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中学历史导入教学的优化与提升

中学历史导入教学的优化与提升作者:侯亚亚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年第11期中学历史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
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和考试压力等问题的制约,初中历史课还不能达到像语文、数学那样受学生欢迎的效果。
如何解决初中历史课不受学生欢迎的问题呢?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想听老师讲什么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方。
一、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导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引子。
好的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一堂课结束后,许多学生还会沉静在原来的教学内容中。
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了,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
好的开头,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学习内容中来。
2.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历史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有的用故事导入,有的用课文内容导入,也有的用事件导入,也有用音乐、图片导入,更多的是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导入,都必须有利于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导入方式与设计历史教学的新课导入没有固定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设计。
1.设计好课文导入时间,做到有效导入。
课堂导入的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入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景象的图片导入课文。
由于运用了图片,时间就可以短一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感受江南地区开发的重要性。
一定要注意课堂导入不能代替整堂课的讲述,也不能任意占用课堂的大量时间。
因此,我们尽量把课堂导入时间控制在2~5分钟。
2.注重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
课堂导入有多种方式,导入的方式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去选择,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征和能力去选择。
导入的方式有多种,有的老师习惯讲故事导入,有的老师习惯用谈话导入,还有的老师习惯用唱歌导入。
情境创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情境创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摘要:通过情境创设实现课堂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入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情境创设;课堂导入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能够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自主学习的潜力。
下面就情境创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入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导入在新课的导入上,多媒体可以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1.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性,所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运用恰当的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教学七年级《逐水草而居》一课,我在导入时,开始播放图片,如欣赏热带草原的自然风光,并课件出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热带草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热带草原的分布。
2.视频、歌曲等不仅具有图片的直观、形象的特性,还富有动感,让学生不仅视觉受到刺激,听觉更能得到有效的刺激。
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进行七年级《实话实说话流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播放《江南style》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奋点激起了,这样也就引起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时,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视频导入。
二、通过情景剧导入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参练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能使其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探析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探析发布时间:2023-01-28T07:11:14.44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解家悦[导读] 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必然承担着解决目前历史困境的重任。
实践教学上不仅仅在要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解家悦(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必然承担着解决目前历史困境的重任。
实践教学上不仅仅在要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还要在理论上不断丰富自己,对课堂导入的理论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不仅可以丰富导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施教困境。
历史教师应在增加课堂导入方法的多样性、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合理有效以及改善教学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反思从而提升课堂导入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An Analysis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Xie Jiayue(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s bound to undertake the task of solving the current historical dilemma. In practical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practice in practice, but also enrich ourselves in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we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introduction method, but also further solve the teaching dilemma in practical teaching.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further reflect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methods, reasonably planning time,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eachers' literacy, being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Key words: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troduction in class; Teaching Strategies引言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入起着“凤头”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都 只是 草草 了事 ,这与 培养 学 生 的全 面素质 背道 而 驰 。本人 结 合 自身 教学 经验 ,针对 初 中历 史与 社会 ,怎 样提 高 教学 质量 , 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 教 学 方面 的方法 和策略 进行探 讨 。
运 用精 彩 的课 堂导入 吸 引学生 俗话说 : “ 万事开 头难 ” 、 “ 良好 的 开 端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课 堂教学 也 是如 此 ,一 个精 彩 的课 堂导 入 ,能很 好地 吸
浅谈初 中历史教 学策略
河 南省 内黄 县城 关 三 中 司 卫振
摘 要 :历史学 科无 论 是学 习内容 还是学 习方式 ,都具 有很 强 的综合 性 ,在 课堂 教学 过程 中 ,教师 如果 能很 好的 给予 指导 ,不仅 能使学 生对 于历 史知识 的 学习 收到事 半功 倍 的效果 ,而 且 会对学 生 良好学 习态 度的 形 成产 生 重要 影响 。初 中的 历史课 程 间长 ,内容 琐碎 ,涵 盖的 范围 广 ,如何在 有 限的历 史课 堂 中 ,通 过科 学有效 的 教育 教学方 法 ,获 得有效 的教 学 成果 史教 师长期 研究探 索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关键词 :初 一个 和谐 的课 堂 氛 围对学 生 的学 习起 着 十分 重要 的 作用 ,学 生 在轻 松 自然 的环境 下 学习 ,学 习 积极性 增强 ,教 学 质 量 提 高 。 教 师 应 努力 营造 一 个 有 和 谐 氛 围 的 课 堂 。① 突出 学生 的 主体 地位 。新 课改 下 ,要转 变 师生 角 色 ,让 学生 成 为学 习的 主人 ,在课 堂上 占据 主体 地 位 。教 师 在课 堂 上 起着 主 导作 用 ,是指 导 者 ,参与 者 。这样 便建 立 了融 洽 的师 生 关系 ,学生 与教 师 的地 位平 等 ,不再 是 以前 的 “ 一 日为 师 ,终 身为 父 ” ,而是 很好 的 伙伴 、朋 友关 系 。教 师成 为 了学 生信 任
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历史的起源,认识历史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2. 历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历史研究的方法。
2. 历史事件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历史书籍、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或人物。
二、新课讲授1. 历史的起源a. 教师讲解历史的起源,从人类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
b.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2. 历史的基本特征a. 教师讲解历史的基本特征,如时间性、空间性、客观性、连续性等。
b.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历史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历史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等。
2. 小组展示: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
2. 思考: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对历史的起源、发展、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一、课程名称《历史入门:探寻历史的奥秘》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从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渗透探究性学习

从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渗透探究性学习摘要:作者根据自身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归结整理了四种有利于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对其分析和思考,让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导入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把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放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上,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共识。
同样,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而忽略探究性学习的状况,渗透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众多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对于渗透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归结四种有利于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对此分析和思考。
一、抓住课题导入,引发疑问风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出疑问,以此体现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主人”的地位,增强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而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很多课题就可以很好地作为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载体。
以《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为例,当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问题时,学生提出“什么是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至哪里?什么时候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有什么证据?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有什么影响?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等一大堆问题,教师将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同样在《向人性扼杀者宣战》一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多数课程课堂上会沉默寡言的九年级学生,却踊跃地提出“人性扼杀者是谁?谁向人性扼杀者宣战?为什么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有没有真的发生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并且产生了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并表现出急切想要获取答案的愿望。
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都表现得格外积极和认真,转变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方法初探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
”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要做到学生的乐意听讲并非易事,考虑到初中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导入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怎样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语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温故引新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是最常用的,是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
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先与学生共同回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然后指出英法美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并不满足,为扩大侵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两次鸦片战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直观图片导入法图片比较直观形象,在课堂中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可先出示美国的星条旗,然后提问:“它是哪国国旗?图中50颗白星和13道红白条纹分别代表什么含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告诉学生: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
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这样通过图片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历史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或让学生搜集讲述历史小故事自然导入。
如在讲《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我讲了一段“岳母刺字”要求儿子精忠报国誓杀金贼的故事,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不想具体了解一下岳飞抗金的历史呢?”学生齐声回答:“想。
”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了。
四、巧设悬念导入法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巧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活”起来地操作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活”起来地操作策略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侧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资料、识图等,进行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摆正位置,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只起引导的作用。
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是学生独立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使用学案的填空部分,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由面到线到点的认识。
在编写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解决,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
现在学生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张,课下看历史的时间非常少,只能向40分钟要成绩。
第二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尝试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创编和表演历史剧、游戏等。
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波峰中学 初二历史组 刘艳丽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保证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导入不当,学生一
开始就会感觉这节课上着没意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
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会比较低落,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一定
不佳。因此,成功的导入是成功课堂的金钥匙。
因此教师要匠心独具,巧妙的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
和求知欲望的导入,使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下
面我对常用的、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做一简单介
绍。
一,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的选择要求是新旧课之间知识联系比较紧密,
在“温故”的基础上深化到“知新”、融通到“变化”。如
在学习八下《改革开放 》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上一课《伟
大的历史转折》的知识,提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内
容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基础之
上,继续提问“如何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又怎样开放呢?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
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
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
目标。
2、历史故事导入法:
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是新课导人的方法之一.尤其七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课前导人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伐无
道,诛暴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首先讲秦始皇"扫六合",
一统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封建帝国,然后设置
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秦朝都城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如此
的奇怪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状况呢?接着讲述秦朝的统治残暴无情,建阿房宫、筑骊山
墓、修长城,赋税、徭役、兵役十分沉重,刑法严酷,民不聊生,
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短命而亡.这种设置悬念
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疑问,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和理解下面
的内容
同时,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与所学阶段知识有联系的
电影、电视剧几乎涵盖了所有。只要在教学中随意择优一讲,
学生自然会知道以下的故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
教师从讲林则徐的故事开始,学生自然就知道了这场战争的
背景。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它与事实、知识有很大的区别,
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歌曲导入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最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歌曲特
别喜爱。所以在课堂之前以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曲来导入,
可谓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比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不过的
导入法。在讲到《巴黎公社》一文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
际歌》是贴切到家的做法。讲《抗美援朝》时唱《中国人民
志愿军战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
距离,使学生一上课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达到气氛活跃、
情境交融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知识,理解情感,
达成目标。
4、用名诗词或名言名句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文、名
言、名句及作者。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导入学习情境是十分
自然的。在讲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以王
昌龄的《出塞》来引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
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中的龙城
飞将是谁呢?从而引出汉与匈奴的关系。
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苏轼
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
以用李白的诗歌导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
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
5、以纪念日或节日导入。
在近年的中考中,将现实生活中的纪念日或节日作为引
子,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试题比比皆是。而在教学中,运
用此方法导入教学过程也是很好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
时用“禁毒日”导入,学生自然就会明白此纪念日的意义。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特殊的日子,用它作为导入的引子,
也别有新意。如中国历史上,用5月4日引入对“五四运动”
的学习;用7月1日引入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学习;用
8月1日引入对南昌起义的描述;用10月1日引入对“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世界史上,用7月4日美国国庆
日,引入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用7月14日法国国庆日,
引入学习《法国大革命》。
6、成语导入法
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教
学导入中,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字字铿锵,寓意深刻。如
围魏救赵、道路以目、卧薪尝胆、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约
法三章、破釜沉舟、闻鸡起舞、击楫中流、风声鹤唳、草木
皆兵、公车上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7、用实事导入
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事,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但
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如当
今印巴矛盾、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如果我们教师了
解了这些热点问题,用这些热点来引入课堂就很容易引起学
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比如我们在讲《动荡的中东地区》时,电视上的“新闻联播”
就是很好的导入素材。学生会探究“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等等。讲冷战时,结合
当今的“利比亚”局势,北约军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这
样,看得见的事实更能增加知识、激发兴趣、增强探究的欲
望。
8、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截获多媒体信息导入课堂。
这种方法其实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觉得应该还是
分开为好。这种导入法比讲故事更具体、生动。我在讲到《辛
亥革命》一课时,提前给学生提供了电视剧《孙中山》的几
个要点剧情让学生去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背景、
革命原因、经过、结果都能基本理解。事先担心教学内容完
不成,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顺利。如果具备多媒体教室,
这样的课就更不在话下了。
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
的挑战,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就能给学生以
足够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