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康农玉007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量和面积均位居各种粮食作物之首。
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很多农民的追求。
下面分别从土地、种子、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方面阐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土地管理1. 深翻压实在播种前的秋季,应该对土地进行深度耕翻,同时增加施肥量,将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均匀堆积在土地上,待至来年春季播种再进行基础施肥。
在播种前还要将土壤压实,这样可以防止发生潜根现象,增加土壤的压实性。
2. 保持水分在播种过程中,通过适当保温施肥来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年久失修农田结成的硬土等极端情况。
3. 应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养分素质,让土地得到很好的提升。
应用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有益微生物菌株,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通孔性,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种子管理1. 选用优质种子高产玉米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选用优质育种的种子。
应该选用丝翅天蛾的品种,不容易发生病虫害,同时还应该盐抗性强,耐逆性强等。
选用品质优良的种子,基本上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20-30%。
2. 优化播种密度合理的密度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产量,但是过少过多的种子密度,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选择不同的播种密度,调整膜宽、植距、行距,和地基深度可以达成最佳工作状态。
三、施肥1. 合理配比施肥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因此应进行合理的配比施肥。
在播种前应施入基肥,其中氮肥应该用于它的营养生长,磷肥应该用于增强其抗旱力,钾肥应该用于增强其抗病性。
2. 精细化调控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精细化肥料调控。
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施肥量也应适当改变,以防止发生过度施肥造成的稠土现象。
四、病虫害防治1. 控制玉米叶螟玉米叶螟是比较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之一,严重的话会造成玉米大的生长缺陷。
应该及时检查玉米田间的情况,发现蚜虫立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避免蚂蚁卷叶等现象的发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广泛,产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高。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地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水分和通透性的土壤,避免重度粘土或过于砂质的土壤。
优先选择土壤pH值在6.0-7.5之间的中性土壤。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种子,包括耐病虫害、适应力强、抗倒伏能力好的品种。
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也要高。
3. 良好的前茬处理:玉米具有较强的对连作的抵抗力,但还是建议进行合理的前茬管理,例如通过翻耕、施肥和灭草等手段来改善土壤环境。
4. 施肥技术:在施肥方面,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要进行施肥。
早期施入一部分磷和钾肥,中后期按需施入氮肥,平衡营养供应。
5. 合理的密植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密植密度。
一般来说,间距在50-60厘米,株行间距在20-30厘米之间。
6. 良好的田间管理:栽培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浇水、除草和杂交等田间管理工作。
特别要注意及时除去玉米间的竞争植株,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
7. 病虫害防治:采取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喷药和轮作等方法。
特别要注意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孔雀斑病、螟虫等。
8. 控制倒伏: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倒伏是一个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密植和施肥技术,选择抗倒伏性强的品种,以及在玉米秸秆上加装支杆等方法来控制倒伏。
9. 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育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在玉米颖果开始变黄后,适时进行收割。
收割的要注意避免玉米颖果掉落和损失。
10. 秋季管理:在玉米收割后,及时进行玉米秸秆和根系的清理,处理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和种子,进行适时施肥、浇水和除草,积极防治病虫害,控制倒伏,并在适时进行收割和及时处理秸秆等。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栽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的特点。
为了获得更高的玉米产量,需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育苗技术1.选用良种。
良种玉米叶片青翠、茎秆坚实、抗性强、吸收养分快,能让作物快速生长,提高产量。
2.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在种植前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种子浸泡、烘干等,可以提高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
3.控制温度。
苗床的温度要控制在15℃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
4.施肥。
育苗期可以在播种前适当施入有机肥或适量化肥,增加营养供给,提高被覆后幼苗的营养水平。
二、田间管理1.密植优化。
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产量,但是密植过程中也需要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以避免互相遮挡和掠夺营养,影响产量。
2.施肥合理。
在生长期间,玉米需要适量施入氮、磷、钾等3要素,控制好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特别是在追肥阶段,应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高,以免产生营养烧根等现象。
3.毒死蜱防治。
毒死蜱是玉米生长期的常见害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喷洒药剂杀灭害虫。
4.及时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冠层中水分的蒸发,促使生长快速,提高产量。
5.清除杂草。
野草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光照等起点就不衡的资源,以致玉米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因此需要定期清除杂草。
三、收获管理1.选用适当的收获机具。
玉米收割机是玉米收获的主要机具,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玉米选择的收割机具也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收割机具。
2.掌握收获时机。
收获时间过早会导致收成减少,收获时间过晚会导致失粒、霉变等现象,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收获时机。
3.正确存储。
将玉米储存到粮库之前要处理好删除、风选、晒晒、除虫、装箱等保鲜方法,以避免发霉、遭虫等问题,使收成不至于因质量问题而大幅下降。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玉米的收获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 种子选择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之一是要选择优质种子。
优质种子是高产栽培的基础,所以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抗逆性强的种子,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要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能够保证丰收的同时也要保证玉米的质量。
要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种子,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潜力。
2. 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所以土壤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种植玉米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等情况。
针对土壤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比如添加有机肥料、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要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整地,使土壤松软、通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 播种管理播种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播种管理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
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是在春季,当地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时进行。
要注意播种深度和密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7-8万株。
要注意均匀撒播,使玉米种子分布均匀,有利于生长。
4. 施肥管理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正确的施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生长的需求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播种前施基肥,生长中期追肥,抽雄期追施追肥等。
要选择合适的肥料,一般可以选择有机肥、复合肥等,以提供养分。
最后要控制施肥的量,施肥量要适中,不能过多过少,以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非常重要。
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光照,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高产是当今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玉米高产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也是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1.合理选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品种,根据栽培区域的特点,选用耐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
2.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发育需求,科学调配主要养分元素,使其与作物需求相匹配。
3.良好的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切忌干旱或过湿。
4.合理密度和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灌溉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适宜的密度和播种期。
5.优质秧苗:合理选用良种和育苗技术,保证播种前秧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6.规范的田间管理操作:及时松土、中耕除草、及时进行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确保玉米生长环境的良好。
7.掌握适宜的收获期:根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和气候条件,掌握适宜的收获期,防止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产量损失。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1.玉米条锈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量密植、合理间套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等。
2.玉米赤星病:利用无疫区种植苗、选用抗病品种、病害整地处置、合理施肥、适量密植等。
4.玉米灰飞虱:加强农田管理,保持田间卫生,合理施肥和灌溉,采取旋龙、刷毛等机械方式清除虫害。
5.玉米蓟马:利用杂草带、小麦带等诱杀方法,定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6.玉米螟虫:定期喷洒具有防治效果的农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受害的植株,进行灌水补苗等。
7.玉米象甲:利用灯筒、粘虫板等诱杀虫方法,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病虫害受害的植株。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要结合具体的栽培区域条件、玉米品种特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操作,合理把握施肥、水分管理、密度和播种期等关键环节,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科学合理的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优良品种选择和种源管理优质的玉米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选择早熟、抗病虫害、耐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稳定性。
品种的适应性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匹配,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种子是玉米的重要种源,应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确保种子无病虫害、萌发力强,以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二、科学施肥和合理调配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需要,科学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
一般来说,玉米在生长初期需氮肥,中期需磷肥,后期需钾肥。
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品种、生长期、产量目标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确定,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在施肥过程中注意合理调配,适量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保水能力。
三、田间管理和调控良好的田间管理和调控措施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首先要做好田块整地和土壤改良工作,确保土壤松散、透气性好。
播种前要进行平整和犁地,促进根系发展和养分吸收。
播种密度也需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栽培习惯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密或过疏。
及时采取除草、病虫害防治、调节植株密度和整枝整叶等措施,保持玉米生长环境良好,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灌溉和节水措施适量的灌溉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和高产的重要保障。
灌溉时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环境气候条件科学确定灌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在灌溉时采用渗灌和滴灌技术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的浪费,实现节水目标。
五、科学收获和后期处理科学的收获和后期处理措施有助于确保玉米高产。
在收获前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避免过迟或过早。
收获后及时进行鲜玉米的处理和冷藏保鲜,减少品质的损失。
合理利用剩余的玉米秸秆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涉及众多要点,包括品种选择、种源管理、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和调控、灌溉和节水措施、科学收获和后期处理等方面。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探析作者:兰田银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4期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并对玉米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确保玉米高产。
高产栽培技术是转变传统玉米种植模式的方式之一,能有效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总结了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4-00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郧阳区地处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北部(小部分在十堰市西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汉水上游下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玉米种植的特殊性,不能单独依靠一个或少量品种就能满足玉米种植的需要。
市场上销售的品种种类繁多,结合郧阳区玉米生产实际,收集了市场上销售的12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品种,为该区玉米生产提供更多种源储备,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品种试验品种为正大999、正大658、康农玉007、康农玉598、康农玉999、腾龙272、惠民302、济单7号、恩单588、恩禾单1号、恩单116、鄂玉24。
2 试验基地试验地选择在四周无阴蔽、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力均匀、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交通方便、气候湿润、光照充足、科学种田水平高、经济基础好的地区,面积0.46 hm2。
3 试验田间设计田间设计:高产栽培试验12个品种,按品种编号顺序,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一次重复,展示面积为0.456 hm2。
其中,第一块试验地中小区面积为0.035 hm2(行长38 m,厢宽9.22 m,包括厢沟在内,行距0.6 m,每小区播14行);第二块试验地播种4个品种,小区面积为0.035 hm2(行长30 m,厢宽11.75 m,包括厢沟在内,行距0.6 m,每小区播17行)。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田资源的有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农民和农业专家的关注。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良种选育良种的选育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基础。
选育耐旱、抗病虫、增产的优质玉米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前提。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有品牌、有保障的种子,尽可能选择优质的杂交玉米种子,这样才能确保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二、合理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钾肥和硅肥需要特别注意。
适当的施肥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还要配合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如硼、锌、铁等,以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
三、科学浇水科学浇水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浇水的时间和量要严格掌握,要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发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还要注意合理排水,避免积水对庄稼的不利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病虫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定期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要等到病虫害蔓延后再采取措施,这样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五、密植适度适度的密植可以使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强,从而增加每亩地的产量,但是密植不能过密,过密会使植株之间竞争过大,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所以,在密植玉米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玉米品种的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密植。
六、土壤管理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好的土壤能够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在玉米高产栽培时,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保护土壤的结构,还要避免土壤的板结和酸碱化,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高产。
七、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除草、松土、中耕,保持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玉米的产量。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只有在加强管理和科学栽培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玉米实现高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新品种康农玉007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谢辉荣,吴本法
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
摘要:从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外观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方面介绍了康农玉007玉米品种在宜都市的优良性状表现,针对性地提出了适时播种、一播全苗、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种植康农玉007农民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康农玉007;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之一,因此玉米的高产稳产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1]。
玉米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产、稳产。
康农玉007系四川高地种业有限公司用FL316×FL218组配而成,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5030)。
该品种是一种具有高产稳产、大穗型特征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017年大面积推广0.34万hm2,占宜都市玉米种植面积的31%,尤其在丘陵、低山地区,种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50%以上。
1 品种特性
1.1 高产稳产
康农玉007在湖北宜都2015—2017年玉米品种展示中,平均产量645.4 kg/667 m2,相比品种宜单629产量585.5 kg/667 m2增产10.2%;3年增产10%,产量高。
该品种籽粒饱满、顶土能力强、出苗整齐、苗齐苗壮,易于搭起丰产架子。
1.2 抗病性强
种植后,该品种表现为株型半紧凑、叶型好,成熟时叶青籽黄。
抗病性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等本地常见病害发病较轻。
经区域试验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丝黑穗病、灰斑病和纹枯病,高感茎腐病和穗粒腐病。
1.3 外观品质优
该品种籽粒黄色,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容重718 g/L,粗蛋白含量9.48%,粗脂肪含量3.54%,粗淀粉70.29%,赖氨酸0.32%。
籽粒容重大,外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耐储藏。
1.4 综合抗性好
康农玉007在宜都市经过近3年种植,全生育期117~120 d,株型呈半紧凑型,叶型好,幼苗叶鞘紫色,株叶片数 19 片左右;根系发达,穗柄短,苞叶长,果穗锥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穗位偏高。
属大穗型,雄穗枝数14个,据多点种植考种结果:株高260~280 cm,穗位高度108~120 cm,均穗长18.4 cm,穗行16~18行,千粒重349 g;根系发达,表现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丘陵、低山春播种植。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该品种适宜春播,大田直播3月25日前后2~3 d,抢墒播完。
深度以4~6 cm为宜。
4月
5日前后齐苗,出苗整齐,达到一播全苗、壮苗的要求。
2.2 一播全苗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实行宽窄行种植。
该品种株型叶态较好,生长期适中,抗病虫害抵御能力强,透光性能好,适宜中上等肥力土壤栽培。
平均行距65 cm,株距30~33 cm;3 000~3 200株/667 m2,可提高种植密度;播种时规范株行距,拉绳打窝,在2叶1心
至 3 叶1心期间苗,4 叶1心至5叶1心期定苗,每穴留苗数1棵,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
管理和操作,发挥增产优势。
2.3 合理施肥
玉米是喜光、喜水、喜肥作物,采用氮、磷、钾、锌平衡配套施肥,重点施好“三次肥”。
首先施足底肥,每667 m2施48%的优质复合肥50 kg作底肥;底肥穴施后播种,种子播于肥料
间(离肥料约13 cm),防止烧苗。
二是早追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5~7片真叶时,每667
m2施淡水粪750~1 000 kg(或尿素5~10 kg)作追肥。
三是重施穗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的氮
肥最大效率期,每667 m2施尿素20 kg作穗肥,占总氮量的50%。
延长中、上部叶的功能期,提高产量。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坚持选
用高效、低毒、无(少)残留农药[2]。
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的重要发生期及时防治,减少损失。
纹枯病用45%已唑·多菌灵悬浮剂50 g/667 m2,兑水50 kg喷雾。
病斑发生前期和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虫
害主要是蚜虫和玉米螟。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加水50 kg喷雾防治蚜虫;玉米螟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颗粒剂0.5~0.75 kg/667 m2拌细土点心。
2.5 加强田间管理
重点做好大田化学除草和中耕培土壅蔸技术措施的落实。
一是播后苗前,实施芽前除草,
用50%乙草胺140 g/667 m2兑水30 kg喷雾,防除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二是用23%烟嘧·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田间杂草,在玉米出苗后五叶期施药,用药量以100 mL/667 m2兑水
30~45 kg喷雾为宜。
三是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参考文献:
[ 1 ] 王庆祥.怎样提高玉米种植效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12.
[ 2 ] 张小玲.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551在吉安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23.
(收稿日期: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