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展品细读

合集下载

温州科技馆的展品介绍

温州科技馆的展品介绍

温州科技馆的展品介绍温州科技馆,那可是个充满奇妙和惊喜的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盒,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宝藏。

一走进温州科技馆,就像走进了一个科学的梦幻王国。

这里的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等待被发掘的小秘密。

先说说那个模拟地震的体验装置吧。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怪兽,平时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一旦启动,整个地面就开始摇晃起来,就像大地突然发了脾气。

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脚下不稳,身体也跟着晃动,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一场地震之中。

这时候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威力,不再是从电视或者书本上看到的那种抽象概念。

你看,这是不是比看一百遍地震知识的书都要来得深刻呢?这就是科技馆展品的魅力啊。

还有那个展示人体结构的展品。

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人体百科全书,把我们身体内部的奥秘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你可以看到像迷宫一样的血管,像小房子一样的器官,就像你被缩小了无数倍,然后在自己的身体里旅行一样。

以前我们总是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身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好了,这个展品就给了你答案。

这就好比你一直想知道一个神秘花园里面有什么,然后突然有人打开了大门,让你进去尽情探索。

这感觉多棒啊!再看那关于航空航天的展品区域。

那里摆放着各种火箭模型和航天服的仿制品。

那些火箭模型,就像一个个即将冲向宇宙的勇士,昂首挺胸,充满了力量感。

航天服呢,看起来就像来自未来世界的超级装备。

当你站在这些展品面前,就好像能感受到宇航员们那种探索未知的勇气。

你难道不想像他们一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吗?这就像小时候我们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充满了向往,现在这些展品就像是那把打开向往之门的钥匙。

科技馆里还有一个展示风力发电的展品。

那几个大大的风车叶片,慢悠悠地转着,就像几个巨大的风扇在悠闲地吹着风。

但其实它们可不是普通的风扇,它们正在演示着如何把风的力量转化成电能。

这就像是大自然这个大魔术师在变魔术,风本来是无形的,但是通过这些装置,就能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电。

科技馆展品细读(DOC)

科技馆展品细读(DOC)

科技馆展品细读(DOC)第一篇:科技馆展品细读(DOC)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四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

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血管墙”,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技术细节。

新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800多件展品绝大部分可参与动手。

虽然科技馆门票要到本周末才正式对公众发售,但是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阵地,这里昨天还是迎来许多特邀观众。

今天,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记者提前参观了这座“参观者当家作主”的科学殿堂,下面就把观感奉献给读者。

不要害怕“剧透”,因为这里有太多精彩和奥妙,纸面上描写的内容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体量巨大展品丰富,强调动手性,可看可玩一层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装置就是这面巨大的“机械墙”。

第1层进来被“震”了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间。

从东门看过去,整体建筑让人想起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不对称的几何切割具有律动感和秩序感,正符合科技馆应当具有的视觉形象。

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面看过去,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巨幕影院球形建筑会在水面上留下色彩斑斓的倒影。

步入一层大厅,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的“机械墙”。

这面墙极有形式感,看起来像一个机械主题的浮雕,但却可以运动。

仔细看,发现墙面的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有意地选择了几种能够转换运动方式的机械结构,比如连杆-曲轴机构、快门机构、万象联轴节等等。

榆林科技馆的展品介绍

榆林科技馆的展品介绍

榆林科技馆的展品介绍
榆林科技馆是一座集科普、展示、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科
技馆。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展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科技,了解科学文化。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展品。

1. 宇宙神秘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星系、行星、黑洞等等。


过展品的图文介绍和科普解释,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和神秘,感受宇宙的磅礴和宏伟。

2. 生命奇妙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生命起源、进化发展等等。

这个展区通过各种样本、真实场景、模型等方式展示出生物世界的奇
妙和多彩。

观众可以了解到地球上千奇百怪的生物种类、类型,同时
也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起源、进化和生命链条。

3. 科技创新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主要介绍了各种先进科技和高新技术成果,如3D打印、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等。

这里的展览让观众了解到未来的科技
发展趋势和变革。

同时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科技的本质和作用,更好
地发挥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4. 中华民族文化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

通过各
种文物、实物、图片等方式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彩多姿。

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理解到人文精神的
重要性。

榆林科技馆是一座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博物馆,这里的展
品和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科技和文化的精髓,发挥科技和文化在人
类发展中的作用。

武义县科普展览馆科技展品原理简介

武义县科普展览馆科技展品原理简介

武义县科普展览馆科技展品原理简介一.经典创新科技展品1.捕捉磁场科学原理:磁场.我们身边除了许多看得见的物质,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物质,磁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看不见的磁场,我们却能把他“捉住”!圆盘中心转动的金属球里有条大磁棒,当磁棒转动时,周围的所有磁针都非常顺从的跟着中心球发生偏转变化。

我们的地球是个更大的磁场,由于这个大磁场的存在,我们所用的指南针才能正确指南方和北方,帮助我们识别方向。

2.电磁加速器科学原理:电磁感应.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从而产生电磁力。

如果把钢球放在线圈入口,它会被吸入线圈。

当钢球到达线圈中间时,线圈断电,电磁力消失,钢球依靠惯性继续前行,直至进入第二个线圈入口……就这样,钢珠在圆形轨道中运动,轮流接通六只线圈,速度越来越快。

3.电影的原理科学原理:视觉暂留.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一旦外界光刺激消失,像也随之消失,但视神经对光刺激印象可保留约0.1秒时间,这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

因此只要先后出现在眼前的两幅画面间隔时间小于0.1秒,视神经会把两幅画面“叠加”。

电影放映就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特性:胶卷上每一幅画面是静止的,但当放映机以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让光刺激视神经时,两幅画面更替的间隔只有约0.01秒,这就出现了银幕画面动态的效果了。

4.仿真雷电科学原理:高压发电小朋友们,闪电是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其实闪电并不神秘,你看看听听——我们这不是把雷电捉着了吗。

夏天热空气上升,与高空中的小水滴、尘埃等磨擦,云中产生并聚集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带不同电荷的云层碰撞、或低层云强大的电荷击穿空气到达地面,都会形成闪电与雷鸣。

雷雨天,最好不要站在大树下和空旷地,以免使自己处于雷电的接通尖端(尖端放电),被雷电所伤。

5.风力发电1科学原理:能量转换.风的能量是很大的,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人类利用风能的地方有船帆、风力发电、风力提水等。

6.共振鼓本产品用于演示声波传递并产生共振的原理。

中国科技馆展品及原理

中国科技馆展品及原理

中国科技馆展品及原理中国科技馆是一个集科技、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果。

其中的展品和原理无疑是吸引观众目光的焦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科技馆的一些著名展品及其原理。

首先,中国科技馆展出的“激光干涉仪”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激光干涉仪利用激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长度、角度、折射率等物理量,具有高精度、非接触测量等优点。

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干涉现象,通过光程差的变化来测量被测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干涉仪广泛用于工业制造、精密测量、光学加工等领域。

其次,中国科技馆展出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也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展品。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悬浮技术,通过磁场的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利用磁力推动列车运行,具有速度快、运行平稳等优点。

其原理是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超导磁体在超导态下产生的强磁场与轨道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并运行。

磁悬浮列车在城市交通、高速铁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中国科技馆展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主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装置,具有模仿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和学习算法,实现自主决策和行为执行。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服务行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后,中国科技馆展出的“虚拟现实设备”也是备受关注的展品之一。

虚拟现实设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模拟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将用户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具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等特点。

其原理是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手柄等设备,将虚拟环境实时呈现给用户,并通过用户的动作和指令实现交互。

虚拟现实设备在游戏娱乐、教育培训、医疗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中国科技馆的展品及其原理展示了科技的创新成果和应用前景,为观众带来了科技的魅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中国科技馆的展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对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科技馆展品解说词范文

科技馆展品解说词范文

科技馆展品解说词范文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科技馆。

在这里,我们展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创新产品以及前沿技术的应用。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精选展品,让我们一起开启科技的奇妙之旅吧。

1.未来智能家居未来智能家居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传感器和互联设备的连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区域都配备了智能化设备,例如智能助理、智能插座、智能灯光等。

通过语音指令和手机APP,您可以远程控制家电、调整房间温度、监控家庭安全等。

未来智能家居将给我们带来更便捷、智慧的生活体验。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佩戴VR眼镜,我们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仿佛身临其境。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您可以参观名胜古迹、探索星际宇宙、进行虚拟运动等。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交互体验。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还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3.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展览的焦点之一。

通过感知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优化、智能导航等功能。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城市的交通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将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机器人助手机器人助手是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机器人助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动化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执行特定的工作任务。

例如,垃圾分类机器人可以在家庭中自动识别、分类和处理垃圾;陪伴机器人可以提供陪伴和交流;医疗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和治疗等。

机器人助手的应用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5.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新兴产物,也是本次展览的一项亮点。

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为代表,可穿戴设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时尚设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化功能和个性化体验。

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

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

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讲解中国流动科技馆是一种科技教育展示的形式,它采用流动展示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探索科学的平台。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的展品中,有许多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科技产品和装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流动科技馆中的一些有趣的展品。

1. 智能家居展示智能家居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家居设备、家电、照明、窗帘、音响等设备进行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中,智能家居展示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展品。

通过这个展示,人们可以了解到智能家居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优势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2. 3D打印展示3D打印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制造技术,它可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真实的物体。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中,3D打印展示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展品。

人们可以通过现场观摩3D打印机的工作过程,了解到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3D打印的魅力。

3. 无人机展示无人机是一种可以自主飞行的航空器,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中,无人机展示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展品。

人们可以通过现场观摩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了解到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无人机的神奇。

4. 虚拟现实展示虚拟现实是一种模拟现实场景的技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中,虚拟现实展示是一个非常新颖和吸引人的展品。

人们可以通过现场体验虚拟现实游戏或观看虚拟现实影片,了解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前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感受虚拟现实的奇妙。

5. 机器人展示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设备,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中国流动科技馆中,机器人展示是一个非常亮眼的展品。

人们可以通过现场观摩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了解到机器人的种类、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机器人的魅力。

以上就是中国流动科技馆中的一些有趣的展品,它们展示了科技的魅力和应用的广泛性,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科技、探索科学的平台。

科技馆力学展品介绍

科技馆力学展品介绍

科技馆力学展品介绍一、不倒翁不倒翁可好玩啦。

它圆滚滚的身子,不管你怎么推它,它最后都会回到原来的直立状态。

这里面可藏着力学的小秘密呢。

不倒翁的底部是比较重的,重心很低,当我们推它的时候,它会倾斜,但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它又会晃回来。

就像一个倔强又可爱的小胖子,怎么都不会摔倒。

每次看到不倒翁晃来晃去又稳稳当当的样子,就感觉像是在看一场小小的魔术表演。

二、锥体上滚这个展品超级神奇。

你看那个锥体,明明是放在一个倾斜的轨道上,但是它却能往上滚。

其实啊,这是因为轨道是两头宽中间窄的,虽然看起来是向上倾斜,但实际上锥体的重心是在下降的。

这就误导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以为锥体在违反重力往上滚呢。

每次看这个展品,都会感叹力学的奇妙,就像它在跟我们玩一个视觉的小把戏。

三、滑轮组滑轮组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在合作。

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呢能省力。

当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既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啦。

就像大家在拔河比赛的时候,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把一件很困难的拉重物的事情变得轻松起来。

你可以亲自去拉一拉那些连接着滑轮组的绳子,感受一下不同滑轮组合下用力的差别。

四、离心现象演示器这个展品一启动就特别酷。

当它快速旋转的时候,里面的小球就会被甩到边缘。

这就是离心现象啦。

就好比我们坐过山车,在高速转弯的时候,感觉自己要被甩出去一样。

这是因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时候,有一种向外的力。

通过这个展品,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离心力是怎么一回事,特别有趣。

五、惯性演示器惯性演示器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惯性的存在。

比如说,当一个小滑块在一个光滑的板上,突然推动或者停止板的时候,小滑块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和我们在汽车突然启动或者刹车的时候的感觉是一样的。

如果汽车突然启动,我们的身体会往后仰;突然刹车,身体会往前倾。

这都是惯性在作怪呢。

这些力学展品都像是一个个无声的老师,在科技馆里给我们讲述着力学的有趣故事。

它们把那些在书本上看起来很枯燥的力学知识,变得生动又好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四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

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血管墙”,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技术细节。

新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800多件展品绝大部分可参与动手。

虽然科技馆门票要到本周末才正式对公众发售,但是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阵地,这里昨天还是迎来许多特邀观众。

今天,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记者提前参观了这座“参观者当家作主”的科学殿堂,下面就把观感奉献给读者。

不要害怕“剧透”,因为这里有太多精彩和奥妙,纸面上描写的内容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体量巨大展品丰富,强调动手性,可看可玩一层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装置就是这面巨大的“机械墙”。

第1层进来被“震”了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间。

从东门看过去,整体建筑让人想起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不对称的几何切割具有律动感和秩序感,正符合科技馆应当具有的视觉形象。

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面看过去,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巨幕影院球形建筑会在水面上留下色彩斑斓的倒影。

步入一层大厅,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的“机械墙”。

这面墙极有形式感,看起来像一个机械主题的浮雕,但却可以运动。

仔细看,发现墙面的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有意地选择了几种能够转换运动方式的机械结构,比如连杆-曲轴机构、快门机构、万象联轴节等等。

机械墙就像具有“磁力”,让人在把目光移走时会感到“黏滞感”,这更增加了看到大厅里巨大的“生命螺旋”时的惊奇感。

这座玻璃钢雕塑用手拉手的男女人体造型来表现DNA的双螺旋结构,高达47米。

虽然横在面前高高的扶梯让人很想立刻冲上第二层,但是且慢!第一层还有三个大展厅等着你。

“华夏之光”展厅专门表现我国的古代科技成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众多复原的水力机械装置在展厅里不停忙碌着,哗哗的水声和“碌碌”的机械声相映成趣。

强调“参观者自己动手”在这个厅里体现得很充分,“鲁班锁”、“九连环”、“鱼洗”,各种中国古代益智玩具让参观者玩得不亦乐乎。

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两型“地动仪”,一个是我们熟悉的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倒立杆”模型,一个是冯锐先生“复原”的“悬垂摆”模型,一立一垂的两个杆,让观众可以自己参与到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当中。

而同在一层的收费厅“科学乐园”用色彩斑斓的卡通形象引导儿童认识一些科学道理,这里有很多梯子可爬,很多水可玩,还有一个小舞台让小朋友们唱歌跳舞。

另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厅,这回展示的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三十年”成就展。

第2层和科学家一起探索二层公共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具恐龙化石。

除了恐龙,气泡成像和动态变形墙也是二层公共区域的亮点。

气泡成像靠机械电子装置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气泡,这样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就能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而动态变形墙利用一系列气动结构让一面墙像波浪一样动起来,甚是惊人。

二层的展示厅是科技馆传统的“戏肉”———基本科学原理的展示和趣味小实验。

这里并不乏大型的视觉效果,A厅主要讲述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巨大的晶体模型和天体模型,还可以看到很Q的可以动的科学家塑像。

很多互动的展示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旋转的金蛋”,一个金属蛋可以在一个圆盘上不停转,就像着魔了似的。

原来圆盘的下方有通电线圈,会在空间产生旋转磁场,而金属蛋是闭合的导体,线圈所形成的旋转磁场会在金蛋中产生电流,并形成磁场,两相作用,就让金蛋着魔似的旋转。

而探索与发现B厅主要介绍数学、声学和生物学的知识,里面有大型的生物组织模型,包括神经元细胞、肌肉细胞和精卵结合模型等,效果很奇幻。

第3层科技如何改变生活中国科技馆新馆顺应世界科技馆发展潮流,不是呆板地按照学科划分展示区,而是强调了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层展示区的总标题就叫“科技与生活”,分别介绍了交通机械、农业、健康、居住和信息传播中的科技。

这一层是多媒体互动技术用得最多的区域。

在A厅“健康之路”展示区有一个“血管墙”,巨大的可以走人的血管模型上有两个瓶子,以不同的速度注入红色液体,以演示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区别。

为了说明人体中所含的大量水分,有一个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站在一台电子秤上,电脑计算出他身体里水分的大概重量,然后参观者往另一台电子秤上放水桶,直到和自己身体里的水大体相当,参观者会在气喘吁吁地忙完一通之后惊讶自己“含水量”如此之高。

在B厅展示了吸尘器、抽油烟机、抽水马桶等用品的抛面模型,其原理清晰呈现。

C厅展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里有一个“数字水墙”,通过精确释放水滴,可以让落下的水幕在空中承现各种形状或字样。

C厅另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项目是“打击病毒”,孩子们可以用一个造型很夸张的玩具枪打击屏幕上闪现的病毒、蠕虫和木马。

D厅展示了交通和机械方面的科技,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候机楼”的模型,机场的全景画非常精彩。

满厅的飞机、火车、潜艇模型会让喜欢机械的孩子们欢呼鹊跃。

第4层人类如何面对未来看过三层的展厅,亲身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参观者来到四层“挑战与未来”主题展厅。

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基因技术、太空技术、海洋科学是会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而地球环境的恶化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为涉及很多新概念,设计者想出各种办法来增加易懂性和互动性。

在A厅里,巨大的中国气候变化沙盘模型让人印象深刻,而核聚变原理的演示则非常巧妙,参观者需要用相当大的力气挤压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挡板”,屏幕上的卡通化的氘原子随之越挤越近,等到一个临界点时,氘原子会化成一团火光,形象地阐示了“高压引发核聚变”的难度。

而B厅的基因技术和航天技术的演示强调了中国人的贡献。

中国科技馆的新馆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旧馆的2.5倍。

在里面走上一圈会让人感到“腿软”。

让人这样“过瘾”的大馆真不多见。

恐龙广场首次揭幕在科技馆二层的中央大厅,记者看到,三具来自云南楚雄的珍贵恐龙化石都“站”了起来。

身高15米的“阿纳川街龙”依着大厅南墙,正低头看着脚下,身材精瘦的肉食“双脊龙”正整备攻击温顺的“许氏禄丰龙。

这三具化石分别来自云南楚雄,其中“阿纳川街龙”绝对是目前北京展出最大的恐龙。

除了地面三只恐龙化石,空中还有两只恐龙飞艇,其中一只看上去有点像乌龟的是大板龙,一只嘴巴尖尖看上去像海豚的,是一只鱼龙。

这两具恐龙飞艇里面充满氦气,依靠雷达飞行。

他们与恐龙化石一动一静,一真一假相互呼应。

四层展品全是高科技位于科技馆新馆四层的挑战与未来展厅,一定是整个馆内最高科技的一个展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上天下海的一切最高科技设备。

如果觉得只看不过瘾,你可以“操控”核裂变与核聚变,也可以亲自“操刀”进行神经干细胞微创手术。

天文爱好者在这里还可以化身宇航员,“参与”空间站对接,并在空闲的时候去看看盖有蔬菜大棚的月球基地。

临走时,穿着咱们神州七号的出舱服留个影吧,照片可以及时发到你的电子邮箱。

所有这些操作,你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

据介绍,新馆此次增加了互动展品,希望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还能在动手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5名小志愿者上岗解说昨天的参观现场,还有25名10岁左右的小志愿者充当讲解员,充满童趣的讲解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据介绍,这批小志愿者从暑假就开始培训,新馆开馆后,他们将在每个周末轮流来“值班”。

任务主要是在儿童展厅“科学乐园”进行科学表演,以及在二层的恐龙大厅进行恐龙知识的讲解。

科技馆表示,将长期开设小志愿者的培训,下一批小志愿者将在春节前后招募。

除了这些小志愿者,整个科技馆还有140名讲解员在各层服务观众。

■体验乘坐潜艇经历深海探险想过把潜水瘾,跟我来吧。

“海底剧场”展览项目,实际上是一艘名为“中科号”的深海潜艇。

潜艇里,有船长位,在这里可通过手杆操作潜艇,进行上下升降,左右转向,以及停顿前进。

船舱可容纳10位乘客,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乘客可在艇身旁边的观景窗,欣赏海底沿途风景。

航程大约7分钟,第一站到了美丽的珊瑚礁海域,我马上手动打开探照灯,透过潜艇前方,两侧以及脚底的观景窗,看到美丽的珊瑚礁、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我们身边。

第二站是海底热泉,在这里享受短暂的“海底温泉浴”之后,潜艇迅速驶入拥有丰富海底生物的海域,突然,前方有一头巨大的鲸鱼冲过来,所有乘客屏住呼吸,幸好,船长高超的驾驶技术使我们安然度过危险。

接下来,潜艇还把我们带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探险。

穿过时间隧道,最后一站,我们置身100年后的海底城市。

这个城市有海底酒店、海底住宅、海底工厂。

当然,这段旅程不是真在海中,而是通过艇内配备的屏幕和音效,让观众有置身海底的感受。

科技馆展品细读:生命的魔戒陨石之“王”2009年09月20日08:41:41 来源:新京报【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关闭】【Email推荐:】中国科技馆新馆全景扫描重装上阵可看可玩在波澜壮阔的生命长卷中,有一个神奇的角色,“意外”地出现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各个篇章———它就是陨石。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人类还无法回答。

科学假说林林总总,其中一种就与陨石有关:科学家从和太阳一样古老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被誉为生命基石的氨基酸,而且其中一些种类从未在地球上发现过。

也就是说,在地球诞生之前,这些氨基酸就已经随着陨石在太阳系中游荡———极大地开拓了科学家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地球生命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家一直在思考全球灾变对进化的推动作用。

陨石学家分析陨落地球的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发现它们其实是数十颗类地小行星的残骸———我们周围天体的毁灭性碰撞并不罕见。

依据这一线索,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物种更替进化与地外物质的撞击有很强的关联,特别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很可能直接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的中生代物种大灭绝(大约70%的物种被彻底从地球上抹去)。

而恐龙的意外灭绝,却赋予哺乳动物快速进化称霸地球的机会。

天体撞击作为进化的推手,对地球生命是幸运,还是不幸呢?生命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面对这个科学终极问题,陨石这枚生命的魔戒给了人类很多的启示。

Brenham橄榄陨铁陨石之“王”命名:Brenham橄榄陨铁分类:石铁陨石PMG-an发现时间:1882年发现地点:美国堪萨斯州标本重量:3250克尺寸:164mm×229mm×85 mm共同收藏: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太阳系类地行星和小行星母体为近似球粒陨石的松散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