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矿难奇迹背後的高科技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第二章之必做好题(六)

高一物理第二章之必做好题(六)

251.(2011•上海模拟)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使人们突破了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252.(2011•商丘二模)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采用了电场线描述电场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C.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并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53.(2011•山西二模)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C.库仑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采用了电场线描述电场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并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54.(2011•青铜峡市模拟)同学们在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的电梯里,把一测量加速度的小探头固定在一为此同学们在计算机上画出了很多图象,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图象(设F为手提拉力,g=9.8m/s2)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55.(2011•青岛模拟)将一个物体以初速度 v 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经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关于速度v 、加速度 a 随 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256.(2011•普陀区二模)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常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的( )A .伽利略指出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C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257.(2011•宁德模拟)玩具弹簧枪等弹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下模型:光滑水平面有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自由端位于O 点,用一滑块将弹簧的自由端(与滑块未拴接)从O 点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则滑块自A 点释放后运动的v-t 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 258.(2011•南县模拟)2010年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m 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m/s ,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m/s 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井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 )A .130sB .135sC .140sD .150s259.(2011•南通模拟)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C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D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260.(2011•南通二模)某升降机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1-t2过程的图线平行于t轴,t3-t2>t1,则()A.0~t1过程比t2~t3过程运动的加速度小B.0~t1过程比t2~t3过程运动的位移大C.0~t1过程比t2~t3过程运动的方向相反D.0~t1过程比t1~t3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小261.(2011•南京一模)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2S内物体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后2 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C.4S末物体坐标为(4m,4m)D.4S末物体坐标为(6m,2m)262.(2011•南京模拟)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C.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263.(2011•南昌模拟)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s~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ls~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2D.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侧264.(2011•南昌模拟)如图表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则()A.在t1时刻,乙物在前,甲物在后B.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乙物的加速度大于甲物的加速度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265.(2011•南昌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B.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成功测出了静电力常量的数值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力学单位制中,规定质量、长度、时间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266.(2011•闵行区模拟)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A.在t时刻物体B比物体A的速度大B.在0-t时间内物体B比物体A的平均速度大C.在0-t时间内物体B受到的合外力始终比物体A的大D.在t时刻两物体相遇267.(2011•闵行区模拟)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显示解析试题篮268.(2011•闵行区模拟)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269.(2011•闵行区二模)2010年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m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m/s,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m/s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井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A.135s B.150s C.125s D.130s 270.(2011•闵行区二模)如图所示,一钢球系在弹性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先把钢球托起,然后由静止释放.若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关于钢球的加速度a与速度v分别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乙表示a-t图线,图甲表示v-t图线B.图乙表示a-t图线,图丙表示v-t图线C.图丁表示a-t图线,图丙表示v-t图线D.图丁表示a-t图线,图甲表示v-t图线271.(2011•卢湾区模拟)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下列定律、理论或学说的建立不符合上述情况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电磁场理论C.光子说D.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272.(2011•娄底模拟)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斜面的倾角为300B.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为2mC.该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D.该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273.(2011•龙岩模拟)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C.在前4小时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80km274.(2011•龙湖区模拟)在空军演习中,某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s内空降兵运动的位移大于10~15s内空降兵运动的位移B.第10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C.15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10s~15s空降兵加速度向上,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275.(2011•柳州二模)质量为4kg的物体在t=0时刻受到恒定的合外力F作用在x-y平面上运动,物体沿x轴方向的位移图象和沿y轴方向的速度图象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质点的速度为5m/sB.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10m/s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为8N276.(2011•临沂模拟)在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处减速为零,则有()277.(2011•临沂模拟)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恒力F拉质量为m的单匝均匀正方形铜线框,边长为a,总电阻为R,在位置1以速度v0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并开始计时t=0,若磁场的宽度为b(b>3a),在3t0时刻线框到达位置2速度又变为v0,并开始离开匀强磁场,此前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b所示,则()A.t=0时,线框右侧边MN的两端电压为Bav0B.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安培力大于拉力F,但逐渐减小C.线框在完全离开磁场前,先减速,后加速,最后又减速,一直有感应电流产生D.线框从位置l进入磁场到刚完全离开磁场到达位置3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等于线框中产生的电热,大小为F(a+b)278.(2011•辽宁二模)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2sB.第4s末是甲、乙两物体从出发后到第1次相遇前相距最远的时刻C.在6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D.甲、乙两物体加速时,甲物体的加速度小于乙物体的加速度显示解析试题篮279.(2011•连城县模拟)下列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280.(2011•开封一模)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速度,它将保持这个速度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首先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现象和高速运动的物体D.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281.(2011•静安区一模)飞机从一地起飞,到另一地降落,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方向,600s--1800s内飞机仅在水平方向飞行),假设飞机在空中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2200s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是2000mB.t=2300s时,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 y为0.1m/s2C.在2200s--2400s内,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 y为-0.1m/s2D.在2200s--2400s内,飞机在做匀变速曲线运动282.(2011•揭阳模拟)如图所示,计时开始时A、B二质点在同一位置,由图可知()A.A、B二质点运动方向相反B.2s末A、B二质点相遇C.2s末A、B二质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A、B二质点速度相同时,相距6m283.(2011•椒江区模拟)图1、图2均为质点的速度(v)--时间(t)图象,关于四边形的面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四边形v a v b ba的面积可表示t a到t b过程中质点的位移B.四边形abt b t a的面积可表示t a到t b过程中质点的位移C.四边形v c v d dc的面积可表示t c到t d过程中质点的位移D.四边形cdt d t c的面积可表示t c到t d过程中质点的位移284.(2011•江苏模拟)在科学发展史上,不少物理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陈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B.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85.(2011•嘉定区三模)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图象,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 内的位移为前2s 位移的2倍B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东C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 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D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 内的位移为零286.(2011•嘉定区三模)如图是运用DIS 测定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水平方向仅受摩擦力作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 图. 根据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木块的加速度.还可以求出的是物理量是( )①木块的位移,②木块的平均速度,③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④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 .仅①B .仅①②C .仅①②③D .①②③④287.(2011•黄浦区一模)很多杰出物理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并首先提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恒量GC .楞次发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之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 .库仑发现了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用实验测出了静电力恒量k288.(2011•黄浦区二模)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B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D .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289.(2011•皇姑区一模)某人在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弹力球,弹力球竖直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向下落回.设弹力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关于弹力球的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290.(2011•淮安模拟)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 .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斜面实验,就能使实验成功C .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D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291.(2011•花都区模拟)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牛顿最早论证了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B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的引力常量GC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 .法拉第首先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292.(2011•湖南一模)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C .库仑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D .牛顿在实验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93.(2011•湖南二模)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进行了“月一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C .伽利略不畏权威,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D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气机时代步人了电气化时代294.(2011•湖北模拟)有一质点从O 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s 内和第2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 内和第2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第2s 末和第6s 末质点所处的位置相同D .第4s 末质点回到出发点O295.(2011•河西区二模)以初速v 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从抛出到落地小球运动的v-t 图是下面哪一个?( )A. B. C. D.296.(2011•河南三模)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V-t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A.两车只有t0时刻速率相等B.两车在t=8s时相遇C.2s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在0~8s内两车最远相距148m297.(2011•河南模拟)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298.(2011•杭州一模)铁道部已于2010年11月正式运营杭州至上海高铁客运线,这条干线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条平均时速高达350公里轨道客运专线,杭州至上海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左右.虽然运行在该专线上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近420公里,但由于动车组加速均匀,乘客不会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假定一动车组某次进站前、后一段时间内的速率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杭州至上海距离接近280kmB.杭州至上海距离接近230kmC.由图象可知,因本次停站增加的运行时间为lminD.由图知,动车组做变速运动时,乘客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不超过其重力的0.02倍299.(2011•海南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到4秒内()A.甲、乙始终同向运动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时刻是2s末D.乙作直线运动,甲作曲线运动300.(2011•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绝缘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不计空气阻力),现给圆环向右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A.B.C.D.。

智利矿难救援中的科学

智利矿难救援中的科学
中 的 斜 雩
智 矿 雉



“ 白兰鸽” 每天 4 0次运送 食品 超过 2 0 卡路里 , 20 以防止肥胖 。 考
药 品 为 了给 矿 工 运 送 食 品 和 药 品 ,
虑到矿工身处的敏感环境 , 营养学 家们将 食 品打 包 后等待 通过管 道
工用于洗澡 。多余 的水流到矿井更
深处 ,它们能起到降温和抑尘 的作
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提
供了用“ 太空服 ” 材料生产的 内衣等
救援物资 。“ 太空 内衣” 具有 出色 的 吸湿性和除臭性 ,能让矿工们在平
均气 温 3 ̄ 5 C左右 的地 下过 得 更加 舒适 。 此外 , 日方还 向智利政府提供
了具有减压效果的 “ 太空食品 ”黑 : 糖和薄荷糖。
每天体检避免传染病
送入地下 ,矿 工们可 以通过投 影仪 至 井下 受 困矿 工时常通 过 “ 白兰
与家人互通书信 , 甚至可通 过柔 为帮助受困矿工更舒服地度过 看 电影或者家属活动的视频 。一 名 鸽 ” 等待获救的几个 月,智利卫生部长 智利科技记者给被 困矿工一 台便携 韧性超强 的光导纤维 电缆 与救 援者 仅 O厘米长 。智利矿业 部 和家属进行视频 交流 , 这种 电缆即 海梅 ・ 马纳 利奇建议 井 下要模 拟昼 音箱 , 有 2 夜环境。 为了保证 正常的生物钟 , 他 长戈尔沃 内说,他们组 织井下被 困 便是在地下蜿蜒崎岖 的岩壁 间也能 们依 靠 点亮 和 熄 灭头 灯 来 区分 昼 矿工参加 各种团队活 动,以保持他 顺利传输 。在整个地下生 活与 营救 夜。“ 备计划 ” 预 要求受困矿工将所 们 的心理健康 。为 了使他们不致空 行动过程 中 ,光纤通 讯设 备也担负

智利矿难中的“神州笫一吊”

智利矿难中的“神州笫一吊”

智利矿难中的“神州笫一吊”作者:李良旭来源:《闽南风》2010年第12期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被困井下达68天的首名矿工安全升井,在现场参与救援的中国三一重工智利公司工程师郝恒,操作着三一重工超大型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率先鸣笛庆贺,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吁声。

看到被困矿工们一个个安全升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息过的郝恒,这才感到身体异常地疲惫,他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但是,他很快地被现场欢庆的喜庆气氛所感染,投入到欢呼的人群里。

那一刻,郝恒地目光里噙满了激动地泪花,心中溢满了温暖和感动。

智利总统皮涅拉赶来过来。

他紧紧握住郝恒的手,感谢中国人民为救援智利矿难矿工所付出的辛劳和贡献;获救矿工过来了。

他们紧紧地拥抱着郝恒,感谢郝恒操作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营救他们,使他们全部安全升井;被困矿工的家属也来了。

他们一个个拥抱着郝恒,感谢郝恒的营救出了他们的亲人,使他们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面对一张张亲切、激动的面孔,郝恒的心里溢满了柔软。

此时此刻,虽然言语不通,但他能感受到异国他乡人的那份亲情和博爱。

这种亲情和博爱,无须用更多的语言比达,用心就能体会到,就能达到一种交流和沟通,感受到彼此心中的那份激动和喜悦。

三一重工宣传部负责人对在现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道,郝恒是参与救援唯一的中国人,郝恒操作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大型SCC4000型履带式起重机。

该起重机在电控、力限系统、液压装置等方面,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正是它的稳定而有力地将搭载舱拖至地面,为顺利救出被掩埋在矿井下的矿工,起到了关键性地作用。

8月5日,智利北部沙漠圣何塞铜矿,发生了塌方事故,导致33名矿工被困在7000米深井下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工作倍受瞩目。

有“神州笫一吊” 之称的三一重工SC4000型履带起重机,是参与现场救援的最大设备。

履带吊是2008年智利客户从三一重工购买的。

在两年多的使用过程中,该机械设备性能优越,质量稳定,深受智利客户的信籁和好评。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8?5”矿难救援分析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米深处。

10月13日,经过智利政府69天的艰苦营救,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m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

随后,受困人员一个接一个返回地面,全部生还。

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创造了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也给国际救援机制建设和救援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救援过程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处,生死未卜。

智利政府迅速组织各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

救援人员从全国各地调来各种大型和小型救援设备及仪器,从地面向井下钻孔,努力打通救援通道。

经过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8月22日,救援人员在升到地面的探杆上发现了一张写有“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的纸条。

从而得到了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准确位置,为救援工作注入了兴奋剂。

8月23日,地面救援人员通过一条很长的细管,第一次为矿工们输送去饮用水和营养液。

第二天,救援人员通过钻孔为井下矿工接通了电话线。

被困20天的矿工们第一次与地面救援人员通上了话。

他们健康状况良好,只是部分矿工因缺乏食物出现了胃痉挛。

8月26日,救援人员在继续加紧挖掘救援通道的同时,将一台摄录机送入地下。

矿工们通过摄录机第一次向地面展示了井下的情况,并高唱国歌,大呼:“矿工万岁!”9月1日,救援人员通过钻孔给矿工们送去了固体热食,如牛肉、米饭等。

自被困井下以来,矿工们第一次吃到了热的固体食物。

9月7日,救援人员将一个小型电视接收器送入地下。

矿工们接通地下的电视电缆,终于在井下收看到了一场足球比赛直播。

9月12日,根据救援进程,指挥部要求被困矿工们,跟随电视中教练的指导,开始健身训练,为获救做准备工作。

9月17日,救援通道终于打通,救援人员和矿工们欣喜若狂。

9月18日,被困矿工们跳起民族舞蹈,高唱国歌,庆祝智利独立200周年。

智利矿难启示录

智利矿难启示录

智利矿难启示录智利矿难启示录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库皮亚波省一个金铜矿发生坍塌事故,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多米,此后他们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

通过国际救援队伍和智利政府的努力,所有33名矿工得以成功救出并获救,这场救援行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被称为“智利矿难”。

这起惨剧不仅震惊了全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一、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矿难事件中,导致矿工被困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和违规操作。

矿井通风设备不完善,防火设备不足,逃生通道不畅通;而矿工们为了追求利益,采取了违规行动,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在企业中,安全是经营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严谨地执行安全措施,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将安全措施放在首要位置,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矿难事件中,救援行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当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时,全世界都在为他们祈祷。

同时,国际救援队伍和智利政府携手合作,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

他们的合作和团结,是成功救出33名矿工的关键。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懂得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达成目标,战胜困境。

三、不放弃希望,找到生命的奇迹矿工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他们没有食物、饮水和日光,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没有失去希望。

生命的奇迹也终于降临,33名矿工都平安获救。

这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希望,每个人都有奇迹发生的可能。

只要我们坚持,保持信仰和勇气,就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四、人性的光辉永恒矿难事件中,全球人民向被困矿工伸出援助之手,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在矿井外祈祷、献花和为被困矿工献上礼仪。

无论是救援行动的志愿者还是普通民众,当事情发生时,每一位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这也印证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无私,无论在多么危险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救助他人的愿望。

这种善良和无私的品质,应该被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中国矿工羡慕智利安全设施:避难所听过没见过

中国矿工羡慕智利安全设施:避难所听过没见过

中国矿工羡慕智利安全设施:避难所听过没见过中国矿工羡慕智利安全设施:避难所听过没见过2010年10月14日11:24东南快报我要评论(1)一名救援人员9月4日与被困矿工进行首次视频对话7月12日,在贵州晴隆矿难现场,医护人员对生还矿工进行救护自8月5日矿难发生以来,智利33名矿工创造了被困地底时间最长且成功生还的世界纪录。

这不仅仅是智利矿工创造的生命奇迹,也是智利救援所创造的奇迹;不仅是33人的生命奇迹,而且也是人类所创造的奇迹!那么,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又应该从中学到什么?他们没有把救援搞得像是要去创造奇迹,他们依靠科技,为矿工提供生理、心理救援,保证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生活质量……智利政府:靠科技人性化救援让矿工淡定智利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央政府在处理灾难性事件中的责任。

8月5日矿难发生后,智利政府立即承担起救援受困矿工的工作。

总统皮涅拉8月7日紧急中止对哥伦比亚的访问,赶赴铜矿现场,慰问33名受困矿工家属并监督救援工作。

同时,智利当局组织了分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其中包括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和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负责设计救援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为了有效救援,他们一方面进行着生理的救援,通过凿出的一个狭小通道向矿井下输送食物、水和氧气,以维持被困矿工的生命。

另外,智利政府还请求美国航空航天局伸出援手,提供太空口粮,让矿工们健康地生存下来。

另一方面,他们进行心理救援,为矿工提供扑克、掌上游戏和图书,以此打发难熬的时间。

还邀请太空心理专家指导矿工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考虑到矿坑狭窄、封闭的空间跟太空站上的环境差不多。

当然还有来自智利总统、卫生部长的鼓励,要矿工们多活动,把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下,以争取早日通过救援人员开凿的狭小通道脱险。

他们还指导井下被困矿工参加各种团队活动,有规律地“吃饭、运动、工作和睡觉”。

更为矿工与亲属对话提供方便,给矿工加油打气。

智利矿难解决方案

智利矿难解决方案

智利矿难解决方案
《奇迹之光》——智利矿难的解决方案
2010年,智利的圣何塞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矿难事故,33名
矿工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

这场矿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以
及有关如何解救这些被困矿工的讨论。

最终,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这场矿难得以成功解救,成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奇迹之光》的背后,是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和无数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救援人员调集了全球各地的专家和志愿者,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救援工作。

他们挖掘了一条直径仅70厘米的救援通道,为被困矿工送去了食物、水和药品。

同时,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也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关心矿工的心理健康,并给予他们丰富的心理支持。

而在矿难解决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企业负责人也不遗余力地支持救援工作,积极协助政府和救援人员对被困矿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除了以上各方的努力外,在矿难救援中还有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应用。

例如,救援人员利用了地质雷达和钻地机等高科技设备,精确地确定了被困矿工的位置;同时,医疗人员也研发了专门的救援食品和药品,确保矿工在地下获得充分的营养和保健。

经过了艰巨的救援工作,最终33名被困矿工在69天后得以成功升井。

这场矿难的解决,凝聚了全球的爱与关怀,也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团结合作和创新解决问题的力量。

这一场矿难的故事,成为了一部真实的感人传奇,《奇迹之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希望,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智利:用科学和人性营救矿工——智利创造矿业史上奇迹

智利:用科学和人性营救矿工——智利创造矿业史上奇迹
乐 观 、振 奋 的精 神 。 救援 队要 求井
鼓 舞 着 。 他 们 每 隔 一 天 吃 两 小 勺
罐 头 金 枪 鱼 和 半 块 饼 干 ,再 用 几 滴 牛 奶 冲 咽 ,赖 以 维 持 生 命 。他
下 受 闲者 减 肥 以便 日后 升井 时 不致
卡 壳 , 因 预 计 救 生 通 道 只 能 容 许
供 医 疗 援 助 。 他 们 一 共 制 订 了3 个
铜矿 王 国百年 经营
2 1年 8 5 ,一 场震 惊 世 界 00 月 H 的 矿 难 发 生 在 智 利 首 都 圣 地 亚 哥
以 4 8 0 里 的圣 何 塞 矿 井 。 这 座 L5公
1 8年 达 到 1 5 吨 。 同 时 ,智 利 98 4万
I亡 H N ^ lI N ^ L U
智利 :用科学 和人 性营救矿 工
一 一
智利 创 造矿 业史 上奇 迹万 吨 以上 ,
液 体 通 过 已 经 挖 好 的 一 个 长 达 数
百 米 的 巷 道输 送 到井 下 。 考 虑 到 矿 I们 受 困在 7 0 深 : 0米 的矿 井 下 , 由 于 技 术 的 难 度 和 塌 方 的 复 杂 ,预 计 要 花 大 约 4 月 的 个 时 间 才 能 脱 险 。 这 种 长 期 穴 居 的 环境 与国际 空间 站有相 似之 处 , 于 是 由 智 利 政 府 出 面 求 助 于 美 罔 宇 航 局 。美 罔休 斯 顿 约 翰 逊 航 天 中 心 便 为 救 援 行 动 m 谋 献 策 并 提
事 实 证 明 , 受 困 的 3 名 矿 工 3
表 现 得 确 实 出 色 。 在 与 地 面 失 去
联 系 的 1天 中 , 他 们 始 终 保 持 着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營救人員發明的救援器材中最具創意的也許要屬一套名為“Paloma” (意為白蘭鴿)的設備。 它是一根 五英尺 長的空心圓柱,工作原理類似於氣動導管,能穿梭 於地上和地下,為礦工運送物資。 上圖是軍官正在展示即運送給礦工的藥品。
營救人員向Paloma裡裝填補給品,然後用升降設備通過一條 直徑 四英寸的通風管送達礦工避難處。 上圖為運送給礦工的食品。
智利礦業部長戈爾本(Laurence Golborne)親自鑽進救生艙體驗。 這套設備由智利海軍設計和製造,高約 10英尺 (約 三米 ), 重900多磅(約400多公斤),帶有供氧和通訊設備。
9月13日 ,在科皮亞波聖何塞銅礦塌方現場外的一個避難所內,被困礦工 扎莫拉(Victor Zamora)的母親布格諾(Nelly Bugueno,圖左)與他的妻子 科爾特斯(Yesica Cortes)正在閱讀扎莫拉的來信。 桌上塑料裹著的管狀物是紮莫拉送回的髒衣物。
工人們正將管子送入通風管道。
這張9月18號的視頻截圖上,一名被困礦工舉著一袋食物。 救援人員說,光纖通訊設備是支撐這些礦工士氣的最大功臣。
圖為 9月17日 一群被困礦工對著攝像機鏡頭微笑。
向礦工被困處掘進的鑽機 中有一台進度特別快,礦 工們有望提前於10月獲救, 原計劃是在11月。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實況轉播,第2名 礦工已經搭乘「鳳凰號」 救生艙脫困。
從九月六日普萊德監視設備上傳第一個清晰影像,到十月十三日 礦工被救出,一共三十四天,八百一十六小時,在當地酷熱以及 地底潮溼的環境中,影像從未因故障中斷過,清晰的高畫質影像 ,隨著BBC、CNN的新聞播報採用,傳遞到全世界,普萊德 的名號也隨之打響。 透過這條維繫礦工與家屬情感的生命線,礦工終於與外界取得聯 繫,增強礦工的求生意志,在這場礦災救援中,可說扮演關鍵的 角色。如果持續與外界隔絕,三十三位礦工在黑暗中可能相互爭 吵、打鬥,後果不堪設想,策畫救援行動的美國學者瓦爾德斯事 後指出:「這場救援工作,七五%必須歸功於科技!」
Paloma每天大概要往返40次,為礦工們送去食物和其他必需品, 並帶回他們的信件和髒衣物。 上圖是救援人員將一支電子溫度計放在要送給礦工們的食物上。
為礦工們提供的用滅菌銅纖維製作的特殊短襪。
一名智利科技新聞記者送了一台iTour-70便攜音箱給被困礦工。 它由Divoom Technology公司出品,僅 8英寸 (約 20厘米 )長。
工作人員正在向Paloma內裝物品。受智利政府邀請訪問礦井的美國宇航局 工程與安全中心首席工程師克拉格(Clinton H. Cragg)說,儘管這套設備是 事故發生後臨時造出來的,但其功能之棒就像經受過多年考驗一樣。
Paloma大得足以裝下以通過它們看電影或是愛人們的視頻。 上圖為工作人員們正在往輸送管內裝東西。
憑藉一系列臨時挖掘設備,微電子儀器和智利工程師、 科學家和海軍艦艇人員設計製造的全新設備, 營救人員竭盡全力地滿足著被困礦工的生活需要。 上圖是 8月29日 公佈的一張視頻截圖,上面是一位被困礦工。
礦工們在井下每天都期盼著重見天日。智利政府已為營救礦工精心製造了 一套救生設備,並命名為菲尼克斯(注:意思為鳳凰)。 圖為週日,菲尼克斯救生艙在科皮亞波向礦工家屬和媒體展示。
整合三套技術,組合出最佳設備 但這三項難題,普萊德都各自有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普萊德還有 辦法將三套技術整合在一起。當得知普萊德的設備將被用於這場全球 矚目的救難行動時,陳清港和副總許華玲決定採用光纖網路解決長距 離傳輸的問題,搭配IP(internet protocol)為基礎的監視系統,加 上普萊德自己研發的紅外線攝影機,經過適當地調校,終於成功打破 限制,組合出最佳設備。 IP通訊監視器是採用數位訊號傳輸,搭配光纖,傳輸距離可以到十 二公里,加上提供的監視器專門用於軍方和工業用途,防塵、防潮外 ,還具有二十公尺紅外線照明,深入地底惡劣的環境也不成問題。 為了節省時間,陳清港透過遠距離指導當地代理商,將普萊德的現有 設備重組,並加以調整、更新軟體。經過不斷測試,普萊德的設備被 送到礦坑地下試用,十天後,終於傳出清楚的影像及聲音。
維繫智利33位礦工生存的大功臣文 /羅弘旭 《今周刊》722期
普萊德 靠網路視訊設備一炮而紅 八月五日,智利礦災發生後,地面上救援單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沒有人知道六八八公尺深的地底礦工是生是死,救援單位想盡方法要 找出礦工的位置,十七天過去,當地面工作人員第八次拉起深測桿時 ,一張小紙片引起歡呼,紙條上寫著,「我們三十三人在避難室中還 活著。」從此展開全球關注的世紀救援行動。 但是如何確定地底的狀況?礦工的身體狀況如何?智利官方面臨重大 的挑戰。智利救援單位立即到市場尋找各種監視器、攝影機及電纜線 ,試圖深入地底將受困礦工的影像及聲音傳回地面,但是智利九成以 上的監視器,都是用普通纜線,以類比訊號作為傳輸之用,訊號隨著 長度衰減,根本無法深入地底六百公尺。八月二十三日,救難隊從希 望營地第一次往下延放攝影機,嘗試和地底建立影像連接,但只傳回 模糊不清的訊號畫面,第一次連接,宣告失敗!
急尋能深入地底的監視設備 因為傳出來的影像太模糊了,以致無法提供礦坑內部詳細狀況,地底 的潮溼和高溫,也讓影像傳輸的穩定度急遽衰減,急著尋找替代方案 的智利救難隊,透過各種管道求援,這時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台灣普 萊德科技,成為適時出現的救星。 「當我們接到智利代理商郵件,緊急詢問有哪套設備可以深入地底六 百公尺時,我也嚇了一跳!」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驚訝地說,這 家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的科技公司,接到求救訊息後,開始燈火通明加 班尋找救人方法。在治安並不好的南美洲智利,銀行、醫院、富豪住 宅都安裝保全系統,監視器並非罕見設備,在當地市場占有率不到一 ○%的普萊德,何以能雀屏中選? 救人如救火,三十三人的性命危在旦夕,此刻的陳清港面臨了三個難 題。首先,訊號必須深入地底六百公尺而不衰減;其次,必須在毫無 光線的地底抓取清晰的影像;而且,這套設備必須二十四小時運作, 起碼要保持半年以上不能中斷。這任何一項要求,對視訊設備公司都 是考驗,更考驗普萊德的品質,也是對陳清港命運的挑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