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艺美术史宋代陶瓷篇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宋朝的陶瓷工艺

宋朝的陶瓷工艺宋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享誉世界。
宋朝的陶瓷制作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
本文将从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北宋时期,陶瓷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窑场纷纷兴起,生产出了大量的精美陶瓷作品。
南宋时期,陶瓷工艺进一步细化并追求更高的艺术性,宋代青瓷和汝窑成为当时的两大瓷器代表。
二、宋朝陶瓷的工艺特点1. 窑烧工艺:宋朝的陶瓷工艺主要采用定型窑,如定窑、官窑等。
定窑以其均匀的温度分布和稳定的烧制环境,使陶瓷作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官窑则以其高温烧制和气氛控制技术,生产出了很多色彩斑斓的釉彩瓷器。
2. 釉彩技术:宋代釉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其中,官窑的青釉、汝窑的天青釉以及定窑的白釉等都成为了宋代陶瓷的独特代表。
青瓷釉色纯正,犹如天上细雨;天青釉则呈现出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色;白釉则展示了瓷器独特的素雅之美。
3. 形制设计:宋代的陶瓷作品注重造型的简洁、大气和流畅。
尤其是青瓷,以其圆滑的线条和饱满的形态,展示了一种优雅而稳重的审美风格。
汝窑的瓷器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纹饰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 文人雅士的推崇:宋代文人雅士推崇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并成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
他们以品评陶瓷为乐,留下了许多对陶瓷的赞美和评价,推动了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宋朝陶瓷的影响宋朝的陶瓷工艺不仅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技术传承:宋朝的陶瓷工艺成为后世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术传统,对明代、清代以及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风格影响:宋代的陶瓷艺术以其雅致、典雅和细腻的风格被后世所追崇。
其独特的形态、釉彩和纹饰设计等元素对后世的瓷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
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之后,海上形成一 条 “陶瓷之路”。
三、宋代名窑 1、定窑 2、汝窑 3、官窑 4、哥窑 5、钧窑
6、龙泉窑 7、景德镇窑 8、建窑 9、磁州窑 10、吉州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
定窑
梅瓶和玉壶春
一般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 的“金丝铁线”称为“传世哥窑”。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钧窑在河南禹县,此地金代称钧州。
钧窑
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 紫红斑,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 的艺术风格。
“夕阳紫翠忽成岚”,形象描写了钧瓷的艺术特色。
造型以花盆为出色,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 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 常用铜或金银镶口。
紫定、黑定、绿定等。
常见的装饰有印花、刻花、划花等。
汝窑在河南临汝。
汝窑
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 质莹润,光泽内含。
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瓷装饰的技法。
传世文物极少。
官窑
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 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
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工整。
器皿紫口铁足,有蟹爪纹,以粉青为代表。
哥窑在浙江龙泉地区。
哥窑
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大小和形状,有鱼子 纹、蟹爪纹、百圾碎等。
定、汝、官、哥、钧
龙泉窑在浙江龙泉。
龙泉窑
釉色苍翠,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 为“出筋”。
工艺美术史 宋

钧窑鼓式三足洗
五大名窑 ——钧窑
宋朝简介 陶瓷 漆器 金属工艺 雕刻 刺绣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
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
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青瓷工艺的创 造和突破。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 青,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
11
官窑青釉方花盆
五大名窑 ——官窑
宋朝简介 陶瓷 漆器 金属工艺 雕刻 刺绣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 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 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 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 的裂纹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粉青、 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 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 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
20
云龙雕漆盒
精工细作漆器 ——雕漆
宋朝简介 陶瓷 漆器 金属工艺 雕刻 刺绣 与 唐朝相比较,雕漆在宋代业已迅速成熟、完全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首先,从器型上出现了盘、匣、盒、坠、柄、瓶等品种。先用金银,后大 量采用木、布、磁为胎。其次漆层不再是唐代的 薄漆雕刻,而是堆涂几 十层,有相当的厚度,可供浮雕层次的表达,引进了众多 的雕塑原理和 浮雕技巧更加注重漆色的应用,出现了红、 黑、绿、棕、黄、五色等多 种彩漆,并在彩漆上施艺。再有在雕刻技法上,依据影像的真实形体进行 雕剔,层次更分明清晰,讲究刀工技法,刻剔之术 也渐渐增多,物像也 更为具象真实。最后,就是宋代雕漆的图案、题材大量融进了 文人绘画 的内容。 “刀法之工,雕镂之巧, 俨如画册。”
宋朝的民间艺术与工艺品

宋朝的民间艺术与工艺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重大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
这些艺术和工艺品,既体现了宋朝社会的文化特点,又展现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陶瓷艺术宋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民间陶瓷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宋代民间陶瓷以青瓷和黑瓷为主要特色,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图案精美独特。
青瓷是宋代民间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纹饰和造型而闻名于世。
而黑瓷则以其深沉的色调和高度的烧制技术而备受青睐。
宋代陶瓷工匠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使得民间陶瓷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绘画艺术宋朝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之一。
除了宫廷绘画之外,民间绘画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宋代民间绘画主要以风俗画和民间故事画为主,它们通过精细的笔触、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场景,表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和风貌。
这些绘画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和表现社会风尚方面高度精准,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景和智慧。
三、雕刻艺术宋代的民间雕刻艺术主要表现在木雕和石雕方面。
木雕在宋朝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民间工匠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刻工,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
这些木雕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雕刻,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石雕则主要展现在墓碑、石像和山水构筑物等方面,通过雕刻技艺的运用,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四、布艺工艺宋代的民间布艺工艺以刺绣和织锦为主要形式。
刺绣是宋代民间女性广泛从事的手工艺之一,通过精湛的刺绣技巧和巧妙的设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
织锦是宋代民间布艺工艺的又一重要方面,通过细腻的织工和丰富的图案,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和富饶。
总结:宋朝的民间艺术与工艺品在陶瓷、绘画、雕刻和布艺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特色。
中外工艺美术史宋代陶瓷篇

陶瓷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艺和 艺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 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为 “宋瓷”。“汝官哥钧定”、“南吉北磁”、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 等都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盏
龙 泉 窑
南宋 龙泉窑 青瓷莲瓣碗
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景 德 镇 窑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宋瓷的艺术特点
造型简洁、优美,匀称秀美,民间瓷窑经济大方,朴实耐用,从实际出发兼 顾到审美。(玉壶春、梅甁是此时期的典型器型) 装饰方法多样。(刻花、划花、绣花、画花等多种) 釉色丰富。(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建窑、 吉州窑的黑瓷;钧窑的窑变色釉)
哥窑葵花洗
南宋 哥窑 米黄釉鼎式炉
钧窑
钧瓷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 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 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艺人的 一大贡献。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 “窑变”。
宋 钧窑出戟尊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
官窑
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它是在大观、政和年间在 汴京所造,窑址迄今未发现。 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 片。
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贯耳瓶
南宋 官窑 青瓷尊
南宋 官窑 青瓷葫芦瓶
南宋 官窑 洗
哥窑
哥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确切窑址不详。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 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米色、月白、油灰等,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 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赋予不同的名称,有鱼 子纹、蟹爪纹、网形纹、梅花纹等。通常以“金丝铁线”概括釉色效 果,“紫口铁足”概括其胎质。
五代宋元美术

------工艺美术
一 二 三 四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玉牙雕刻 漆器工艺
一 陶瓷工艺
青瓷
青瓷生产中心在宋代已不复是上林 湖的越窑。北宋初年,钱越降宋以前曾大 量烧造越窑瓷器贡于宋。现在上林湖越窑 遗址犹可见有“太平戊寅”四字的越窑残 片,即钱越投降之年烧造的。其后,北宋 也还置官监窑,但熙宁以后越窑就衰落下 来了(图306)。青瓷的中心移至北方,也 移到浙江南部的龙泉县。
磁 州 窑 童 子 垂 钓 枕
青 花 松 竹 梅 纹 炉
二 染织工艺
宋代缂丝有新的进步,很重直接摹仿绘 画或书法名作,例如有崔白的花鸟画和米芾的法 书。北宋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 (江苏松江)有朱克柔,又有沈子蕃都是当时名 手,他们的名字也用刻丝的织法标明在自己的作 品上。宋代刻丝也仍然有装饰性的,过去书画著 录书中常称道宋制刻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引首 者。传世的紫地鸾鹊锦,色彩及构图都很美丽
四 漆器工艺
宋元时期的漆工艺也开始了明清以来的新传统。宋代螺甸 器不如唐代华丽,而趋于朴直。用螺甸织成花样,花片硕 大平板。宋元漆工艺流行的新的技术是戗金和雕漆,这两 种技术最早的应用是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的. 剔刻戗金的技术在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一书中曾记述 很详细,大致是在漆面上用针剔雕出各种花纹,在刻痕中 着以金箔。元代剔刻戗金的实物有当时传流在日本的佛经 经箱五件。有两件上面写明制作的年代及制作者的名字: “延祐二年(公元一三一五年)栋梁神正杭州油局桥金家 造”,“延祐二年栋梁神正明庆寺前宋家造”。元代戗金 名手有嘉兴斜塘汇人彭君宝,据说他剔刻出来的山水树石、 人物故事、亭台屋宇、花竹翎毛种种皆极巧妙。 雕漆的技术过去往往称为剔红或堆朱。涂朱漆在木胎上, 至数十层,然后雕人物花纹繁密的各种纹饰。也有以黑漆 和黄漆,甚至各种色漆层层涂染的,加以雕镌时就显出各 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色泽。元代名手张成和杨茂的制品还有 保存到现在的牡丹堆朱香盒。堆朱雕成的花叶作浅浮雕, 棱角圆浑,富于体积感,构图紧凑,布满装饰面,不露底。 风格很成熟。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鹏飞 2017年11月15
唐代经过“安史之乱”,国势日衰。唐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里,我国又 处于分裂的局面,分裂为“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后周建宋,史称“北 宋”,结束了唐以来的分裂局面。公元1127年,宋室南下定都临安“杭 州”,史称“南宋”。 宋代”安内虚外”、“重文抑武”,对于北方的辽、金、西夏等的不断 侵扰,采取了忍辱苟安的对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软弱的朝代,因此反 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宋代“重文”政策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工艺美术也得到不断提高。 一方面,文人雅士的趣味格调影响了宋代工艺美术的层次和艺术品格;另一 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表 现出平民化和商品化。
汝窑
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宋人有记载所谓:“汝窑为魁”的 说法,汝窑烧瓷时间短促,传世品稀少,南宋已有“近尤难得”之叹, 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弥足珍贵。
北宋 汝窑 青瓷水仙盆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粉青纸槌瓶
小 知 识
五大名窑中,汝窑以玛瑙入釉,满釉支烧,因而“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 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成为宋代青瓷中的贵族。汝窑釉色“天青为贵,粉 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通常用”汁水莹厚如堆脂“形容其质感之美。
哥窑葵花洗
南宋 哥窑 米黄釉鼎式炉
钧窑
钧瓷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 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 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艺人的 一大贡献。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 “窑变”。
宋 钧窑出戟尊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
3、宋代工艺美术装饰纹样多朴素无华,很少有繁缛的装饰,给人清淡之美。
4、宋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是清秀幽雅、严谨含蓄,从美学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 高雅的。
定窑胎质坚细,作乳白色,定瓷多系覆烧,口部不施釉,涩边, 故称之“定窑有芒”。早期多素地。晚期多装饰精美花纹,组成适合 图案。多见印花、刻花、划花装饰。
北宋 定窑 白瓷婴儿枕
宋 刻划花梅甁
论瓷者往往将汝、官、哥、钧、定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显然有偏颇之处。 官窑作品固然是精美,但流行于民间的瓷窑,都以其独特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而大放异彩,为陶瓷工艺作出重要的贡献。
官窑
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它是在大观、政和年间在 汴京所造,窑址迄今未发现。 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 片。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贯耳瓶
南宋 官窑 青瓷尊
南宋 官窑 青瓷葫芦瓶
南宋 官窑 洗
哥窑
哥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确切窑址不详。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 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米色、月白、油灰等,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 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赋予不同的名称,有鱼 子纹、蟹爪纹、网形纹、梅花纹等。通常以“金丝铁线”概括釉色效 果,“紫口铁足”概括其胎质。
宋瓷的美学风格 • 宋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 •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沉静雅素”一路。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 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
宋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1、宋代工艺美术造型简洁、修长、优美,比例精确,恰到好处。 2、宋代工艺美术色彩多偏用冷色调,沉着典雅。
陶瓷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艺和 艺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 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为 “宋瓷”。“汝官哥钧定”、“南吉北磁”、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 等都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盏
龙 泉 窑
南宋 龙泉窑 青瓷莲瓣碗
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景 德 镇 窑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宋瓷的艺术特点
造型简洁、优美,匀称秀美,民间瓷窑经济大方,朴实耐用,从实际出发兼 顾到审美。(玉壶春、梅甁是此时期的典型器型) 装饰方法多样。(刻花、划花、绣花、画花等多种) 釉色丰富。(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建窑、 吉州窑的黑瓷;钧窑的窑变色釉)
磁 州 窑
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耀 州 窑
北宋耀州窑刻花提梁兽首三足壶
北宋耀州窑刻花洗
北宋耀州窑刻花吐噜瓶
建 窑
宋代建窑金扣油滴釉茶盏
宋代建窑鹧鸪斑(曜变天目)茶盏
宋代建窑灰黑釉兔毫纹茶盏
宋代建窑黑褐釉兔毫纹茶盏
吉 州 窑
南宋吉州窑木叶纹茶盏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折枝花、鸟纹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