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哮喘(支气管哮喘)【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1。
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
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2。
呈反复发作性3。
发作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二)西医诊断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二、证候诊断发作期:1。
寒哮: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作,畏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不利,色黄或白,质粘稠.面色红赤,口渴喜饮,口苦,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或滑数。
缓解期:1。
肺虚:自汗,怕风,容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答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2。
脾虚:平素气短息粗,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
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喘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喘证(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方案概述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喘证(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这个方案将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科学治疗,力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喘证(心衰)病因多与心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为气机不利,水液代谢失常,导致心肺功能减退,血脉瘀阻,水饮内停。
2.西医病因病机:心衰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等。
病理生理机制为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全身循环淤血。
三、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喘促、呼吸困难、水肿、紫绀等症状,结合舌脉象,辨证为心肺脾肾亏损、血脉瘀阻、水饮内停等证型。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合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结果,诊断为心衰。
四、治疗方案1.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证型,选用相应中药方剂。
心肺脾肾亏损型:选用补气养阴、温阳利水的方剂,如四君子汤、真武汤等。
脉络瘀阻型: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水饮内停型:选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方剂,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
(2)中成药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参芪益气颗粒、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
2.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ACEI/ARB、β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2)器械治疗: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3)手术治疗:对于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变等病因引起的心衰,可行手术治疗。
五、康复治疗1.中医康复治疗:通过中医五行养生、气功、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2.西医康复治疗: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等。
六、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调整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
【免费下载】喘证中医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

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2)喘证(心力衰竭)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J/T6—2008)。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胸痹、心悸、哮病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发病多有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Framingham标准。
目前临床上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心血管病病史、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来确定。
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主要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哕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cmH20)。
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分)。
主要或次要标准包括:治疗5天以上时间后体重减轻≥4.5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2)kg。
符合二项主要标准,或符合一项主要标准及二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衰。
慢性心衰诊断标准: 左心衰诊断标准: 呼吸困难:左心衰最常见症状。
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因肺部瘀血、肺活量减低引起。
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咳嗽频繁。
咳嗽、咳痰、咯血: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若支气管粘膜下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其它:可有心脏扩大、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右心衰诊断标准: 上腹胀满: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的明显征象。
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者可波及全身,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引言喘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胸闷气短等症状。
中医药在喘症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案来缓解和治疗喘症。
一、中医理论对喘症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喘症是由肺脏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和气虚两种病理变化。
气道痉挛导致气流受阻,气虚则使肺脏无法正常吸纳气息,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中医通过调理肺气和改善气血循环的方法来治疗喘症。
二、中医方案1. 方剂治疗(1)麻杏石甘汤:该方剂以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为主要组成部分。
麻黄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舒展气道,疏通气息;杏仁能够润肺止咳,缓解气喘症状;石膏能够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甘草则能调和药性,增强药效。
该方剂适用于寒凉型的喘症。
(2)柴胡加陈皮汤:该方剂以柴胡、黄芩、陈皮和生姜为主要组成部分。
柴胡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能够平衡气机,缓解肺火上扰引发的喘症;黄芩和陈皮则能够清热燥湿,舒展气管;生姜则可温中散寒,增强气机运行。
该方剂适用于湿热型的喘症。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机平衡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膈俞穴。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舒展气道,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热熏穴位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关元穴。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改善气机不畅,从而缓解喘症症状。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三、中医调理1. 调养饮食中医认为,喘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肺功能。
此外,还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的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喘症症状。
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喘症患者也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一、概述喘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症状。
中医认为,喘症是由于肺气不通或肺气失宣导致的。
中医方案通过调理肺气,调和气血,达到治疗喘症的效果。
二、中医诊断与辨证中医诊断喘症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1.脉象:常见的喘症脉象有数脉、涩脉、虚脉等。
2.舌象:舌苔黄腻、舌质胖大、舌尖红等都可以提示喘症。
3.症状: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常见症状。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方案会有所不同。
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喘症主要采用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并且常常结合调理饮食和锻炼身体等综合治疗。
1. 草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百部、半夏、杏仁、桔梗、薄荷等。
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宣肺降火等,达到治疗喘症的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刺,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改善气喘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渊、中庭、鱼际、膻中等。
3. 推拿治疗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人体相应部位,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喘症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捏、按、推、拿等。
4.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也是治疗喘症的重要方法。
一些食物如白胡椒、紫苏叶、荞麦等有助于舒筋活络、宣肺降气。
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以免加重喘症症状。
5. 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对于喘症患者也是有益的。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体质。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医嘱。
2.需要坚持治疗,中医治疗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3.饮食调理需避免过食辛辣食物,并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规律。
4.锻炼身体时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选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喘症发作。
五、总结中医对喘症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调理饮食和锻炼身体等多种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并且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的调理。
喘病中医诊疗方案

喘病中医诊疗方案简介喘病,即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气流受限。
中医认为喘病属于外感邪气与内在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环境因素和病情,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拔罐等方法,以调整气血平衡,缓解症状并改善病情。
中医诊断中医对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脉和四诊来判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气喘、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舌脉常表现为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寒喘、热喘、虚喘、实喘等不同类型。
中医治疗方案中药治疗1.寒喘型–方剂: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功效:发汗解表,润肺止咳–用法:一日2剂,温开水送服2.热喘型–方剂:四妙丸–组成:麻黄6克、细辛3克、炒鳖甲3克、炙甘草3克–功效:宣肺理气,清热化痰–用法:一次3~6克,每天2次3.虚喘型–方剂:四君子汤加鳖甲–组成:人参6克、白术9克、太子参6克、茯苓9克、鳖甲6克–功效:益气健脾,温阳固表–用法:一次10克,每天2次4.实喘型–方剂: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甘草6克、淡竹叶6克、炒大黄9克、细辛3克–功效:温阳降逆,清热化痰–用法:一次10克,每天2次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喘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缓解和康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膈俞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时需注意卫生,注意针具的消毒和穴位的选择。
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吸附和刺激皮肤,促进气血的流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喘病症状的一种疗法。
常用的拔罐方式包括干罐、水罐和动罐等。
拔罐疗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师进行,治疗时需要掌握适当的拔罐力度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之前,病人需要先确诊喘病,并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中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中喘证诊疗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需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协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效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疗:参考中华医学会公布《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关键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和(或)肺动脉高压体征。
⑷辅助检验X胸片、心电图检验有一项符合诊疗标准。
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疗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烧、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培养或涂片可取得有价值病原。
含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疗条件,排除其它心脏病即可作出诊疗。
(二)证候诊疗1、风寒闭肺: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烧,口不渴。
舌苔薄白而滑。
2、表寒里热: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
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或滑。
3、痰热遏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身热,面红,有汗,咽干,渴喜冷饮,尿赤,或便秘。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脉滑数。
4、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
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或脘闷,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质淡,苔厚腻色白,脉滑。
5、肝气乘肺: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忽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声不著;平素常多忧思抑郁,或失眠,心悸,或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而数。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二)评价方法
1.入院当天记录中医症候积分,按MRC呼吸困难 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意 识障碍状态。
2.治疗后第1、3、7天重复对中医症候和呼吸困 难程度进行评估。
谢谢!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发作)轻症阶段中医 诊疗方案(试行)
方案说明
本方案适用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呼吸衰竭的轻症患 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2、西医诊断:
(二)证候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 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 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 失,肝浊音界下移。两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 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30%。
2.呼吸困难程度的评估
可用MRC呼吸困难量表进行评估。
0级: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 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 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
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 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m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
来呼吸; 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当穿
咳嗽,气急,喉中痰辘辘,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脉浮紧或弦紧。 2.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 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脉滑或浮数。 3.痰浊壅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 胸胁膨满,气短,不得平卧,心胸憋闷。苔白腻,脉 弦滑。 4.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 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 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 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得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
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得《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
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主要就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
扩张与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得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与(或)肺动脉高压得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
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与(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
值得病原。
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她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寒闭肺: 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
舌苔薄白而滑。
2、表寒里热: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
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或滑。
3、痰热遏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身热,面红,有汗,咽干,渴喜冷饮,尿赤,或便秘。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4、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
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或脘闷,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质淡,苔厚腻色白,脉滑。
5、肝气乘肺: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声不著;平素常多忧思抑郁,或失眠,心悸,或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而数。
6、水凌心肺: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或面色晦暗,唇甲青紫。
舌淡胖或胖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苔白滑。
脉沉细或带涩。
7、肺气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或咳呛
痰少质粘,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色潮红;或兼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肌肉瘦削,痰多。
舌质淡红或舌质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8、肾气虚: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不得续,形瘦神惫,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跗肿;或干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质淡,苔薄或黑润,或舌质红少津,脉微细或沉弱,或细数。
9、喘脱
症状: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或有痰鸣,咳吐泡沫痰,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
1、风寒闭肺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表寒里热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
生石膏、炙麻黄、杏仁、炙甘草
3、痰热遏肺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
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
4、痰浊阻肺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可加苍术、厚朴等燥湿理脾行气,以助化痰降逆。
5、肝气乘肺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
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
6、水凌心肺
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葶苈子、大枣
7、肺气虚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6、熟地、紫菀、桑白皮
8、肾气虚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肉桂、附子、熟地、山药、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党参、蛤蚧9、喘脱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
(二)辩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
1、痰热遏肺,予痰热情注射液清热解毒。
2、肺气虚,予参麦注射液补益肺气、
(三)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肺腧穴、大椎穴
2、在足三里注射喘可治
三、预防及护理
1、适寒温,顺应气候变化,尤其在季节交替之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外邪入侵。
2、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与乐观,忌嗔、郁、忧、怒等,保证机体气机调畅,气血冲与。
3、调节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肥甘厚味、辛辣香燥,戒烟酒,使脾胃健运,痰湿无从化生、
4、有病早治,防止久病伤肾,引起虚喘而难以治愈。
5、引导教育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
6、对肺肾两虚而喘者,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血压、脉搏得变化,防止喘脱危证得发生。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①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②显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③有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有好转但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④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三)评价方法
借鉴1928年由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提出得,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得活动程度将心功能得受损状况分级得方法来评价。
即:
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患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显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明显好转,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3、有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有好转但不明显,小于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4、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患者休息状态下也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