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1990-2012)

合集下载

财政学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97.9 429.8 947.1 4041.0
19.5
/
/
/
68.4
3.1
12.7
2.7
195.9
109.8 57.9
16.8
511.0
1278.1 164.0
72.0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CUFE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
PUBLIC FINANCE
CUFE
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表: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
国家
美 国
英国
日本
巴西
韩国
马来 西亚
社会保障税占 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31.9
17.2
26.5
26.5
9.3
1.2
社会保障支出占 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28.8
31.1
36.8
本市上年社会 平均工资
1727 2004 2362 2362 2734 3008 3322
缴费基数 上限
5182 6011 7087 7087 8202 9024 9966
养老失业工伤 基数下限
465 465 545 545 580 1203 1329
医疗生育 基数下限
1036 1202 1417 1417 1640 1805 1993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CUFE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动态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9年经验数据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动态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9年经验数据

Vol.33No.7Jul.2012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其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颇大。

如果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则该地区或该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会相对较高,消费的增长也会更快,反之则较慢。

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这种正向关系,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降低了个人和家庭在未来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减少了居民用于一般性消费的谨慎性储蓄,同时,社会保障收入还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从长期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拉升居民消费。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和西方理论界相比,我国对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社会保障水平影响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

但是,国内学者仍然在借鉴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也提出了不少观点和建议,如李昊、高新宇、张国海(2011)在消费理论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并基于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减少居民防范性储蓄,以便增加居民即期消费量[1],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主张。

张雷(2011)运用定量分析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说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

魏景(2009)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量化为社会保障率和社会保障强度两个具体指标,通过具体的计量模型检验了两指标的合理性后,衡量了这两个指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通过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一步影响其当期消费。

是否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就可以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这一疑问,还不能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到满意答案,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也需要结合动态的时势发展进行实证研究[2]。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一味地力求“公平”而牺牲了“效率”。 容易导致一些人由于享受了保险和救助而达到相当的生活水平后,不愿意再勤奋工作,从而 产生“福利陷阱”,拖垮国家的经济。“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欧洲各国的这种从“摇 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给各国财政带来的压力导致的。
关键词: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 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一,即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的价值基点,就是通过这样 的比较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接轨。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二,是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形成比较系 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从中发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直接 借鉴过来,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服务。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三, 是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有差别,具有分类比较的价值。有比较才有借鉴,正因为各国 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制度理念、保障项目、缴费水平、资金给付、管理体制等 方面各有千秋,这才为我们的国际比较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同体制的比较, 发现其共同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 。
论文题目: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
析与借鉴
学校 所属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财政系 财政学 10011310529 龙华建 姜竹
2012 年 10 月 13 日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摘要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 题,一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应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 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量; 也可以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通过增加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 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国际上主要的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各 自在社会保障上的分项支出上对其支出的深入比较研究,然后通过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比 较,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王继张波来源:《商情》2016年第43期【摘要】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存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增幅随着经济增长逐渐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社保问题争论焦点。

本文采用1993年至2012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社会保障性支出和GDP增长的相互效应,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GDP;回归分析1 绪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本身的目标即保障贫困者、失业者和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目标基本得到实现,但是社会保障的外部效应引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一些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负的经济效应,例如瑞典、英国但是,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就有推动作用,例如智利、新加坡等国。

因此,关于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受到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证研究社保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2.1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2.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休支出。1996年以前不包括由行政管理费开支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工、交、流通 部门事业费
17.79 22.85 35.16 46.93 52.41 64.58 76.22 100.77 102.76 120.41 136.41 121.56 128.07 150.07 200.12 232.38 285.23 368.21 444.15 581.25
112.66 156.26 316.70 617.29 708.00 792.96 957.77 1278.18 1467.06 1704.25 1903.59 2154.38 2408.06 2736.88 3361.02 3979.08 4505.51 5143.65 6104.18 7425.98
8-4
单位:亿元 基本建设 年 份 支 出 流动资金 增拨企业 挖潜改造 资金和科技 三项费用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451.92 346.36 554.56 547.39 559.62 555.90 591.93 639.72 789.22 907.44 1019.50 1387.74 2116.57 2094.89 2510.64 3142.98 3429.30 3437.50 4041.34 4390.38 14.30 10.90 13.08 10.63 18.48 17.33 34.80 42.93 52.20 42.36 56.41 71.06 22.71 18.97 11.95 12.44 18.17 16.58 63.24 80.45 103.42 153.91 180.81 223.62 421.38 415.13 494.45 523.02 643.20 641.18 766.05 865.24 991.56 968.38 1092.99 1243.94 1494.59 1744.56 20.15 22.57 29.58 36.19 38.34 44.07 49.06 64.13 66.32 68.56 73.37 83.13 83.69 88.12 99.01 102.89 106.94 115.45 132.70 141.82 地质勘探费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六章 社会保障支出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六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表6-1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其中:
单位:亿元
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
三、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 年份
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补 就业补助支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
助支出

休支出

障支出
障支出
1998
595.63

6.48
274.36
393.0 72.2 831.0*
2009 2 345.6 4 760.0 553.4
171.8
381.6 62.2 546.4*
2010 2 310.5 5 214.0 556.3
177.4
378.9 59.5 766.7
2011 2 276.8 5 305.7 551.0
184.5
366.5 68.7 886.9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3. 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同义语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社会福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共福利、专项福 利、区域性福利。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4. 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确保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 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水平,给予的优待、抚恤和妥善 安置措施的总和。
888.95
345.37
1 330.2
70.99
241.01

2007
5 447.16
1 275
370.9
1 566.9
91.57

04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财政补贴

04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财政补贴
家庭月保障金额=当地月保障标准 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总额
天津商业大学
农村低保制度
•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概况 •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的农 村低保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 2012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172.3元/(人﹒月), 月人均补助水平为104元。 • 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814.9户、5344.5万 人,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718亿元,其中,中 央补助资金413.4亿元,占总支出的60.1%。
• 城市低保经费来源:

1999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注入资金。2012年,全年各级财政 城市低保支出67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39.1亿 元,占总支出的65.1%。
天津商业大学
4.1.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 社会救助计划实施途径 • 市场途径
• • 在农村实施的以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各种扶贫计划; 目的:为缺少进入市场机会和能力的贫困人口创造条件,使他 们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增加自立能力。一般被认为具有“造 血”功能,而不只是“输血”功能。
天津商业大学
农村低保制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 最低生活保障,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家庭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可 以得到救助。 • 农村贫困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 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穿、水、电等费用确定。 • 补助数额:采取补差机制,即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 贫困线标准的差额享受。
2000年制定的人均年收入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7年,该 标准调整为1067元。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

” 时

五、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59878.3
184937.4 216314.4 265810.3 314045.4 340902.8 401202.0 441761.1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76299.93 89874.16 108930.0
13.44
12.22 12.38 13.66 14.63 14.6 14.93 14.72 14.8 15.3
8.86
10.75 8.5 12.26 8.61 8.47 9.04 10.24 10.7 10.5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36.19 34.22 30.26 28.04 27.85 27.46 27.6 27.6 26.87 26.24 26.29 26.39
V形曲线形成原因: 图1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动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呈现“V”型变化态势,这种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 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 况 •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 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 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 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 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 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 务方向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 1978 1980 198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64.8 58.22 56.26 13.1 16.2 20.38 国防费 14.96 15.77 9.56 行政管理费 4.71 6.15 8.53 其他支出 3.16 3.66 5.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