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G 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非妊娠特异性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合 征(TTP-HUS)
病因不明、可能与妊娠、毒素、药物、肿瘤等有关; 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病急骤、任何年龄,女/男 =3:1,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
诊。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诊断标准:
孕中晚期:根据母体病情进展及胎儿情况综合决定
治疗:产科处理
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
病情危重者以挽救母体为原则尽早结束妊娠。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 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又称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最常见 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女性多见;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 幼稚化;
妊娠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
Case :患者26岁,第一次妊娠孕37周发现全身出血
点、血小板2万,行剖宫产术,产后恢复正常;间隔3年 再次妊娠孕36周血小板下至1.2万,给予升血小板治疗, 妊娠足月后行二次剖宫产术,术后又恢复正常。无其它 原因解释PLT下降。 妊娠期严重PLT下降,50%以上仍为GT.
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96% 50%
五联征:三联征 +发热+肾衰竭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 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症状与体征
血小板减少:各种部位及不同程度的出血;
医学课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期血 小板 减少 的原 因
妊娠特异性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先兆子痫、子痫、HELLP 妊娠急性脂肪肝
非妊娠特异性
原发免疫性:ITP 继发免疫性:SLE、ACA、病毒感染等 血栓性微血管病性:TTP-HUS
DIC 骨髓病变 营养缺乏、药物等
14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病因不明、可能与妊娠、毒素、药物、肿瘤等有关; 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病急骤、任何年龄,女/男 =3:1,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 诊。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诊断标准: 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及肝肾功能 严重异常为主;B超示弥漫性密度增 高区,呈雪花状强弱不等;肝炎血清 学检查阴性;
二、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
plt下降是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 肝酶升高与肝功能障碍有关,但不平行; 多伴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甚至昏 迷;可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需紧急终止 妊娠。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特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出血点与粘膜出血,严重 者可有内脏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pt<100×109 /L,血小板抗体阳性,骨髓中巨 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成熟型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肝酶升高; * 血小板减少;
预后不良,且会伴发严重并发症,错失抢救 时机可危及生命!
二、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质和量的异常,以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贫血和易感染为特点,因而对妊娠和分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重症者可危及母儿的健康和生命。
[病因病机]血小板减少可以是特发的,也可以是免疫和非免疫的,常常合并以下疾病,如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重度先兆子痫或子痫。
严重产科出血并有大量输血.因胎盘早剥或纤维蛋白原减少所致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败血症,红斑狼疮,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毒感染,变态反应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服用药物或接受过量的放射性照射,大量的某种天然食物等,亦可以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
中医学虽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名,但有关紫癜及其治疗经验却不乏记载,如《医宗金鉴。
失血总括》说:“皮肤出血曰肌衄”;《医学入门。
斑疹门》说:“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痛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外科正宗。
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
与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紫癜的症状有类似之处。
根据妊娠特有的生理状态,可以认为孕妇由于濡养胎儿阴血易虚,血虚生燥。
络脉易损,血溢脉外,可致紫癜。
据调查正常非妊娠妇女血小板为150 X 109/L,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约有5.1%一8%的孕妇血小板少于150×10,/L,这与妊娠晚期血液稀释和胎盘的收集和利用有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女性更易发病,许多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环境平衡的紊乱有关,而免疫调节细胞是决定免疫内环境稳定的中心环节。
[诊断]1。
临床表现以粘膜及皮下出血为主,四肢远端出血点和瘀斑多见,或有月经过多、牙龈出血、反复鼻衄、呕血或便血史。
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2.实验室检查血小板低于100×10,/L,当血小板低于50×10,几,则临床才有出血倾向。
血清血小板抗体测定大部分为阳性,应用泼尼松治疗有效,或切脾治疗有效.或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护理常规

保持环境的安静,清洁,每日定时通风两次,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
活动与休息
轻度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可在家休息,减少工作量,避免磕碰,创造安静,清洁环境,以保证充足的睡眠(8-10小时/日)
中重度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左侧卧位。
饮食护理
鼓励孕妇多食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白质,铁、钙、磷及维生素食物,如木耳、海带、新鲜蔬菜、果类;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肝脏的摄入,如牛肉、猪肉、羊肉、鱼、禽肉等;避免食用腌制类和硬壳类食物,减少水钠潴留,减少出血。膳食不宜过热、过硬,以免刺激,引起牙龈出血。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护理常规
【概念】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围生期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对母婴危害大,常由多种内科疾患及妊娠合并症引起,尤其在分娩、手术、麻醉过程中易发生严重出血而危及母儿生命。
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
评估要点
1.病史:询问有无出血史,了解病史及时判断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身心状况:孕妇血小板减少出血以皮下出血多见,表现为淤点、淤瘢,还可有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的出血如胃肠道,尤其应用免疫疗法的病人易诱发应急性胃溃疡。另泌尿道出血很少见,颅内出血为极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清洁,协助孕产妇面部、口腔、足部清洁。保持产妇皮肤的清洁,防止破损住院期间每天两次会阴擦洗消毒,并嘱便后及时清洁;,
专科护理
1.孕前:积极预防贫血及出血,增加铁的贮备。适当增加营养,必要时给予铁剂补充。
2.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补充铁剂,中重度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应提前住院。3
度,了解恶露
的量、色、味,切口有无渗血和渗出;有留置尿管者,注意观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精品PPT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在孕龄期妇女相对多见,是因自身免疫机 制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分娩时大 约有0.14%的孕妇并发ITP。临床分为急性与 慢性,或特发性与继发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确诱发因素、 不伴有其他免疫病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与病毒或细菌感 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自 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 综合征)有关
ITP对孕产妇的影响:
1.孕早期自然流产率增加 约2-3倍 2. 妊娠可使稳定型的ITP患者复发及时活动性的
ITP患者病情加重的倾向,使ITP患者出血机会 增多,但妊娠本身不影响此病的病程及预后, 故ITP不是终止妊娠的指征。 3.分娩时用力屏气可诱发颅内出血,产道裂伤出 血及血肿生成,若产后子宫收缩好,产后大出 血并不多见。
2.产科处理
新生儿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且与分娩方式无关,剖宫产 应以产科指症为基础。母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无全身自 发性出血倾向时,可考虑阴道分娩。
① 20-30×109/l ,阴道分娩备血小板,进入活跃期输入10-12u 预防产后出血和重要脏器出血。
② <20×109/l者,有出血倾向及脾切术后可行剖宫产,术中输入 血小板。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pregnancy associated gestational PAT)
指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史,妊娠后首 次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100×109/l
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损耗增加,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的收 集和利用增多,导致血小板相对减少有关。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宣教及护理

宣 教
饮食指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清淡软 质饮食,少食多餐。
安全
预防坠床:休息睡眠时拉床档。
防摔伤:家属陪伴外出、如厕。
指导活动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并监督踝泵练习
抽血及治疗时护理
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做 到一针见血,抽血、注射后,注意延长 针眼压迫时间,按压10分钟,以防局部 渗血、血肿发生,测量血压后注意观察 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出血点。
专科观察 :产前
胎心 胎动 宫缩 有无阴道出血、流液
专科观察:产后
按时观察子宫收缩 准确记录出血量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全面的宣教与优质的护理同等重要。 1.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主动配合,提高依从性。 2.相对减少护理工作量。 3.护患沟通,提高满意率。
祝姐妹们工作顺利~~~
感 谢 您 的 聆 听
妊 娠 合 并 血 小 板 减 少 宣 教 及 护 理
定义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 以出血、贫血、感染为特点的疾病,约有0.9% 孕妇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孕期较常见的内科合并 症,如处理不当,常导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 胎死宫内或新生儿颅内出血 。
入院评估 既往史 有无躯体外出血 内出血 生活及个人习惯
注意排便情况
有无腹胀、便秘,遵医嘱及时应用通便药 物,嘱病人排便时勿过于用力,预防脑出 血发生。
护 理
输血液制品时
正确输注血小板, 观察输血反应, 备好抗过敏药物。
做好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 (牙龈出血者,禁刷牙,用漱口水。) 会阴擦洗
观察病情变化
有无脑出血、水肿、自发出血表现 意识、瞳孔、头疼、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 等 有无皮肤散在出血点及新增出血点,皮肤瘀斑、牙 龈出血、鼻出血等 需标记描述 每班交接并记录
孕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与处理

孕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与处理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血液系统的变化。
血小板是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孕妇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加一些风险。
本文将探讨孕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孕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素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eclampsia):特别是在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孕妇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2.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增加孕妇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3.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某些孕妇可能携带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因,这会增加她们在孕期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概率。
4. 其他疾病和药物:一些其他的疾病,如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二、孕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带来的影响与处理1. 分娩过程的风险增加: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增加分娩过程中出血的风险,这对母亲和婴儿都可能带来危险。
2. 孕妇自身的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孕妇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瘀伤或其他出血现象。
3. 定期血液检查:对于具有血小板减少风险的孕妇,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水平的变化至关重要。
4.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孕妇使用一些药物,如血小板增加剂,以提高血小板水平。
5. 手术或分娩过程的处理:如果血小板减少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在手术或分娩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例如进行血小板输注。
6.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可以帮助增加血小板水平。
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增加摄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三、预防孕期血小板减少的措施1. 定期产检:定期产检是非常重要的,医生通过监测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遵循医生的建议: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剂,以确保身体健康。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课件课件

孕早期:终止妊娠
孕中晚期:根据母体病情进展及胎儿情况综合决定
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
病情危重者以挽救母体为原则尽早结束妊娠。
第20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又称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 减少性疾病;女性多见;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
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6%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50%
五联征:三联征 +发热+肾衰竭
第1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症状与体征
血小板减少:各种部位及不同程度的出血; 微血管溶血:贫血、黄疸、外周RBC碎片 微血栓:多脏器损伤(肾功能衰竭、CNS异常等) 发 热:中度以上发热
第2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
妊娠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7d; 脾切除:激素治疗无效、严重出血、 pt< 10×109/L,可在妊娠3 ~6月行脾切除术; 输血小板:严重出血、 pt<10×109/L或分娩时应
第4页,幻灯片共30页
二、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 发生率: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 70%~80% ;围生
期的发生率为 5%。
发生的机制: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及胎盘对血小 板的收集利用的损耗增加,无血小板质的改变,凝血因子活性水 平及数量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OG 最新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16 年 9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 发布了关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得实践简报。
血小板减少就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得疾病,其发病率约为 7%~12%。
在非妊娠期,血小板计数得正常范围就是 165~415×109/L。
通常情况下,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被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小于 150×109/L。
但就是,孕妇得血小板水平一般会随着妊娠月份得增加而减少,在妊娠得最后几个月,妊娠女性得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非妊娠女性。
因此,这样定义血小板减少症就是有点武断得,且不一定与临床上相关。
为了减少自发性出血得风险,指南建议对于血小板小于 10×109/L 或血小板计数小于 50 x109/L 且需要手术得患者,都应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一般就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所致。
在妊娠期,多数血小板减少就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所导致。
血小板破坏增加可能就是源于大量出血或血管异常,导致免疫性破换、异常得血小板活化或血小板消耗。
妊娠期血小板生成减少不太常见,通常与骨髓相关疾病或营养缺乏有关。
在妊娠期间,最常见得血小板减少就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约占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得 8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就是目前妊娠期最常见得血小板减少原因,其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得5%-11%。
虽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得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但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血液稀释与血小板消耗增加有关。
临床考虑与推荐1、评估孕妇血小板减少得适宜检查方法就是什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得鉴别诊断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假性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子痫、HELLP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与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详细得医疗、家庭史与体格检查得基础上,这些疾病通常都能够被诊断。
同时要注意目前使用得药物、血压、脾肿大、病毒血清学与适当得辅助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与外周血涂片检查一般用于评估产妇得血小板减少症。
全血细胞计数有助于排除全血细胞减少。
血小板聚集也许就是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得一个原因,通过外周血涂片评估血小板计数能够避免血小板聚集。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得孕妇,为了鉴别血小板减少就是由于血小板得生成不足还就是消耗增加而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就是很少有必要得。
通过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并不能够鉴别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果药物性与其她疾病引起得血小板减少能够被排除,在孕早期与孕中期最可能得诊断就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也应该注意到就是,虽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出现在孕早期,但它得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在孕晚期出现。
一般来说,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得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在 100×109~149×109/L 之间、无出血史得孕妇通常就是患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小于 100×109/L 更多提示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小于 50×109/L 几乎一定就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孕晚期或产后期间,孕妇突然出现明显得血小板减少,应考虑子痫前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急性脂肪肝,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但就是 ITP 也可以出现这种表现。
2、什么就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得合适产科管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不增加产妇出血并发症或胎儿血小板减少症得风险。
因此,对于这些孕妇,进行剖宫分娩与胎儿血小板计数检测就是无指征得。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得妇女,除了需要后续得血小板计数检查,不需要任何其她额外得检测或专业治疗。
没有证据可用于指导血小板计数检测得频率,因此,后续实验室检测得时间应根据临床推理决定。
在许多情况下,诊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就是在分娩得时候。
然而,如果诊断就是在产前,专家建议从 34 周开始,血小板计数每周进行检查。
分娩后,血小板计数应产后重复1~3 个月。
3、有必要治疗与子痫前期相关得血小板减少吗?与重度子痫前期、HELLP 综合征相关得孕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小于 100×109/L)得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适时分娩。
虽然已有报道产前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血小板减少症,但就是这种治疗并不常见。
更重要得就是,产后子痫前期潜在得病理生理学变化将得到解决。
因此,分娩方式应该根据胎龄、胎先露、宫颈状态、产妇与胎儿情况来确定。
子痫前期得孕妇,大出血并不常见,但少量出血,如剖宫产手术部位渗血就是常见得。
对于血小板计数小于 50×109/L 或 DIC 得孕妇,为了改善止血状况,有时需要输注血小板。
然而,对于子痫前期得孕妇,由于加速得血小板得破坏,输血治疗效果不明显。
因此,血小板输注就是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伴活动性出血得患者。
共识指南建议在大手术之前,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增加产妇血小板计数,使其超过 50×109/L。
在产后 24~48 小时,血小板计数往往减少,随后将快速恢复。
大部分患者在产后 2~6 天,血小板计数将超过 100×109/L。
虽然罕见,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就是常与其她病理情况相关。
虽然与严重子痫前期、HELLP 综合征相关得血小板减少症在糖皮质激素或清宫术治疗后,也许会得到改善,但就是对于这两种治疗方式,产妇死亡率或发病率无差异得。
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患者何时接受药物治疗?妊娠合并 ITP 女性进行药物治疗目标就是为了减少与局部麻醉相关得出血并发症与分娩相关得血小板减少症得风险。
因为这些患者得血小板功能通常就是正常得,因此,没有必要保持她们得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
目前得共识指南建议,除了分娩期,孕妇得治疗适应症与目前推荐给其她患者得治疗指征相似。
妊娠期 ITP 得管理建议主要就是根据临床经验与专家共识。
目前没有一个特定得血小板得临界值用来指导孕期 ITP 患者得治疗。
当患者出现有症状得出血,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或为了使血小板计数增加到一个安全水平,相关治疗应该开始。
在分娩时,ITP 得治疗就是基于对产妇分娩与硬膜外麻醉相关出血风险得评估,目前推荐得最小得血小板计数为:硬膜外置管时要求血小板不小于 80×109/L,剖宫产手术要求血小板不少于50×109/L。
5、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应该如何治疗?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都就是孕妇 ITP 得一线治疗药物。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就是可以接受得,不过专家得意见就是推荐以糖皮质激素为标准得初始治疗,疗程长达 21 天。
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要考虑到出血得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期望得血小板增加速度与可能得副作用。
对于最初治疗后出现得与出血相关得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目前缺少证据来指导这方面得治疗。
对于患 ITP 得成年人,推荐泼尼松得剂量为每天 0、5~2 mg/kg 作为初始治疗。
虽然有很少得数据来区分妊娠与非妊娠 ITP 妇女得治疗,但就是共识建议在妊娠期得最初治疗中,泼尼松应以低剂量(10~20 mg/d)给予,然后调整到能使血小板足够增加得剂量。
最初治疗起效通常发生在治疗后得 4~14 天,在 1~4 周达到峰值。
建议糖皮质激素应至少给予 21 天,然后逐渐减少用量。
最低剂量应该保证在血小板计数能够防止大出血得水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那些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使用皮质激素出现明显副作用,或需要迅速增加血小板得患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应最初以 1 g/kg 为一次性剂量,但如果必要得话可以重复。
最初治疗起效通常发生在 1~3 天,在 2~7 天达到峰值。
不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得代价就是高昂得。
当考虑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向有这方面治疗经验得医生咨询。
对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得 ITP 患者,脾切除就是一种可选择得治疗方法。
在相当一部分ITP 患者中,为了能够在 1 年或更长时间内使病情缓解,脾切除仍然就是唯一得治疗方法。
不过在孕晚期,脾切除可能导致胎儿丢失得风险且手术操作困难,通常应避免孕期脾切除。
然而,如果必要得话,可以在孕期进行脾切除,比较理想得时机就是中孕期间。
对于手术得风险程度以及理想得手术方式选择(开放式与腹腔镜手术),目前尚缺乏这方面得研究数据。
血小板输注只适用于那些需要临时控制危及生命得出血或准备手术得病人。
输入比通常剂量大(2~3 倍)得血小板,同时每 30 分钟到 8 小时,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
这些治疗对血小板计数得影响就是短暂得。
其她得用于治疗 ITP 得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Rh D 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利妥昔单抗),对于她们在孕期得应用,还缺乏充足得评估,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6、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得患者应该给予哪些其她得专业治疗?无症状妊娠合并 ITP 得孕妇几乎不需要专业治疗。
专家建议,对于无症状缓解期得 ITP 得妇女,孕早中晚期都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
对于有血小板减少得孕妇,血小板检测应更加频繁。
妊娠合并 ITP 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剂、水杨酸类药物与出现创伤。
脾切除患者应接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与脑膜炎双球菌疫苗。
如果被诊断为 ITP,向有经验得医生进行咨询与定期评估就是有必要得。
7、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得孕妇,胎儿或新生儿得颅内出血能预防吗?虽然在 ITP 孕妇中,胎儿或新生儿颅内出血产妇并不常见。
能够增加 ITP 产妇血小板得治疗方法也会提高胎儿血小板计数,这似乎就是合乎逻辑得推断。
然而,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类固醇激素,并不能明确地防止胎儿得血小板减少或改善胎儿预后。
因为其中得一些治疗(如免疫球蛋白)并没有在适当得实验中得到充分得验证,也没有足够得证据推荐根据胎儿指征而对孕妇进行药物治疗。
没有证据表明,对于由于 ITP 引起得血小板减少得孕妇,在胎儿安全性方面,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更安全。
研究通过统计超过 800 名 ITP 产妇得新生儿后,发现这些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小于 1%,血小板减少症婴儿得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分娩方式无关。
大多数得新生儿出血发生在出生后得 24~48 小时,此时血小板计数处于最低值。
鉴于严重新生儿出血发生风险非常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得分娩方式应该只根据产科情况来决定。
8、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得孕妇,哪些检测或特点能够用来预测胎儿血小板减少?对于 ITP 得孕妇,不能通过对其进行检测或某些临床特征来可靠得预测婴儿血小板减少症得严重程度。
除此之外,母体得血清学、脾切除史、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所有得这些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少得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