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

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

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时间在20世纪前后-1914年二. 背景1资产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利用历史形式要求思想上的共鸣;

2面对激荡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建筑界仍然缺乏应对措施,而擅长从历史题材中挑选;

3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使得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成就为欧洲所推崇。

(一)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背景: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

特点: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则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

“帝国式”风格在法国出现,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洛可可,又称路易十五式。装饰风格,主要体现于室内。代表作: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等;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二)浪漫主义时间: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背景: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特点: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等

五. 折衷主义(Eclecticism)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

特点:又称为“集仿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

学院派: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祀;

第二讲近现代建筑起源

覆盖领域: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领袖人物:伏尔泰;主张: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理性、科学、民主、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理性思想:功能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

部雷与勒杜:洋溢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建筑臆想方案,其特征是采用圆柱

体、方锥体、圆锥体、球体和半球体等单纯的形体。部雷,牛顿纪念堂;勒杜,阿克-瑟农皇家盐场

(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运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途。

材料:生铁。发展:桥梁(18世纪下半叶)—屋顶—生铁+玻璃—生铁框架(19世纪)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巴黎法兰西剧院

第一座生铁桥,英国塞文河(1775-1779)跨度30M,高12M;

第一个完全以生铁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巴黎植物园温室;

初期生铁框架结构建筑,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1854年;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芝加哥保险公司(家庭保险公司),1883-1885年;

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巴黎廉价商场,1876第一座升降机与电梯(内部垂直运输的解决)第一座真正安全载人升降机是:美国纽约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1877应用电梯

(二)新的建筑类型图书馆,剧场,火车站,商场、百货商店,博览会和展览馆*在那时的国际博览会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是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1)伦敦“水晶宫”展览馆设计者:园艺师帕克斯顿;

特点:模数制;装备施工;形体简洁;装饰少;施工速度快(9个月);

评价:里程碑式的建筑,开创了建筑发展的新纪元,开辟了建筑形式及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1936毁于大火)

2)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埃菲尔铁塔设计人: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高度最高,全生铁结构,塔高328米,内设4部水里升降机,其句型结构和新型设备显示工业最高水平。机械馆设计人:康泰明(1840—1893年)等三人,建筑师都特(1845—1906年)配合。这是一座当时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三铰拱结构,跨度115米,刷新了当时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纪录。

第三讲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思想

工业城市→生产集中→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新城市模式的构想(问题:疾病拥挤肮脏管理不善住宅短缺犯罪生活质量低下)

2前现代时期的城市思想 勒杜的盐场规划/伦敦重建规划/巴仁诺夫的克里姆林规划/欧文:协和村/傅立叶:法朗吉/豪斯曼巴黎改建/西特《城市规划的艺术原则》

三个最重要的城市设想:

霍华德: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的鼻祖。

戛涅:工业城市:城市的新模式和新要素、新的评价标准。

新的要素:交通之间的关系、风向、重要建筑物、分区(均质化)

马泰:线形城市:路的经济、市政和形态作用。

后来:未来派的未来城市

1.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展示的是一种模式而不是一种形态。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理想城市规划模式《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

路》;

目标旨在创造清洁文明、尊重人性、与自然紧密相结合的城市环境,而形成所谓

城乡由同心圆组成:分等级的道路系统,分区规划:中心,居住,工业,农业;控制城市模式:建立子城分散大城市人口,从而奠定了现代卫星城理论;

法国建筑师戛涅,1901年的工业城市规划方案;

功能分区:居住区与城市中心紧连,与工业区保持距离,整齐而简洁型的钢混建筑,城市发展预留地;

3. 线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马泰,1882年提出的理想城市规划模式;

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开放而又有秩序地线形增长,结果是沿交通线形带状伸展,即接近自然,又具有便利的交通;

四. 巴黎改建 1853年,巴黎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的全面改造,使其成为欧洲最早近代化城市;

①对帝国首都的赞美;②清除有可能发生动乱的势力;③城市卫生环境改善;1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大道;2整齐高标准的新古典建筑;3市郊森林公园;4城市中心;

五. 应急型规划——美国方格网城市;资本主义初期对付,人口工业集中而采取的应急方法,以曼哈顿的规划为代表;作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

第四讲现代建筑思想的先驱(公元1850-1914年)

探索新建筑道路;

理性主义探索;较为激进彻底的探新运动,从适应工业化角度来强调新技术的运用,建筑艺术应反映新技术,主要包括法国结构理性主义,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浪漫主义探索;比较温和的探索道路,从简化古典,地方性,传统性和装饰,工艺角度进行改进,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草原学派;

1. 工艺美术运动

背景:19世纪50年代最早在英国出现的一种返朴归真的文化思潮,后影响到建筑,反对大工业生产的模式化和粗制滥造,主张恢复古老的手工艺术;

建筑观:注重手工业效果和地方材料,不规则构图,根据功能安排平面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和折衷主义的羁绊;

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代表作:红屋(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设计者:韦伯;

评价:可视作探索新建筑的开端,但缺点是将机器看作是文化的敌人,未能运用先进技术,与时代精神相脱离。

2. 新艺术运动

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欧发生的一次重大的艺术革新运动,其目的旨在摆脱历史风格的束缚,创造与工业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

建筑观:新艺术运动的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在室内,即主张采用新的简化装饰的装饰题材。主要是模仿自然生长繁盛的草木性状的曲线,并且大量使用易于制作曲线的生铁构件;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创始人之一),霍塔等;代表作: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评价:新艺术运动被公认为近代建筑从历史风格走向简化和净、化的重要步骤。欧洲近代建筑真正发生变革的信号,缺陷在于偏重于装饰,仍然缺乏解决形式、技术和功能间矛盾的有效措施。

新艺术运动:从自然中获取纹理和图案。圣家族教堂:借鉴了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和结构技术、造型风格。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1)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

3)努力使工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洁。

3.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背景: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建筑观: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减少甚至废除装饰,玻璃和钢材用来为现代的功能和结构理论服务;分离派主张和过去传统决裂,造型简洁,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装饰主题采用直线;代表人物:瓦格纳;奥尔布里奇,霍夫曼,路斯等;代表作: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斯坦纳住宅;

奥地利的“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都为“新艺术”

运动的分支。维也纳学院教授主张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摈弃“新艺术”风格毫无意义的自然曲线,采用简单几何形态;

4. 草原学派

背景:20世纪初建筑师F.L.赖特在美国西部这样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取名“草原”,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由于草原住宅在当时广受欢迎,一些建筑师追随并效仿这种做法,形成所谓的“草原学派”;

建筑观: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布局自由,平面伸展,空间开敞,外观与细节处理强调水平构图,表现自然材料,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

代表人物: F.L.赖特;代表作:威立茨住宅(1902)、罗比住宅(1908)(建于城市,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这对后来的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等;

评价:美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5. 法国结构理性主义

背景:1900年前后,法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方面成就突出,表现出与工业革命的紧密联系,造型也趋于简洁,功能实用。

代表人物:贝瑞;代表作: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住宅;

受维奥莱-勒-杜克(Viollet-Le-Duc)的著作《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复兴》的影响。

6. 德意志制造联盟

背景:1907年德国成立了一个由企业家、技术人员、艺术家组成的,旨在提高德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民间组织;

建筑观点: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使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在建筑形式中体现出来,建筑形象规整、简洁,秩序,抽象化;

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庇乌斯;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8);

评价:对提高德国建筑的质量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芝加哥学派

背景: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紧迫的城市重建问题,出现了一批致力于高层建筑结构、形象研究的技术人员,创始人为工程师詹尼,兴盛期1883-1893年;

建筑观点:它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风格,如立面“芝加哥窗”形成网格式处理手法,突出了功能在设计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沙利文,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代表作:芝加哥百货公司大楼;评价:美国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奠基者;

重要贡献:1)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2)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3)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赖特是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其特点:

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2)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

3)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

4)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

6)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

7)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

第五讲现代建筑Ⅰ(公元1914-1917年)

现代主义建筑

(1)广义现代主义泛指上世纪初至今(1917-至今)的建筑样式;

(2)狭义现代主义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四大师为代表的设计手法,建筑反映工业化精神;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正统现代主义建筑)以及二战之后的多元论现代建筑;

1.未来主义派机器美学的狂热

背景:一战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未来主义派赞扬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对未来充满希望。

建筑观: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圣·伊利亚;

2. 表现主义派情感的表现与表达

背景: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建筑观: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

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代表作:爱因斯坦天文台

建筑师:孟德尔松(1887-1953)

3. 荷兰风格派背景:1917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

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可看作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代表人物:画家蒙德里安,范·陶斯堡,雕刻家范顿吉罗,建筑师奥德;

建筑观: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在建筑造型上二者都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的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作:荷兰乌德勒支住宅,建筑师:里特维德

4. 构成主义派 背景: 1913-1917年,由十月革命催生的激情导致了苏俄先锋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主义的建筑经常采用比较纯粹的立体的几何造型,喜欢使用红、黄、蓝三种原色。构成主义和风格派一起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语言的提供者。

观点:“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即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而且建筑的形式必须反映出构筑的手段”,因此,构成主义实际是使“抽象艺术、建筑和设计结成一体,并将几何风格确定为他们的普遍的先决样式。”强调“构”,“动”,“多媒介”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塔特林,加波,佩夫斯纳;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很像是工程结构物。在建筑造型上,虽然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同样地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但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由于风格派比较容易被接受,故又有国际构成主义之称,而构成主义则被称为俄罗斯构成主义。*意义: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等作为独立的流派存在的时间都不长,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们渐渐消散,但它们对现代建筑及其后的影响,特别是在思想上,还是相当深远的。

*未来主义——机器美学

表现主义——情欲的表达

风格派——平面几何构图

构成主义——立体几何构图

第六讲现代建筑Ⅱ(公元1917- )

2.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张

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主张发展建筑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

3. 包豪斯 1919年,创立于德国,1933年关闭;

建筑教学的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5把建筑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6产生了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7注重满足实用要求;8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9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10便于机器生产与降低成本;现代建筑教育的基石;

“完整的建筑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视觉艺术的最显贵的功能曾经是建筑装饰。今天,它们身陷孤立之中,只有通过全体工匠有意识的共同努力协作,才能得到拯救。”

“建筑师、画家、雕塑家,我们大家必须全部转向工艺

教学方式

现代建筑、工艺美术教育发源地 ,独特的教学方式

4.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建筑观:突破就传统,创造新建筑;建筑走工业化道路,预制装配式住宅;

建筑作品:①1911年法古斯鞋楦厂;②包豪斯校舍;③在美国成立TAC事务所④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⑤何塞·昆西公立学校

评价:现代建筑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四大师之一,杰出的建筑教育家,创建“包豪斯”;

包豪斯特点:1. 实用功能作为出发点,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2. 采用灵活的不规则构图手法;3. 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6)

三个时期:1 .1920年至1930年:私人住宅,探求工厂化和《新精神》

2. 1930年至1937年:重要的设计,困难的年代;

3. 1945年至1965年:奉献,重要的作品

建筑观:① 20-30年代:功能主义;② 1926年提出现代建筑五点:

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③城市“集中主义”者;④后期走向浪漫主义;⑤粗野主义和塑性主义;

建筑作品:二战之前;

①1920年创刊《新建筑》;

②1923年,写成《走向新建筑》,现代建筑的第一部宣言;

主张:“从内到外”的设计方法;崇尚立体的几何构图;“住宅

是居住的机器”等激进言论;

③1928-1930年“萨伏伊别墅”;建筑五点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水平长窗,屋顶花园

④1928-1930年,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⑤“集中主义”城市构想;

⑥“光明城市”:每个居住单元是一幢高层,从而可获得大

面积的绿化;立体交通,发达的交通体系。

2. 1930至1937:重要的设计,困难的年代;

“光明城市”的设想、新精神馆

3. 1945至1965:奉献,重要的作品二战之后;

⑦1946-1953年,马赛公寓;“居住单位”标志着柯布西耶建筑观的转变;23种户型;有自足的完善的服务设施的“居住单元”;跃层式的空间处理;粗野主义的造型特征,直接显露混凝土的素表面;

⑧1950-1954年;朗香教堂

⑨1951-1957年,昌迪加尔城市规划&市政中心1.尺度巨大,具有纪念性;2.遮阳的考虑;3.独特隐喻的形式;4.混凝土的直接暴露

评价:

1多才多艺的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

2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大师之一,激进的改革者

6. 密斯·凡德罗(1886-1970)

建筑观:①“皮包骨”建筑②流动空间③“少即是多”④一统空间,通用空间⑤钢和玻璃结合艺术形式⑥高层玻璃摩天楼

建筑作品:

①1927年,高层建筑展览会(斯图加特);

②古根哈特住宅,1930年;

③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流动空间;

④伊利诺工学院校园规划(IIT);

IIT建筑系馆(克朗楼);

·7.3X7.3X3.6的框架单元;

·一统空间:没有墙和柱子的大空间可作多种功用;

⑤范斯沃思住宅;

⑥湖滨公寓(1948-1951年)

⑦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

⑧西柏林美术馆(1962年)“典雅主义”倾向

关注对象:

一是高层建筑造型;二是单层广阔空间。

评价:

1,常年专注于钢与玻璃材料的应用;

2,20世纪现代建筑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3·著名的建筑教育家;

4“密斯风格”(Miesian Style)——空间大跨度,玻璃和钢,简洁造型;

5“密斯学派”(Miesian School)————融合了“芝加哥学派”的风格

7赖特(1869-1959)

建筑观:①草原住宅:“十字形,一字形”平面;草原住宅的一般特征:

水平感的屋顶;反复出现的水平线条;以壁炉为构图中心;水平与垂直的对比;材料的质感;夹铅丝玻璃;十字形或风车形平面为主;流动空间

②“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

A.整体性:由内而外,局部与整体统一;

B.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C.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③手法主义(晚期):螺旋形母题;

④批判大都市,对现代都市高层建筑无兴趣,喜爱留念农业文明,重农主义者;提出“广亩城市”,城市分散主义者,每人一亩田,反对工业化城市;

⑤主张开敞布局,提倡重视空间组合;

⑥结合传统不断创新;

⑦表现为浪漫主义,追求新颖变化;

建筑作品:①威立茨住宅(1902年),强调水平方向,地方材料;

②罗比住宅(1908年),一字形平面;

③流水别墅(1936年),草原式住宅的演化;

·与朗香教堂并称为现代建筑的“双子星座”;

·与环境结合完美无缺,特定环境下的建筑;

④东塔里埃森,1911年;西塔里埃森,1938年;

⑤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和实验室,1938年

⑥古根汉姆博物馆,1959年;

⑦东京帝国饭店,1915年;

⑧普斯顿大楼,1955年

评价:

①浪漫主义的建筑诗人;

①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坚定的城市分散主义者;

8. 国际式风格

特征:强调内部空间而不是外部体量.不规则对称,精致的材料,精美的技术,以良好的比例替代外部装饰,多窗、少装饰等;忠实表现结构,重复的模数化的韵律,玻璃幕墙,平屋顶,作为精致容器的盒子,无装饰。

第七讲多元化思潮

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不同倾向中的表现;

多元论: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以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1粗野主义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

代表人物,作品:柯布西耶:马赛公寓;斯密斯夫妇:谢菲尔德大学方案,亨斯特顿学校;前川国男:京都文化会馆;保罗·鲁道夫:耶鲁大学艺术馆

2典雅主义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

代表人物,作品:密斯:西柏林美术馆;斯东:美国驻印度大使馆;雅玛萨奇:纽约世贸中心;菲利浦·约翰逊:林肯文化艺术中心

3隐喻主义

时间:50年代至今;

建筑观: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

代表人物、作品:

具象象征:肯尼迪环球航空公司,E·沙里宁;悉尼歌剧院,伍重;某广告公司(望远镜造型),盖里;

抽象象征:柏林爱乐音乐厅,汉斯·夏隆;美越战纪念碑,林荫;伊朗公主的“珍珠宫”,赖特基金会的西塔里埃森;

4地域化探索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

建筑观:①地方化与人情化;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③在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

建筑作品:

第一白色时期(1923-1944)(现代主义时期);特征:外型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①帕米欧肺病疗养院(1929-1933)②维堡图书馆;

③玛利亚别墅(1935-1944)

·与芬兰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

·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

·用地面材料,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

·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

红色时期;特征: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利用地形,自由变化的

MIT),贝克大楼;②珊纳特塞罗镇中心,1952年;③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

第二白色时期;

流动感,波浪形;①卡雷住宅;②沃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③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1959-1962);

评价: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温和地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

民族化,人情化大师;

5光亮式

时间:50年代至今

建筑观:大片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代表人物、作品: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利华大厦;水晶教堂,菲利浦·约翰逊;波士顿,汉考克大厦:贝聿铭;

6探索新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造

时间:70年代至今;

代表作品:旧金山海亚特旅馆;约翰·波特曼;

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的空间;③水;④人看人;

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

7建筑电讯派

时间:60年代英国

建筑观:建筑语言如电报式的语言,强调设备作为硬件,挂在建筑的表面,暴露在外面;提出“行走城市”,“抽斗城市”。

代表人物、作品:理查德·罗杰斯:伦敦劳埃德大厦,1979-1986;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7;

8新陈代谢派

建筑电讯派在日本的分歧;插挂式建筑:立体交叉,建筑可随时更换;

丹下健山;山梨县文化会馆;黑川纪章,中银舱体大楼;

第八讲现代主义之后(20世纪60年代之后)

1,昌迪加尔规划与巴西利亚规划;

2,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3,R·克里尔与L·克里尔;《城市空间》;

反思:现代主义之后的四个方向:

1. 现代主义的延续(新现代主义、极简主义等)

2. 现代主义的变异(高技派等)

3. 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4. 远离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

1后现代主义思潮

出现的历史根源;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怀旧情绪出现;人文主义和非理性兴盛;艺术和审美风尚出现新变化;(寻求刺激,玩弄艺术)波普艺术,大众艺术,拼贴艺术

建筑特点:

起源于60年代后期美国,70-80年代成为美国盛行的建筑流派;对正统现代主义派的批判、修正、反现代主义,重情(人文主义);吸取历史传统,用新技术表达变形装饰,历史题材符号化、隐喻象征,大众化,激进的折衷主义,双重译码。折衷主义——集各种历史、传统形式于一身;双重译码——既能看到传统,又能看到新技术,新材料

哲学基础:人文主义;

理论基础:罗伯特·文丘里,1966年《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后现代主义的宣言书,其中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过渡,不要简单化。

建筑美学观:追求复杂,矛盾性;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欣赏需要和平民口味的建筑;

代表人物,作品:

罗伯特·文丘里栗子山庄(母亲住宅),以非传统的方式对待传统;普里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菲利普·约翰逊纽约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詹姆斯·斯特林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新馆

查尔斯·摩尔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M·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厅(符号化表现);

表现方式

查尔斯·詹克斯,1977年《后现代建筑语言》;A.

历史主义:以非传统的方式对待传统;B.复古、传统与大众:忠实反映传统建筑;

C.新方言派(新乡土);

D.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

E.隐喻+玄学

F.后现代空间,非理性,混杂,暧昧;

评价: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道路;不能与现代建筑等价对比,它解决建筑的表面问题,形式问题,历史价值逊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和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2新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延续;理性主义的延续;立体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的影响深远;1969年,“纽约五人”( New York Five),“白色派”P. 艾森曼;M. 格雷夫斯;查尔斯·加斯米;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拒绝对历史片段的模仿,追求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强调线条、平面、体块的穿插和光影变化;代表人物: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法国建筑师鲍赞巴克、日本建筑师祯文彦、安藤忠雄等

3高技派时间:20世纪70年代;

建筑特点:建筑特点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重技术(科学主义);

现代主义原则下,主张更多地表现时代精神,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式;追溯至20世纪初意大利未来主义;

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亚诺等;

代表作品: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香港汇丰银行.

4新理性主义

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意大利,又被称为坦丹萨学派;1966年罗西《城市建筑

学》;G.格拉西的《建筑的结构逻辑》;对正统现代主义思想的反抗,也是对后现代主义拼贴游戏的批判;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C.艾莫尼诺,卢森堡的克里尔兄弟、德国的昂格尔斯.瑞士的M.博塔

5解构主义

哲学基础:解构哲学(创始人:德里达);否定事物固有的确定性;反中心、反体系、反结构的整体的哲学;

建筑特点:A. 继承俄国的构成主义,作的新的发展;B. 主张建筑造型,打破常规,解题重构;C. 主张共时性,可以不对环境和文脉作出反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D. 强调推理与随机的对立统一;E. 对现有规则的约定进行颠倒和反转,主张片段、解散分离、不完整、无中心、缺少等;

代表人物、作品:

西班牙,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住宅10号,彼特·埃森曼;

6新地域主义

时间:50年代至今;

建筑观: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地方人们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地融于一体,起源于阿尔瓦·阿尔托;民族的样式和地方材料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

代表人物、作品;北欧乡土建筑;提契诺学派;印度建筑师柯里亚

7极简主义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少就是多”;突出材质、表皮,表达轻盈感;

代表人物、作品;妹岛和世&西泽里卫;伊东丰雄

历史主义:以非传统的方式对待传统;B.复古、传统与大众:忠实反映传统建筑;

C.新方言派(新乡土);

D.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

E.隐喻+玄学

F.后现代空间,非理性,混杂,暧昧;

评价: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道路;不能与现代建筑等价对比,它解决建筑的表面问题,形式问题,历史价值逊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和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2新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延续;理性主义的延续;立体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的影响深远;1969年,“纽约五人”( New York Five),“白色派”P. 艾森曼;M. 格雷夫斯;查尔斯·加斯米;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拒绝对历史片段的模仿,追求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强调线条、平面、体块的穿插和光影变化;代表人物: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法国建筑师鲍赞巴克、日本建筑师祯文彦、安藤忠雄等

3高技派时间:20世纪70年代;

建筑特点:建筑特点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重技术(科学主义);

现代主义原则下,主张更多地表现时代精神,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式;追溯至20世纪初意大利未来主义;

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亚诺等;

代表作品: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香港汇丰银行.

4新理性主义

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意大利,又被称为坦丹萨学派;1966年罗西《城市建筑

学》;G.格拉西的《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要紧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 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凯旋门〔〕。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完全〕: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Robert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Thorntonand〕。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 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Charles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 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不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 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 “田园都市〞由霍华德提出 “工业都市〞由加尼埃提出 “带形都市〞由索里亚提出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老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立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那么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全然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 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 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英国:迈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米拉公寓,圣加徒教堂〕。 “装饰即罪恶〞——阿道夫·洛斯 斯坦纳住宅〔1910年维也纳,洛斯〕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老沙里宁〕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奉献: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根底。“形式跟随功能〞——沙里文〔学派代表人物〕C.P.S.百货公司大厦〔沙里文〕 赖特 赖特草原式住宅特点: 1、与大自然结合成一体,不破坏自然条件。 2、平面略呈十字形,在十字交叉的地点设壁炉,以壁炉为中心向外开展。 3、立面样式:构图以烟道为中心,展开水平构图。 4、窗户特不大,以利于室内外相结合。 5、利用自然材料,并讲明自然材料的质感。 6、流淌空间。 赖特的草原住宅把平立面空间统一考虑,其全新的水平构图,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赖特草原式住宅特点: 1、十字形平面。 2、坡屋顶伸得特别远,大挑檐大片阴影。 3、建筑外部体形上下错落。 4、横线为主的构图,伸展稳定的形象。 5、外墙成排门窗,内外空间连续性。 流水不墅〔赖特〕特点: 1、各层的大小外形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向各个方向悬伸出来。 2、用石墙和玻璃围成不同外形的室内空间,有的角落封闭,有的开敞。 3、外形上一道横墙和几条竖石墙组成交错构图,使立面有水平垂直比照和颜色质感比照。 4、与四面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建筑物与大自然形成相互渗透的格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赖特〕 普赖斯塔楼〔赖特〕 赖特的有机建筑——是对工业社会带来咨询题的补充,有机建筑理论的前身起源于草原住宅。 要紧理论: 1、由里向外,由外向里追求建筑整体性,即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由熔化局部。 2、协调的瞧念,建筑物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建筑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3、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4、建筑是真实的建筑。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派与代表人物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 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 筑(复古主义思潮) 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 志制造联盟) 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 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 、、 >: 弟八早 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 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 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19世纪下半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笔记 罗小未

一、外国建筑史发展之脉络、框架(古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前) 1、原始社会建筑 2、古代埃及建筑(B.C.32C—B.C.1C)·金字塔·太阳神庙·卡宏城 古代西亚建筑(B.C.30C—B.C.7C)·土坯墙琉璃饰面·新巴比伦·乌尔城观 象台·萨尔贡王宫 古代印度建筑(B.C.3000—B.C.7C)·谟亨约达罗城·石窟 古代希腊建筑(B.C.3000—B.C.146)·阿索斯广场·雅典卫城·梁柱·古希 腊柱式·埃比道鲁斯剧场 3、古代罗马建筑(B.C.750—A.D.345)·《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古罗马五柱式·万 神庙·拱券 4、拜占廷建筑(395—1453)·帆拱·希腊十字·装饰·圣索非亚教堂·圣 马可教堂 5、初期基督教建筑与罗马风建筑(4—12世纪)·比萨大教堂建筑群 6、哥特建筑(Gothic)(12—16世纪)·尖券、飞券·飞扶壁·巴黎圣母院·威 尼斯公爵府 7、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坦比衰多·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圣 马可广场 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17世纪以后)·圣卡罗教堂 8、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卢佛尔宫东廊·凡尔赛宫·和谐广场 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 二、外国建筑史发展脉络框架(近代现当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后) 1、复古主义思潮(18世纪60s—19世纪末) 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巴黎万神庙·美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ROMANTICISM)·英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ECLECTICISM)·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世纪50s)英国·英国肯特“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s)(比利时布鲁塞尔)·贝伦斯·青年风格 派(德)·凡德费尔德·高迪米拉公寓维也纳学派·瓦格纳《现代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洛斯“装饰是罪恶”斯坦纳住宅 ·“分离派”(Secession)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3、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19世纪70s)·詹尼·马凯特大厦·沙利文 4、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彼得贝伦斯 ·透平机车间·法古斯工厂 5、表现派(Expressionism)(一战后德国)·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 未来派(Futurism)(一战前意大利)·圣泰利亚 风格派(De Stijl)又称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荷兰)·蒙德里安·线条与色彩 构成派(Constructivism)(一战前后俄国)·马列维奇·形体、空间、色彩构图 ·里特弗尔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6、正统现代主义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20s—50s)·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 ·Bauhaus 格罗皮厄斯·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 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 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Secession):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第一座田园城市,莱齐沃斯。 带型城市: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玛塔提出1883年。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美国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是由地产投机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对全国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做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 工艺美术运动(艺术与工艺运动):赞扬手工艺品,建筑主张到郊外做田园式住宅,拜托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新艺术运动:(高迪)是欧洲建筑真正发出改变形式的信号,反对传统形式 后现代主义:60年代对现代主义背离的趋势,一场风格运动 解构主义:多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个人的,无中心,否定现代主义的原则和标准维也纳分离派:斯坦利住宅,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重演。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在美国兴起,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是他的特点。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 水晶宫:第一次世博会的展览馆,开辟了建筑新形式及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红屋: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作。。平面根据功能布置成L型,使每个房间都可以自然采光,并用本地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摒弃传统的贴面装饰。将功能材料造型结合对后世有重要启发。 表现主义: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象征某些思想和时代精神 风格派:蒙德里安。。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构图才是永恒(乌得勒支住宅)构成主义:很像工程构筑物 未来派: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新的未来的艺术 草原住宅:造型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 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 平面常做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 层高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惯用水平线条,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接触 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 卡洛斯卡帕:他对威尼斯丰富多变的水域空间特征、精湛的传统手工技术、传统材料以及城市建筑历史层次的理解。作为意大利现代理性主义建筑师,通过他特有的设计理论和手法使其建筑创作极具个性化和强烈的历史性特征, 现代建筑师设计共同点: 1.重视建筑的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提高建筑的科学性,和使用的方便与效率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适用的房屋,强调经济性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的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形式与内容相一致主张灵活的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认为建筑空间才是建筑的主角,空间比平面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的应该转到总体和空间上来思考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古典复兴18c 60到19c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 【出现原因:1.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2.由于考古的发达:人们逐渐意识到古代艺术的成就,在批判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同时,把目光锁定在建筑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3.理性精神的继承: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发生了联系,把真正科学的理性精神带回了建筑领域。建筑表现上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陈旧的巴洛克、洛可可。】 ○法国:罗马复兴 巴黎万神庙部雷(伟人博物馆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代关卡)星形广场的凯旋门 ○英国:18c下半期罗马复兴;19c希腊复兴 英格兰银行(罗)爱丁堡中学(希)不列颠博物馆(希) ○德国:希腊复兴 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柏林老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美国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 【出现原因:18c、19c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的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杂乱、环境恶化。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用它来和古典艺术来抗衡。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先浪漫主义:18c60~19c30 2.哥特复兴:19c30~19c70 】 英国国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 ●折衷主义 【1.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作可以买到手的商品,于是花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与猎奇的喜好2.在学术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在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用历史上的各种式样3.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事业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建筑表现: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 巴黎歌剧院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的圣心教堂巴黎美术学院 ●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新材料:1.生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首先应用在屋顶上(法兰西剧院)。2.玻璃: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建筑(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水晶宫:意义:1.负担着全新的功能,具有巨大的内部空间和最少的阻隔。2.建造速度空前,工期不到一年。3.建筑造价大为节省。4.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达到了全面空间的新高度。5.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达到了完美统一。6.材料、规模、尺度,突破传统限制,摒弃了古典主义装饰,预示着新的建筑美学质量。7.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具有轻、光、透、薄的特点】 【机械馆:1889 它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结构和施工技术,采用钢质三铰拱,跨度达到115m。陈列馆共有20榀这样的钢拱,形成内部毫无阻挡的庞大室内空间。陈列馆的墙和屋面大部分是玻璃,继伦敦水晶宫之后又一次制造出全新的建筑内部空间】 【埃菲尔铁塔:1889 施工厉时17个月,塔高328m,内部拥有4部水力升降机】 ○新技术: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纽约哈博兄弟大厦1854)第一个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1883~1885)第一个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 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 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时间在20世纪前后-1914年二. 背景1资产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利用历史形式要求思想上的共鸣; 2面对激荡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建筑界仍然缺乏应对措施,而擅长从历史题材中挑选; 3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使得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成就为欧洲所推崇。 (一)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背景: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 特点: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则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 “帝国式”风格在法国出现,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洛可可,又称路易十五式。装饰风格,主要体现于室内。代表作: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等;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二)浪漫主义时间: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背景: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特点: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等 五. 折衷主义(Eclecticism)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 特点:又称为“集仿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 学院派: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祀; 第二讲近现代建筑起源 覆盖领域: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领袖人物:伏尔泰;主张: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理性、科学、民主、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理性思想:功能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 部雷与勒杜:洋溢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建筑臆想方案,其特征是采用圆柱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与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与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 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 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 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后现代建筑及其他. 关于近现代的划分: 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 ――――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 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 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 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 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 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 一.欧美各国的革命.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 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 革命的意义: 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 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1.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 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 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代建造史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 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 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

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 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城市中的盲目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以大城市最为突出,相应的农村人口数量便不断减少。人口迅速向大城市集中、土地私有制、工厂盲目建造、城市建设无计划性,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低下,城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混乱状态(如19世界的英国伯明翰),既不能顺利的发展生产,又不宜居住。) 第二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1.时间: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2.复古思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 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3.(一)古典复兴 ※时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P4)。 ※古典复兴建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1)政治上:在18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的奢侈与腐化的生活。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四章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 建筑活动 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 在建筑思潮方面,西欧和美国在战后最初二三十年中继续为建筑的现代化做贡献;日本在现在建筑中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也在使现代化与本土地域性的结合中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这时期建筑虽然名目繁多,五彩缤纷,及基本观念仍属于现代建筑派。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了工业的无止境发展与技术至上对地球和人类的危害,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批判过去,批判权威,要求分裂与自立门户的所谓后工业时代,或后现代主义,或称为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这些思潮最先反映在哲学文学艺术等的批评上,到20世纪70年代也波及建筑。本章主要涉及战后4 0至70年代的城市与建筑思潮。 一,西欧 英国: 在建筑设计上,现代建筑派在战争期间在英国完全站稳了脚。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青年建筑师史密森夫妇和斯特林为代表的新粗野 主义(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和60年代以库克为代表的称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对当时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虽然阿基格拉姆所提出的插入式城市没有实现,却在青年中掀起了一股以钢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用途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要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的来临。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其基本见解之一是:建造架空的“新陆地”。“新陆地”的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往来与房屋之间。这样的见解已被应用到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1967)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在高技派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的。自70年代起,一些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罗杰斯,格里姆肖,和霍普金斯等等都有采用各种尖端的工程技术,来创造端庄与优雅的建筑的经历。此外,阿鲁普和他的联合事务所则是世界上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 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1947-1952)是一幢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房屋。体现了柯布西耶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在探索的关于构成城市的最基本单元(“居住单元”?)的设想。 其后,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1950-1953)又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 巴黎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建于1958年,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 1977年,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因它表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建筑应有的典雅面貌而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和注意。 前西德: 在设计思想上,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只允许出现歌颂国家与歌颂权利的新传统派,因此,战后初期领先走现代建筑道路的主要是一些20年代现代建筑派中没有逃亡的老建筑师。如巴特宁,沙龙和卢克哈特兄弟 20世纪50~70年代,西德的建筑开始趋向现代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 柏林的爱乐音乐厅(1959—1963)---沙龙设计 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设计人:沙龙和W.Fr anck 明斯特的新剧院(1955年), 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厂的办公楼(1972年)均是既重视理性而在形式上又颇具特色的。 1957年,西德把西柏林汉莎区改建成一个称为Interbau的国际住宅展览会,展览会的主持人是巴特宁,他像30年前的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一样,邀请国际上知名建筑师,如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阿尔托,雅各布森(丹麦建筑师),尼迈耶尔(巴西建筑师)等等和西德自己的建筑师共同参加设计。是战后现代优秀住宅设计的一次巡阅 两次住宅展览会(注意整理:名词解释) 1927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 1957汉莎国际住宅展览会 20世纪70年代末前西柏林的国际会议中心是一座彻底的高技派与机械美相结合的产品 意大利: 在设计思想上,战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折衷主义的新传统派,但同时又具备尊重新技术的特点。战后,全面走上现代建筑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风格有两种倾向: (1)罗马、都灵和巴勒莫等地的新现实主义,反对抽象,主张 表达与日常生活戚息相关的风格。如:罗马蒂布尔蒂诺区(书 111,图4-1-8) (2)倾向于理性的分析和建造技术。如:罗马火车站(1948-1 951年)米兰的贝拉斯加塔楼(1958年)。 在意大利最具有国际声誉的现代建筑师无疑是:内尔维。兼工程师,建筑师与营造师与一身。作品:罗马的小体育宫 米兰的皮雷利大厦 意大利都灵展览馆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会议厅 二,北欧 瑞典: 正如英国在城市规划中做出的成绩一样,瑞典在住房建设中做出了榜样。远离战争,很早解决住房问题。魏林比是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外的一个新区,可谓这方面的典范。 风格类似北欧的“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但脚趾尾普通与朴素并更接近传统,人们称之为“新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马克利乌斯和厄斯金。所建住宅大多为标准设计,但在规划上十分灵活并具有特色,如斯德哥尔摩的格伦达新村和魏林比的一组低层住宅 丹麦与芬兰: 丹麦:老而有经验的菲斯克尔;年前有为的乌特松(伍重);善于把现代化和传统结合起来的雅各布森。芬兰有阿尔托。他们都企图在工业化中渗有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传统,人们把这种建筑风格称为建筑中的“人情化”与“地域性”(名词解释?)。 荷兰: 荷兰在战前便已重视建筑与城市的结合,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 的建设一直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战后,坚持该优良传统。 鹿特丹市中心的重建是这方面成功例子。其中,以林巴恩步行 购物街最为出色,设计人:范登布鲁克和巴克马 战后,荷兰在探索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如勒.柯布西耶所谓 的“居住单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些“居住单元”是由多种 不同类型的住宅组成。研究人范登布鲁克和巴克马为了强调它 们在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批判与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现代派提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 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 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2)掌握现代建筑设计原则。掌握重点实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纽约西格拉姆大厦、马赛公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含答案

一、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1 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2 古典复兴的含义和代表建筑18 世纪60 年代到19 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万神庙、雄狮凯旋门。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3 浪漫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4 折衷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折衷主义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 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5 二次世界博览会上的重要建筑1851,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 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1889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记录。 6 新协和村,欧文,P23 田园城市,霍华德,P24 工业城市,加尼埃,P2 7 带形城市,索里亚,P27 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建筑变迁时代背景 1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罗斯金,莫里斯代表建筑:红屋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费尔德,高迪代表建筑:米拉公寓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詹尼,沙利文代表建筑:莫纳德诺科大厦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洛斯代表建筑:斯坦纳住宅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代表建筑: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10、最早的幕墙的实例是联合国大厦的秘书处大楼,被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代表作的是利华大厦。 一、复古主义思潮 1、古典复兴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绪论 一、思考 1、现代建筑的地位 2、近现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潮 原因、过程、结局及其影响 3、近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4、现代建筑大师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作用 二、背景 1、历史背景 1)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2)资产阶级革命:克服封建传统教条,传播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建筑领域背景 1)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工业革命的结果 2)建筑思潮开始转变: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三、近现代建筑史断代及发展线索 世界史划分: 近代史1640 英国资本阶级革命 1871 法国巴黎公社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17 俄国十月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第一阶段----复古主义思潮时期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 ·建筑上的复古主义思潮: 法国:古典复兴,英国:浪漫主义,美国:折衷主义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设计思想的大量运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2、第二阶段----新建筑运动的初期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两大策源地 欧洲: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两大倾向 浪漫主义(英):保守 工业革命---万恶之源---中世纪田园风光 理性主义(德):理性 工业革命---工业化---标准化、大量化 3、第三阶段----现代建筑运动的高潮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多种流派:野兽派、主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意大利理性主义、构成主义 ·四个大师 格罗庇乌斯Groupius 德国 密斯Mies 德国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法国、瑞典 赖特Wright 美国 ·建筑理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旳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旳普及与发展 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旳“现代建筑派” 现代派旳共同特点: 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旳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旳几何形美学原则; 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旳双重性,倡导两者结合; 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旳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旳设计及其体现,建筑旳美在于空间旳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旳均衡、比例及体现。 4)倡导建筑旳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合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一、新老式派:政治美学感甚强,手法上又相称保守,继承了学院派旳所有构图手法,形式上:具有国家老式特色旳符号。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旳倾向(美):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旳以格罗皮乌斯和他旳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旳欧洲旳“现代建筑”。又称:功能主义。)(哈佛大学硕士中心、西柏林国际住宅展) 1.强调现代设计是一种科学旳、技术旳、可量化旳过程。 2.把建造过程视为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旳理性化过程。 3.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旳人,按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旳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倡导非装饰旳简朴几何造型,追求简朴旳,冷漠旳,数学旳理性美。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旳工业化,原则化生产。 三、粗野主义(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旳,以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旳建筑风格为代表旳一种设计倾向。(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

中心建筑群) 四、讲求技术精美旳倾向(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以钢和玻璃旳“纯净形式”为特性旳讲求技术精美旳密斯风格。“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 五、典雅主义倾向(美):形式美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旳重要思潮,是与粗野主义同步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旳一种倾向,运用老式旳美学法则,使现代旳材料和构造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旳庄严感。(大使馆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 六、重视高度工业技术旳倾向: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步也在美学上竭力鼓吹新技术。将高科技旳构造、材料、设备转化为建筑体现其自身旳手法,并在造型风格上重视体现“高度工业技术”旳此类建筑流派。(玻璃幕墙,蓬皮杜,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七、讲究人情化与地区性旳倾向:二战后,芬兰现代派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旳自成一格旳设计风格,既讲求技术,又讲求形式,在形式上强调自己特点。 九、讲究个性与象征旳倾向:要使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一样于他人旳个性和特性,其原则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怀。(贝律铭旳国家美术馆东馆,柯布西耶旳朗香教堂,小沙里宁旳纽约肯尼迪航空港旳环球航空企业候机楼,乌特松旳悉尼歌剧院)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旳建筑类型 一、后现代主义(美)60~90年代旳一场风格运动,重新确立了历史老式价值(采用古典建筑元素),恢复了装饰在建筑中旳合理地位,树立了兼容并蓄旳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