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天水师范)宋代工艺美术共64页
宋代工艺美术史 ppt课件

ppt课件
32
第二节 天下名窑
6、景德镇窑 CHINA,china, “昌南”,景德镇的历史名称。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北宋时期,创烧“影
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釉色釉色近白, 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青中带 白,白中闪青,明澈淡雅,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ppt课件
30
第二节 天下名窑
ppt课件
31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在还原气氛下烧 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 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 品,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中 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被认为是钧窑最为的名贵红、 紫色,被称为“钧红”、“钧紫”。
ppt课件
23
第二节 天下名窑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 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 窑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 青,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 血状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 裂纹。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 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 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 求,它创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 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 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 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
ppt课件
36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吉州窑瓷器
ppt课件
37
第二节 天下名窑
2024版中国工艺美术史

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陶瓷等,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地域传承等。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面临 着传承断层、市场萎缩等挑战。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
现代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现代创意设计注重创新、实用和美观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创作。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 的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奴隶社会工艺美术 • 封建社会工艺美术 • 近现代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特色与价值
01 绪论
CHAPTER
工艺美术定义与特点
定义
工艺美术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技艺, 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审美 和装饰性的手工艺品和美术品。
石器装饰与审美
部分石器在实用功能基础 上,还具备装饰性,如穿 孔石珠等,显示出原始人 类的审美意识。
彩陶艺术
彩陶的起源与发展
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 布在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 文化为代表。
彩陶的制作工艺
彩陶制作包括选土、成型、烧制等工 序,其中烧制温度和气氛控制尤为关 键,直接影响彩陶的色泽和质地。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 作品,如现代陶瓷艺术、纤维艺术等。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1.社会政治背景
(1)唐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里,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十国之中,四川的前蜀、 江南的南唐、浙江的吴越,由于未受战争破坏,经济生产保持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蜀的丝 织、漆器和吴越“秘色瓷”等著名的工艺美术品。 (2)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时期,我国有辽政 权与⻄夏政权。1125年,辽政权被金政权所灭。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定都临安,形 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1)宋代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唐代更为庞大。工部所属的文思院中金、银、牙等有42作。 少府监有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掌管染织刺绣服饰的制作。造作所有81作。 (2)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部⻔。
3.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图8-1
宋代工艺美术生产分布图 (1)宋代工艺美术中陶瓷的成就最突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创造了戗金、犀皮等技 法。北宋时生产了一批制作精巧、图案优美的铜镜。 (2)宋代各⺠族间的交往,使少数⺠族吸收了汉族较高的文化以及各种工艺制作方法,取得 了出色的成就。如辽代的辽瓷、金银器等。 (3)辽代在燕云地区,建立了手工业组织“作”,其管理者称为“作头”或“都作头”。辽代的金 银工艺比较发达。 (4)辽代的染织工艺有所发展,在上京、祖州等地设有绫锦院。辽代对外赠与的物品有锦、 罗、绮、纱等。赤峰辽墓曾出土有织金的丝织品。
f .磁州窑
第一,概况 磁州窑遍布于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窑系。
第二,特点 河北彭城的磁州窑,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各种瓷器。磁州窑系是运用黑白对
中国工艺美术史

二、织锦、金工、漆器
夹漆: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成漆胎(行像)
斑漆:是几种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
绿沉漆:如物沉入水中的确良一种暗绿色漆
三、莲花和忍冬的纹样意义
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从装饰史来看,从商周到六朝是以动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朝以后则以植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染织工艺:
毛织元代特殊发展:地毯、床褥、马鞍、鞋帽
棉织:吉贝西北、西南
黄道婆:捍、弹、纺、织“乌泥泾被”
第九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形成许多工艺品中心:
陶瓷:景德镇丝织:苏杭
棉布:松江芜湖:印染
一、陶瓷
种类:青花、五彩、颜色釉
1青花宣德时期最有名,材料南洋“苏泥勃青”深沉雅静,纯正优美,弘治、正德青花色调深暗,嘉靖万历青中泛红。
I建窑:福建建阳水吉镇。黑釉茶具,斗茶之风。
J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装饰木叶、剪纸是宋朝南方最大的窑
染织工艺
宋锦:多采用小朵花,规矩纹、八达晕龟背纹,组织规则严整。色彩沉静典雅,用于服饰、书画装裱。
缂丝:主要织作绘画和书法。
产地:北宋河北定州;南宋云间松江
著名缂丝能手:朱克柔、沈子蕃、吴煦
金工、漆器及其它
3珐琅彩画法细碎有立体感瓷胎画珐琅轻薄坚细。
彩用绘画式常用刀马人物、雉鸡山石、三国水浒故事、长篇诗文。
二、染织工艺
中心:丝织南京、苏州、杭州
1早期继承明代传统、几何形骨架、小花朵规矩纹。
中期纹样繁缛、色彩华丽有显著的巴洛克罗可可艺术影响。
晚期折枝花,大朵花,淳朴粗放。
2种类:云锦、宋锦、蜀锦、古香缎、织锦缎
制造铜镜子样式:亚字形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七章 辽宋夏金

两宋民间生产—— 私营作坊增多、规模普遍扩大 私营作坊通常生产丝绸、陶瓷及金银犀玉等高档品。 民间制作常精美 北宋宫廷用绣长期得自民间 两宋宫廷大批使用民间陶瓷
总体水平——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 例外,北宋时的黄河下游地区
2、辽夏金 丝绸、陶瓷和金银器较昌盛 辽:“绫锦诸工作”、官窑 西夏:设文思院、工技院、绢织院 金官府机构颇完备
飞舞,题材谐音五谷丰登。吉祥图案 一年景:靖康年,汴京妇女喜用,组合不同时令开放的
花朵和节物。虽不祥,但日益流行,后世称四季花 遍地桃
新疆阿拉尔出土灵鹫纹锦袍,宋?
阿拉尔出土重莲纹锦
衡阳何家皂出土 花卉童子纹绫局 部(北宋,原长 43 厘米) 上为 莲花、莲蓬,中 为童子和荔枝, 下为牡丹。当以 谐音取意的方法 表达连生贵子的 意愿。
1127厘米的花罗重116克
黄昇墓深烟色牡丹纹罗背心(南宋,身长70 厘米)花朵大小相间,茎叶温柔婉转,南宋 后期,常见这类丝绸图案。
黄昇墓黄褐色山茶花罗(南宋)图案 布局疏朗,花纹形象秀美,如此优雅 清丽的丝绸似乎也只能出自宋人梭下。
(2)、刻丝 产地——
北宋:定州(回鹘人迁徙) 汴京后苑造作所
锦之精丽者千五百端”,其中690匹锦是额定贡献
《蜀锦谱》 元费著撰。全文约900字 记两宋成都锦院的设置、规模、分工、产量、产品用途、
管理方法、建置沿革等,对图案记述尤详 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3、著名丝绸品种
(1)、纱罗 纱——
亳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单州成武县薄缣匹重百铢(24铢1两) 绵州巴西纱匹重2两 罗——(通常稍厚于纱,有极轻薄者,官服的主要面料) 临安、润州、婺州、越州皆有名产 重要性:宗室家眷黄昇墓(1243年),198/354件 轻薄例:黄昇墓花罗背心重仅16.7克,宽47厘米、长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呈红褐或橙黄色的陶器。
制作方法:彩陶是用手捏制的,制作时选用淘洗过的黏土,小型器可以直接成型,大型器则用泥条盘筑法,风干后用含铁或锰的矿物质绘制纹样,有些在绘制前还加一层白色陶衣,然后烧制而成。
造型装饰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距今年代半坡型盆(圜yuan底)鱼纹人面纹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朴质约7000-6000庙底沟型鼓腹小平底钵鸟纹变体鸟纹花瓣纹双关手法律约6000-5000马家窑型罐、杯、豆、勺点、螺旋纹、波纹繁彩内彩旋动流畅约5000半山型直颈鼓腹壶旋涡纹葫芦纹锯齿纹多效装饰法双关手法(形体双关)黑彩、红彩合用秀丽精巧约4500马厂型小口双腹耳罐有提梁、双连、带流单把杯、豆等器形四大圈纹人形纹回纹网格纹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浮雕发达嵌骨珠刚健粗狂约4000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有下列几种:1.对比法2.分割法3.开光法4.双关法5.多效装饰法黑陶: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主要标志,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发现以黑、薄、光、纽的陶器而得名。
黑陶的特点: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几何印纹陶: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发展的同时,长江以南地区还逐渐成熟了一种用印模在陶坯上压印出几何纹的装饰工艺,由此烧成的陶器成为几何印纹陶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第二章·商青铜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明了用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物,这种合金呈青灰色,被后人称为青铜器优点:1.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锡的比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3.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生产过程:制作青铜器有陶范法(泥模法)和蜡模法。
《宋朝工艺美术》PPT课件

工 艺
--精品--
一、概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精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先忧而乐坊 苏州天平山先忧后乐坊,立于苏州天平山,额题范 仲淹所撰《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 下之--忧精而品-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精品--
二、陶瓷工艺
两宋时期:瓷窑体系 宋朝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主要标志是全国
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精品--
二、陶瓷工艺
宋代的“五大名窑”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 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
1、官窑 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
宋代的“五大名窑”
2、汝窑 3、哥窑 4、定窑
河南临汝县,青瓷窑
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 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精品为--多。
天青霞紫的钧窑
天青霞紫的钧窑
--精品--
鱼耳炉
名称: 哥窑鱼耳炉 制造年代: 宋 材料: 瓷土 规格: 高8.厘米,口 径11.9厘米,足径 9.2厘米
天青霞紫的钧--精窑品--
高6.2cm,口径19cm,足径1lcm。 1956年何贤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花盆托呈菱花式,下承三云头足。内施天蓝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外部设玫瑰紫色釉,
绚丽斑斓。外底涂酱黄色釉汁,刻划数目字“十”。北宋徽宗在汴京城(今开封)东北隅营建 “寿山艮岳”皇家园林,大肆搜罗奇花异石装点园林,制作怪石盆景所用花盆及盆托由设在河 南禹县的官钧窑烧造。各种花盆和盆托的外底均刻划从“一”到“十”汉写数目字中的一个, 目的是为了统计烧造件数,便于花盆和盆托配--精对品。-研- 究证明、数目字越大、器物尺寸越小、盆 托底刻“十”、应为同类花盆托中尺寸最小者。
中国工艺美术史(天水师范)原始社会工的艺美术

藏之用;夹砂陶一般作炊具。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和黑陶等。
第三节 陶器工艺
4、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捏练,泥料颗粒细腻均匀,颗 粒周围产生大量胶质薄膜,使坯泥获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稳 定性,用快轮成型,坯件均匀、细薄、美观,经精心修刮, 坯体可薄到 0.2厘米,犹如蛋壳。烧成后期又用浓烟薰,使 胎体渗透大量的炭粒,通体呈黑色,表面打磨,熠熠发光。 其陶质之细腻,胎壁之坚硬、轻薄,造型之精巧纤细,为中 国古代陶艺的精品、绝品,是原始社会制陶技艺顶峰的代表 作。
第五节
玉器工艺
2、玉神观念 ,玉的精神内涵 从“礼” 说起:
“礼”字,本义是以器盛玉奉献神灵,目的是求得神灵的福祐。《说 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古人最初是把用器皿盛 装玉器敬献神灵的祭祀活动称为礼。换句话说,所谓礼,最初是特指礼敬 神灵,其基本形式之一是给神灵献玉,其根本目的在于“致福” 。 玉器具 有“通神”的功能,是其它物质的器物所不具备的。中国素称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来源于中华古国源远流长的礼制传统。而中国古代 早期的礼仪活动和初期的社会管理活动,追根溯源,都与以玉为道具的宗 教礼仪活动密切相关。
第三节 陶器工艺
5、陶器的装饰手法: (1)刻画 (2)泥条堆贴 (3)拍印 (4)雕塑 (5)彩绘
第三节 陶器工艺
第三节 陶器工艺
第四节
原始工艺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节
原始工艺画
1、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
图片来源: /Destination/10239/xiangxijieshao.shtml
图片来源:秦安县博物馆,康小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