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矿难

合集下载

智利矿难救援中的科学

智利矿难救援中的科学
中 的 斜 雩
智 矿 雉



“ 白兰鸽” 每天 4 0次运送 食品 超过 2 0 卡路里 , 20 以防止肥胖 。 考
药 品 为 了给 矿 工 运 送 食 品 和 药 品 ,
虑到矿工身处的敏感环境 , 营养学 家们将 食 品打 包 后等待 通过管 道
工用于洗澡 。多余 的水流到矿井更
深处 ,它们能起到降温和抑尘 的作
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提
供了用“ 太空服 ” 材料生产的 内衣等
救援物资 。“ 太空 内衣” 具有 出色 的 吸湿性和除臭性 ,能让矿工们在平
均气 温 3 ̄ 5 C左右 的地 下过 得 更加 舒适 。 此外 , 日方还 向智利政府提供
了具有减压效果的 “ 太空食品 ”黑 : 糖和薄荷糖。
每天体检避免传染病
送入地下 ,矿 工们可 以通过投 影仪 至 井下 受 困矿 工时常通 过 “ 白兰
与家人互通书信 , 甚至可通 过柔 为帮助受困矿工更舒服地度过 看 电影或者家属活动的视频 。一 名 鸽 ” 等待获救的几个 月,智利卫生部长 智利科技记者给被 困矿工一 台便携 韧性超强 的光导纤维 电缆 与救 援者 仅 O厘米长 。智利矿业 部 和家属进行视频 交流 , 这种 电缆即 海梅 ・ 马纳 利奇建议 井 下要模 拟昼 音箱 , 有 2 夜环境。 为了保证 正常的生物钟 , 他 长戈尔沃 内说,他们组 织井下被 困 便是在地下蜿蜒崎岖 的岩壁 间也能 们依 靠 点亮 和 熄 灭头 灯 来 区分 昼 矿工参加 各种团队活 动,以保持他 顺利传输 。在整个地下生 活与 营救 夜。“ 备计划 ” 预 要求受困矿工将所 们 的心理健康 。为 了使他们不致空 行动过程 中 ,光纤通 讯设 备也担负

井下十大事故案例

井下十大事故案例

井下十大事故案例井下事故是指在矿井、隧道、地下工程等地下环境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通常涉及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井下发生的十大事故案例,它们揭示了地下工作的危险性和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1. 2001年中国辽宁大瓦房煤矿透水事故:由于矿井管理不善,导致大规模的透水事故,造成了181人死亡。

2. 2010年智利圣何塞矿井事故: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700米的矿井中长达69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幸存下来,但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3. 2014年土耳其索马矿井事故:由于矿井长期未经维护和缺乏安全设备,发生爆炸导致301人死亡,成为土耳其历史上最严重的矿难之一。

4. 2015年乌克兰神秘火灾:在乌克兰一座煤矿中发生的火灾导致33名矿工丧生,事故原因至今仍未确定。

5. 2017年南非北瓦尔斯矿井事故:在一座矿井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导致了六名矿工的死亡,再次提醒人们地下工作的危险性。

6. 2018年印度甲坎德莱露天煤矿塌方事故:由于矿井控制不善,导致大规模的塌方事故,造成了15名矿工的死亡。

7. 2019年中国山西晋城煤矿事故:由于非法采矿活动,导致一座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了15人被困,其中7人遇难。

8. 2020年哈萨克斯坦塔克拉克金矿坍塌事故:在一座金矿中发生了坍塌,导致至少30名矿工死亡。

9. 2020年中国云南麻栗坡煤矿事故:在一座煤矿中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名矿工死亡,再次引起人们对矿难的关注。

10. 2021年墨西哥矿井事故:在一座铜矿中发生火灾,导致至少7名矿工被困,事故仍在进行救援。

这些事故案例揭示了井下工作的危险性,如透水、坍塌、火灾和瓦斯爆炸等。

为了确保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矿井管理、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等。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井下事故的发生,保护地下工作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

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

浅谈智利矿难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摘要:通过对智利矿难成功救援的分析,了解我国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特别是煤矿在安全管理中的不足,明确矿山安全管理建设各方面的工作职责。

特别应强制要求对避难硐室的使用,以提高矿山事故发生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存率,最终改善我国地下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应急救援能力。

关键词:智利矿难救护煤矿安全建设安全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疯狂的增长,由于能源格局所造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煤炭大国中凸显得更为严重。

煤矿企业为了追去高利润,降低安全投入致使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2010年10月14日,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现场作业人员在井下发生坍塌,被困69天之后,以无一人遇难的记录,取得了矿山救援的奇迹。

其震惊世界的同时,也给我国煤矿应对安全事故的安全管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借鉴[1]。

一、矿山事故因素分析1.现场工作人员因素1.1智利矿难营救经验分析在智利矿难中,矿工是在发生坍塌的第一时间,运用掌握的自救知识,第一时间去寻找矿井通风口。

1.1.1在面临井下应急出口全部被阻断的紧急情况下,矿工们能开展有效的自救,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领导者;1.1.2合理协调分配井下获得的有效能量资源;1.1.3运用各自的专业和培训知识,寻找到地下水源;1.1.4同时对同伴进行基本医疗检查及心理辅导。

这些都为矿难的成功营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我国现场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通过智利矿难我们不难发现,地下矿山发生事故之后,首先面对威胁的是现场作业人员,他们是矿山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面对安全事故时开展积极自救的首要担当者。

所以,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素质在应对矿山安全事故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1.2.1首先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标准和业务培训;1.2.2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加强现场作业人员识灾、避灾、逃生的能力训练;1.2.3加强对专业矿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1.2.4积极建立矿山安全文化;1.2.5建设本质安全型矿山。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是一项备受赞誉的成功故事,持续时间长达69天,共有33名矿工在昏暗、潮湿的地下生存了将近10周后成功获救。

这次救援行动展示了智利政府、矿业公司以及支援机构之间的卓越合作,也向全球展示了人类的团结和勇气。

在2024年8月5日,一座位于智利北部的圣何塞铜矿发生了一次重大事故。

由于一次巨大的岩石坍塌,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约700米的地方。

他们处于一个狭窄而炎热的空间中,没有光线,几乎没有食物和水。

对于被困者来说,生存的条件极其恶劣,情绪也逐渐崩溃。

这次事故后,智利政府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

他们启动了一项名为“复活”的行动,向全球寻求帮助和支持。

国际援助团队也纷纷赶到,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

智利政府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协调所有的救援工作,并与矿业公司共同制定救援计划。

救援行动的核心是设计和制造一台名为“菜鸟”的胶囊轨道系统。

这个系统由智利海军的工程师领导,他们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造了这个奇迹般的胶囊。

这个胶囊通过一个500米的垂直孔洞,将矿工从地下运送到地面。

胶囊轨道系统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工程师们必须克服地下的高温、湿度和岩石结构的问题。

他们还必须确保胶囊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必须考虑到矿工在被困期间可能出现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成功的救援行动离不开智利政府和矿业公司的支持和努力。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确保了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矿业公司提供了专业知识和设备,帮助设计和建造胶囊系统。

他们还与救援人员紧密合作,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除了政府和矿业公司,许多国际机构和志愿者也参与到救援行动中。

他们为矿工们提供了关怀和支持,通过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加速了救援的进程。

这次救援行动不仅展示了智利的团结和英勇,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气。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证明了团结合作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8?5”矿难救援分析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米深处。

10月13日,经过智利政府69天的艰苦营救,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m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

随后,受困人员一个接一个返回地面,全部生还。

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创造了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也给国际救援机制建设和救援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救援过程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处,生死未卜。

智利政府迅速组织各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

救援人员从全国各地调来各种大型和小型救援设备及仪器,从地面向井下钻孔,努力打通救援通道。

经过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8月22日,救援人员在升到地面的探杆上发现了一张写有“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的纸条。

从而得到了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准确位置,为救援工作注入了兴奋剂。

8月23日,地面救援人员通过一条很长的细管,第一次为矿工们输送去饮用水和营养液。

第二天,救援人员通过钻孔为井下矿工接通了电话线。

被困20天的矿工们第一次与地面救援人员通上了话。

他们健康状况良好,只是部分矿工因缺乏食物出现了胃痉挛。

8月26日,救援人员在继续加紧挖掘救援通道的同时,将一台摄录机送入地下。

矿工们通过摄录机第一次向地面展示了井下的情况,并高唱国歌,大呼:“矿工万岁!”9月1日,救援人员通过钻孔给矿工们送去了固体热食,如牛肉、米饭等。

自被困井下以来,矿工们第一次吃到了热的固体食物。

9月7日,救援人员将一个小型电视接收器送入地下。

矿工们接通地下的电视电缆,终于在井下收看到了一场足球比赛直播。

9月12日,根据救援进程,指挥部要求被困矿工们,跟随电视中教练的指导,开始健身训练,为获救做准备工作。

9月17日,救援通道终于打通,救援人员和矿工们欣喜若狂。

9月18日,被困矿工们跳起民族舞蹈,高唱国歌,庆祝智利独立200周年。

智利矿难启示录

智利矿难启示录

智利矿难启示录智利矿难启示录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库皮亚波省一个金铜矿发生坍塌事故,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多米,此后他们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

通过国际救援队伍和智利政府的努力,所有33名矿工得以成功救出并获救,这场救援行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被称为“智利矿难”。

这起惨剧不仅震惊了全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一、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矿难事件中,导致矿工被困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和违规操作。

矿井通风设备不完善,防火设备不足,逃生通道不畅通;而矿工们为了追求利益,采取了违规行动,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在企业中,安全是经营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严谨地执行安全措施,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将安全措施放在首要位置,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矿难事件中,救援行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当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时,全世界都在为他们祈祷。

同时,国际救援队伍和智利政府携手合作,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

他们的合作和团结,是成功救出33名矿工的关键。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懂得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达成目标,战胜困境。

三、不放弃希望,找到生命的奇迹矿工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他们没有食物、饮水和日光,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没有失去希望。

生命的奇迹也终于降临,33名矿工都平安获救。

这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希望,每个人都有奇迹发生的可能。

只要我们坚持,保持信仰和勇气,就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四、人性的光辉永恒矿难事件中,全球人民向被困矿工伸出援助之手,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在矿井外祈祷、献花和为被困矿工献上礼仪。

无论是救援行动的志愿者还是普通民众,当事情发生时,每一位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这也印证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无私,无论在多么危险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救助他人的愿望。

这种善良和无私的品质,应该被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智利矿难给中国哪些启示

智利矿难给中国哪些启示

智利矿难给中国哪些启示?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中)成功升井后同智利总统皮涅拉(右)一同庆祝矿难发生前,你对智利了解多少?你知道的可能仅是它有一段黑暗的皮诺切特独裁统治、今年年初发生过8.8级地震。

但这场救援,却让全世界开始关注智利,因为智利创造了人间奇迹——被困700米井下69天之后,33名矿工全部获救。

两个多月的救援,让智利人民更加团结;因为对生命的呵护,智利也在世界上赢得了尊重。

有专家表示,智利彻底摆脱了“失败国家”形象。

22小时救出所有人当地时间13日21时55分(北京时间14日8时55分),当“凤凰2号”搭载着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露出地面,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现场汽笛长鸣、欢呼声四起,人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

至此,33名矿工全部获救。

从北京时间13日上午11时11分,首名矿工回到地面,到乌尔苏亚升井,33名矿工升井共用了22小时,比预计的两天大大缩短。

中国应改变灾难报道的方法与智利相似,中国也是一个地质灾害频繁、矿难频发的国度,庞中英认为中国当以此次智利矿难为鉴。

“其实中国本身也有成功实践,比如两年前的四川地震,外界在一开始没有料想到各部门能那么快投入救援,甚至允许国际救援力量参与,对全球媒体开放,这一切都为我们国家形象树立起了正面作用。

”今年以来,河南新华矿难、重庆同华矿难、山西屯兰矿难等煤矿特大安全事故接二连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矿难,已成为国家之痛。

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究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寻找科学破解难题之路,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采矿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稍微一点麻痹或者松懈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任何国家都无法绝对避免矿难的发生。

痛定思痛,我们能做的还有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为矿工们提供充足的保险保障。

记者采访了中国人寿寿险和财险的两位工作人员,请他们介绍一下采矿企业应该如何投保。

问:煤矿企业应该投保那些险种?答:对煤矿行业的保险保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煤矿财产的风险保障,二是对煤矿员工的风险保障。

智利矿工井下69天生活揭秘

智利矿工井下69天生活揭秘

智利矿工井下69天生活揭秘33名智利矿工,从最初的劫后余生,到最后的成功获救,漫长的69天,挑战人类极限,彰显人性光辉。

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在塌方后的漫长黑暗中,矿工们身体和精神都经历了何种跌宕波折,突然塌方被堵对于智利圣?何塞铜矿的63岁老矿工马里奥?戈麦斯而言,8月5日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那天轮到他的小组下井采矿。

经过曲折的地下隧道,戈麦斯和32名工友下到跑地面700米左右的深井,开始一天的工作。

下午14时,头顶突然传来的巨大震动和轰鸣声令戈麦斯感到事情不妙。

“塌方了,去找紧急逃生口~”这是戈麦斯的第一个反应。

16岁就开始当矿工的他几乎经历过井下的各种危险。

1979年的一次塌方事故中,滚落的岩石削去了戈麦斯的部分手指,给他留下了终生残疾。

但这一次,情况要危急得多。

还没等他喊出口,巨大的岩石从上方滚落,将矿工们下井的通道截断。

塌方震落的浓密烟尘充满了矿井,矿工们几乎看不清周围任何东西,双眼也像被灼烧一样剧痛。

但他们在黑暗中互相呼喊着排成队伍,摸索着寻找通风隧道。

根据智利采矿安全条例,所有矿井的通风口都应当安装梯子,以便在紧急状况下逃生。

但当戈麦斯和工友们赶到通风口时,发现这里并没有梯子,塌方导致的岩层变化也使得通风口几乎被完全堵塞。

避难所内找到食物和水被困采矿小组的工头、54岁的路易斯?乌尔苏亚意识到,所有的逃生通道都已被切断,唯一可做的便是等待救援。

但他们正位于距离井口700米的深处,即便是最先进的救援挖掘机器也不会立即找到他们。

于是,乌尔苏亚召集了所有弟兄,根据记忆找到井下一处避难所,这里存储着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但只够两天。

为让有限的食物维持得更久,矿工们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每人每两天仅能分到两勺金枪鱼罐头,一口牛奶,再加上半块饼干。

矿井中的各种设备也被派上了用场,在戈麦斯等老矿工的指挥下,大家用井下卡车的车灯照明,并为头盔探照灯和手机充电。

虽然没有信号和外界联系,这至少能让矿工们知道时间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利矿难中33人,地下700米,69天。

8月5日,智利发生了全球迄今为止最深的矿难。

10月13日,在经过69天的地下生活后,33名矿工创造了被困地底时间最长、且成功生还的世界纪录
在中国,有制度都难以很好地遵守执行,更谈不上要矿领导去自觉自愿充当楷模了。

看看人家智利人,矿工组长这个小芝麻官儿,都能有最后升井的殿后意识,而我们一些受党教育多年的矿长们,却把自己的命看得比金子还贵,难道不感到汗颜吗?面对如此现实,除了要加强教育外,就只好依赖严格的规章制度及铁面的法律了。

智利总统皮涅拉
我们看到了什么
北京时间13日上午11点10分左右,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的首名升井矿工阿瓦洛斯搭乘特制救生舱回到地面,成功获救。

据电视画面显示,阿瓦洛斯出井后与家人拥抱,现场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随后,第二名,第三名……被困矿工正在陆续升井中。

此时,智利33名矿工“重见天日”的过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新华网10月13日)
经过长达69天漫长而痛苦的等待之后,命运终于向他们打开了生命之门。

我们要赞叹生命的顽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穿越那无尽的孤独和茫然的未知;我们要感慨生命的高贵,升井矿工从容的表情与自信的笑容,向人们传递出即便面对死神也不曾畏惧的信念。

我们同样要讴歌生命的美好,29岁的艾端-泰特纳在井下迎来了自己女儿的诞生。

置于矿难频发的现实语境,圣何塞铜矿矿难的救援工作显然更能激起国人的感触和共鸣。

按照习惯思维和通常的话语模式,此次矿难井下矿工被困了69天,比历史上最长的被困时间还长了19天,最终33名矿工等来升井的时刻,足以称得上是救援史上令人惊叹的一大“奇迹”,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媒体频频用上了这样的字眼。

可是,此次矿难救援真的仅仅是一个奇迹吗?
矿难发生之后,矿场当局把希望寄托在受困矿工可能已抵达避难处,那里备有氧气、水与食物。

17天之后,矿工们向地面传送了一张字条:“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

”这引发了普遍的庆祝活动。

人们的自信是有理由的。

正是这小小的避难所,以及不多的食物和水,为被困矿工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使他们度过了最初的恐惧和惊慌。

或许所有的矿下也有避难所,但在国内以往的矿难报道中,我们从未感到它的存在。

吃着煤块喝着自己的小便生存下来,这叫奇迹,而吃着面包喝着纯净水得以生还,叫不叫奇迹?
在遭遇矿难之后和被救援人员发现之前,智利被困矿工迅速组织起来,首先成立了临时的领导小组,对给养进行了配给,并很快建立了生活区和日常生活秩序,甚至想到了用矿灯来分出白天和黑夜。

这一切富有成效而具科学性的自救行动,显然是矿工在漫长的时间里能够保持精神状态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很难想象,如果他们平时不是有尊严地活着,维护着最起码的劳动体面,如果他们永远只是一群麻木而毫无权利可言的劳动“机器”,他们能够如此理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吗?
当我们形容一次成功的救援为“奇迹”的时候,不免带有侥幸的意味。

但智利矿难的救援过程虽然也充满了种种不测和未知,但并不侥幸,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纵然,智利的矿企和管理部门也和我们一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但这次智利矿难中,有一些事实和经验还是很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体会的。

政府牵头:邀请多国专家救援、救援器材:“白兰鸽”和“凤凰号”、补给物资:求助太空粮和太空内衣、通讯设施:矿工身在地下依然High、心理咨询:NASA专家现场提供建议
8月5日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米深处。

为将矿工平安救出,救援方制定了A、B、C行动计划,分别使用三台不同挖掘机械,实施营救。

8月7日智利总统皮涅拉紧急中止对哥伦比亚的访问,于当晚抵达事故现场,慰问被困矿工家属,并亲自监督、指挥救援工作。

8月22日救援人员发现矿工位置。

矿工们向地面传字条,上面写着:“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内,全部安好。


8月23日矿工首次得到经输送管道送下的食物、水、汤、药品等给养。

8月25日矿工首次与家人互致信件。

智利官员说,营救行动可能持续数月。

8月29日矿工与亲人首次通电话。

8月30日第一条救援通道开始施工。

它需要挖掘700米深度并拓宽。

9月4日矿工与家人首次实现视频通话。

9月5日第二条救援通道开钻,预定深度630米,需拓宽。

9月19日第三条救援通道开钻,预定深度约600米,无需拓宽。

10月4日智利总统皮涅拉说,他希望矿工本月中旬前获救。

10月6日中国上海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型起重机运抵矿难救援现场,准备参与被困矿工的最后救援工作。

SCC400型起重机主要负责救援通道内壁铺设和实施救人搭载舱的起吊工作。

10月9日救援“B计划”完成624米深隧道的挖掘,标志着救援通道被打通。

10月10日矿难救援隧道内壁铺设工作启动。

10月11日救援人员完成用金属管加固救援通道内壁的工作,特制救援舱下井测试成功。

10月12日智利救援人员开始最后阶段的救援工作。

10月13日凌晨,首名受困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成功升井获救,随后其他被困矿工陆续升井。

(●
智利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堪称奇迹。

有专家指出,整个过程中,救援人员在政府指导下,依靠高技术,果断救援,为顺利救出受困矿工提供了保证,也给世界留下诸多启示。

首先是政府领导作用不可或缺。

8月5日矿难发生后,智利政府立即承担起救援受困矿工的工作,智利总统皮涅拉8月7日紧急中止对哥伦比亚的访问,赶赴矿难现场,慰问受困矿工家属并监督救援工作。

与此同时,智利当局组织了分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其中包括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和一个
专门的实验室,负责设计救援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其次是铜矿预先建立比较健全的应急设施。

在此次坍塌事故中,井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在救援人员实施救助前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

矿工们在被确定受困位置之前的十几天,只能依靠避难所储存的食品维持生命,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

如果当初矿业公司没有遵守井下应急机制的要求准备好这些设施和物资,受困矿工恐怕很难等到救援到来的那一天。

再次是依靠科技,注重细节。

大到营救过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和“凤凰2号”救生舱,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纤维短袜,这些高技术产品在帮助援救矿工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在井下的生活质量。

第四是矿工的冷静自救。

发生坍塌事故后,33名矿工自发组织起来,积极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他指挥大家用一辆汽车的蓄电池为头灯充电,用手头的机械寻找水源。

在耐心等待救援的同时,矿工们还积极协助救援工作。

矿工约翰尼·贝利奥斯成了井下的临时医生,负责为其他矿工抽血和采集尿液样本,再通过专门传递设备送到地面上的医
生手中。

另外,在挖掘过程中,矿工们还帮助清理井下的碎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