价的2.5
倍。
的峰 谷差
调节用户 负荷
蓄冷空调 技术
• 至1998年,日本已有蓄冷空调系统5566个,其中水蓄冷 系统2249个,冰蓄冷系统3317个。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完整版PPT

高大建筑物中,仅对 ❖Case: 约克某离心式冷水机组特性
1)负荷在 100 %~ 40 %时,随着负荷的下降,每产生 1kw 冷量的耗电比满负荷时少;
下部工作区进行空调, ❖恒温器控制后,节省38%的冷量和26%的热量。
❖带PCM 的冷吊顶 / 冷却单元
❖而1)正对确选上用空部气处较理设大备 空间不
回风口风速1.5-2.5 m/s, 风口底边距地0.2-0.3m
腰部水平送风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基本形式(1)
❖ 空调区单(双)侧送风,同侧下回风;非空调区有热源,屋 顶排风,高侧墙上进风。
腰部水平送风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基本形式(2)
❖ 空调区单(双)侧送风,同侧下回风;非空调区无主要热源, 屋顶排风,进风在屋面下形成贴附气流。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主要内容
空气调节基本知识 家用空调节能
户式中央空调节能 大型中央空调节能
1. 空调基本知识
❖ 空气调节:在某一特定空间,对空气温度、湿度、空 气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 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空调系统分类
1
舒适性空调 工艺空调
2
集中系统 半集中系统 全分散系统
家用空调器节能技术
❖ 压缩机节能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活塞式
旋转式
涡旋式
❖AIP电离净化技术,创造A级洁净度
家用空调器节能技术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大部分运行时间集中在负荷率在30%~50%区域;
❖实现用电“削峰填谷”。
❖我国区域供冷项目,由于沿用传统空调设计方法,将通过单体建筑负荷指标得出的各建筑的空调负荷简单叠加,又不考虑同时系数
❖海水:我国四大海域50~100m范围内全年维持在20℃左右
1)负荷在 100 %~ 40 %时,随着负荷的下降,每产生 1kw 冷量的耗电比满负荷时少;
下部工作区进行空调, ❖恒温器控制后,节省38%的冷量和26%的热量。
❖带PCM 的冷吊顶 / 冷却单元
❖而1)正对确选上用空部气处较理设大备 空间不
回风口风速1.5-2.5 m/s, 风口底边距地0.2-0.3m
腰部水平送风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基本形式(1)
❖ 空调区单(双)侧送风,同侧下回风;非空调区有热源,屋 顶排风,高侧墙上进风。
腰部水平送风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基本形式(2)
❖ 空调区单(双)侧送风,同侧下回风;非空调区无主要热源, 屋顶排风,进风在屋面下形成贴附气流。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主要内容
空气调节基本知识 家用空调节能
户式中央空调节能 大型中央空调节能
1. 空调基本知识
❖ 空气调节:在某一特定空间,对空气温度、湿度、空 气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 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空调系统分类
1
舒适性空调 工艺空调
2
集中系统 半集中系统 全分散系统
家用空调器节能技术
❖ 压缩机节能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活塞式
旋转式
涡旋式
❖AIP电离净化技术,创造A级洁净度
家用空调器节能技术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大部分运行时间集中在负荷率在30%~50%区域;
❖实现用电“削峰填谷”。
❖我国区域供冷项目,由于沿用传统空调设计方法,将通过单体建筑负荷指标得出的各建筑的空调负荷简单叠加,又不考虑同时系数
❖海水:我国四大海域50~100m范围内全年维持在20℃左右
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服务PPT课件

• 先进的空调系统依靠机房群控/BAS完成节能降耗的 设计意图。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层次模型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先进的节能措施——窗的节能 • 外遮阳; • 采用LOW-E玻璃; • 中空玻璃; • 变色、电泳玻璃。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先进的节能措施——窗的节能
生成优化策略
运行状态
实时运行控制 与监测
次日机组负荷分配
机组运行控制
空调设备
空调房间
次日负荷预测
动态负荷计算
数据采集 天溯EMS数据库
技术方案框图
室外环境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动态追踪系统最佳工作点
耗电量/制冷量
综合曲线
最佳工作点
冷冻水泵
主机
冷却水泵
水流量/制冷量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根据建筑用能习惯,采用最合理的 节能运行方式。
不同控制方式的节能率比较图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在冰蓄冷系统中的运用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 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 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 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冰蓄冷系统的4种运行方式: •冷机优先——冷机不足时用冰,简单可靠 •蓄冰槽优先——冰不够时用冷机,冷槽利用率大,复 杂
暖通节能新途径——节能运行与 节能管理
基于我司EMS能耗监测平台,依托能源管理系 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 高级计算处理分析,发现各种运行管理或设备选型 方面的问题。从而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出具 专业的告警、运维诊断、运行策略优化等。
后期可制定行业空调运维规范,甚至直接干预暖通 空调的设计、施工。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层次模型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先进的节能措施——窗的节能 • 外遮阳; • 采用LOW-E玻璃; • 中空玻璃; • 变色、电泳玻璃。
什么是暖通节能——1.设计节能
先进的节能措施——窗的节能
生成优化策略
运行状态
实时运行控制 与监测
次日机组负荷分配
机组运行控制
空调设备
空调房间
次日负荷预测
动态负荷计算
数据采集 天溯EMS数据库
技术方案框图
室外环境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动态追踪系统最佳工作点
耗电量/制冷量
综合曲线
最佳工作点
冷冻水泵
主机
冷却水泵
水流量/制冷量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根据建筑用能习惯,采用最合理的 节能运行方式。
不同控制方式的节能率比较图
节能运行与节能管理
在冰蓄冷系统中的运用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 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 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 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冰蓄冷系统的4种运行方式: •冷机优先——冷机不足时用冰,简单可靠 •蓄冰槽优先——冰不够时用冷机,冷槽利用率大,复 杂
暖通节能新途径——节能运行与 节能管理
基于我司EMS能耗监测平台,依托能源管理系 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 高级计算处理分析,发现各种运行管理或设备选型 方面的问题。从而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出具 专业的告警、运维诊断、运行策略优化等。
后期可制定行业空调运维规范,甚至直接干预暖通 空调的设计、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天总耗电量(kW) 年空调电费相对值 系统初投资相对值
284/ 137 421
1 1
115/107 101 216 0.7 0.97
17/292 101 118 0.69 1.18
102/107 59 161
0.49 0.89
5 空气—水 全蓄冰
4.4 31680
100 昼夜 840
25/292 59 84
能源
室内温湿度标准 室外空气量
• (二)空调设计中采用部分负荷分析
空调方式
图 全年负荷的时间频率图
• (三)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5.2 建筑空调节能技术
5.2.1 空调系统节能方法
– 空调系统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热 回收等方式进行供热制冷。
– 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标准。 – 室外空气量的控制:冬夏采用最小新风比,过渡季节
5.2.3 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 主要优点:
– 根据各分区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参数,没有冷热抵消现象。 – 设备容量较小。 – 自控系统偏于实现中央监控和调节。 – 过渡季节充分利用新风冷却代替人工制冷。 – 智能全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实现非工作时间风机低速节电运行。 – 冷冻水管和凝水管不必进入建筑吊顶,避免管道渗漏,表面结露
0.53 1.06
5.2建筑空调节能技术
一、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
空调系统的能耗区别与其他能耗的特点是:
(1)空调系统所需能源品位低,且用能有季节性;
(2)系统同时存在需要冷(热、湿)量和放出冷(热、 湿)量的过程;
(3)设计和运行方案的不合理会给系统带来多种无效 能耗。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空调系统节能方法
高峰制冷量(kW)
1 全空气 无蓄冰 12.8
147460 — 昼夜 930
2 全空气 部分蓄冰
4.4
84100 46 昼夜
490 390
3 全空气 全蓄冰
4.4
84100 100 昼夜 890
4 空气—水 部分蓄冰
4.4
31680 46 昼夜
450 390
高峰空调用电量(kW) 制冷/水系统 空气分布系统
• 多分区空调方式属于空调设计合理化的 一种节能措施 。
• 多分区空调器是一种定风量组合式空调器。与普 通组合式空调器的主要区别是:
– 压出式空调器,送风机段位于表冷器和加湿段上游。
– 送风机与冷热交换器之间设一旁通分路,参数由回风 和新风混合而定。
– 经过冷却或加热加湿后送风按分区的数量分为若干之 路,各与不同比例与一部分旁通送风混合,分别送至 各个空调分区。
采用全新风。根据室内人员的变化,增减室内新风量, 采用全热换热器,减少新风冷热负荷,在预冷预热时 停止取用新风。 – 空调方式:空调系统合理分区,采用合适的高效空调 系统;加大送风温差,变流量,变风量空调系统,降 低风道风速,减少系统阻力,采用额定负荷和部分负 荷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热泵回收系统,蓄冷装置, 计算机自动控制,降低运行费用。室内照明适当降低 照度,充分利用日光照明,考虑顶棚照明的排热利用。 维护管理。
项
目
送风温差(℃) 送风温度(℃)
空调机组尺寸减少比例(%) 风管尺寸减少比例(%)
风机功率减小(%)
低温送风方式 10~20 3~11 20~30 30 30~50
常规空调方式 8~10 10~15 0 O O
表 几种低温送风方式方案比较
项目
方案
系统型式 送风温度(℃)
一次风风量(m3/h) 蓄冰量(%) 用电时间
冷热水机组加末端装置 单元式空调机加末端设备(如风口)
分体式空调器即VRV系统 窗式空调器
辐射板供冷加新风系统 辐射板供冷或供热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 空调节能当前研究方向:
– 空调设备低能耗和高效率研究,包括能量回收 设备,空气处理设备的节能以及综合利用。
– 蓄冷系统研究。 – 空调方式综合措施研究。 – 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
导比的末端送风装置送入空调房间。降低初投资,充分利用冰 蓄冷能提供低温冷冻水的特点,达到节能目的。特点:与冰蓄 冷相结合,和常规全空气送风方式比,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节省空间,降低建筑成本。问题:结露问题,舒适感可能降低, 风管密闭性要求,正确选择冷却盘管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
表 低温送风与常规空调方式比较
– 自动控制便于和楼宇自动化– 初投资高,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高2.5倍左右。
– 如何保证新风量,需要加一套装置,使在调节减少送风量的同时 按一定比例逐步开大新风阀,增大自控装置造价。
– 风量稳定设施抵消风道静压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2.3 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 空调系统和室内送风方式
– 对于公共建筑,送风方式:高速喷口诱导送风方式, 分层空调技术,下送风方式或座椅送风方式
– 现代化办公和商业服务建筑群、宾馆等常用空调方式:
• 新风机组加末端风机盘管机组:灵活性大,过渡季不能充分利 用室外空气降温。
• 变风量空调系统方式:价格高昂,维护保养技术复杂。 •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经空气处理机组送出较低的一次风经高诱
5.2.2 变风量空调节能技术
• 原理: 由集中式空调器提供某一设定温度的送风(根据最 不利条件确定)给所有空调空间,而各自的送风量是按其负 荷大小自动调节,来达到室温的平衡。
• 优点:
– 在避免任何冷热能量抵消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负荷变化特点的各 空调空间的温度自动调节。
– 过渡季节可利用全新风。 – 设备容量小
第5章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表 主要空调方式
类别
空调系统型式
集中空调方式 分散空调方式
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系统 全水系统 直接蒸发式 辐射板式
空调输送方式 定风量方式
变风量方式(即VAV系统) 分区、分层空调方式 空气诱导方式 冰蓄冷低温送风方式
新风系统加风机盘管机组 诱导机组系统 水源热泵系统
集中式空调节能途径
• 集中式空调是由集中冷热源、空气处理机组(又称组合式 空调机组)、末端设备和输送管道所组成。
• 空调设备节能措施:
– 1.机组风量风压匹配,选择运行最佳经济点运行,要求生产厂生 产风机噪声低、效率高。
– 2.机组整机漏风要少, – 3.空气热回收设备的利用。 – 4.尽量利用可再生热源如太阳能、地热、空气自身供冷能力等。
284/ 137 421
1 1
115/107 101 216 0.7 0.97
17/292 101 118 0.69 1.18
102/107 59 161
0.49 0.89
5 空气—水 全蓄冰
4.4 31680
100 昼夜 840
25/292 59 84
能源
室内温湿度标准 室外空气量
• (二)空调设计中采用部分负荷分析
空调方式
图 全年负荷的时间频率图
• (三)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5.2 建筑空调节能技术
5.2.1 空调系统节能方法
– 空调系统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热 回收等方式进行供热制冷。
– 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标准。 – 室外空气量的控制:冬夏采用最小新风比,过渡季节
5.2.3 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 主要优点:
– 根据各分区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参数,没有冷热抵消现象。 – 设备容量较小。 – 自控系统偏于实现中央监控和调节。 – 过渡季节充分利用新风冷却代替人工制冷。 – 智能全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实现非工作时间风机低速节电运行。 – 冷冻水管和凝水管不必进入建筑吊顶,避免管道渗漏,表面结露
0.53 1.06
5.2建筑空调节能技术
一、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
空调系统的能耗区别与其他能耗的特点是:
(1)空调系统所需能源品位低,且用能有季节性;
(2)系统同时存在需要冷(热、湿)量和放出冷(热、 湿)量的过程;
(3)设计和运行方案的不合理会给系统带来多种无效 能耗。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空调系统节能方法
高峰制冷量(kW)
1 全空气 无蓄冰 12.8
147460 — 昼夜 930
2 全空气 部分蓄冰
4.4
84100 46 昼夜
490 390
3 全空气 全蓄冰
4.4
84100 100 昼夜 890
4 空气—水 部分蓄冰
4.4
31680 46 昼夜
450 390
高峰空调用电量(kW) 制冷/水系统 空气分布系统
• 多分区空调方式属于空调设计合理化的 一种节能措施 。
• 多分区空调器是一种定风量组合式空调器。与普 通组合式空调器的主要区别是:
– 压出式空调器,送风机段位于表冷器和加湿段上游。
– 送风机与冷热交换器之间设一旁通分路,参数由回风 和新风混合而定。
– 经过冷却或加热加湿后送风按分区的数量分为若干之 路,各与不同比例与一部分旁通送风混合,分别送至 各个空调分区。
采用全新风。根据室内人员的变化,增减室内新风量, 采用全热换热器,减少新风冷热负荷,在预冷预热时 停止取用新风。 – 空调方式:空调系统合理分区,采用合适的高效空调 系统;加大送风温差,变流量,变风量空调系统,降 低风道风速,减少系统阻力,采用额定负荷和部分负 荷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热泵回收系统,蓄冷装置, 计算机自动控制,降低运行费用。室内照明适当降低 照度,充分利用日光照明,考虑顶棚照明的排热利用。 维护管理。
项
目
送风温差(℃) 送风温度(℃)
空调机组尺寸减少比例(%) 风管尺寸减少比例(%)
风机功率减小(%)
低温送风方式 10~20 3~11 20~30 30 30~50
常规空调方式 8~10 10~15 0 O O
表 几种低温送风方式方案比较
项目
方案
系统型式 送风温度(℃)
一次风风量(m3/h) 蓄冰量(%) 用电时间
冷热水机组加末端装置 单元式空调机加末端设备(如风口)
分体式空调器即VRV系统 窗式空调器
辐射板供冷加新风系统 辐射板供冷或供热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 空调节能当前研究方向:
– 空调设备低能耗和高效率研究,包括能量回收 设备,空气处理设备的节能以及综合利用。
– 蓄冷系统研究。 – 空调方式综合措施研究。 – 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
导比的末端送风装置送入空调房间。降低初投资,充分利用冰 蓄冷能提供低温冷冻水的特点,达到节能目的。特点:与冰蓄 冷相结合,和常规全空气送风方式比,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节省空间,降低建筑成本。问题:结露问题,舒适感可能降低, 风管密闭性要求,正确选择冷却盘管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
表 低温送风与常规空调方式比较
– 自动控制便于和楼宇自动化– 初投资高,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高2.5倍左右。
– 如何保证新风量,需要加一套装置,使在调节减少送风量的同时 按一定比例逐步开大新风阀,增大自控装置造价。
– 风量稳定设施抵消风道静压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2.3 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 空调系统和室内送风方式
– 对于公共建筑,送风方式:高速喷口诱导送风方式, 分层空调技术,下送风方式或座椅送风方式
– 现代化办公和商业服务建筑群、宾馆等常用空调方式:
• 新风机组加末端风机盘管机组:灵活性大,过渡季不能充分利 用室外空气降温。
• 变风量空调系统方式:价格高昂,维护保养技术复杂。 •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经空气处理机组送出较低的一次风经高诱
5.2.2 变风量空调节能技术
• 原理: 由集中式空调器提供某一设定温度的送风(根据最 不利条件确定)给所有空调空间,而各自的送风量是按其负 荷大小自动调节,来达到室温的平衡。
• 优点:
– 在避免任何冷热能量抵消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负荷变化特点的各 空调空间的温度自动调节。
– 过渡季节可利用全新风。 – 设备容量小
第5章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5.1 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
表 主要空调方式
类别
空调系统型式
集中空调方式 分散空调方式
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系统 全水系统 直接蒸发式 辐射板式
空调输送方式 定风量方式
变风量方式(即VAV系统) 分区、分层空调方式 空气诱导方式 冰蓄冷低温送风方式
新风系统加风机盘管机组 诱导机组系统 水源热泵系统
集中式空调节能途径
• 集中式空调是由集中冷热源、空气处理机组(又称组合式 空调机组)、末端设备和输送管道所组成。
• 空调设备节能措施:
– 1.机组风量风压匹配,选择运行最佳经济点运行,要求生产厂生 产风机噪声低、效率高。
– 2.机组整机漏风要少, – 3.空气热回收设备的利用。 – 4.尽量利用可再生热源如太阳能、地热、空气自身供冷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