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行业产能过剩仍严重

合集下载

未来15年我国将有明显增长的行业

未来15年我国将有明显增长的行业

在接下来15年内将有明显增长的行业
在内需拉动型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很多行业会衰落,但是有很 多行业会得到新的发展,下面就是一些在未来15年会有明显投资 机会的行业:
1、继续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行业 发达国家之前只是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转移到了中 国,接下来,更多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还会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 (1)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品种多,产量小。我国的基 础化工门类已经比较齐全,但是盈利能力都不好。相反众多精细化工产 品利润率极高,但是都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精细化工向中国转移的趋 势已经明显,并出现了很多龙头企业。 典型企业: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2597),掌握安赛蜜和麦 芽酚的核心工艺,无论经济如何起伏,都能实现20-30%的稳定增长。
3、产业链将迅速整合,打通上下游的企业越来越多。 目前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不强,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工业只是 代工厂,只负责最基础的制造环节。而利润更高的设计、分包、流通 等环节都被国外企业控制。随着产业升级的继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 从代工厂变成苹果公司那样的发包商。 4、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并逐渐取代工业成为主要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服务性行业将出现。中国人将不只是创造经济发展,更 将开始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5、绿色经济将被更多的强调 今后的发展必将是节能的和环境友好的。环境质量将有明显提升。
(2)企业利润负增长 201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917亿元,下降2.7%, 增幅同比减缓31个百分点。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情况差于其他所有制企业。2012年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452亿元,同比下降12.2%,降幅最大。 (3)企业的“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2012年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12.5%,虽然比2011年10月末产成 品资金占用的增长率达到刺激政策周期最高水平的24.2%降低了一半, 但库存仍未见底。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表明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有继续积压的趋势。

10kV大工业用户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分析

10kV大工业用户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分析

10kV 大工业用户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分析摘要:电压互感器作为客户配电室中重要电气设备,兼具保护及计量作用,对于客户安全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笔者发现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频繁熔断,供电公司只能通过事故后按照理论计算追捕理论上的电量电费,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到正常的保护和计量工作。

本文笔者将从今年来故障用户的行业分类和用电负荷性质等方面入手,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并针对大工业用户谐波影响等主要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谐波引言大部分 10kV 高压专变用户采用高供高计的计量方式,因此电压互感器是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

为防止电压互感器过载或短路,在一次侧我们会串接入高压熔断器。

但笔者在用电检查实际工作中发现,计量高压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事故时有发生,将会造成计量表计一相或两相失压,电表少计量或不计量。

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并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安装的表计及负控装置也只会有失压报警,故用户发生该类故障一般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这将造成用户计量装置故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影响了正确电费的按时收缴。

事后,用电检查人员会及时追捕电费,但对于计量装置失压期间客户所用的电量只得依据理论计算获得,这势必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

为解决此类用户高压熔断器熔断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南京市 2022年以来 10kV 高压用户出现的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实例,从“故障用户用电负荷情况统计”、“主要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及对策”等方面做分析与探讨。

1故障用户用电负荷情况统计为分析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频发的原因,笔者统计了南京市2022年上半年发生的10kV高压用户计量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情况及用户用电负荷性质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022年上半年南京市10kV高压用户计量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统计表高压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除了自身原因,即内部绝缘老化、制造工艺差及用户平时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低等常见原因外,根据表1,同时查阅大量资料,笔者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1)表1中发生故障的用户以金属制品、锻造、热处理加工居多,此类用户负载多为非线性负载,在生产过程中起动、制动频繁,所产生的冲击电流较其他高压用户要大;(2)其中戴莫尔金属制品(南京)有限公司,半年内熔断器熔断故障发生2次,在更换熔断器时,了解到客户自2022年以来,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其生产调整周期较为频繁,且通过检查发现其厂内有大量的变频器、弧焊机等非线性电气设备。

“十四五”期间火电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十四五”期间火电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2020年增刊河南电力001“十四五”期间火电技术发展方向分析葛挺(大唐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作者简介:葛挺(1968-),男,学士,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火电设备试验、调试、运行优化、故障诊断等工作。

摘要:预计“十四五”期间,风、光、生物质等清洁能源装机仍将继续大幅增加,火电机组的角色正由电力供应主体向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保障的基础电源转变。

在深度调峰成为常态、能耗及环保指标要求更高的形势下,火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应围绕着深度调峰条件下的安全灵活运行技术、多种污染物深度减排技术、智能化技术、更高初参数及新型循环原理发电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十四五;火电技术;700ħ超超临界发电;超临界CO 2循环发电;生物质耦合燃烧技术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411441(2020)02-0001-030引言近年来,我国发电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火电产能过剩的情况不断加重,普遍处于发电量不足、低负荷运行的状态,给能耗指标的完成及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会继续大幅增加,落后高能耗机组淘汰会加快,火电机组发电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在这种形势下,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解决好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适应电网调峰需求、温室气体减排等突出问题,是未来火电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主要科技成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1.1“十三五”火电领域主要科技成果回顾目前新建机组以高效超超临界一次再热、二次再热为主,申能平山二期32.5MPa /610ħ/630ħ/623ħ高低位布置二次再热机组、大唐郓城35MPa /615ħ/630ħ/630ħ带BEST 机双机回热二次再热机组等具有示范性质的新建项目正稳步推进,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十三五”期间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国内发电设备制造厂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应用在装备制造方面。

我国水电设备标准现状及发展团体标准的探讨

我国水电设备标准现状及发展团体标准的探讨

水利发展研究第22卷2022年第2期易艳林,李铁友,王万鹏,等.我国水电设备标准现状及发展团体标准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22,22(2):66-70. YI Yanlin,LI Tieyou,WANG Wanpeng,et al.Status qu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 standards of hydropower equipment of China [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2022,22(2):66-70.我国水电设备标准现状及发展团体标准的探讨易艳林,李铁友,王万鹏,廖翠林,徐洪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水电设备标准发展现状,对现存有效的水电设备标准进行归纳,分析水电设备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团体标准编制的建议,为水电设备标准化改革和团体标准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设备;标准现状;团体标准doi:10.13928/ki.wrdr.2022.02.012中图分类号:F203;TV73文献标识码:B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1-1408(2022)02-0066-05Status qu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 standards of hydropower equipment of China YI Yanlin,LI Tieyou,WANG Wanpeng,LIAO Cuilin,XU Hongquan(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hydropower equipment standards and hydropow-er equipment standards within validity period,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building of system of standards for hydropower equipment.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group standard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reform of hydro­power equi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 standards.Keywords:hydropow-er equipment;status quo of standards;group standards0引言我国水电大开发带动了水电产业飞速发展,水电设备产业在水电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也有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浅议中国变压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议中国变压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议中国变压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中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变压器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整个变压器行业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等问题,从长远来看,经过行业整合、技术改进等措施,变压器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关键词:变压器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一、前言进入21世纪,我国投入巨资进行电网改造、轨道交通系统提速升级、城市地铁、城际高铁等项目,在此带动下,我国变压器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际电力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

中国的变压器制造企业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飞速地前进着,在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试验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变压器行业也保持了稳步增长,我国变压器总销量从2005年的6.31亿kva迅速扩大至2009年的12.65亿kva。

2010年1-11月,我国变压器总销量达到12.23亿kva,同比增长3.99%。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提高电网投资的比重,加快推动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2012年前后将建成特高压“两纵两横”骨干网架,输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每年可输送电量3000亿千瓦时,因此,我国的变压器行业仍然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

从经济规模及增长速度来看,我国变压器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盈利能力较强。

二、国内变压器行业现状1.规模庞大,中小企业居多,低端产能过剩。

目前,国内变压器生产厂家较多,但大部分厂家的产品大都还集中在110kv以下的低端产品,以致中低端变压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多数企业微利甚至亏损。

国内有1000多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的只有13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的也只有20家左右。

按照工业总产值划分,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4%。

产业集中度低,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

2.变压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供大于求。

进入本世纪,中国每年的装机容量在逐年递增。

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单台容量不断增大。

我国变压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以特变电工、西电集团、保定天威集团为例,通过技术改造、兼并有一定基础的工厂、建新厂等方式,使其生产能力成倍地提高。

电线电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线电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线电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序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为各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重要的配套,是现在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

按产值规模算,电线电缆制造业在全国机械工业的细分行业中,仅次于汽车整车制造和其零配部件制造业位居第二;在电工电器行业20多个细分行业中是产值规模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产值规模。

目前,行业产品国内品种满足率和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并已形成了品种齐全的制造体系,在量大面广的中低端产品领域奠定了世界第一的制造能力。

3、电线电缆行业经济形势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规模以上企业为3891家,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40万亿,利润电线电缆行业经济形势与大环境经济形势并不同步,往往会迟1年至2年。

2001年至2013年是中国电网建设和相关基础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高峰期,电线电缆行业从2003年开始,近十年主营业务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23%;2014年行业用铜总量为658万吨,用铝总量为186万吨;2014年出口为200.5亿美元,进口60.1亿美元。

目前,行业步入温和增长期。

4、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4.1 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民营企业主导了整个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河北和广东等省份,中小企业数量占96%以上,产值占据了整个行业的82%左右,产值上百亿的企业不超过5家。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在生产效率、管理成本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

产品主要以中低压配网、建筑和高压电缆等常规中低端为主,市场竞争混乱;海底电缆、超高压和航天、船舶等高端电缆产品缺失。

4.2 盲目扩张,监管缺失铜杆生产能力1.5万万吨;电工铝杆生产能力500万吨;CCV中压交联生产线超过700条;立塔式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生产线超过90条;低压电力和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等的生产能力无法统计,是全球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国,中低档产品可满足全球的经济发展需求,开工率低于30%。

家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家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家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1. 引言中国家电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增长和巨大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家电制造商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库存积压和利润下降。

本文将探讨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饱和度提高中国家电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

由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已经购买了所需的家电产品,并且对新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这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而供应量仍在增加,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2 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电制造商能够生产出更加先进和高效的产品。

这导致制造商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但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制造商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3 激烈的市场竞争家电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制造商试图通过不断扩大产能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导致了过剩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在低端产品领域。

随着竞争的加剧,制造商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3. 对策针对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制造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调整产品组合制造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他们可以关注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可以减少生产低端产品的数量,减少对产能的浪费。

3.2 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制造商可以与供应链伙伴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库存和预测市场需求。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可以减少库存过剩的风险。

制造商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产能浪费。

3.3 拓展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家电制造商来说,拓展国际市场是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进军国际市场,制造商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减轻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同时,利用国际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制造商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产能。

3.4 加大研发投入制造商可以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2025-2031年中国电工电器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工电器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工电器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电工电器行业汇聚了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电工器材制造等一系列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电气机械和器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替代稳步推进,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20-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营收实现85320亿元,同比增长23.7%,营收及增速均达到5年以来的峰值。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营收实现103650.1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总额为5915.6亿元,同比增长31.2%。

截至2024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有望接近14万亿元。

在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的大背景下,电工行业也进入了平稳的中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电工行业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变革、城镇化需求扩展及制度变革等发展机遇,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低碳评价工作,推进“两化”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电工电器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电工电器的定义、分类及主要产品等知识,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工电器行业的发展状况,并对电工电器制造业的财务状况和产量数据做了细致分析。

然后具体介绍了发电用动力设备、输配(变)电设备、高压及低压电器、其他用电设备及基础电工产品的发展,还分析了与电工电器相关的原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随后,报告对电工电器行业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做了详细剖析,最后科学预测了电工电器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是我国电工行业取得恢复性发展的重要一年,据统计,截至12月,我国电工电气行业生产、销售、利润、进出口贸易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好于年初预期,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家宏观经济回升,政策连续、稳定,为电工电气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电力建设带动电工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以来,我国电力建设速度之快,步幅之大令世界惊叹;三是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转旺,也进一步拉动我国电工电气产品出口的恢复性增长。

但是,电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一、我国内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性需求所占比重仍比较大,一旦国家刺激性政策退出,电工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倒退。

二、我国电工电气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在电工行业的一些分行业中,为数不少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往往靠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维持生计,对外依存度过高。

三、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电工电气产品出口方面贸易摩擦不断。

目前,欧盟经济复苏仍是乏力,特别是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债务沉重问题的困扰,可能会拖世界经济回升的“后腿”。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很可能会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保护本国电工生产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电工行业外贸出口业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调查显示,该行业已全面回暖并有多重利好因素,但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近日提供的一份报告称,电缆行业在低端产品中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尤其是各地不顾交联电缆生产能力已然严重过剩的实际情况,仍大量引进立塔式生产线,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和产能闲置等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电器工业行业在包括超高电压等级线缆、特种用途线缆在内的高端产品却产能不足,导致绝大多数产品或原材料依赖进口。

由于硅钢片、电解铜等原材料在诸如低压电器、电线电缆、变压器、中小型电机等基础电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电线电缆产品中原材料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变压器产品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超过70%),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造成了这些基础电工产品成本的大幅提高。

加上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推动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在这些基础电工产品成本大幅攀升过程中,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合理提升,特别是在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压价竞销的情况相当普遍,竞争激烈。

因此,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造成产品低价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使大批企业蜂拥而入,造成企业“过多过滥”。

据了解,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就有1000家之多,电线电缆行业的企业已超过了9800家。

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则导致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市场中,成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产生源头,并凭借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竞争秩序,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显然,这种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行业发展与咨询部高级经济师程仁超说,“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电缆行业,发电设备的产能也超过需求。

”按照国家规划,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末,中国每年将新增7000万~8000万千瓦发电装机的需求量,但仅哈尔滨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3家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的产能就达9000万千瓦。

变压器行业产能过剩对行业带来的影响颇具代表性。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统计,中国变压器的产能大致是世界需求总量的1.5倍。

一些变压器生产企业反映,部分变压器产品最终售价只有原材料成本的80%。

在招投标市场上,国内电力行业招标时多采用最低价竞标的方式,也导致了设备生产企业的降价竞争。

而西门子等国际电器工业巨头,在投标时必会核算生产成本,如果亏损的话宁可不接标。

程仁超认为,产能过剩问题的显现,主要是由于需求过旺,没有约束产能。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总体形势较好的国民经济为电器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

资料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器工业恢复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以上;前三季度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7.05%,各月产销率也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在外贸方面,中国电器工业无论是进出口额、出口交货值还是贸易顺差,多项指标自2010年下半年起全面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最好年份2008年的水平。

“十一五”前四年,中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2亿千瓦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8.7亿千瓦,年均增长13.7%,电源建设对发电设备的强劲需求,带动了发电设备产量的大幅增长。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将是一个重点。

可以预测,其形成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电器工业行业发展动力十足。

在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扩大,已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程仁超建议,国内应该建立产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防止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特别要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大。

2010年是我国电工行业取得恢复性发展的重要一年,据统计,截至12月,我国电工电气行业生产、销售、利润、进出口贸易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好于年初预期,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家宏观经济回升,政策连续、稳定,为电工电气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电力建设带动电工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以来,我国电力建设速度之快,步幅之大令世界惊叹;三是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转旺,也进一步拉动我国电工电气产品出口的恢复性增长。

但是,电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一、我国内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性需求所占比重仍比较大,一旦国家刺激性政策退出,电工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倒退。

二、我国电工电气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在电工行业的一些分行业中,为数不少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往往靠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维持生计,对外依存度过高。

三、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电工电气产品出口方面贸易摩擦不断。

目前,欧盟经济复苏仍是乏力,特别是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债务沉重问题的困扰,可能会拖世界经济回升的“后腿”。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很可能会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保护本国电工生产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电工行业外贸出口业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调查显示,该行业已全面回暖并有多重利好因素,但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近日提供的一份报告称,电缆行业在低端产品中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尤其是各地不顾交联电缆生产能力已然严重过剩的实际情况,仍大量引进立塔式生产线,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和产能闲置等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电器工业行业在包括超高电压等级线缆、特种用途线缆在内的高端产品却产能不足,导致绝大多数产品或原材料依赖进口。

由于硅钢片、电解铜等原材料在诸如低压电器、电线电缆、变压器、中小型电机等基础电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电线电缆产品中原材料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变压器产品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超过70%),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造成了这些基础电工产品成本的大幅提高。

加上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推动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在这些基础电工产品成本大幅攀升过程中,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合理提升,特别是在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压价竞销的情况相当普遍,竞争激烈。

因此,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造成产品低价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使大批企业蜂拥而入,造成企业“过多过滥”。

据了解,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就有1000家之多,电线电缆行业的企业已超过了9800家。

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则导致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市场中,成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产生源头,并凭借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竞争秩序,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显然,这种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行业发展与咨询部高级经济师程仁超说,“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电缆行业,发电设备的产能也超过需求。

”按照国家规划,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末,中国每年将新增7000万~8000万千瓦发电装机的需求量,但仅哈尔滨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3家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的产能就达9000万千瓦。

变压器行业产能过剩对行业带来的影响颇具代表性。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统计,中国变压器的产能大致是世界需求总量的1.5倍。

一些变压器生产企业反映,部分变压器产品最终售价只有原材料成本的80%。

在招投标市场上,国内电力行业招标时多采用最低价竞标的方式,也导致了设备生产企业的降价竞争。

而西门子等国际电器工业巨头,在投标时必会核算生产成本,如果亏损的话宁可不接标。

程仁超认为,产能过剩问题的显现,主要是由于需求过旺,没有约束产能。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总体形势较好的国民经济为电器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

资料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器工业恢复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以上;前三季度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7.05%,各月产销率也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在外贸方面,中国电器工业无论是进出口额、出口交货值还是贸易顺差,多项指标自2010年下半年起全面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最好年份2008年的水平。

“十一五”前四年,中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2亿千瓦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8.7亿千瓦,年均增长13.7%,电源建设对发电设备的强劲需求,带动了发电设备产量的大幅增长。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将是一个重点。

可以预测,其形成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电器工业行业发展动力十足。

在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扩大,已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程仁超建议,国内应该建立产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防止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特别要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