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乙肝表面抗体的调查

乙肝表面抗体的调查

2011年12月15日Dec .15.2011 2010级学生中乙肝表面抗体的调查2010级临床(8)班第三组遵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开放性实验论文12011年12月15日Dec .15.20112010级学生中乙肝表面抗体的调查2010级临床(8)班第三组罗文鑫(201010829) 刘敏(201010831)杨丽诗(201010801) 吴兴荣(201010824) 李盼盼(201010825) 汤程诚(201010826) 栗洁(201010827) 杨富茵(201010828) 吴惠(201010832) 孟显(201010833) 谢光青(201010834) 卢玉(201010835)摘要:探索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检测方法,主要验证乙肝两对半的的检测方法(HBs抗体检测(ELISA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

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

并且对2010级学生的乙肝表面抗体展开调查提高同学们对乙肝的重视,为乙肝防御计划提供依据,必要时建议同学注射乙肝疫苗。

关键词:乙肝;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免疫22011年12月15日Dec .15.2011 图中分类号:TS25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6乙肝病毒的感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危害。

慢性乙肝可导致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全球因乙肝有关的疾病而死的人口高达100多万,而我国又是一个乙肝大国,因此对乙肝的研究刻不容缓。

乙肝病毒分(A B C D E F G )七种,中国以B C 最为常见。

根据乙肝病毒的特性,慢性乙肝分为HbeAg阳性乙肝和HbeAg阴性乙肝,且阴性乙肝危害更大,是乙肝感染的晚期,会很快进入肝硬化的阶段,治愈率低,被认为是难治性乙肝,中国HbeAg阴性乙肝的慢性乙肝的发生率已达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1】目前美国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的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美夫定和阿德福韦,但仅百分之五十的患者体内的病毒能被这三种药物抑制。

体检报告乙肝表面抗体

体检报告乙肝表面抗体

体检报告乙肝表面抗体体检报告乙肝表面抗体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 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14 + + - - - 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见于抗-HB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26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二、什么叫大三阳和小三阳当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同时阳性,临床上称为大三阳,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体同时阴性,称之为小三阳。

HBsA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表位分型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HBsA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表位分型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HBsA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表位分型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估计有至少2亿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逾35%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致病性毒株。

乙肝病毒与肝病的关联已经广泛认可,包括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HBV表面抗原(HBsAg)是HBV的外壳蛋白,是乙肝病毒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的重要标志物。

HBsAg在临床诊断与疫苗制备中拥有重要地位。

分析HBsAg的表位分布和特点,尤其是分析在HBsAg特定表位的抗体,对了解HBV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单克隆抗体作为疫苗和诊断试剂制备的重要来源,对HBsA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1)HBsA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选择生产高亲和力的HBsAg单克隆抗体。

以病毒样板纯化后的杂交瘤细胞为免疫原,通过纯化HBsAg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高效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2)HBsAg表位分型:利用变异率较高的HBsAg的密集变异区域为靶标,采用目标区的序列比对,分析HBsAg的表位分布和特征。

通过蛋白质片段的克隆表达和蛋白质切割等技术,对HBsAg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表位鉴定,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提供了重要参考。

(3)HBsAg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在HBV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HBsAg单克隆抗体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HBsAg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包括病毒定量、诊断和预防性干预等方面。

通过这些应用研究,进一步验证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后续的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成功制备了高效特异性的HBsAg单克隆抗体,为后续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制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分析了HBsAg特定表位的抗体,并对HBsAg的表位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对HBV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

(3)成功开展了HBsAg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验证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HBV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性干预提供了有力支持。

乙肝表面抗体开题报告

乙肝表面抗体开题报告
因个人生理状况的不同,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也可能没有产生抗体,并且产生的抗体存在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异。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表面抗体的变化,有助于总结出人群需要再次接种的大致时间,及接种的有效性。
目的:
1.了本班同学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研究乙肝表面抗体的表达情况。
2.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与患有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者密切接触并有隐性感染的同学乙肝表面抗体轻度表达(浅紫色).
3.未接种过并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同学乙肝表面抗体不表达;(黄色,即血清的颜色)
遵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开放性实验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级临床*班同学乙肝表面抗体表达水平检测
学生: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意义: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对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包含四种重要意义:
1.若HBsAg与抗-HBs处于动态平衡阶段,表示免疫系统正在清除入侵的乙肝病毒;
材料:
(1)Anti-HBs试剂盒
(2)待检血清
(3)微量加样器、37℃孵箱、酶标仪
方法:含抗原的固相载体+待测血清 +酶联抗体
温水浴30min洗涤
温水浴15min洗涤
颜色变化(对照)
二 学生乙肝表面抗体表达情况调查方法:
(1)小组内每人负责十人对二班同学进行调查,两人作为机动,两人负责整理数据以及总结工作;
( 2)调查同学是否有注射乙肝疫苗以及乙肝表面抗体是否显阳性,并记录相应信息;
(2)绘制表格更加直观的表示出检测结果。
表1-1 乙肝表面抗体分布情况
乙肝表面抗体表达 +++ ++ -
(深紫色或者蓝紫色表示为+++;浅紫色表示为++;黄色表示为-)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本市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1200例,对1200例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在我市1200例乙肝接种儿童中,有702例儿童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其阳性率为58.50%,在这702例儿童中,其中其中儿童年龄在9月~1岁之间的阳性率为92.08%、1岁~2岁之间儿童的阳性率为70.54%、3岁~4岁之间的阳性率为52.17%,5岁~6岁之间阳性率为37.29%。

讨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其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也逐渐下降。

因此,要全面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降低儿童乙肝发病率。

标签:乙肝疫苗接种;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分析根据数据调查,中国是全球乙肝高发地区,我国必须要加大乙肝的治疗与防控。

预防乙型肝炎最直接、最普遍的措施就是注射乙肝疫苗。

我国在2002年的时候把乙肝疫苗纳入我国基础免疫系统中,免费为中国适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1-2]。

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1200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0例儿童严格按照按国家免疫程序0、1、6月3针乙肝疫苗免疫史。

其中有男性儿童685例、女性儿童为515例。

全部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9月龄~6岁之间,其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

1.2 方法随机选取本市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1200例,对1200例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乙肝疫苗接种后1~20年免疫效果观察的开题报告

乙肝疫苗接种后1~20年免疫效果观察的开题报告

乙肝疫苗接种后1~20年免疫效果观察的开题报告题目:乙肝疫苗接种后1~20年免疫效果观察摘要: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早期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乙型肝炎发生,然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持续时间,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文选取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群分为乙肝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疫苗组2组,对其乙肝抗体水平进行系统性、持续性观察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研究方法:选取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群,将其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两组。

接种组需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按照国家规定接种乙肝疫苗,未接种组不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均定期体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等指标。

HBsAb阳性定义为抗体水平≥10 mIU/mL。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HBsAb的阳性率,对比两组差异。

在接种组中,将已接种时间段分为3组(1~5年组、6~10年组、11~20年组),观察其HBsAb阳性率,绘制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趋势图。

预期结果:通过长期持续性观察,我们预期结果会达成以下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接种组的乙肝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接种组的乙肝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接种组;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后10年内最强烈,之后慢慢降低,但20年内仍能保持有效的免疫保护力。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持续时间、有效性及保护力,为社会提供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

同时也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提供理论指导。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探究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探究

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探究发布时间:2021-11-25T02:05:16.8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雷蕾王晓光[导读] 目的:设计研究试验,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乙肝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雷蕾王晓光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设计研究试验,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乙肝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150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种乙肝疫苗后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的12岁以下儿童,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报告,分析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

结果:接种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总率为79.33%,各年龄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种疫苗后,HBsAb浓度>100mIU/ml总占比46%,HBsAb浓度<100mIU/ml总占比54%,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原本没有乙肝表面抗体或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低的儿童可以增强免疫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乙肝表面抗体浓度,降低乙肝病毒感染几率,可作为预防乙肝疾病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乙肝(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此时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为阳性,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容易引起患者的肝区不适,增加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几率【1】。

由于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可以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特效药物,因此乙肝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现对15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展开了乙肝表面抗体监测,探究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具体的研究程序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50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种乙肝疫苗后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的12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例为84:66,平均年龄(5.51±0.83)岁,其中8个月-2岁的儿童28例,3-6岁的儿童30例,7-9岁的儿童52例,10-12岁的儿童40例。

免疫学开题报告

免疫学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部分在读大学本科学生乙肝疫苗接种者表面抗体的变化,通过询问被调查者接种的时间及体内是否有抗体的产生,并参考其他研究,总结出相关的结论。
方法:ELISE法
原理:先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某种固相载体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测定时,将待验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再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成分,然后加入酶的作用第五催化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
2.目前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安全的乙肝疫苗免疫所有易感人群,尤其是年幼儿童.通过疫苗接种、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中断传播的联合措施可使乙肝病毒感染得到控制,最终达到根除乙型于了解人群接种疫苗的状况,及时补种疫苗;
4.因个人生理状况的不同,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也可能没有产生抗体;并且产生的抗体存在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异。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表面抗体的变化,有助于总结出人群需要再次接种的大致时间,及接种的有效性。
目的:研究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部分在读大学本科学生乙肝疫苗接种者表面抗体的变化,了解我校乙肝疫苗的接种状况,并参考其他研究总结出相关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木江梅:《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和接种及时率调查》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5卷09期[2]实用检验医学.下册/丛玉隆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毕玉清,信永健,郑德秋:《职业与健康》2006年12月第22卷第23期,2094[4]吴琼晟,尹兴德,高茜:《医学创新研究》2006年4月第3卷第4期,125[5]周艳荣:《当代医学》2008年10月第14卷第20期总第151期,159
预期结果:
1.5年内接种疫苗的基本上体内都有抗体的产生,但是约有5%~1O%的成人按标准方案接种肝疫苗后不产生达到保护水平的抗-HB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1)Anti-HBs试剂盒
(2)待检血清
(3)微量加样器、37℃孵箱、酶标仪
方法:含抗原的固相载体+待测血清 +酶联抗体
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浴30min洗涤
温水浴15min洗涤
颜色变化(对照)
二 学生乙肝表面抗体表达情况调查方法:
(1)小组内每人负责十人对二班同学进行调查,两人作为机动,两人负责整理数据以及总结工作;
2.单项抗-HBs阳性,则表示接种乙肝疫苗成功;
3.抗-HBc、抗-HBe同时阳性表示集体自然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发生免疫应答,乙肝病毒被清除,机体获得抵御乙肝病毒再次入侵的特异性免疫力。
4.抗-HBs与HBsAg同时阳性且抗-HBs表达小于HBsAg,表示机体不能清除HBsAg,机体已被乙肝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1】武坚锐,祁春茹.临床医学实践.2012.21.03.211.212.
【2】毕玉清,信永健,郑德秋.职业与健康.2006.12.22.23.209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11级临床2班同学乙肝表面抗体表达水平,调查同学们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并检测体内是否已产生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体的表达强度。参考各种科研结果,加以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2.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与患有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者密切接触并有隐性感染的同学乙肝表面抗体轻度表达(浅紫色).
3.未接种过并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同学乙肝表面抗体不表达;(黄色,即血清的颜色)
一 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方法:ELISE法
原理:首先将已知的特异性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并保持其免疫活性。经洗涤,加入含有被测抗体的标本,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可预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原结合,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成分后,加入酶标记抗Ig抗体(二抗),再经孵育洗涤,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体的量。
( 2)调查同学是否有注射乙肝疫苗以及乙肝表面抗体是否显阳性,并记录相应信息;
(2)绘制表格更加直观的表示出检测结果。
表1-1 乙肝表面抗体分布情况
乙肝表面抗体表达 +++ ++ -
(深紫色或者蓝紫色表示为+++;浅紫色表示为++;黄色表示为-)
预期结果:
1.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和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有乙肝病毒感染史的同学乙肝表面抗体高度表达(深紫色或蓝紫色).
遵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开放性实验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级临床*班同学乙肝表面抗体表达水平检测
学生: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意义: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对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包含四种重要意义:
1.若HBsAg与抗-HBs处于动态平衡阶段,表示免疫系统正在清除入侵的乙肝病毒;
因个人生理状况的不同,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也可能没有产生抗体,并且产生的抗体存在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异。研究乙肝疫苗接种者表面抗体的变化,有助于总结出人群需要再次接种的大致时间,及接种的有效性。
目的:
1.了解大家是否具有感染乙肝的风险;
2.了解本班同学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研究乙肝表面抗体的表达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