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5篇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5篇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5篇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1 “刚哥躬耕百十天,野生散养君莫嫌,瓜熟蒂落巴土香,皮脆肉沙味甘甜……即可游步亲采摘,__来相见。

”8月5日,一首打油诗在朋友圈传开,不到一周,__村富隆富硒农庄6亩西瓜第一批成熟瓜全部销售。

这是驻__县__镇__村第一书记__支持农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水果、提供务工岗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一件小事。

__村位于长江巫峡口北岸,8个村民小组,村民XXX户1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

20**年县委、县政府把__村纳入精准脱贫整村推进村,当年12月,县交通运输局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__到__村任第一书记。

近两年来,这个第一书记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__村的“公务车” “家住八组的__、四组的向家孝均已七十高龄,行动不便,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两位老人参加活动,他总是提前开车把他们接到村党员活动室。

”该村副主任李大兵说。

这样,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开屋场会、道路施工,__总是开着“公务车”,毫无怨言地服务村民。

一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六组李远成、向传西、张贵成走回去太远。

__看到他们正在发愁,连忙开车将他们送回家。

__接送六组李远成好几次了,他心想:“徐书记送我这么多次了,我得给他油钱”。

便顺手从兜里掏出XX元钱塞给他,__婉言拒绝。

500多天,每天行程数十公里,先后几次更换轮胎。

在扶贫路上,__的私家车成了名符其实的__村“公务车”。

__村的“亲戚”多作为第一书记,__在村里的联系户有九户。

现在九户贫困户都成了他的“亲戚”,最有缘分的要数__老人家。

__介绍说:“之所以和老人家很有缘分,是因为刘老今年69岁了,到农历7月19日就是他七十大寿,比我父亲大两岁。

我参军三年,刘老的儿子还正在服兵役,我应该替远在部队服役的刘先才照看着老人。

” “过年了,他儿子不能回家尽孝,我就去送几瓶酒。

八一建军节他儿子要为国尽忠,我就送点生活用品慰问一下,让做父亲的多一份自豪。

个人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个人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个人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汇总个人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汇总3篇个人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1自办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该同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牵手致富工程和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集体经济。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白马镇三里店村积极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优质苹果成为全村主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立足“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

该同志亲自抓扶贫工作,县监督所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负责帮助被帮扶单位制定脱贫帮扶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导二是制定方案。

我们及时制定了《庆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帮扶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5个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夯实了基础。

三是明确责任。

单位干部和特困户“一对一”帮扶。

驻点帮扶的重点是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扶贫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在扶贫工作中,某某同志同志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

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他带领系统职工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典型事迹一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从严治党责任,做好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阿荣旗水利局包扶干部王君华同志不断加强同党员群众的沟通联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七进农家”宣传读本的作用,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阵地,采取会议宣讲、现场答疑、田间串讲、发放宣传资料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形式,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精神,让村民了解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增强村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引领员入户走访经常遇见群众询问领取低保款、粮食补助金和救助款等惠农政策问题,引领员不怕繁琐与麻烦,耐心细致讲解,遇到困难不推诿。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旗水利局引领工作队成员共举办“七进农家”、对贫困户种养殖业进行培训47期,培训农民314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

二、工作严谨,责任心强引领员王君华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不慎摔倒,头部受伤,缝了十多针,在医院住院一个月,住院期间通过电话积极了解贫困户生活方面的困难,病情得到好转以后及时投入扶贫工作。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逐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长期存在的信访纠纷事项及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动脑子、出点子、找路子,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引领员把引领村组的贫困户和弱势群体作为入户走访的重点对象,详细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导贫原因。

梳理汇总后,将其分为无发展能力的救助对象和有发展愿望、条件的引领对象,采取“输血式”救助和“造血式”引领的方法,为救助对象办理低保、捐衣物,逢年过节送米、面、油和慰问金等。

为引领对象提供合适创业的项目,免费办理贷款,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等。

2016年以来,共慰问贫困群众300余户,送去慰问金4000多元,送去米面油、猪肉等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解决群众困难80余件。

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通用7篇)

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通用7篇)

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通用7篇)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事迹篇1和平农场连续亏损了二十九年,是广东垦区七大贫困场之一。

现有总人口7784人,其中特困职工510户,2146人,占全场职工产数的20%,占总人口的27%。

为尽快帮助职工脱贫致富,省农垦总局和茂名农垦局党组十分重视,两级局扶贫办的同志多次到和平农场与场领导一起研究扶贫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提出要发展立体农业的扶贫工作思路。

为了将农场的扶贫思路尽快落实到扶贫工作中去,几年来,赖超英同志怀着一颗让职工群众尽快摆脱困境的赤诚之心,无私地奉献,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农场的扶贫工作中,走遍了农场26个生产队,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全场扶持的183户,有151户已经脱贫,脱贫率83%,20__年全场劳均收入4123元,比上年增长27%。

一、走队串户,摸清情况。

为摸清全场特困职工的底子,掌握扶贫工作的第—手材料,赖超英带着工会另外一位女同志,不怕辛苦,顶着烈日,冒着寒风,骑车下队,走遍二十六个生产队,走访500多户职工家庭,她的小本子上详细地记录了每个特困职工的各种情况,如职工家庭收入、特困原因、思想状况、技术特长、解困要求和家庭地址等等,这个小本子凝结了她的多少心血,其中的艰辛有谁知?有一次到三队去了解情况,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围都没有避雨的地方,她们两个一下被淋成落汤鸡。

三月的天气还是有点寒气,经雨水一淋,全身又冷又饥,直打哕嗦,即使如此她们仍然坚持继续工作。

有时上山看果园、看猪栏,由于山高路滑摔跤扭伤脚的事时有发生。

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赖超英同志和她的伙伴。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终于详细地掌握了全场特困职工的第一手材料,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建立了510户特困职工档案,为分类实施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苦口婆心,改变观念。

和平场贫穷了二十多年,职工的工资和产品款常常不能及时兑现,职工对贫穷已经麻木了,有—天过一天。

特别是一些特困户人穷志短,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一)高乃x x,男,1961年出生,xx省府谷县人,xx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十年,用于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累计超过6000万元。

20x x年胡润慈善榜评选中,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第91位,成为xx省唯一上榜企业家。

府谷海红子,扶贫高乃则,这已成为府谷县扶贫开发推崇的两张名片。

海红果被喻为钙王,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品牌;高乃则是当地社会扶贫的一面旗帜。

他出身贫寒,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成为陕北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

他致富不忘扶贫,发展回报社会,以自己的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了农民企业家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致富思源,赤子丹心济贫弱。

他时时不忘感恩,倾情回报社会。

对当年帮助过他的乡亲,有钱的入股,有物的参股,年终都给分红。

现在在他的企业入股的有1000多人。

这几年分红最高的有一千多万元,最少有也有四、五万元。

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养老金1000元,大米、白面各一袋,让他们安度晚年。

近年来,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资助当地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道路、饮水工程等,使150多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受益,解决了1000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富而图报,扶贫开发建新村。

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学生了。

高乃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结合县里双百帮扶工程,投资8880万元,从2006年3月开始,用5年时间,分养殖加工、蔬菜生产、产粮、人居公益、生态等5个区,把高庄则村打造成府谷县乃至陕西省的一个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

截止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使该村的面貌和290户1058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精品-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

精品-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

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扶贫个人事迹材料六篇【篇一】“刚哥躬耕百十天,野生散养君莫嫌,瓜熟蒂落巴土香,皮脆肉沙味甘甜……即可游步亲采摘,**来相见。

”8月5日,一首打油诗在朋友圈传开,不到一周,**村富隆富硒农庄6亩西瓜第一批成熟瓜全部销售。

这是驻**县**镇**村第一书记**支持农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水果、提供务工岗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一件小事。

**村位于长江巫峡口北岸,8个村民小组,村民316户11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537人。

2015年县委、县政府把**村纳入精准脱贫整村推进村,当年12月,县交通运输局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

近两年来,这个第一书记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村的“公务车”“家住八组的**、四组的向家孝均已七十高龄,行动不便,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两位老人参加活动,他总是提前开车把他们接到村党员活动室。

”该村副主任李大兵说。

这样,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开屋场会、道路施工,**总是开着“公务车”,毫无怨言地服务村民。

一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六组李远成、向传西、张贵成走回去太远。

**看到他们正在发愁,连忙开车将他们送回家。

**接送六组李远成好几次了,他心想:“徐书记送我这么多次了,我得给他‘油钱’”。

便顺手从兜里掏出20元钱塞给他,**婉言拒绝。

500多天,每天行程数十公里,先后几次更换轮胎。

在扶贫路上,**的私家车成了名符其实的**村“公务车”。

**村的“亲戚”多作为第一书记,**在村里的联系户有九户。

现在九户贫困户都成了他的“亲戚”,最有缘分的要数**老人家。

**介绍说:“之所以和老人家很有缘分,是因为刘老今年69岁了,到农历7月19日就是他七十大寿,比我父亲大两岁。

我参军三年,刘老的儿子还正在服兵役,我应该替远在部队服役的刘先才照看着老人。

” “过年了,他儿子不能回家尽孝,我就去送几瓶酒。

八一建军节他儿子要为国尽忠,我就送点生活用品慰问一下,让做父亲的多一份自豪。

学习总结-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篇

学习总结-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篇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篇【篇一】xx,一名xx县阿用乡里往村委会那根村小组的普通群众,家庭人口4人,由于长期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条件落后,仅靠种植家中的几亩地,只够维持温饱,难以脱贫致富。

但xx不甘贫困,不等、不靠,找准发展路子,用好扶持政策,通过2年的艰苦奋斗,硬是带领同村10户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一、结合实际,深挖当地发展优势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群众,xx虽然家境贫困,但他总是舍不得离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总是想着如何在家乡的这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乡亲父老的命运,让家乡脱胎换骨。

终于,xx看准了流经乡土的西洋江——一条生生不息的生态宝藏,由于该流域海拔低、气温高、河水深、水流平缓、河面宽阔,特别适合罗非鱼的生长,再做到科学开发、科学管理、科学利用,必定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可观的收益。

于是,xx当机立断,随即向阿用乡党委、政府了解了相关养鱼扶持政策,学习养鱼技术。

在阿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与同村10户群众商议后,于2014年7月28日成立了阿用乡那根罗非鱼养殖合作社,xx任法人代表。

于是,xx正式开启了带领群众艰苦拼搏、创业致富的新征程。

二、真抓实干,打铁还靠自身硬养鱼合作社正式成立后,xx不敢有丝毫马虎,鱼苗、鱼食、网箱的采购,日常管理,寻找销售渠道等无不亲力亲为,将个项事务做实做细。

为了管理不出任何差错,他总是不分阴晴、不分昼夜地转战在养殖点上,从不与群众计较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

他总是说:多干就意味着多得,技术进步快一步,就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可能性提高一分。

只有自己拥有一身真功夫,才能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联合发展,提高产业影响力xx在事业发展中,并不会只为自己考虑,他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本领向合作群众倾囊相授,不断提高合作社的整体战斗力,然后让大家形成合力,使合作社的产品实现物美价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巩固合作社销售渠道,让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

个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12篇)

个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12篇)

个人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12篇)(篇一)**,我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该同志自任下伊村“第一书记”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沉下身,传好话,带好头,办实事,办好事,使该村精准扶贫开展得扎实有序,有力地改善了该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现状,其主要事迹如下:一、沉下身,确保对象识别精准。

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上传上报,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到位。

二、传好“话”,确保项目安排精准。

要致富,先修路,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多处走访,实地考察,发现交通不便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今年“5?19”洪灾后,路毁桥塌,针对此情况,他及时地做好了“上传下达”的工作,将筹集到的66.5万元专项资金迅速、精准地使用到位,进行了上棚至下棚、河斜古党至旱坑、河斜树林坝等9个交通项目维修,确保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

三、带好头,确保措施到位精准。

任“第一书记”后,他积极参与村各项事务,亲自带头,具体指导,使河斜昌顺水稻专业合作社、下伊硕穗农业专业合作社、金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并稳健发展,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做到了措施到位精准。

**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要求,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不断地干实事,办好事,在农村教育,农民增收,共同致富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干部到村任职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篇二)脚踏实地谱写精准扶贫新篇章**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

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

自**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谋化扶贫思路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篇一: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案例】“第一书记”心里的“熬煎事儿”2月14日,扶贫“第一书记”祁于的双脚再次迈进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省级贫困村—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塘沙三村。

记得初来咋到时,还怀揣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条“理儿”,这位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地方税务局副局长也曾意气风发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孰料随着驻村的时间一天天累积,他头脑中越积越多的困惑就再也没让他内心稍事消停。

那是初冬时节,祁于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初次来到塘沙三村,当他驾车缓缓驶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景象:村里村外本就不多的耕地一块块撂了荒,田间地头一排排枝叶凋零的核桃树在风中不停地颤抖着,上下村落一座座破旧的院子扎眼地裸露在村头里弄。

驻村后,祁于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哈尕和村主任马成良的大力配合下,分别从组织座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个环节入手,展开近一个月的精准识别工作,筛选出33户贫困户共150人,并在全村范围公示5天,在无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拟定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并逐户建档立卡。

至此,村里的精准识别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但是老祁却得了“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在贫困户扎堆儿的塘沙三村,非亲眼目睹,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竟让人难以想象。

靠什么手段帮扶这些贫困户?怎样才能剜了他们的“穷根”?在面对繁琐复杂的精准扶贫工作时,迷茫的老祁甚至几番打起了退堂鼓。

那段时间,第一书记祁于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四处奔走,先后筹集资金,为33户贫困户发放清油50桶、面粉50袋、大米250千克;给村里的52名贫困学生购买棉衣、棉鞋、手套、帽子等物品。

考虑到村里没有医疗卫生室,贫困老人就医难,12月中旬,在第一书记的求助下,省陆军第四医院专门组织派出的医疗救助队来到了塘沙三村,在流动体检车内给80名村民进行包括b超、x光、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的免费体检并免费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药物。

缓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这让老祁郁闷多日的心情些许缓解了一些。

65岁的马元福老人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抚养着2岁的孙子,因无力承担家里的重活儿,日子已经过得有些“山穷水尽”了。

马元福家破旧不堪的院内是两间加起来不足30平方米的土房,整个房屋墙面充满裂缝,仔细观察能看出这间房子已经走了形。

走进屋里,由空心砖垒砌的土炕上铺着一张破了个大洞的旧毛毡,炕尾的窗帘是一条破床单,炕头摆着一台老式彩电,电视柜是一个倒扣的大纸箱子,掀起电视机后方墙面挂着的那条破旧门帘,里头是一间黑漆漆的小屋子,堆着一堆土豆。

老祁介绍道,马元福一家很少有牛羊肉吃。

“平时的三餐吃洋芋和腌菜,家里的米面油还是扶贫工作队前一阵送来的”,马元福自己说道。

因为他的糖尿病,低保补助金还不够支付他的药费。

临走时,老祁安慰马元福说,可以为他申请危房改造项目,不料,马元福的回答却是:“我可没能力负担危房改造所需要的自筹资金,这房子还是不盖了”。

对此,老祁感慨道,“像这样的贫困户,我们该怎么扶?”塘沙三村贫困面大,致贫原因各有不同,这愈发令祁于感到困惑与苦恼,如今的精准扶贫需要“精准滴灌”,于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老祁瞪着一双大眼睛,满脑子都是精准施策的“招数”,但真正站得住脚的却又寥寥无几,这让他总是翻来覆去夜不成寐!驻村已经4个多月了,第一书记祁于与工作队成员一门心思为贫困户脱贫找出路,也因此赢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那33户贫困户,纷纷为他们的工作点赞。

尽管这样,祁于还是愁眉不展,“输血式扶贫的老法子治得了标,却治不了本,可真要为33户贫困户每户找到一条脱贫的路子,实话很难”,老祁显得有些无奈。

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他的思路是,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将土地、劳力、资金作为股份参股,在村里成立一家专业饲草加工合作社,因地制宜进行玉米秸秆的精深加工和成品饲草的销售,将村里撂荒的土地都利用起来,把扶贫项目的扶持资金都集中起来配合合作社的运作,成品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帮扶进行销售,盈利之后,不仅可以按照占股多少进行分红,还能帮助村里不少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资金是最大的难题啊!”老祁说,这时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迷茫,但下一刻,他的脸上却又表露出坚决的神情,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是要项目也好,贷款也好,只要我们认定让贫困户脱贫这个目标,就是再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办成!”这几个月下来,他为76岁的空巢老人补卓玛卡把户口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迁到了塘沙三村,并把她列入了村里的贫困户。

眼下,他正张罗着四处拉赞助,帮马元福老两口在今年盖上新房,让二老安度晚年……而在老祁为33户贫困户设立的一摞摞精准识别的台账里,则分别记录着每家每户精准施策的意见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越来越完善。

“自打当了村里的第一书记,熬煎事儿的确一件接着一件,但能为贫困群众办些实事,心里总感觉很踏实!”老祁说。

【篇二:雨禾乡川口村精准扶贫工作亮点材料】雨禾乡川口村精准扶贫工作亮点材料川口村基本情况川口村现辖7个社,373户,人口1732人,全村共有耕地9900亩(其中:退耕还林4400亩),人均耕地面积5.7亩,全部为旱地。

全村共有低保户107户、335人(其中:a类15户26人,b类54户164人,c类29户117人,d类9户28人)。

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739人,贫困覆盖面48.8%, 2015年计划预脱贫53户、226人。

有10%左右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2800元的脱贫标准,但收入不稳定;有50%左右的贫困户普遍存在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的“四缺”问题(其中,缺项目的占贫困户的15%,缺资金的占16%,缺劳力的占12%,缺技术的占13%);因特殊原因致贫的达到40 %左右(其中:因学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4%,因病致贫的占10%,因建房致贫的占4%,因婚致贫的占5%,因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致贫的占4%,其他原因致贫的占3%)。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川口村认真学习省、市、区、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争取2015年减贫226人。

- 1 -一是精准开展政策宣传。

村“三委”成员与乡调查小组一起深入各社和农户宣传省市区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上门逐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讲解,帮助他们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村社干部与乡调查小组深入7个社逐户调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按照“入户调查,以社评议,三委商议、乡级审核”的原则,经过三次公示确认,最终确定了全村贫困户,共182户739人,并完善了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三是精准梳理需求清单。

通过认真梳理,川口村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和其他等五个方面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平整魏家沟社土地2500亩,上川口机修梯田600亩,硬化上川口社到夏家台社道路3.6公里,硬化上川口社到魏家沟社道路3公里,沙化上川口到阳屲台、孙家岘社到阳山台、孙家岘到魏家沟、夏家台到阳山台、夏家台到孙家岘、夏家台到冯家梁共27.5公里,建设上川口川排洪渠1.9公里,建设上川口川淤地坝1座,维修32户群众自来水入户设施,安排16户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完成进城务工购房搬迁40户,为种养殖大户解决生产用电,实施太阳能入户90-95- 2 -户,建设垃圾池28个,实施上川口到魏家沟、上川口到夏家台道路绿化,安装太阳板路灯102盏;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家,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家,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及各种杂粮5000亩,土地流转达到4500亩,发展菊芋种植,在退耕还林林地建设万只散养鸡场,养殖猪646头,羊500只,牛30头,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业;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培训两后生40人次,种养殖技术培训600人;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维修、改建原村部为幸福养老院,解决孤寡老人生活问题,配臵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维修山刘舞台、新建三义舞台,建设信用社金融服务点,为群众协调妇联小额、创业、草食畜牧业贷款363万元,完成宽带进村委会;其他方面,配臵6套广播器材。

四是精准细化目标任务。

根据村级和贫困户的需求,制作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包括村社基本情况、产业及社会事业发展、减贫任务及脱贫时序进度表、组织机构和结对帮扶花名册,根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实行“倒逼”法,时间倒排程序,目标倒排进度,任务倒排时限,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

同时,将扶贫攻坚作战图在醒目位臵上墙,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全部臵于“阳光”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五是精准推进帮扶措施。

针对梳理出的需求清单,村“三委”加强与帮扶单位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大力整合各类资金599.7万元,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20万元,在阳山 - 3 -台实施机修梯田500亩,已完成;二是投资38万元,新建上川口至魏家沟排洪渠2.2公里,已完成;三是投资15万元,硬化村级办公阵地大院2160平米,已完成;四是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65万元,实施上川口至阳凹台道路沙化6.7公里,已完成;五是投资16万元,新建幸福养老院1座,已完成;六是投资197万元,实施上川口至阳山台道路硬化3.6公里,已完成;七是投资45.1万元,实施孙家岘至阳山台道路沙化6公里,已完成路基平整,正在铺设涵管;八是投资165.6万元,在阳凹台、夏家台和稍沟边实施机修梯田2400亩,已完成前期测绘,正在招投标;九是投资38万元,建设三义舞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 4 -【篇三:扶贫开发典型案例】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徐建平一、案例背景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

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

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

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

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