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doc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初探

源单 一 , 实践教 学 基地 建设 经 费相 对 紧缺 。校 内实
践教 学基地 大量的针 对 新专 业特 点 的新 建 、 改造 任 务得不 到落 实 , 外 实 习 、 训 基地 也 有 待 进 一 步 校 实
拓 展。
方性 本科高校 的人才 培 养 目标 把 握 不够 , 单地 把 简
本 科 院 校 来 说 , 新 的培 养 目标 下 , 何 开 展 实 践 教 在 如
着“ 重理 论 、 实践 , 轻 重知识 、 轻能力” 的认 识误 区。
( ) 践 教 学 理 念 相 对 滞 后 。 在 实 践 教 学 过 程 2实
中, 以“ 师 为主 导 , 生为 主体 ” 现代 教 育理 对 教 学 的 念认识 不深 , 生的 主体作 用得不到 充分发挥 , 生 学 学 主动 参与意识 不强 。 () 3 实践教 学体系 缺乏 系统 完整性 。 实践教 学 体 系依附于 理论教学 体 系 , 组 成实 践教 学 体 系的 且 各环 节 ( 括 实 验 、 习 、 包 实 实训 、 程 设 计 、 业设 课 毕
第 1 卷
并 依托企 业 、 会 和校 内实 习基 地 对学 生 进行 创 新 社
Hale Waihona Puke 2 实 践教 学 改革 方 案 设计
2 1 确立 实践教 学在学 生能 力培 养 中的主导 地位 . 立 足于 对地 方性 本 科 院校 办学 特 点 的分析 , 在 高素质应 用型本 科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下 , 为实 现 传 授知
需要, 以特 色 创一 流 , 设 高 质 量 的地 方 综 合性 大 建 学; 把培养 “ 有扎 实的基 础知 识 、 具 实践 能力 和 创新
结合 较少 , 教学 中缺 少针 对各 专业 特 点 的工程 氛 在 围, 学生无法 建立工程 实际的概念 。 同时 , 践教学 实 环节 缺乏科 学的评 价标 准 和定 量指 标 , 特别 是对 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制度创新的探索及路径选择

诚 然 , 建 地方 本 科 院 校绝 大 多数 是 由办 学 历 新
收 稿 日期 :o2一O 一2 21 l 3
主, 后两种管理体制是我 国高等教育改革出现的新 型 管理 体 制 ,0 以 上 的学 院实 行 的是 后 两 种 管理 7% 体 制 , 以说是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 校所 特 有 的 。高等 可 教 育在 办 学实 践上 形 成 了两 级 管 理 , 级 办 学 的新 三 格 局 。然 而 , 实 践 中 , 们 看 到 省 ( 在 我 自治 区 ) 共 地
校 凭借 其处 于 地 区 中心 城 市 的 区位 优 势 , 向上 接 受 经 济文 化发 达 的大 城 市 辐 射 , 向下 直 接 延 伸 辐 射 到 基层、 村 , 农 在传 播 思想 文 化 , 授科 学 技术 , 高人 传 提 口素质 , 动 中心 城 市建 设 、 小 城 乡 差 别 、 进 城 推 缩 促
发展 不平衡 的 问题 日渐突 出。文章以凯里 学院的探 索与 实践 为例 , 通过 对新建 地方 本科 院校现行 的 制度 设计进 行
分析 , 以寻 求 实现 科 学 发 展 的制 度 创 新 路 径 。
关键 词 : 新 建地 方本科 院校 ; 制度创新 ; 径选择 路
中 图 分 类 号 : 6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4— 6 5 2 1 ) 3— 0 1— 4 G4 A 17 7 1 ( 02 0 0 5 0
项 目基金 : L 2 O年度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 长资金 资助 项 目《 O 贵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黔 省专 2 13 ) ( 0 04 阶段 性成果 。 作者简介 : 曾 羽 (9 2一) 男 , 16 , 凯里学院院长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杨文富 (9 5一) 男 , 17 , 贵州凯 里人 , 凯里学院马列教学部 副教授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套 行之 有效 的教 学质 量监 控机 制 。
一
、
教 学质 量监 控 机的原 则 . 以
高 水 平 的教 学 质 量 离 不 开 高 水 平 的 师 资 , 而
收 稿 日期 :00 1— 5 2 1 — 2 1
方 面 的积 极 因素 , 动各 部 门积极参 与 和支持 , 发 才能
主要 受 体 和重 要 的监 控 主 体 , 以学 生 为 本 既 是 提 高教 学 质量 的 目的 , 是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手段 。调 又 动 学 生参 与 教 学 评 价 、 学 管 理 的 积极 性 , 一 定 教 在
下. 只有构建 高效 的教 学 质量监 控机 制 , 才能最 大 限 度 地 提 高教 学 质量 、 培养 高 素质 的人 才 。新建 本 科 院校 中普 遍 存 在教 师 教学 理 念 与教 学 方式 落 后 、 师 资数 量不 足 、 师资结 构不 合理 、 教学 开放 性不 够等 问 题, 这些 问题严 重 制 约着 教 学质 量 的提 高 。石 家庄
13 0
保证 教学质 量 的不 断提 高 。教学 质量 监控 和 管理 策 略 的 良好 运 行 需 要 各 个 管理 部 门 的 密 切 配 合 与合 作 。 s 生可 以通过 教 学 信 息 员参 与到 教 学 质量 学
基金项 目: 北 省教育 科学 研究 “ 一五 ” 河 十 规划课 题 ( 6 2 37 0001 ) 作者简介: 回文博 (9 0 ) 女 , 16 一 , 河北枣强人, 教授 , 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第2 期
回文博 , 史君坡 , 曹
征, : 等 新建本科 院校教学质量 监控机制的研 究与实践
第 1 3卷 第 2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一)摘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致之地,快速地提升学校的实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学模式;地方经济建设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在校生数为623.09万人,经过4年超常规的发展,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超过170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24%,且仍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半壁江山。
同时,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办学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者,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办学模式。
盲目“克隆”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办学特色,只会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无个性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竞争的基础,更无法奢谈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教系统合理分工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曾经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
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
因此,高等教育系统根据教学、科研侧重点不同的分工,可分为不同类型的高校。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方案doc

篇一:大连大学_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大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为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校充分认识评估工作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评建工作作为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具有牵动作用的关键措施,将评估过程作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凝炼办学特色的过程,作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过程,作为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
自 XX 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二十字方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举全校之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评建工作。
XX 年 10 月 22 日至 27 日,以孙莱祥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
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赋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形成为了“团结和谐、拼搏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成效显著。
二是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先进;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3.加大教学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材培养新模式; 5.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三是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不断地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理念,形成为了以“让每一个人都成功”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
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在短期内大为增强,人材培养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走上了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广阔道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也客观地指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困境及对策

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刻板 , 同时也不能进 突出特点就是要有教师的主动参与, 根据学生
而掌握知识、 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 的状态不断调整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和组织课 20 年 1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 05 月, 关于进 合,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融合、 专 堂。 尽管各高校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
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是教 完成教学工作量,很难挤出时间更新知识、 接
1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 、 研究性教学是一
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指导—提出 收新信息, 教师的科研能力受到限制, 甚至根 种开放式教学, 有发现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 情 问题、自主—研究问题、价值—成果展现、 反 本没有时间做科研。从师资培训看, 教师受学 境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合作教 馈一总结评价的教学过程, 启发和激励学生积 校资金实力的影响不能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 学、 案例教学、 随机访问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 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 和新信息的交流,导致知识结构和信息老化、 学方法和形式, 其区别于一般教学方法的一个
大的生存压力. 教学是高校 日 常活动的核心和 术学院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和上岗迅速性的优 的养成。
生存的基石 ,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 势, 新建本科院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困境 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 可是, 教能
学模式, 实施研究性教学, 才能在竞争中求得 和各种 困境 。
要, 导致硬件设施更新进程缓慢, 有的学校甚 师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 研究性
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探析_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_徐兴林
2015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5-01-20作者简介:徐兴林(1978—),男,山东梁山人,青岛黄海学院人文教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旅游文化。
谈笑(1980—),女,青岛黄海学院教学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升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JJ360)和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项目课题“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14WH58)的阶段性成果。
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探析———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徐兴林谈笑(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266427)[摘要]新升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制度建设是其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对当前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5]专辑-0083-03一、引言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有17所民办高职院校进入本科院校行列,青岛黄海学院是其中一所,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拓展发展空间,青岛黄海学院随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本科教育上来,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办学能力提升,确保学校真正从内涵上升入本科,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工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
高校制度建设是指高等学校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依照一定的程序产生并组织实施有关制度的过程。
作为新升民办本科院校,青岛黄海学院面临着本科办学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学校规模大、内部尚需磨合等诸多情况,为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高新华【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6【摘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套方式,学分制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选择。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学分制,如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强化学生自由选课制度,加强学分制理论研究等。
但就整体而言,学分制改革所必备的观念条件、制度条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还没有充分具备。
与成熟本科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也必须探索与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分制推进路径。
%As a more advanced way of supporting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the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the common choic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a newly accredi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promoting the【总页数】4页(P11-14)【作者】高新华【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分析与讨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王继元;乔光2.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四横三纵”学科竞赛管理模式为例 [J], 费志勇3.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钱素平4.新建本科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调查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J], 陈亚天5.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个案的研究 [J], 傅大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办本科院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初探
理模 式 。 1制订符 合社 会需 求 的 , 、 又具有 本 系特 色的培 养计 划 。 教 学 计 划 是学 院保证 教 学 质量 和人 才培 养规 格 的重 要文 件 .是学 院组织 教学过 程 、安排 教学 任 务、 确定 教学 编制 的根 本依 据 。因此 , 定教 学计 划 制 定要 遵循 国家 的教 育方 针 , 以面 向现 代化 、 面向世 界、 面向未来 为指 导思 想 。要广 泛地 开展社 会调 查 , 关 注社 会需 求 ,切实 改变 以往教学 计 划 中存 在 的教
( ) 一 从新 办 本 科 院校 系部 教 学 管 理 队伍 的 发 展 历史 来看 , 乏“ 缺 以人为本 ” 的现代教 育管理 理念 。
从 新办 本科 院校 系部 教 学管 理 队伍 的形 成 与 发 展历 史 看 , 大 多数 同志 缺乏 “ 理 学 ”“ 育 管 绝 心 、教
理学” 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 尤其是在实行 院系二级教 学管 理模 式后 , 系部 教学 管理 的工 作任 务重 . 事务 性 工作 多 , 时疲 于完 成学 院下 达 的各项 教学 任务 , 平 对 教 育 管理 理论 缺乏 系统 的学 习 , 乏 “ 缺 以人 为本 ” 的 现 代教 育管 理理念 和对 教 学改 革 的理性 思 考 ,因而 管 理层 次性 不高 ,管 理方 法仍停 留在 经 验管理 的层 面 上 , 现在 常规 多 、 新少 、 表 更 模式单 一 、 率不 高 。 效 ( ) 新 办 本科 院校 教学 管 理 的 实际 需要 来 二 从 看 , 乏一整 套健 全 、 缺 完善 的系部 教学管 理制度 。 近 年来 , 国高 等 教育 得 到 了快 速 发 展 , 随 我 但 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师资队伍结构发生的 巨大 变化 .有相 当一 批 的新办 本科 院校 尚未形 成 一 整套健 全 的 、 善 的系部教 学管理 制度 。 出地表 现 完 突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摘要:新建本科院校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质升位,学生工作也面临着工作内涵和职能的转变,成都大学医护学院通过对学生工作岗位的职责梳理、制度化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参与管理等措施,以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制度化的管理手段、灵活性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出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决定了其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水平、学生素质的一个标准[1]”。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上有着一定的文化积淀,但是相对老牌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基础工作的学生工作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职能相对之前的本身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学生工作人员承担着转变带来的工作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1 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文化。
“精细化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的一种期待和要求,是被教育对象的一种需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工作追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势。
[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的内心需求,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以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制度化的管理手段、灵活性的管理方式,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一)教学管理制度局限于“管”而非“教”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中心,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完全跳出传统的理念框架。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缺乏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
首先,教学管理者从始至终主导着教学计划,学生不仅未能真正参与其中,也未能够了解和掌握目标教育。
其次,教学管理制度重心在于约束与惩罚,过分强调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与履行义务,忽略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
最后,教学管理者缺乏对教师创新性教育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与灵活性
教学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作支撑,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应该注重的。
目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存在一些缺陷,如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有待提高,缺乏服务意识和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全面了解等。
还有一些教学人员因繁杂管理事务缠身而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在传统的本科院校管理方面的影响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权力基本集中在教
务处或教务中心。
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院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自主决策的权力,致使一些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很难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基本建设工作中。
(三)教学管理理念难以对接社会需求
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某些高校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培养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基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市场需要。
二是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仅仅局限于追求学历文凭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
三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不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和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人才。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落实“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
心”的工作理念,并将这种工作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项的工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教学。
因此,新建高校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服务型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沟通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实现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公平性,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
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全面计划。
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搭建起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桥梁。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学分制是当今高校惯用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导和鼓励创新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性、深入性指导,促进学生对自己专业培养计划的建立。
此外,建立教学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接触和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学制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新建本科院校要跳出传统高校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
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意对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指导。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实现规范化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岗位,适度降低教学管理中心,既防止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权力集中又要防止权
力架空,应赋予院系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管理和自由决策一定权力,确保对人才的直接培养职能的实现。
(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新建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注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适应实际社会需要。
同时,新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从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入手,在现代化、科技化的本科教育背景下确立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专业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将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总结
尽管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不少,但是,针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的却不多。
本文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教学特点和教学管理现状,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前形势和发展方向入手,探析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改
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