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黄彩娥编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系

二00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实验守则

1、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验不迟到,无故迟到二次者实验成绩记为不及格。病假、事假需有医生或班主任证明,无故旷课者,该次成绩记以零分。

3、实验时必须听从辅导教师及实验工作人员的指导,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不得随意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设备仪器,不准打闹。

4、损坏设备、仪器根据情节轻重按学校规定须进行全部或部分赔偿。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设备,清理桌面及场地。

6、认真做好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行通常轴系结构设计;

2、进行创意轴系结构设计;

3、掌握机构设计的方法——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

4、了解机构设计的原则。

二、概述

[一]机构创新设计

一个好的机械原理方案能否实现,机构设计是关键。机构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最关键的环节,是机构形式的设计。常用机构形式的设计方法有两大类,即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

(一)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

机构形式设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满足同一原理方案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机构类型。在进行机构形式设计时,除满足基本的运动形式、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机构尽可能简单

(1)机构运动链尽量简短

(2)适当选择运动副

(3)适当选择原动机

(4)选用广义机构

2、尽量缩小机构尺寸

机械的尺寸和重量随所选用的机构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众所周知,在相同的传动比情况下,周转轮系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比普通定轴轮系减速器要小得多。在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中,也可利用齿轮传动时节圆作纯滚动的原理或利用杠杆放大或缩小的原理等来缩小机构尺寸。

一般说来,圆柱凸轮机构尺寸比较紧凑,尤其是在从动件行程较大的情况下。盘状凸轮机构的尺寸也可借助杠杆原理相应缩小。

3、应使机构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

机构在机械系统中不仅传递运动,而且还要起到传递和承受力(或力矩)的作用,因此要选择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的机构。

(1)采用传动角较大的机构

(2)采用增力机构

(3)采用对称布置的机构

(二)机构的选型

所谓机构的选型,是指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将前人创造发明出的各种机构按照运动特性或实现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原理方案确定的执行构件所需要的运动特性或实现功能进行搜索、选择、比较和评价,选出合适的机构形式。

1、按运动形式要求选择机构

机构选型一般先按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要求选择机构,同时还应考虑机构的功能特点和原动机的形式。

机械系统中,电动机输出轴的运动为转动,经过速度变换后,执行机构的原

动件的运动形式亦为转动时,而完成各分功能的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却是各种各样的。当机构执行动作的功用很明确,如夹紧、分度、定位、制动、导向等功用时,设计者可遵照这些功用查阅有关机构手册,分析相应功能的各类机构,进行选择。

实现同一功能或运动形式要求的机构可以有多种类型,选型时应尽可能将现有的各种机构搜索到,以便选出最优方案。

2、机构方案的评价

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满足同一运动形式或功能要求的机构方案有很多,对这些方案应从运动性能、工作性能、动力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所谓评价体系,是通过一定范围内的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及其评定方法。对于不同的设计任务,应根据具体情况,拟定不同的评价体系。针对具体设计任务,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和建立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细致和复杂的工作,也是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才可以避免个人决定的主观片面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机构的构型

当应用选型的方法初选出的机构形式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的要求,或虽能实现功能要求但存在着结构复杂、运动精度不够或动力性能欠佳等缺点时,设计者可以采用创新构型的方法,重新构筑机构的形式,这是比机构选型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机构创新构型的基本思路是:以通过选型初步确定的机构方案为雏型,通过组合、变异、再生等方法进行突破,获得新的机构。

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1、利用组合原理构型新机构

组合机构的类型很多,每种组合机构具有各自特有的型组合、尺寸综合及分析设计方法。组合机构结构比较复杂,设计计算繁复,研究起来比较困难。随着计算机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组合机构的研究发展,目前许多场合都采用了它,尤其在各种自动机器和自动生产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2、利用机构的变异构型新机构

为了实现一定的工艺动作要求,或为了使机构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改变现有机构的结构,演变发展出新机构的设计,称为机构变异构型。机构变异构型的方法很多,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变异构型的方法:

(1)机构的倒置

机构的运动构件与机架的转换,称为机构的倒置。按照运动相对性原理,机构倒置后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但可以得到不同特性的机构。

(2)机构的扩展

以原有机构作为基础,增加新的构件,构成一个新机构,称为机构的扩展。机构扩展后,原有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但所构成的新机构的某些性能与原机构有很大差别。

(3)机构局部结构的改变

改变机构的局部结构,可以获得有特殊运动特性的机构。

改变机构的局部结构最常见的情况是,机构的主动件被另一自由度为1的机构或构件组合所置换。

(4)机构结构的移植和模仿

将一机构中的某种结构应用于另一种机构中的设计方法,称为结构的移植。利用某一结构特点设计新机构,称为结构的模仿。

要有效地利用结构的移植和模仿构型出新的机构,必须注意了解、掌握一些机构之间实质上的共同点,以便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例如,圆柱齿轮的半径无限增大时,齿轮演变为齿条,运动形式由转动演变为直线移动。运动形式虽然改变了,但齿廓啮合的工作原理没有改变。这种变异方式,可视为移植中的变异。掌握了机构之间的这一实质性的共同点,可以开拓直线移动机构的设计途径。

(5)运动副的变异

改变机构中运动副的形式,可构型出不同运动性能的机构。运动副的变换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高副与低副之间的变换、运动副尺寸的变换和运动副类型的变换。

3、利用再生运动链法构型新机构

在设计一个新机构时,要构想出能达到预期动作要求的机构,往往非常困难。如果借鉴现有机构的运动链形式,进行类型创新和变异可得到新的机构类型,这种设计方法称为再生运动链法。

4、广义机构创新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液、气、声、光、电、磁等工作原理的机构应用日益广泛。这类机构统称为广义机构。在广义机构中,由于利用了一些新的工作介质和工作原理,较传统机构更能方便地实现运动和动力的转换,并能实现某些传统机构难以完成的复杂运动。

[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的基本配置

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基本零件中共有68种125件,另配有标准件7类166件,该套轴系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较为齐全、数量最多、覆盖教材内容较广的产品,其设计先进,加工精细,提供装配方案最多(三十一种)有利于开阔丰富学生的视野,对开展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该套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能方便地组合三十一种以上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同时还可利用两块底板处于不同的位置(同一平面或垂直平面),实现创意组合及相互传动,突破原有产品单一的平面组合内容,扩大了使用范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对轴系内容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机械创新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实验内容

机构设计的实验内容分为两个:

实验一、通常轴系结构设计

实验时,先根据实验箱中提供的图纸,按装配图及零件明细表,将零件及标准紧固件选配齐全,分先后步骤在底板上一步步进行组装,达到完全符合装配图为止,再转动轴类旋转零件,是否转动灵活、检查装配是否正确。然后,全班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轴系结构分析、讨论,并选派代表进行讲解。最后,拆卸轴系结构,并将零件及标准紧固件整理归实验箱,放回实验箱。

实验二、创意轴系结构设计

按照机构创新设计的方法,小组进行创意轴系结构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画出装配图简图。然后按通常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创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

2、画出轴系结构设计的装配图。

3、根据机构创新设计原理,进行通常轴系结构设计/创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

四、思考问题

1、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2、怎样进行机构的选型?

3、怎样利用组合原理构型新机构?

4、怎样利用机构的变异构型新机构?机构的变异构型有那些方法?

5、怎样利用再生运动链法构型新机构?

6、什么是广义机构?怎样进行广义机构创新设计?

五、注意事项:

1、该套零件全部采用铝合金制作,在选用时不得任意敲打、锤挫,以免伤害零件表面影响今后使用。

2、该套轴系零件加工精密,配有专用的实验箱存放。实验时要爱惜零件,不得丢失。每箱零件只能单独装箱存放不得与其它箱内零件混杂在一起,否则,不利于下次实验使用。

3、每套实验箱配备有说明书和装配图,图纸需爱惜使用不得弄脏、损坏和丢失,实验完成后将说明书和图纸一起存放在箱中。

七、附:轴系结构图

结构组合创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组合创新的定义。

2、了解组合创新的重要意义。

3、掌握组合创新的方法。

4、进行通常机构的组合设计。

5、进行创意机构组合设计。

二、概述

(一) 组合创新方法

组合创新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方法。在组合中求发展,在组合中实现创新,这已经成为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趋势。

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在其所应用的领域中逐渐发展成熟,有些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为实现某些新的功能,将这些成熟的技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功能元素,这样的创新活动如能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则将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创新方法。

由于形成组合的技术要素比较成熟,使得应用组合法从事创新活动的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去开发专门的新技术,不要求发明者对所应用的每一种技术要素都具有高深的专门知识,所以应用组合法从事创新活动的难度相对较低。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的广泛开展。

虽然组合创新法所使用的技术元素是已有的,当时它所实现的功能是新的,如果组合适当,同样可以做出重大的发明。

每一项技术在其初始应用的领域内有它的初始用途,通过将其与其他技术要素重新组合,扩大了已有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充分地发挥了已有技术的作用,推动了已有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组合创新方法有多种形式,从组合的内容区分有功能组合、原理组合、结构组合、材料组合等,从组合的方法区分有同类组合、异类组合等,从组合的手段区分有技术组合、信息组合等,部分常用组合方法如下:

1、功能组合

有些商品的功能已被用户普遍接受,通过组合可以为其增加一些新的附加功能,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

2、材料组合

有些应用场合要求材料具有多种特征,而实际上很难找到一种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材料,通过某些特殊工艺将多种不同材料加以适当组合,可以制造出满足特殊需要的材料。

3、同类组合

将同一种功能或结构在一种产品上重复组合,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方法。

4、异类组合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的物质产品的组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

的技术思想的组合。

在商品生产领域中进行创新活动的目的是用新的商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人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经常同时有多种需要,如果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商品,使得人们在从事活动时不会因为缺少其中某一种功能而影响活动的进行,这将会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更加方便,同时商品生产者也将获得相应的利益。

有些不同的商品具有某些相同的成分,将这些不同的商品加以组合,使其共用这些相同成分,可以使总体结构更简单,价格更便宜,使用也更方便。

有些不同商品的功能人们不会同时使用,将这些不同时使用的商品功能组合在一起,通常可以起到节省空间、方便生活的作用。

5、技术组合

技术组合法是将现有的不同技术、工艺、设备等加以组合,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新技术手段的发明方法。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在生产、生活领域里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很多需求都远不是通过一种现有的技术手段所能够满足的,通常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的组合来实现一种新的复杂技术功能。技术组合法可分为:

(1)聚焦组合

聚焦组合法是指以待解决的特定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寻求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种已知的技术手段,最终形成一种或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方案。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问题是寻求技术手段的广泛性,要尽量将所有可能与所求解问题有关的技术手段包括在考察的范围内。只有通过广泛的考察,不漏掉每一种可能的选择,才可能组合出最佳的技术功能。

(2)辐射组合

辐射组合法是指从某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自然效应出发,广泛地寻求各种可能的应用领域,将新的技术手段与这些领域内的现有技术相组合,可以形成很多新的应用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在一种新技术出现以后迅速地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世界发明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发明都经历过这样的组合过程。

6、信息组合法

应用组合法从事创新活动的关键问题是合理地选择被组合的元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组合创新的效率,有人提出一种非常有效的组合方法——信息组合法。

将有待组合的信息元素制成表格,表格的交叉点即为可供选择的组合方案。通过组合可对新产品开发提供线索。列在表格中参与组合的元素不但可以是完整的商品,也可以是商品的属性,参与组合的因素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多维的。信息组合法能够迅速提供大量的原始组合方案,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7、主体附加

在原有的技术思想中补充新的内容,在原有的物质产品上增加新的附件。

8、重组

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而后再以新的意图组合起来。重组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和发挥现在技术的潜力。

(二)实验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

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的杆组。

F=3N-2P

5-P

4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5,低副数P

4

都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

的杆件。

N=1,P

5=1,P

4

=1时即可获得单件高副杆件,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当P

4

=0,称之为低副杆,即

F=3N-2P

5

=0

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和运动副的组合为:N=2,4,6……,P

5

=3,6,9……。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5

=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Ⅱ级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N=4, P

5

=6的杆组形式很多,机构创新模型已有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2、机构的组成原理:

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机构组合创新装置的特点

1、该装置根据机构组成原理和杆组(包括高副杆组)迭加原理而设计,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机构组成理论,熟悉杆组概念和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为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该装置既有组成机构的低副杆组、高副杆组、组成这些杆组的各构件、机架和其他辅助连接件等也有机械传动的典型零件等内容。可拼接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及带传动、链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齿轮齿条传动,同时,可以由它们组成的性能各异的、平面的、空间的组合机构和机械传动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能力。

3、本实验装置各传动系统层次分明,联接可靠不会产生构件之间的运动干涉或脱离,且能手动也可电动。

4、该实验装置和联接方式,具有设计巧妙,使用调节范围大,拆拼轻松方便,结构紧凑,元件之间的通用性好,拼接方案多等特点。

5、该实验装置进行精心设计和制造,所有元件刚性好,主要部分采用了优质钢材,有色金属等新材料及新工艺,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加工,外观简洁明快,造型美观。

6、该实验装置随机备有使用说明书和实验拼装示意图。

(四) 机构组合创新装置的基本配置(该装置一套(2台) 配置如下):

1、组合机架

组合机架是该实验装置的主体,每套装置配有二台机架。

该机架由二大部分组成。

1)底座部分:主要起支承支架,安装电机板和电机用,与支架(螺钉连接)连接组装为一糙体。电机可在底座上作左、右、前、后调整移动。

2)支架部分:在底座上,垂直装有二根内支架,其底部装有可调整螺钉,可将其支架承受的力传递到实验台上,减小架体的受力变形。在内支架体上采用十字接头将移动走条板水平方向与架体相联,其走条板可上、下、左、右灵活的移动,满足实验装置时任意位置调整的需要。在直条板上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又安装若干个滑动块,且滑动块可随走条板上、下移动,也可独立的在走条板上作左右移动,满足实验任意间距调整的需要,整个机架装拆方便,使用灵活,调整范围大。

2、轴类零件:

该部分共提供了九种54个零件,主要供实验时安装各种迥转体零件及辅助件用。该部分零件制造精密,精度高,配合好,在实验中各种迥转运动均由该部分零件组装实现,按照功能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结构,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3、接头体类零件:

该部分总共提供了七种,近50个零件,保证在实验时,组合各种构件及连杆机构和传动机构的需要,均采用了金属材料精密加工制造,相互间互换性强,选择范围广,是实验过程中各种零件相互联接的重要零件。

4、连杆

连杆为该实验装置中基本零件,共有六种24个零件。主要满足连杆综合实验的需要及其它实验中的连接需要,均采用了金属材料,经精密加工而成,其表面采用了镀铬处理。

连杆为长方形,可套入接头部分滑块及滑套方孔内进行滑动和固定,基本连杆中最短为60mm,最长为300mm,可用于各种拼接,如组成五种平面低副Ⅱ级杆组和四种平面低副Ⅳ级杆级,超过300mm的杆可另行组装连接加长而成。

可根据需要长组装连接,套入相应零件中作固定转动支点用。

5、齿轮齿条类零件

该部分主要有正齿轮六种,锥齿轮二种,齿条一种20个零件,正齿轮模数相同(m=2.5),齿数分别为18、20、32、44、50、60,可提供49种传动比,齿轮上加工分布有M8通孔,可与相关的接头体配合与连杆相联接,使齿轮作曲柄用。

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可通过连接件与齿轮配合使用,形成齿轮齿条机构。

锥齿轮,主要为典型的空间传动组成有关机构时实现运动的传递,改变运动的传递方向。

(五) 机构组合创新装置的特殊配置

此部分配置提供的零件,主要有以下部分,用于机构组合创新实验,机构组成原理拼装实验时选用,简介如下:

1、凸轮:

根据需要配备了偏心园盘凸轮:园盘直径为lOOmm,偏心距e=10mm,20mm 两种。

2、槽轮及拨盘组件:

实验装置专门配有槽轮及其组件一套,可供机构传动实验时选用。

3、棘轮及组件(一套)。

4、蜗轮蜗杆一套。

5、链轮链条一套:

以上零件按每套实验台配置,二个台架之间可相互交错使用。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本实验,掌握组合创新的方法,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本实验机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按照设计题目——通常机构组合设计和创意机构组合设计,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正确地拆分杆组。

3、每组要相互配合协调,注意拼装过程中的安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实验内容

机构设计的实验内容分为两个:

实验三通常机构组合设计

实验时,先根据组合创新的方法和实验原理,认真分析实验台上的机构,正确地拆分杆组。然后选择机构方案,根据本说明书提供的部分机构组装方案的图纸,按图纸重新将零件及标准紧固件选配齐全,分先后步骤在底板上一步步进行组装,达到完全符合装配图为止,再手动装配的机构,检验是否转动灵活、装配是否正确。在指导老师同意后,再装配电动机电动。

全班以各小组为单位,对所装配的机构进行分析、讨论,并选派代表进行讲解。

实验四创意机构组合设计

按照机构组合创新设计的方法,各小组进行创意结构组合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画出装配图简图。然后按图纸将零件及标准紧固件选配齐全,分先后步骤在底板上一步步进行组装,达到完全符合装配图为止,手动装配的机构,检验是否转动灵活、装配是否正确。在指导老师同意后,再装配电动机。

全班以各小组为单位,对所装配的机构进行分析、讨论,并选派代表对自己组的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讲解。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正确拆分杆组

从机构中拆出杆组具有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开始折分拆分杆组,每次拆分时,要求先试着拆分Ⅱ级组,没有Ⅱ级组时,再拆分Ⅲ级组等高一级组,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拆组是否正确的判定方法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能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全部杆组拆完后,只应当剩厂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

2、正确拼装杆组

将机构创新模型中的杆组,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尺寸,在平板上试拼机构。拼

接时,首先要分层,一方面是为了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各构件间的运动发生干涉,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试拼之后,从最里层装起,依次将各杆组联接到机架上去。杆组内和构件之间的联接已由机构创新模型提供。

3、实验注意事项

1)在熟悉撑握了上述有关内容后,实验即可进行。

在机架上先按层次从里到外,分层拼装,拼装完成后,再检查各层次是否在同一平面,有无干涉现象发生,并摇动机架上手轮试转动灵活否,经过实验老师检查后,才能拼装上电机实现电动。

2)实验结束后,按步骤分层次拆除零件,并在擦拭干净后涂上防锈油,归放原处妥善保管。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

2、画出结构组合设计的装配图。

3、根据机构创新设计原理,进行通常机构组合设计/创意机构组合设计分析。

七、思考问题

1、什么是组合创新?组合创新有什么意义?

2、组合创新有那些方法?怎样进行?

3、什么是基本杆组?

4、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5、怎样进行杆组拆分?

6、怎样进行杆组组合?

八、附:部分结构图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关联: 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机构的创新设计 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 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 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 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

实验指导四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10.2 2.数据准备: (1)stationsll.shp(美国爱达荷州轮廓图) (2)idll.shp(美国爱达荷州滑雪场资料) 以上两个数据是以十进制表示经纬度数值的shapefile (3)snow.txt(美国爱达荷州40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值) (4)stations.shp,一个已投影的shapefile,用于检验习作2的投影结果 (5)idoutl.shp,基于爱达荷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的爱达荷州轮廓图,用于检验习作3投影的正确性 三、实验容与步骤 1.空间数据处理 1.1 裁剪要素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 中有四个实体)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注意不要选中“县界”中的实体!)

图4-1 编辑Clip ?点击按钮,打开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Extract”,双击“Clip”,弹出窗口剪切窗口,指定输入实体为“县界”,剪切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县界_Clip1” 如图4-5; 图4-2 工具箱

图4-3 剪切窗口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实体,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Save Editors”。 图4-4 生成四个剪切图层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精心整理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 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_________笔记本电脑散热桌________________; 实训班级:_____________机自0911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组员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11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背景概述-----------------------------------------------------2 第二章设计方案-----------------------------------------------------3 第三章设计计算-----------------------------------------------------4 第四章设计创新点--------------------------------------------------5 第五章总结-----------------------------------------------------------6 参考文献--------------------------------------------------------------------6 附图: 装配图-----------------------------------------------------------------------7 零件图-----------------------------------------------------------------------7-10 三维图-----------------------------------------------------------------------10-13 第一章背景概述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 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式评价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电脑桌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电脑桌产业生产企业急需选择发展方向。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了世界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现状与差距,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产业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即“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准确地界定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产品的内涵。根据“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作品简介,该产品的主要结构包括:滑轨,软管,软管收纳槽,刚性水管,喷头,换向阀,土地湿度传感器,电机,喷头,可活动式水管接口,轴承,滑轮等。本产品特殊的结构设计为适应各种花坛花圃,可以有效利用滑轨的优势代替现有的多个固定喷头浇花,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对水资源及材料和土地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减少。 一、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资源问题,而水资源更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基于此,我们便对现有的花坛浇灌进行了改进。如今的花坛浇灌是由多个喷头来实现花坛浇花,实现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多个喷头是同时工作,所以当某一个喷头出现问题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水就会白白浪费。为了有限的解决多个喷头,我们研究设计了这套利用轨道浇灌的浇灌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喷头喷出的水作为动力来实现喷头在轨道上来回运动,这样既解决了能量消耗问题,同时又达到了浇灌的目的。该产品材料简单,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此类产品,相关领域已经涉足对此类产品的研究,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水管通水后的刚性,轨道长期放置室外被杂物堵塞等,因此该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设计方案 2.01 土壤湿度传感器 土壤湿度传感器又名: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做土壤墒情监测及农业灌溉和林业防护。土壤湿度传感器采用FDR频域反射原理。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频域反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水分的仪器,它利用电磁脉冲原理、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频率来测量土壤的表观介电常数,从而得到土壤相对含水量,FDR具有简便安全、快速准确、定点连续、自动化、宽量程、少标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土壤水分测定仪器。 2.02 智能进水阀门 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获取需要浇水土壤的湿度后和设定值比较,当湿度低于花生长需要的湿度时,给电机一个信号通过电机的正转打开进水阀门的开关。当土壤湿度上升到花需要的湿度时,给电机一个信号通过电机的反转关闭进水阀门的开关。 2.03 三通道换向阀 当装置运动到轨道的一端时,触动换向阀改变喷头进水水流的方向使喷头改变喷出水的方向从而使装置向轨道的另一个方向移动。 2.04 导轨系统 导轨系统由四个T型导轨组成。用于固定整个的喷头装置以及减少装置运动的摩擦阻力。 2.05 U型管道收纳槽 收纳槽在导轨的一面,收纳槽开口处型槽的底部刚好可以容纳进水管的大小,为了使进水管始终限制在槽里面。

201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环境 1.软件需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者Windows 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 (3)应用开发工具:Delphi7.0 (4)其它工具:Word 2.硬件需求 (1)PC机 (2)网络环境

基本需求信息 一、对某商场采购销售管理进行调研后,得到如下基本需求信息: 该商场有多名工作人员(主要是采购员和销售员),主要负责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而后将商品销售给客户。采购员主要负责根据商场的销售情况确定要采购的商品,并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采购单。销售员主要负责将采购来的商品销售给客户,显然一个客户一次可能购买多种商品。一个供应商可以向该商场供应多种商品,而一种商品也可以由多个供应商供应。 商场的管理者每个月需要对该月已采购的商品和已销售的商品进行分类统计,对采购员和销售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等级评定,并计算商场利润。 二、E-R图 三、需要建立的数据表如下 1.供应商表(supplier):供应商ID,供应商名称,地区,信誉等级 2.供应表(supplying):供应商ID,商品ID,商品单价

3.商品表(commodity):商品ID,商品名称,商品库存量,商品均价 4.采购单表(stock):采购单ID,采购员ID,供应商ID,采购总金额,签订日期 5.采购明细表(stockDetail):采购单ID,商品ID,采购数量,商品单价 6.销售单表(sale):销售单ID,销售员ID,客户ID,销售总金额,签订日期 7.销售明细表(saleDetail):销售ID,商品ID,销售数量,商品单价,单价折扣

空间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空间数据库》 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空间数据库实验预备知识——Oracle Spatial简介 Oracle Spatial主要通过元数据表、空间数据字段(即sdo_Geometry字段)和空间索引来管理空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的程序包,让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GIS应用开发。Oracle Spatial使用空间字段sdo_Geometry存储空间数据,用元数据表来管理具有sdo_Geometry字段的空间数据表,并采用R树索引和四叉树索引技术来提高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的速度。 一、元数据表说明 Oracle Spatial的元数据表存储了有空间数据的数据表名称、空间字段名称、空间数据的坐标范围、坐标系以及坐标维数说明等信息。用户必须通过元数据表才能知道Oracle数据库中是否有Oracle Spatial的空间数据信息。通过元数据视图(USER_SDO_GEOM_METADATA)访问元数据表。元数据视图的基本定义为: 其中,TABLE_NAME为含有空间数据字段的表名,COLUMN_NAME为空间数据表中的空间字段名称,DIMINFO是一个按照空间维顺序排列的SDO_DIM_ARRAY对象的动态数组,SRID则用于标识与几何对象相关的空间坐标参考系。SDO_DIM_ELEMENT对象的定义如下所示: Create Type SDO_DIM_ARRAY as OBJECT ( SDO_DIMNAME VARCHAR2(64), SDO_LB NUMBER, SDO_UB NUMBER, SDO_TOLERANCE NUMB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