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咳嗽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就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得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

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3。

1。

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

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

2。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3。

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3、3疗效评定3.3。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

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

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喘病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

1诊断依据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科)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科)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评定标准档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评定标准档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便秘

便秘
每周排便少于三次;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出大便干结、数量 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可有下腹胀痛、食欲减退、疲 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常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肿物。
便秘的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

凡有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可以诊断为 便秘。
Q &A
提OUR ATTENTION
2.药物治疗
慢性腹泻以膨胀性泻剂为主,不可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 长期慢性便秘,特别是有粪便嵌顿可用灌肠法; 急性便秘可选择盐性泻剂、渗透性泻剂、润滑性泻剂,时间不超过一 周
2.药物治疗 (2)促动力药 莫沙比利及伊托必利 机制:刺激肠肌间神经元,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促进大肠和小肠运 转,对慢传输性便秘有效,可长期间歇使用。
便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 结量少。 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 次,但有少数人平素一贯是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状正常,此 种情况不应认为是便秘;对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 变为2天以上或更长时间始大便1次时,应视为便秘。
3.结肠传输试验
诊断与鉴别

其他辅助检查
4.排粪造影检查
模拟排便过程中,通过钡剂灌肠,了解肛门、直肠、盆底在排便时 动静态变化,用于出口型梗阻便秘的诊断,如直肠前突、盆底失迟缓。
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利用压力测定装置置入直肠内,令肛门收缩和放松,检查肛门内外 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及协调,可用于分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类型。
(3)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患者直观的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 “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 对部分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有效。

中医看便秘

中医看便秘
2019/7/3
• 何谓气秘? 所谓气秘是指由于气机郁滞,通降
失职,使糟粕内停,不能下行所致的便 秘。
气秘多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 不畅或久坐不少动的人。
气秘和热秘均属于实证便秘。
2019/7/3
何谓冷秘? • 所谓冷秘是指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生,
致阳气不通,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涩 所致的便秘。
2019/7/3
• 腹式呼吸不仅能够加深呼吸,更重要的 是通过腹式呼吸锻炼了腹部肌肉, 使腹 内脏器得到充分运动,刺激腹内各脏器 的活力,促进各脏器功能的协调。同时 也能刺激腹内的神经丛,改善失常的神 经节律,从而能治疗便秘。其具体方法 如下:
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
• 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 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 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 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 焉。”说明了保护大便通畅,易延年益 寿这个道理。因此,一旦患了便秘,要 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2019/7/3
• 如气虚和血虚便秘,往往相兼出现,治 疗时,应根据气血偏虚程度,采用益气 养血,润肠通便之法。气虚而兼阳虚者, 则宜益气润肠,佐以温阳通便之法。血 虚而兼燥热者,则以养血润燥,佐以泻 热通腑之法。因此,便秘的治疗,不能 机械地统用通下之法,而应根据不同的 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 方法。老年人便秘以虚为主,实者少见, 虚中挟实者尤多,因此,临证应辨虚实 性质,以指导用药。尤其重视饮食和生
2019/7/3
• 各国有关自觉便秘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差 异不同,在欧洲5国(法国、德国、意大 利、西班牙及英国)2000人有关便秘问 卷调查结果显示6-23%的被调查者认为 自己在过去12个月中有过便秘,其中 20%人群需要服用通便药。多数研究表

便秘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便秘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治法:
温阳通便。
方药:
济川煎
肉苁蓉、牛膝、肉桂

温补肾阳
火麻仁、当归、升麻、 泽泻、枳
润肠通便
加减:
➢①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 ➢②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 ➢③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 ➢还可辨证选用理中丸、四神丸、右归丸
等。
临床常用中成药: ➢六味安消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便秘通 ➢通泰胶囊 ➢果导片 ➢开塞露 ➢大黄苏打片 ➢牛黄解毒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寒结、气滞 。 主要是辩虚实
阴、阳亏虚 。
燥热、 气、血、
二、治疗原则
基本治疗原则:实则通泻,虚则润补。
通导
泻热、温散、
顺气。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血、益气温阳
滋阴养
注意事项:
不可滥用通便之品,首先应排除泻 下禁忌症。同时应防止损伤正气,或 使患者对泻下药物产生依赖性。
分证论治
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 血化瘀。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 舌华象、:懒质淡言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
黄芪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 火麻仁、蜂蜜
补益脾肺
润肠通便
加减:
➢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 ➢若排便困难,腹部坠胀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升
范畴
功能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 征、
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 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肌力减 退。
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
➢饮酒过多 ➢过食辛辣
热毒内盛

便秘鉴别诊断

便秘鉴别诊断

便秘鉴别诊断(一)习惯性便秘病史中一般有偏食不吃蔬菜或饮食过于精细的习惯或自幼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厕所不方便或工作环境对排便不便情绪紧张对习惯性便秘也有影响体格检查X线造影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可诊断为习惯性便秘(二)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三种表现类型:①结肠痉挛主要引起慢性腹痛和便秘;②慢性间断性无痛性水泻;③便秘与腹泻交替伴有便秘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①慢性腹痛伴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②患者在乙状结肠区常有间歇性腹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③体格检查可在左下腹们及充满粪便和痉挛的乙状结肠有轻压痛肛门指检直肠壶腹部无粪块;④患者常伴烧心腹胀腰背酸痛软弱无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诊断要点:①具有上述临床特点;②X线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仅有乙状结肠痉挛;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③在左下腹们及肿块应与结肠癌相鉴别采用灌肠或其他方法令患者排便排便后肿块消失其肿块为干结的粪便(三)泻药性肠病泻药性肠病是指患者由于便秘或直肠肛门病变造成排便困难,患者为了排便通畅开始应用泻药,长期应用造成排便对泻药的依赖性称为泻药性肠病诊断要点:①患者有因便秘或排便困难长期频繁应用泻药史;②除外内分泌直肠肛门等器质性便秘可考虑为泻药性肠病如没有服药史不能诊断泻药性肠病(四)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有资料表明大肠癌l/3以上在直肠2/3的癌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1主要临床特点①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②便血尤其是排便后出血是大肠癌常见的症状;③可有腹部持续性的隐痛便秘与里急后重常同时存在;④浸润型大肠癌易发生肠梗阻;⑤腹部检查和肛门指检有时可触及肿物2诊断依据①40岁以上的患者有以上的临床表现;②便潜血持续阳性而无胃病证据;③腹部检查沿结肠部或直肛检查发现肿块1④癌胚抗原可升高但无特异性;⑤钡剂造影及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五)巨结肠巨结肠(megacolon)是指结肠显著扩张,伴有严重便秘或顽固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中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便秘的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 全身疾病体征, 腹部体征 肛门指诊:
➢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及潜血;血常规;血糖;电解质;甲状腺 功能
➢器械检查
便秘的相关检查
内镜
年龄50岁以上;
伴有贫血、腹痛或腹胀;
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
有结肠癌的家族史;
以前从未进行过结肠癌或结肠炎的筛查
➢器械检查 钡灌肠
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继发性便秘
➢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减、全垂体功能减低、甲旁 亢、卟啉病、嗜铬细胞瘤
➢ 电解质紊乱 高钙血症、低钾血症
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继发性便秘 ➢ 神经系统疾病
脊柱损伤、马尾肿瘤、腰椎间盘疾病、 脊柱结核、多发硬化症、帕金森氏病、 中风、脑肿瘤
自主神经疾病、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 ➢ 肠神经系统疾病
便秘
根据便秘特点 经验治疗1~2周
便意少,便次少 排便艰难 排便不畅 IBS便秘型
病史,报警症象,>40岁疑器质病变, 体检,肛门指检
粪检,血生化 结肠镜、钡灌肠
非器质性病变
GIT/ARM
STC
OCC
MIX
器质性病变
酌情选用: 一般治疗 膨松剂/渗透剂 促动力剂 心理行为干预
(1) 一般治疗 膨松剂 渗透剂
泻剂。
结肠黑便病
பைடு நூலகம்
氯离子通道激动剂
促进肠液分泌 增加肠蠕动 安全有效
副作用: 恶心、呕吐、腹泻
便秘的治疗
药物治疗
➢ 口服泻药
大便软化剂
该类泻药主要为含钙、钠、或钾离子的多库盐,为表面活性剂,能使水分 和脂质混入粪便并使之软化,有助于缓解排便时的肛门直肠疼痛,这类药物还 能抑制小肠和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刺激肠道分泌,增加肠道运动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
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指习惯性便秘。
20.1诊断依据
20.1.1排便时间延长,二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
20.1.2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20.1.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0.2证候分类
20.2.1肠道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或口臭。舌苔黄燥,脉
滑实。
20.2.2肠道气滞: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脉细
弦。
20.2.3脾虚气弱: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色huang(恍)
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20.2.4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
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20. 2. 5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纳差。舌红,苔少,
脉细小数。
20.3疗效评定
20.3.1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
20.3.2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20.3.3未愈: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