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
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1、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
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
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 山岭”说几个词呢?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工夫呢。
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三、写字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第一次抱母亲》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第一次抱母亲》的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
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
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
(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
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
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2。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
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
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
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
(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3)师生交流(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5)师生交流。
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4、我们长大以后呢?(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5、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4篇《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三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指名读)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一节。
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
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精选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精选4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录音机心意卡教学过程:一、歌曲导课1、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2、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愧疚翻山越岭背上背着妹妹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
师板书:难过愧疚(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5)指名读2、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1)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
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2024年)《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通用2024)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评价与反馈机制•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01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分析与定位教材特点《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描述主人公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材位置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适合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学习。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030201教学目标设定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与母亲相处的经验,能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某些情感表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02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难点梳理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真挚和深沉。
难点如何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把这种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和表达。
通过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通过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真挚和深沉。
朗读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的主题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讨论教学法教学方法选择音乐辅助通过播放与文本情感相符的音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精选1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精选15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篇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并阅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搜一搜:歌颂母亲的文章有哪些。
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一)、知识学习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思想教育: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中的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三)、知识拓展: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展开想象,写出对妈妈想说的话。
三、教材分析1、《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中的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1、揣摩细节描写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使用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入课文1、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歌曲:2、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感受一位孝子的情怀,齐读课题。
是第几次抱母亲?用朗读告诉老师,再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