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操作规程1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三、临床意义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重要的公众危害性疾病,据估计全球范围内目前大约有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引起广泛的急、慢性肝脏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联系。

表面抗体(Anti-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乙肝感染后痊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全程(3针)疫苗接种结束后1个月检测保护性表面抗体(Anti-HBs)的浓度,能够判定免疫效果。

关于表面抗体与保护力的关系,世界标准未完全统一,目前普遍认为普通人群表面抗体浓度值≥10mIU/ml,就有足够的保护作用;高危人群表面抗体浓度值≥100mIU/ml,具有足够的保护作用。

肝移植、血液透析及免疫抑制等病人定期检测表面抗体浓度值,每次检测值≥100mIU/ml为宜。

四、方法原理本产品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进行检测。

用表面抗原包被磁微粒,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表面抗原制备酶结合物。

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表面抗体的含量成正比。

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血浆样本,推荐对于使用普通管采血的样本,离心前样本应37℃孵育至少1h;对于使用促凝管采血的样本,离心前样本应37℃孵育至少0.5h,离心条件10000g/min,10min;对于使用抗凝管采血的样本,离心条件10000g/min,10min。

抗凝管推荐使用肝素钠作为抗凝剂,避免使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剂。

5.2.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5.3.溶血或脂血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5.4.样本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定性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免疫实验室。

3.规程:3.1标本的收集与准备:3.2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抽血管抽取静脉血2ml。

3.3标本完全凝固后才能离心,并分离血清。

3.4如试验8小时内不能完成,血清标本放2~8℃保存。

3..5标本拒收标准:严重脂血、溶血、黄疸。

4、测定原理:本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将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单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条组装成联合检测卡。

样品加到检测卡各项加样孔后,再借助毛细作用移行至层析区,于检测区和对照区,胶体金标记颗粒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富聚,形成或不形成肉眼可见的胶体金颗粒反应带,从而实现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并作出存在与否的判定。

HBs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与样品中的HBsAg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抗HBs(鼠单抗)形成“Au-抗HBs(鼠单抗)-HBsAg-抗HBs(鼠单抗)-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

游离胶体金标记抗HBs(鼠单抗)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抗HBs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HBsAg与样品中的抗HBs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HBsAg形成“Au-HBsAg-抗HBs-HBsAg-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

游离胶体金标记HBsAg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HBs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结果于30分钟内判定。

HBeAg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胶体金标记抗HBe(鼠单抗)与样品中的HBeAg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借助毛细作用复合物沿层析条向前移行,与检测线区预包被的抗HBe(鼠单抗)形成“Au-抗HBe(鼠单抗)-HBeAg-抗HBe(鼠单抗)-固相材料”夹心物而凝聚显色。

xxxx医院时间分辨-SOP修改

xxxx医院时间分辨-SOP修改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缩写HBsAg)。

组合项目申请:免疫全套测定中加选本项目。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2.1 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臵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真空采血管。

2.1.2 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号。

2.1.3 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 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 下列标本为为不合格标本2.1.5.1 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 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 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 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 标本保存2.2.1 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 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周,在冰箱中(2~8℃)稳定一个月。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存完整的识别号,臵4~8℃冰箱内保存7天。

2.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 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

2.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方法原理HBsAg诊断试剂盒(IFMA法)是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采用单克隆抗-HBs抗体包被反应板,用铕标记抗-HBs,加入待测样本后,当样本中有HBsAg时,会与包被在板上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成抗-HBs-HBsAg,加入铕标记物抗-HBs-DTTA-Eu后,与已结合在板上的HBsAg联接成抗-HBs-HBsAg-抗-HBs-DTTA-Eu复合物。

增强液(β-NTA)将复合物上的Eu3+解离到溶液中,并与增强液中的有效成份形成高荧光强度的螯合物,其荧光强度与样本中的HBsAg浓度成正比。

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丽珠)

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丽珠)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ELISA)1. 原理在微孔条上预包被被纯化乙肝表面抗原,配以酶标记抗原(HBsAg-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体(HBsAb)。

2. 标本采集2.1 采集前病人准备:随机采血2.2 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2.3 标本要求:生化管采集病人静脉血3ml(也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 标本储存:2-8℃保存不应超过1周,-20℃不应超过3个月,-70℃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 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叠氮钠防腐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 试剂6.1 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诊断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6.3 包装规格:96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HBsAb微孔板,HBsAb酶标记抗原,HBsAb阳性对照血清,HBsAb阴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自封袋。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期一年。

7.仪器设备7.1自动酶标仪7.1.1仪器型号:RT-60007.1.2仪器厂家: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7.2洗板机7.2.1仪器型号:RT-31007.2.2仪器厂家: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8.操作步骤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20稀释后使用。

8.3备板:按需(待测样本数+3)取出微孔条,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不足一条的部分以废孔补足为一条,注意底部在同一水平。

8.4加样:所有样本均用加样器加50ul。

具体如下:从A1孔开始,依次加临床样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各一孔,最后一孔不加样本,为空白对照。

区人民医院乙肝五项操作规程

区人民医院乙肝五项操作规程

区人民医院乙肝五项操作规程
HBsAg HBsAb HBcAb HBeAg HBeAb 结
果分析
1、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
用于乙肝的临床诊断,还可应用于对供血员的乙肝筛选、乙
肝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各地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

此外,
还可用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2、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试验过程大致分三个步骤:
①包被:将已知抗原或抗体通过物理吸附结合到固相载
体表面,使抗原或抗体固相化。

②抗原抗体反应:先后加入被检标本和酶标记物,使之
与固相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被结合固定,经洗涤除去
游离的酶标记物。

③酶促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酶的相应底物,使之发
生酶促反应而显色。

3. 临床意义:HBV抗原抗体血清学标志与临床关系较
为复杂,必须结合临床特点,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必要时进行HBV-DNA的检测。

常见的HBV抗原、抗体血
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见下表:
Ig M
Ig G
+———+—潜
伏期、感
染早期
或无症
状携带
者+—+—+—急
性乙型
肝炎+—+++/——急
性乙型
肝炎后
期或慢
性感染+——+—+曾
感染过
HBV
—+————感
染过
HBV或
接种乙
型肝炎
疫苗后。

乙肝抗原筛查操作方法

乙肝抗原筛查操作方法

乙肝抗原筛查操作方法乙肝抗原筛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个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肝抗原筛查主要是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存在与否来确定个体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下面将详细介绍乙肝抗原筛查的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样本采集:首先,需要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液样本。

常用的样本采集方法是静脉采血,在采集样本前应先做相关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2. 样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才能进行乙肝抗原筛查。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得到澄清的血清样本。

3. 抗原检测:离心分离得到的澄清血清样本即可进行乙肝抗原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免疫分析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qPCR)等。

ELISA 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乙肝抗原结合来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

4. 结果解读:对于乙肝抗原的检测结果,一般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

阳性表示被检测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阴性表示未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抗原筛查只能初步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不能确定感染的时间或潜伏期长短。

除了乙肝抗原筛查,还有其他相关的检测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可进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用于判断个体是否处于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康复期或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还可以进行乙肝e抗原(HBeAg)的检测,用于判断被检测者是否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或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性程度。

在进行乙肝抗原筛查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误差。

2. 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于阴性结果,应谨慎判断,可进行多次检测以确认结果。

4. 对于阳性结果,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诊断,确认感染的类型、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综上所述,乙肝抗原筛查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方法。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乙型肝炎疫情的控制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抗体检测

乙肝抗体检测

乙肝抗体检测什么是乙肝抗体检测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广泛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自1995年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批量生产使用至今,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止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人体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最后在人体内存在乙肝抗体。

乙肝抗体最常见的有三种抗体,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

抗-HBs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叫中和性抗体。

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乙肝抗体检测就是为了能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抗体,如果没有,则要及时进行接种乙肝疫苗,以免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抗体检测目的乙肝抗体检测的目的在于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3、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

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输血前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前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前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我科输血前检查项目为乙肝两对半、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检测。

其中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检测、HIV抗体检测,所用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梅毒筛查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一.乙肝两对半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操作规程(酶联免疫法)用途:本试剂盒采用EIA原理检测HBsAg,适用于血清或血浆类标本。

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灵敏度0.5ng/ml)、重复性好等优点。

测定原理:采用单克隆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多克隆抗-HBs -HRP,当标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核物,加入TMB 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试剂盒组成:48人份/盒96人份/盒1.微孔反应板48孔96孔2.酶结合物 3.1ml×1瓶 6.2ml×1瓶3. 阳性对照0.5ml×1瓶 1.0ml×1瓶4.阴性对照0.5ml×1瓶 1.0ml×1瓶5.洗涤液(用前以蒸馏水作25倍稀释)20 ml×1瓶40 ml×1瓶6.显色剂A 4.0 ml×1瓶8.0 ml×1瓶7.显色剂B 4.0 ml×1瓶8.0 ml×1瓶8.终止液 3.5ml×1瓶7.0ml×1瓶9.封片2片2片10.说明书1份1份测定步骤:1.每孔加入待测标本50微升,设阴、阳对照各2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各50微升(或一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

2.每孔加入酶结合物50微升(或一滴)(空白对照孔除外),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钟。

3.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5秒,甩干,重复五次后拍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g-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体(HBsAb)。

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g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g),HbsAb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g), HbsAb阳性对照(含HbsAbde 阳性血清),HbsAb阴性对照血清(正常人血清),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2M 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高脂血、高胆红素及
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5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5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轻拍混匀。

5.6温育:置37℃温育25min。

5.7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8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15min。

5.9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值(用单波长测定时,需用空白对照调零,30min钟内完成测定),并记录结果。

6结果判定与分析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均值*2.1;阴性对照OD均值小于0.05时以0.05计算。

结果判定: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b阳性
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b阴性
阴性对照均值>0.1或阳性对照均值<0.4时,
实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7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用HBsAb的质控血清同步检测,S/CO值应在控制范围内;如失控,检查试剂校期、储藏温度、试验温度是否正常、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直至从新试验使其在控。

8参考范围阴性或阳性
9临床意义
在血清或血浆中HbsAb的存在表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10操作性能灵敏度为ng/ml,特异性高
11方法的局限性
11.1此方法仅适用于个体的血清或血浆样本的检测,不适
合与混合血清或血浆样本及其他体液样本。

11.2该方法仅作为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11.3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不能作为灵敏度的考核指标,阳性对照仅用于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时,验证试剂盒中的组分是否有效。

12注意事项
12.1每板设阴、阳性对照血清各两孔,设空白对照时,不加样品及酶标记抗原,其余各步相同。

12.2洗涤时各孔均须加满,防止孔内有游离酶未能洗净。

12.3加试剂前应将试剂瓶翻转数次,是液体混匀。

12.4所用样品、废液和废弃物都应按传染源处理。

12.5所有样本、试剂和各种废弃物应按传染物处理,严格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健全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于含有传染病和怀疑含有传染源的物质,应有合适的生物安全保证制度。

12.6样本显色深浅与样品中抗体的含量没有一定的正相关。

12.7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