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研究

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研究
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来稿日期:1998210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王秀兰 包玉海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模型 1 引言 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在众多的全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首先,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是引起其它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的问题,而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因而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I CSU )”的IGB P 和隶属于“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 )”的H PP ,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建立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简称LU CC )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成因、过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及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在许多研究领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大量的模型,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阐述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几类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2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1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属性和生物物理属性,而土地利用则指土地的使用状况第18卷第1期 1999年3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GEO GRA PH Y V o l .18,N o .1M ar .,1999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广州市公开交易方式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易方式) 第一条订立合冋双方当事人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号码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号码 甲方根据《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在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通过公开交易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乙方依照规定程序参与竞买,并经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确认,成为竞得人。为明确有关转让事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和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文,以共同遵守。 第二条转让土地基本情况 2.1 国有土地使用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国有土地使用权岀让合同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土地所在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土地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土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抵押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公开交易情况和结果 3.1公开交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公开交易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成交确认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广东 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摘要:为了解广州市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在今后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土地潜力开发,实现优化规划,本文对2012 年广州的各类用地的类型、面积和比例进行数据处理归纳和分析,得知各类用地布局特点,包括林地面积广阔,耕地分布零散等,提出实现土地潜力提升,保护耕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土地利用地类2010 1 广州市概况

1.1 自然环境因素 广州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 分32 秒,东经113 度15 分53 秒,总体范围跨度涵盖东经112度57 分至114度3 分,北纬22 度26分至23度56 分,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面朝南海,毗临港澳,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在地形地势上,广州属丘陵地带,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 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全市平均海拔11 米。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穿越北部,属南亚热带典型的海洋季风气候,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最低温度0C左右,最高温度38C, 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982.7 毫米。气候环境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域面积广阔,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听力.( 3 分) 1.听老师读文段两遍后,完成练习 (1)下面有关甲骨文的错误描述是 A .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B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发展至今的古文字。 C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D .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全部识读。 (2)甲骨文的发现对哪些领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选题) A .生物学 B .文字学 .考古学 D .历史学 (3)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了解的甲骨文。 .积累运用.( 27 分) 2.读拼音,写词语。书写要工整美观。 3.下列四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浑浊 ( h ùn ) 山涧( ji àn ) 雹子( b áo ) B . 参差 ( c ēn ) 单薄( b áo ) 瘦削( xu ē) C . 骤然 ( z òu ) 澎湃( p ài ) 枯萎( k ū) D . 山涧 ( ji àn ) 颓然( tu í ) 慷慨( k ǎi ) 组卷: 11 真题: 1 难度: 0.70 解析收藏相似题下载 5.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中带点词的意思是( ) A .没有变质的 B .稀罕的 C .清新的 D .光鲜的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李明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的把工作搞好。 B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 C .刻苦学习是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 D .辽阔的草原,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7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全神惯注 B .威风凛凛 C .忙乎所以 D .轻歌曼舞 斩钉截铁 别出心裁 汹涌澎湃 自做自受 豪迈不屈 暴露无遗 技高 字正腔圆 y ōu y ǎ y ōng d ài xu án y á t áo zu ì j ǔ s àng sh ùn ji ān

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开交 易方式) 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开交易方式)广州市国有土 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开交易方式)第一条订立双方当事人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根据《________ 》的有关规定,在_________ 房地产交易中 心通过公开交易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乙方依照规定程序参与竞买, 并经_______ 房地产交易中心确认,成为竞得人。为明确有关转让事 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和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 文,以共同遵守。 第二条转让土地基本情况 仁国有土地使用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所在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米 7.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 米,其中:非住宅____________ 平方米,住宅________ 平方米。 8.现状:已三通一平,有________ 套(户)需回迁安置,回迁 安置总面积为_______ 平方米,其中,回迁住宅_________ 平方米,非 住宅_______ 平方米,回迁日期为 _________ 年________ 月,每月应支 付临迁费、代管房租金除四害费等 _________ 元。 9 .抵押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公开交易情况和结果 1.公开交易方式:公开挂牌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2.公开交易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交确认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让份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交价格:人民币_______ 元,大写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 元整。 第四条甲方保证本合同第二条所述内容真实,保证土地权属清 晰,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具备的条件。 第五条甲乙双方完全认可公开交易情况和交易结果,甲方同意按公开交易成交价格和转让份额将土地使用权(含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接受。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土地总面积 吕梁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属我国黄土高原东部,与本省的晋中市、市、市及省的地区为邻。其东傍汾水,西濒黄河,北起兴县燕子山,南至石楼县风尾山;市境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2′~112°19.45′、北纬36°43.87′~ 36°43.9′,土地总面积为21132.71平方公里(计2113271.38公顷,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 2、地形地貌 本市地势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倾斜。境的吕梁山脉纵贯全境、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构成本市的地貌主干。其中:东部平川区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部分,属晋中盆地边缘,地面平坦,耕作精细,土壤肥沃;西部黄土丘陵区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除少数高大山体(如紫金山、汉高山等)外,整个地表均为深厚黄土覆盖,地面切割支离破碎,梁、峁、丘状地相间,沟壑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土石山区是掼以吕梁背斜为中心的吕梁山地区。 3、本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量丰沛,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雨雪少。年辐射总量介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达2476~2871小时,年平均气温6.7~10.4℃,无霜期133~178天,年降水464~607毫米(多年平均

506毫米、折合降水量106.7亿立方米),且大部集中在6~8三个月降落。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和大风。 4、土壤条件 本市土壤面积为18633.6平方公里,包括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面积分别为8184.2平方公里和10449.4平方公里)。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黄绵土等。其中:褐土面积为5378.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川区和岚县盆地,其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14%(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则较高,有机质为4.7%);黄绵土面积为7094.1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吕梁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0.66%;栗褐土面积为3218.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吕梁麓,其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易于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5、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899亿立方米。本市属黄河流域,吕梁部为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河、文峪河、磁窑河、双池河和孝河等;吕梁山脊西部为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和屈产河等,其中三川河为市境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161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文峪河水库、家庄水库、家湾水库、阳坡水库、吴城水库等。 6、矿产资源 吕梁矿产资源丰富。本市域的原煤储藏量在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含煤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涉及到河东、宁武、西山、霍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6) 第三章 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利用 (15) 第一节 耕地保护 (15)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16) 第三节 其他农用地保护 (17)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用地 (17) 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9) 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19) 第三节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0)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2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27) 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0) 第一节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0)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3) 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5) 第一节 生态用地保护 (35) 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 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38) 第一节 土地整治 (38) 第二节 “三旧”改造 (40) 第三节 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40)

第十章 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指导 (42) 第一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导原则 (42) 第二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引 (43) 第三节 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 (4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 第十二章 附则 (53) 附表: (54) 图 录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 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

广州市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行办法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89]46号 【发布日期】1989-05-03 【生效日期】1989-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行办法 (穗府(1989)46号一九八九年五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为合理使用和保护土地,加强广州市城市国有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广州市市区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有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按本办法的规定实行有限期、有偿地出让和转让。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期间,所有权仍属国家所有。 第三条第三条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是指广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将市区内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有限期、有偿地转移给受让人。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有偿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在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以出售、出租、交换、赠与或继承等方式转让给他人。 地下埋藏的各类自然资源、埋藏物、隐藏物等属于国家所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范围内。 第四条第四条市政府对广州市市区内国有土地实行统一管理,授权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作为市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事务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出让主管机关),会同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以

下简称市房地局)组织实施市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和转让人可以是中国和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或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商务代表机构的国 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不得成为受让人。 第六条第六条有偿出让和出售、出租或交换土地使用权,当事人双方应鉴订合同。 第七条第七条本办法规定应交纳的有关价款或税费,均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可以按当 日人民币牌价汇率折合外汇结算。 第八条第八条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权益登记,由市房地局负责。经审核后,由 市房地局发给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国有土地他项权证,登记资料允许公开查阅。 第九条第九条受让人在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各项经营活动,应依法向广州市有关部 门办理申请报批手续。 第十条第十条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二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出让合同)由出让主管机关(出让人)与受让人鉴订,受让人须按合同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价款和有关税费,并向市房地局办理 登记,领取土地使用权证后,始得行使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出让使用权的地块,必须是权属明确的国有土地;有明确的用途、使 用期限和规划设计要求。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 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

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 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确保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各类建设用地应以内涵挖潜为主,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规划期间,城镇工矿用地适度扩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城镇工矿用地 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期间增加面积144.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118.20公顷,占用耕地65.30公顷;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86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1%,2006~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410.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400.40公顷,占用耕地181.56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广州土地利用经验借鉴

广州土地利用创新 思考广州的未来,土地是不可忽略的核心要素。这样一组数据引起人们的关注:2012年底,广州可开发利用的平地资源只剩下不到600平方公里,如果以现在每年近40平方公里的新增耗地速度计算,15年左右就将消耗殆尽。广州的未来何处安放,这样的命题拷问着这座城市。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地从何来?广州现在绝不是无地可用,也不存在地荒的问题,而是还有较大的用地空间,关键要靠土地制度的创新,来创造新的土地红利。”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认为,以土地改革创造政策红利,广州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土地制度创新将继续为广州提供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土地要素保障。 昨日,李俊夫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这位学者型官员对广州各种国土房管数据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为我们详细盘点广州土地“家底”和解析广州在探路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破题之策。他表示,要破解土地紧约束这一难题,支撑中国第三城的发展,必须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必须加快城乡统筹土地制度创新。 广州土地瓶颈有三个“结” 广州现在谈土地瓶颈制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地可用,而是如何科学地释放和创造土地资源要素的红利效应,需要

进行反思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依靠土地大量快速投放的红利效应,创造了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旧的土地红利正在消减,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的城市发展道路难以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南方日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过广州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陈建华说过,制约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土地问题。广州到底在土地方面遇到什么瓶颈?有不少人担心,广州探路新型城市化、加快转型升级,会不会“无地可用”? 李俊夫:土地不可复制、不可引进的特性,决定了其是城市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资本和资产。庆良书记说土地是广州的“命根子”和“牛鼻子”。广州现在谈土地瓶颈制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地可用,而是如何科学地释放和创造土地资源要素的红利效应,需要进行反思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依靠土地大量快速投放的红利效应,创造了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成绩。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旧的土地红利正在消减,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的城市发展道路难以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在旧的土地红利模式下,广州土地瓶颈表现为三个“结”:第一个“结”是土地消耗太快,资源承载压力巨大。广州是一个土地资源禀赋不足的城市,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全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听力.(3分) 1.听老师读文段两遍后,完成练习 (1)下面有关甲骨文的错误描述是 A.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B.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发展至今的古文字。 C.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D.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全部识读。 (2)甲骨文的发现对哪些领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选题) A.生物学 B.文字学 C.考古学 D.历史学 (3)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了解的甲骨文。 二.积累运用.(27分) 2.读拼音,写词语。书写要工整美观。 yōu yǎxuán yájǔsàng yōng dài táo zuìshùn jiān 3.下列四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全神惯注斩钉截铁豪迈不屈 B.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暴露无遗 C.忙乎所以汹涌澎湃技高一筹 D.轻歌曼舞自做自受字正腔圆 4.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浑浊(hùn )山涧(jiàn )雹子(báo ) B.参差(cēn )单薄(báo )瘦削(xuē) C.骤然(zòu )澎湃(pài )枯萎(kū) D.山涧(jiàn )颓然(tuí)慷慨(kǎi ) 组卷:11真题:1难度:0.70解析收藏相似题下载 5.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中带点词的意思是() A.没有变质的B.稀罕的C.清新的D.光鲜的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李明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的把工作搞好。 B.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 C.刻苦学习是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 D.辽阔的草原,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开交易方式)

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公开交易方式) 第一条 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法 定 代 表 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 定 代 表 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根据 《 ____________ 》的有关规定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房地产交易中心确认 ,成为竞得人。 为明确有关转让事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和自愿 的原则 ,经友好协商 ,达成如下合同条文 ,以共同遵守。 第 二 条 转 让 土 地 基 本 情 况 1.国有 土地使用证 号 : ____ 2. 国 有 土 地 使 用 权出让合同书 号 3 .地 号 : ____ _______ 4 . 土地所在位 置 :___ _ 5 . 土地用 途 : _____ ____ 6 .土地面 积: _____ ___________ 平方米 7.建筑面积 : _________________ 平方米 ,其中 :非住 宅 平方米 ,住宅 ____ __ 平方米。 8. 现状 :已三通一平 ,有 __ ____ 套(户)需 回迁安置 ,回迁安置总面积为 ________ 平方米 ,其中 , 回迁住宅 ____ __ 平方米 ,非住宅 平方米 ,回迁日期为 _ _______ 年 ______ __月,每月应支付临迁费、 代管房租金除四 害费等 __ ______ 元。 9. 抵押情况 : ________ 第三条 公开交易情况和结果 1.公开交易方式 :公开挂牌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2. 公 开 交 易 期 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成交 确 认 书 编 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转 让 份 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交价格 :人民币 ____________ 元 ,大 写人民币 ________________ 元整。 第四条 甲方保证本合同第二条所述内容真实 ,保证土地权属清晰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具备的条件。 第五条 甲乙双方完全认可公开交易情况和交易结果 ,甲方同意按公开交易成交价格和 转让份额将土地使用权(含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转让给乙方 ,乙方同意接受。 第六条 依照有关规定 ,全额转让的 ,由受让方单独获取国有土地使用权 ,领取国有土地 使用证 ,并履行出让合同 ; 份额转让的 ,由转让方和受让方共同拥有国有土地使用权 ,领取国有 土地使用证 ,并共同履行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 ,应取得抵押权人同意方可转让。 第七条 甲乙双方应依照有关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 ___________ 房地产交易中心提交 资料 ,办理交易手续 ,向相关部门交纳交易税费后 ,由乙方直接领取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证明 书》 ,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登记。 第八条 除法律规定的免责因素之外 ,甲乙双方均应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 ,并依法承担违 约责任。 出现纠纷或违约行为 ,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时 ,甲乙双方同意通 过仲裁或法院判决(裁定)方式予以解决。 第九条 其他约定事项 1 .土地转让时回迁安置义务的责任主体为受让人。 2.付款方式及期限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签订后 5 天内一次付清。 3.移交 地块及项目的相关资料 : (1)《国有土使用证》 (2)《建设用地批准书》 ( 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4)《设计要点批文》 (5)回迁补偿安置协议书 4.违 约责任 ( 1)甲方在收到全部成交款后 5 日内不能备齐有关资料给乙方办理交易过户及 房地产交易中心通过公开交易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乙方依照规定程序参与竞买 ,并经 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地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 实验内容 金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金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 实验方案 4. 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金华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 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 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 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 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数学(文科)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若i 12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共轭复数是 A .22i -- B .2i - C .2i + D .2i -+ 2.抛物线2 4=-x y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 .1 B . 2 C .3 D .4 3.“p 且q 是真命题”是“非p 为假命题”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用三段论演绎推理:“复数都可以表示成实部与虚部之和的形式,因为复数z 23i =+ 的实部是2,所以复数z 的虚部是3i ”。对于这段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B .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D .推理没有问题,结论正确 5.函数x e x f x ln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 A .)1(2-=x e y B.1-=ex y C.)1(-=x e y D.e x y -= 6.若 2 π απ<<,则sin cos αα-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是 A.sin cos 1αα-> B.sin cos 1αα-= C.sin cos 1αα-< D.不能确定 7.函数3 ()34f x x x =- []0,1x ∈的最大值是 A . 1 2 B . -1 C .0 D .1 8.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过陈家祠,当他们被问到谁去过时,甲说:“丙没有去”;乙说:“我去过”;丙说: “甲说的是真话”。若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去过陈家祠的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不能确定 9.某宇宙飞船运行的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焦点的椭圆,测得近地点距地面m 千米,远地点距地面n 千米,地球半径为r 千米,则该飞船运行轨道的短轴长为 A .千米 B 千米 C .mn 2千米 D .mn 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