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2中外工艺美术史大纲
中外美术史复习大纲

中外美术史复习大纲中国美术史1.原始时代的岩画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形式3.龙山文化陶器分类4.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5.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依据用途和造型的分类;以动物为主的商代晚期青铜作品;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商代青铜器主要纹饰6.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种类,包括宫殿寺观壁画、______、帛画和工艺装饰画等门类7.秦代的画像砖的分类,定义8.秦始皇兵马俑的原型9.马踏匈奴的制作朝代10.《论画》、《华云台山记》的作者11.我国最古老的文字12.画家陆探微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大石窟:云冈石窟、______、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及云冈石窟的位置14.中国古代的“三圣”及画圣的代表作品15.唐代仕女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张萱和谁?16.黄公望的代表作17.隋唐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家18.《清明上河图》的画类19.宋代画坛的两大画派20.从哪个朝代开始瓷器生产是以景德镇为全国的中心21.《赤壁图》的作者22.“元四家”23.明代“吴门四家”及沈周的绘画风格24.提出“六法”的画家,及定义25.《雪景寒林图》的作者26.南北宗画论的提出者27.岭南画派的创始人28.顾恺之的代表作品29.石窟艺术,是指以_______为桥梁的东西方文化交汇而以佛教东传为标志的艺术。
西方美术史30.巨石文化31.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建造的时间,哪个建筑是太阳光芒的象征,它为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32.古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古希腊美术发展史分期;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的特点及最伟大的雕刻家33.基督教早期的合法教堂34.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的建筑35.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
36.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真正罗马式风格形成标志37.丢勒的作品38.穆立罗的作品分类39.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美术三大代表;米勒的代表作40.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41.《星夜》的作者42.《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的作者43.油画《梅杜萨之筏》的作者44.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45.杜尚的《泉》属于哪个画派46.抽象表现主义的概念47.《玛丽莲.梦露》属于哪个画派的代表性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二)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三)课时数量:32课时(四)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
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3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中外工艺美术史(PPT 86页)

8.2 织绣工艺
妆花是明代新创的一种多彩丝织物,用许多不同色线织成,花纹— 般较大,色彩异常丰富,故有“走马看妆花”的比喻。
其织法是:将一般通梭织彩改作分段换色,用各色丝线的纬管,以 通经断纬之法作局部控花妆彩,使—件织物⊥可织出十多色以至二 三十色,绒纬突起,精美富丽。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的“绿地花卉 樗薄纹妆花缎”一件,以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组成樗蒲纹,花 纹横向排列,纵向交错,整幅作品构图匀称,色彩丰富,织工精细, 采用金线绞边方法,更使其辉煌悦目,这是一件明代妆花丝织物的 优秀作品。
中外工艺美术史
ZHONGWAIGONGYIMEISHUSHI 授课教师:
第六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公元1368-1644年)
8.1 陶瓷工艺 8.2 织绣工艺 8.3 宣德炉和景泰蓝 8.4 漆器工艺 8.5 明式家具
8.1 陶瓷工艺
8.1.1瓷器工艺
明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明之前,我国陶瓷的 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之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 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因而,明代以来,原有的以 刻花、划花、印花为主的陶瓷装饰方法逐渐退居其次,代之而起的 是青花、五彩等画花的方法。这是中国陶瓷装饰进入成熟阶段的的 关键时期。明代以来,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有“瓷都” 之美誉。明代陶瓷工艺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并有新的 创造,但总体而言,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明代瓷器:主要在青花、斗 彩、五彩和单色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何朝宗”款白瓷达摩立像
8.1 陶瓷工艺
明龙泉窑壶
8.1 陶瓷工艺
8.1.2陶器工艺
明代的陶器则以宜兴窑生产的紫砂陶器最为出名,尤其是驰名中外 的紫砂茶壶。宜兴窑在江苏宜兴县的丁山和蜀山镇,早在北宋时期 就已生产紫砂陶,宋代诗人梅尧臣诗中所说的“小石冷泉留早味, 紫泥新品泛春华”即是对宜兴烧制紫砂陶的反映。紫砂陶所用原料 为紫砂泥,在宜兴陶原料的开采中,大约采1000吨泥料,才能得到 1吨的紫砂泥,可见紫砂泥的难得和紫砂陶的珍贵。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外工艺美术史

8.1 陶瓷工艺
总之,明代陶瓷以景德镇为中心,其他官窑和民窑生产各具特色。 但概而论之,多是胎七厚重,造型丰满,釉质肥厚,滋润。纹饰多 以龙为题材,姿态各异。构图疏简雅致,笔势豪放潇洒。有敦厚、 浑朴、精致的艺术特色。
8.2 织绣工艺
明代的织绣工艺,在工艺技术、花色品种方面都取得了比元代更大 的成就。
蓝釉白花牡丹纹盘
8.1 陶瓷工艺
黄釉,有弘治的“娇黄”,色彩 纯正,匀净莹润,以“浇釉法” 施釉,又称,“浇黄”。有嘉靖 的“深黄”,呈色柔和文雅,万 历年间流行,后又演变成“鱼子 黄”、 “鸡油黄”等色釉。黄色 为宗庙祭器用色,嘉靖九年定名 “方丘黄色”
黄釉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
8.1 陶瓷工艺
绿釉,有宣德的“绿釉”,成化和正德的“孔雀绿”。如上海博物馆藏有 成化孔雀绿青花龟藻盘一件,呈色碧翠明丽而雅致
青花海水龙纹扁壶
8.1 陶瓷工艺
8.1 陶瓷工艺
明成化青花五彩婴戏大碗
8.1 陶瓷工艺
明嘉靖青花龙纹寿字盖罐
8.1 陶瓷工艺
明万历 青花二龙戏珠盘
8.1 陶瓷工艺
(2)斗彩 斗彩在成化时期烧制成功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斗彩又称为逗彩,即在 胎上先用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 使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 “斗彩”。
8.1 陶瓷工艺
成化斗彩造型上小巧,多小件作品,尤以酒杯著名。成化鸡纹酒杯, 又称鸡缸杯`以子母鸡为题材,表现母鸡带小鸡觅食、玩耍的情景, 颇具浓厚的天伦之乐的生活气息。造型小巧玲珑,制作精致,为人 珍爱。成化斗彩胎釉精细,呈乳白色,莹润似玉;色彩绚烂,色调 鲜明而柔和;绘画线条精细流利,纹样设计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 造诣。
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

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是我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选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美术学学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所有参加20XX年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40%(四)参考书目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2.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增订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中国美术史教程》第一单元:史前美术——第一章中国美术的开端工具的演进与发展及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美术主要掌握的几个概念: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龙山文化彩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第一章青铜工艺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其他门类工艺美术玉器、骨牙工艺、丝织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
——第三章雕塑青铜雕塑中的动物、人物雕塑,以及其他门类雕塑中的石雕、陶塑和木雕。
——第四章绘画工艺品上的装饰性绘画和战国帛画。
——第五章书法甲骨文、金文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书法。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第一章绘画壁画中的宫室殿堂壁画与墓室壁画、两汉时期的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熟记山东画像石、苏北画像石、南阳画像石以及陕北画像石的特点。
——第二章书法秦汉时期书法遗迹与书法家。
——第三章雕塑宫苑雕塑与陵墓雕刻、两汉时期的陵墓雕刻、秦兵马俑和两汉时期的俑以及匈奴、滇族的青铜雕塑。
——第四章工艺美术内容主要包括:金属、丝织印染、漆器、玉石、陶瓷工艺。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第一章绘画魏晋时期绘画、南朝绘画、北朝绘画。
——第二章石窟壁画莫高窟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
——第三章书法书法家、南北朝碑刻、书法理论的发展。
《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工艺美术史》课程简介《工艺美术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该专业产品设计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的内容包括中外手工艺时期各个时代典型的手工艺产品及美术作品的造型特点、色彩风格和图案演变以及历史用途等。
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手工艺时期设计的兴趣和感情,使其掌握传统工艺美术的产生、开展和繁荣的历史文化,扩展和完善设计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介绍中西工艺美术史的开展脉络,提高学生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和理论评价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art is a selected course, which is a highly specialized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product design. The course include typical handicraft products and works of modeling features, color styles and patterns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uses about Chinese and foreign crafts.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ar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ancient art desig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let them maste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 enrich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hat art students should hav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and crafts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o analyze design and theory evaluation capacity.《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及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1绪论1.2概述1.3装饰的萌芽及石器工艺1.4陶器工艺(彩陶、黑陶)1.5其它工艺教学难点:美是如何产生的;教学重点:彩陶的主要类型以及艺术风格特点;第二章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夏、商、周)2.1二里头文化2.2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造型,装饰及艺术特点2.3商代陶瓷工艺及其它工艺2.4周代青铜器分类,造型、装饰变化及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青铜器的神化时期、礼化时期、人化时期;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以及名称;第三章封建社会工艺美术(春秋战国、秦汉)3.1春秋战国的青铜器3.2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3.3秦汉时期的青铜工艺3.4秦汉时期的金银工艺及漆器工艺3.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教学难点:对画像石和画像砖表达的汉代“简括”之风的领会;教学重点:体会铜器工艺中涉及的铜镜、铜灯所表达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第四章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六朝、隋唐、宋)4.1六朝时期的陶骁工艺及漆器工艺4.2隋唐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及漆器4.3宋代陶瓷及金属工艺教学难点:/解唐代工艺美术与宋代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上的区别,以及决定这种区别的社会哲学因素;教学重点:宋瓷的造型、装饰方法、色彩以及艺术特色和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第五章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元、明、清)5.1元代的陶瓷及金属工艺5.2明代的陶瓷工艺及宣德炉、景泰蓝和家具5.3清代陶瓷工艺和金属工艺教学难点:明代及清代家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重点:明代陶瓷及家具;第六章原始社会、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6.1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6.2古埃及的陶器、石器及金属工艺6.3古代两河流域的陶器、石器及金属工艺教学难点:关于艺术的起源的探讨以及对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的宗教信念和美学观点的理解;教学重点:占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器工艺以及石工艺;第七章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工艺美术7.1古代波斯陶器工艺及金属工艺7.2古印度陶器工艺及金属工艺7.3古希腊陶器工艺及金属工艺7.4古罗马金属工艺及玻璃工艺教学难点:对古印度工艺美术的宗教性的理解;教学重点:古代波斯、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陶工艺和金属工艺;第八章欧洲中世纪、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8.1欧洲中世纪的陶工艺及金属工艺、象牙工艺和木工艺8.2文艺复兴的陶工艺及金属工艺、木工艺和牙玉工艺8.3巴洛克时期的木工艺及玻璃工艺、陶工艺8.4洛可可时期的陶兖工艺及木工艺教学难点:对四个时期工艺品风格的形成原因有深层次的理解;教学重点:了解从巴洛克到罗可可时期陶工艺和木工艺的开展过程及期风格特点;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及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教学要求:了解“工艺美术”研究对象、基本要素及艺术内涵,掌握工艺美术起源的相关问题。
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考研大纲

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考研⼤纲艺术概论⼀、考试⽬的本考试旨在全⾯考察考⽣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
⼆、考试基本要求1.准确把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课题及其主⼲问题。
3.熟练运⽤艺术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第⼀部分艺术本体论(⼀)艺术活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关于艺术发⽣的诸种学说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思考(三)关于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第⼆部分艺术类型论(⼀)艺术分类的基本⽅式(⼆)造型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绘画(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雕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3.摄影(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4.书法(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三)实⽤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建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园林(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3.⼯艺与设计艺术(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四)表情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乐(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舞蹈(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五)语⾔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学体裁(诗歌、散⽂、⼩说的概念及各⾃的艺术特征)2.语⾔艺术的基本特征(六)综合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戏剧与戏曲(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电影与电视(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第三部分艺术创造论(⼀)关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认知与理解(⼆)关于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三)关于艺术创造的⼼理学要素与特点的认知与理解第四部分艺术作品论(⼀)关于艺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意境的认知与理解(三)关于艺术⻛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认知与理解第五部分艺术接受论(⼀)艺术传播的内涵、构成、不同⽅式及特点(⼆)艺术鉴赏的特点与过程(三)关于艺术批评的特点与形态分类(四)关于艺术批评家的素养第六部分艺术美学论(⼀)艺术审美类型1.优美与壮美2.悲剧、崇⾼与荒诞3.喜剧、丑与滑稽4.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以及创造规律(⼆)艺术审美价值1.⾼雅与通俗2.⺠族的与世界的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考研⼤纲(⾃查参考)⼀、考试⽬的本考试旨在全⾯考察考⽣对中外艺术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对艺术作品、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格的分析论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
课程编号: 总学时:48 课内练习:32 学分:6
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中外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
中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熏陶,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并借鉴国外的工艺美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
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的把中外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
艺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及其时代特征和艺
术风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
二、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中外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
点,以及材料与加工对工艺美术的影响。正确地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题
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的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还要求理解中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的地位与影响。掌握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所必须的相关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出勤考核(出勤情况)占20%,日常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40%,结课
考核(结课作业质量)占40%。三者合计,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
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主题设计创新与应用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知
识竞赛、参观学习、论文竞赛、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
模式,并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
1、一所学内容的分类为专题,选取有代表性的纹样内容进行课上临摹。
2、主要包括:青铜器器型的分类图案、织绣工艺品、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
纹样、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纹样。
具体要求:在理论的基础上,找出各个时期各种工艺美术的代表图案进行细部临摹,
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风格所形成的环境以及表现形式,最终以此为元素熟练掌握并能
够运用到以后的设计风格当中。
五、作业要求
根据教学安排,伴随课内实践环节完成。作业应当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比例要求来安排。
1、总体要求:
该环节是通过对装饰纹样的临摹,从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各种不同风格所
表现出来的具象的特质。熟练地掌握各种代表纹样,选取其中一种风格,进行临摹并详细
标注其背景内容、材质及其应用途径。
(1)手绘完成。
(2)作业数量及要求:设计图纸10张,A4。
(3)上交时间:结课当天即上交作业。
2、具体要求:
纸质版:将10张图打印,A4黑白、封面标明课程名称、班级、姓名、授课教师,总
装订成册(方式不限)。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艺美术之间联系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以工艺美术为指导借鉴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对于后期设计类课程的表现有很
大的作用。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教材:《中外工艺美术史》 陈鸿俊 刘芳 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工艺美术史》 华梅 编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2.《外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3.《中国工艺美术史简史》 海天 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9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编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5.《全彩东方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编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外国工艺美术图典》 张夫也编著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纲要
《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
1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距今约200万年-4000年)
1.1 石器工艺
1.2 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
2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前21世纪-公
元前475年)
2.1 青铜工艺
2.2 陶瓷工艺
2.3 十二章纹饰
3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3.1 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2 秦代的工艺美术
3.3 汉代的织绣工艺
3.4 汉代的铜器工艺
3.5 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
3.6 汉代的漆器工艺
3.7 汉代的画像石
4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220-581年)
4.1 陶瓷工艺
4.2 漆器工艺和织绣工艺
5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581年-907年)
5.1 陶瓷工艺
5.2 染织工艺
5.3 金属工艺
5.4 漆器工艺
6 宋代的工艺美术(公元960年-1279年)
6.1 陶瓷工艺
6.2 织绣工艺
6.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
7 元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271-1368年)
7.1 陶瓷工艺
7.2 织绣工艺
7.3 金属工艺
7.4 漆器工艺
8 明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368-1644年)
8.1 陶瓷工艺
8.2 织绣工艺
8.3 宣德炉和景泰蓝
8.4 漆器工艺
8.5 明式家具
9 清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644-1840年)
9.1 陶瓷工艺
9.2 织绣工艺
9.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
9.4 雕塑工艺
10 近现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840年-新中国成立后)
10.1 近现代工艺美术概况
10.2 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部分:
教学内容:
11 史前的工艺美术
11.1 旧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1.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2 古代东方的工艺美术
12.1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
12.2 古代波斯的工艺美术
12.3 古代印度的工艺美术
12.4 古代伊斯兰的工艺美术
12.5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
13 古代西方的工艺美术
13.1 古代希腊的工艺美术
13.2 古代罗马的工艺美术
14 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
14.1 诺克与伊费的工艺美术
14.2 贝宁的工艺美术
14.3 扎伊尔的工艺美术
14.4 马里的工艺美术
14.5 象牙海岸的工艺美术
15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15.1 陶器工艺
15.2 金属工艺
15.3 象牙工艺
15.4 木工艺
15.5 玻璃工艺与染织工艺
16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16.1 陶器工艺
16.2 玻璃工艺
16.3 金属工艺
16.4 木工工艺及其他工艺
17 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
17.1 陶器工艺
17.2 玻璃工艺
17.3 染织工艺
17.4 木器工艺
18 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
18.1 陶瓷工艺
18.2 染织工艺
18.3 木器工艺
19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
19.1 陶瓷工艺
19.2 玻璃工艺
19.3 金属工艺
19.4 木器工艺
19.5 染织工艺
20 近现代工艺美术
20.1 近代工艺美术
20.2 现代工艺美术
第三部分 学时分配
内容学时讲课实践练习备注
一.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
二.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1
4
三.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2
四.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1
五.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34
六.宋代的工艺美术3
七.元代的工艺美术2
八.明代的工艺美术2
九.清代的工艺美术2
十.近现代的工艺美术1
十一.史前的工艺美术1
4
十二.古代东方的工艺美术1
十三.古代西方的工艺美术
1
十四.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
1
十五.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1
十六.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2
十七.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2
2
十八.洛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2
2
十九.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2
二十.近现代工艺美术1
总计32
16
第四部分 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实 验 项 目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内 容 提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