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龙族女子蝴蝶式文面习俗
独龙族女子纹面习俗

独龙族女子纹面习俗
独龙族女子纹面习俗独龙族纹面女子独龙族纹面女子
纹面是许多原始氏族、部落所共有的一种习惯,并以此作为美的表征,解放以前,独龙族还保有这样的习俗。
按传统的习惯,女子一般在年满十二、十三岁时,就必须纹面。
由于地区和习惯上的不同,纹面形状的种类差异较大,纹面由有专门技术的妇人进行,纹面时,将三、四根刺扎在一起,在前额、双颊、鼻子及下颚各部分刺上各种图案的花纹,然后在刺破的部位涂上锅烟及蓝色料珠研沫混合的油膏,使其浸入皮肤里面,复原以后,脸上即呈现出蓝黑色的花纹,她们以纹面为美观。
南部地区,妇女也有纹面的风俗,但仅在上唇及下颚一小块,形状很像男人的鬍鬚。
关于纹面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妇女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第二,作为划分各个氏族、家庭集团的标志;第三,纹面之后可以避邪;第四,防止察瓦龙藏族土司抢夺独龙妇女为奴。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独龙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
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
那么,独龙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独龙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独龙族的风俗习惯【黥面遗俗——远去的黥面遗俗】文身,古代称“雕题”、“黥肌”、“黥面”、“绣脚”、“绣面”、“刺墨”、“扎青”等。
是用刺、针、刀等尖状锐器在皮肤上刻刺花纹或符号,渗入颜色,使之保存终生,永不褪落的身体装饰方法。
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以为装饰或进行宗教活动的习俗发展而来的。
曾广泛流行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
至今,这些地区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装饰,举族挚不辍。
我国的东南、西南地区,古代文身之风也很盛行。
直到近现代,在黎、傣、布朗、德昂、独龙、基诺、佤、怒、景颇、珞巴、高山等民族中,这种习俗还残留有一定的遗迹。
独龙族妇女文身的部位主要侧重于脸部,因此常称之为“画脸”、“文面”。
每当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以象征成年。
施文时,由老年有经验的妇女先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小木棍敲击荆棘的硬刺或带针的木棍,使之依图案刺破皮肉,再将锅底灰或草汁揉入伤口,脱痂后即成青蓝色纹样。
纹样大致可分两种:独龙河中上游地区,多自眉心至鼻梁文刺相连的菱形纹五六个,然后以嘴为中心,向鼻翼的两侧展开,继续刺联缀的小菱纹,经双颊至下颌处汇合,组成一方圈,方圈内竖刺条纹,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横刺点状纹。
整个图案就像展翅欲飞的蝴蝶。
独龙河下游地区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文二三行竖条纹。
部位不文。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的传说,独龙族妇女纹面习俗的由来,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近两三百年来,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纹面女。
她坐在独龙村寨的火塘旁烧一堆大火煮一大壶水淡淡的青烟弥漫了整个屋子端一簸箕黄豆慢慢挑拣用独龙语跟儿女闲谈温润的水汽氤氲着纹着蝴蝶图案的脸庞那蝴蝶正张开斑斓的翅膀飞到仿佛时间都在此静止的独龙江美丽的独龙江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这里居住着一个人口仅五千余人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这个地方存在着太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最为奇特的是独龙族妇女纹面的旧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就需纹面,用竹签蘸上锅底的烟灰,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纹形,然后用荆棘刺出图案,并马上敷上锅烟灰着色,所纹图案终生不退,成了永远也擦洗不掉的记忆。
独龙族纹面的技术现已失传,她们成为了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
关于独龙族纹面的解释,民间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一是独龙族为防止异族土司和奴隶主掳掠独龙女为奴而纹面;二是纹面习俗与该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关,独龙族认为人的亡魂“阿细”最终会变成各色的蝴蝶飞向人间而自灭,这种古老的意识意念反映到纹面上,即把整个脸纹划成似张开双翅的蝴蝶。
独龙族的最后的纹面女们说:“纹面承载了她们一生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我们民族的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是一定要纹面的,表示已成年。
母亲、阿姨都纹面,我们也觉得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我大姨给我纹的面,那时也没有麻药,纹面很痛,眼睛和嘴肿得都张不开。
”说起纹面时没有麻药带来的痛苦,董春莲用手蒙着脸不停地摇着头。
木文新15岁纹面,家里有六个姐妹就她一个人纹面,而纹面也是极自愿的,“我们民族内部的小伙子并没有觉得纹面是丑陋的,一样能获得小伙子的爱情。
”这个84岁的老人有过一生难忘的爱情。
年轻时最快乐的事是在节日里穿上漂亮的衣服去看剽牛,然后跳舞和唱歌,寻找自己喜欢的小伙子。
但我和我丈夫是在劳动的时候认识的,他很喜欢我唱的歌。
他去逝后,我时常唱我们民族的歌来怀念他。
”木文新说完突然害羞地捂住脸笑起来,然后看着远处的大山,唱了一首独龙族的情歌,虽不懂其中的内容,但听得出其中深沉的思念和忧伤。
神秘的纹面民族

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
•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龙族人民的思想得到 了解放,甚至对于美的追求也趋向大众化, 独龙族的女人开始摒弃了纹面这一民族习 俗。现在的独龙族女人已经不再纹面。纹 面的女人在独龙族现在已经是屈指可数。
• 谢谢观赏
独龙族妇女纹面的原由
• 独龙族妇女纹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新 唐书·南诏传下》记载:“……在云南徼外 千里五里,有纹面濮。俗镂面,以青涅 之……”。根据有关专家考证,“濮”字是 古代对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俗 镂面,以青涅之”与今日所见独龙族妇女 的纹面习俗相似,说明独龙族妇女纹面在 唐朝以前就已存在。这种习俗的起源有可 能是唐以前的更早年代,但由于独龙族历 史上无本民族文字,故无法考证。
• 关于独龙族妇女纹面习俗由来的解释多种多样, 不外以下几种:1、防止外族奴隶主和蓄奴主抢 亲而纹面。据说,历史上独龙族妇女容颜秀丽, 西藏察瓦隆土司和怒江地区的蓄奴主早就垂涎三 尺,他们经常到独龙江虏掠人口,充当其家庭奴 隶。美丽的独龙族妇女为了逃避被掠为奴的悲惨 命运,于是妇女们忍痛纹面毁容,从此纹面之风 在独龙族妇女中盛行。2、妇女纹面是成人的标 志。据说独龙族妇女纹面一般都在十二三岁,表 示进入成年的意思,据了解,年岁小或年岁大的 一般不纹面。3、纹面是一种美丽的标志
神秘的纹面民族
怒江独龙族
独龙族简介
• 独龙族是人口较少的民族,旧称“俅人”。 分布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 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 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 唯一聚居地。目前约有7400人。使用独龙 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曾有原始群 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 女有文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 ,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纹面女独龙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独龙江流域。
独龙族的文化和传统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纹面女更是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龙族纹面女是独龙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象征,她们面部穿孔并装饰上特定的纹样,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美丽。
独龙族纹面女的形象独特而神秘,常常在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中出现。
独龙族纹面女的面部纹样主要包括线条和点状装饰,这些纹样通常由黑色和红色组成。
纹面女的线条纹样常常延伸至眉骨和太阳穴部位,与整个面部的纹样相互呼应,形成一系列独特的装饰效果。
而点状装饰则常常集中在眉毛下方和两颊,衬托出纹面女的神秘而迷人的气质。
独龙族纹面女的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独龙族传统文化和祖先的一种致敬。
这些纹样对于独龙族来说拥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力量、美丽和智慧。
独龙族人相信,纹面女的纹样是神灵赐予的礼物,具有神秘而神圣的力量。
传统上,纹面女是独龙族婚礼上重要的角色,她们会化妆并穿戴传统的服饰,以展示自己对新娘、新郎和整个家庭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纹面女在婚礼上的扮演也体现了独龙族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尊重。
她们的出现使整个婚礼充满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冲击使得独龙族的年轻一代对纹面女的传统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
然而,独龙族人民对于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非常重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独龙族的文化传统,独龙族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独龙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纹面女的展示和比赛等。
通过这些举措,独龙族的年轻一代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了对纹面女的认同感,并开始积极参与和传承独龙族的传统文化。
独龙族纹面女作为独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不仅仅是一种面部装饰,更是独龙族人民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尊重。
《独龙花开》的读后感

《独龙花开》的读后感
《独龙花开》的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谢老师布置的暑假必读书单,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
这本书不仅给我们介绍了神秘的独龙族,而且还给我们讲了独龙族的名族小学发生的一些趣事。
从书中我知道了,独龙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命名的少数民族。
独龙族曾经有一个习俗,这里的女孩子一到十三四岁就要文面(在脸上刺青)因为在新中国解放以前,有许多外族的土司会抢夺独龙女做奴婢。
独龙族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只有用这种残忍的方法掩盖她们的美丽。
在独龙江,文面女受到绝对的尊重。
解放以后,各民族互相平等了,就再也没有一个独龙女需要文面了,这象征着陈旧的、愚昧的过去已经彻底消失了。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独龙族有一个民族符号“约多”。
约多是独龙族的毛毯,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它象征着幸福和美满。
·马库小学的同学们开办了一个约多工艺班,大家都在认真地学织约多。
他们希望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并推向全世界。
约多这项传统文化将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独龙族的民族习俗和符号。
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而有希望的名族。
我要向这个民族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以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用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
独龙族纹面现象的符号学解析

独龙族纹面现象的符号学解析作者:高永芳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4期摘要:纹面现象是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双重属性,体现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当纹面图案作为符号存在时,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这种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进程中,具有传承文化,传递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独龙族;纹面现象;符号;传播20世纪初,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在瑞士,皮尔士(Charles Saunders Peirce,1839-1914)在美国,分别创立了现代符号学。
这一研究的方法很快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注意。
同时,符号学思想和理论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得到很快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独龙族纹面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揭示其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挖掘独龙族纹面图案在独龙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在民族交往中的功能。
一、图案-符号―传播(一)图案与符号在索绪尔的术语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记号(signe)的组成部份"[记号是可以用"符号"来代替的。
符号又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独龙族纹面图案显示的结构,虽然历经演变,但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形式:即蝴蝶形状,以鼻尖为对称轴,向脸两侧分布。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属于独龙族纹面向人们展示的"表达面",即能指。
通过图案我们联想到这神秘民族历史上曾受过其它民族的侵害、掠夺,联想到他们的生活风俗、审美禁忌等。
这种从图案"表达面"所感受到的隐藏在图案后的文化含义,就是独龙族纹面图案所被赋予的"内容面"即所指。
(二)符号与传播"符号本身是具有意义的,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符号和意义的关系体现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意义却是多变的。
2023年最新的独龙族为什么纹面

2023年最新的独龙族为什么纹面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独龙族,少女出嫁前必须文面,那么你知道独龙族女子为什么要纹面吗独龙族女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的独龙族女子纹面的原因和服饰特点。
独龙族女子纹面的原因关于文面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了不被外族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还有一说是是对蝴蝶的崇拜。
文面女脸上的花纹都是蝴蝶的变形蝴蝶--这种美丽的生物承载独龙族对美的想象。
而且独龙人认为人的亡魂最终将变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只有文面死后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认。
这大概是关于文面来由的最美丽的传说了。
李文清爽快地答应了陈慕琼想见见文面女的要求,并乐意为陈慕琼充当向导和翻译。
他们一起爬上几百米的玉米地山坡,走访了献九当村齐当组两位还健在的文面阿婆。
其中一个阿婆有个好听的名字喃,今年67岁,白净脸上的青色刺纹,下巴为竖纹排列,脸部为均匀的点状排列;另一个阿婆今年75岁,个子矮,皮肤黑,但身板硬朗,有个汉族的名字叫杨秀莲,13岁文面,表示姑娘到了嫁人的年龄,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外族掳掠。
独龙江以北的中上游各地,妇女文面样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少女出嫁前必须文面。
文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小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用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文,让其渗入皮下。
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文样便永留脸上。
文面习俗主要盛行于独龙江北部接近西藏察瓦龙地区的一、二、三村即龙源、迪朗、献九当和孔当。
有专家认为,从脸部刺纹多少的地域分布,可以推断在受掳掠威胁大的以上地区,满脸刺纹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外族掳掠。
建国后,社会制度变革,民族平等,掳掠之风禁行,让美丽的独龙族少女痛苦的文面习俗随之湮灭。
以往的困惑与不解烟消云散,我发现了我曾朦胧中想追寻的,那就是人生的历练,生命的张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 82 2 K 9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434 2 1 )30 7 - 17 -4 X(0 1 0 -0 30 4
作者简, : r王鑫欣(96一 , 福建漳州人 , 18 )硒 中 国成立 后 , 周 恩 来 总 理 的 亲 洛” “ 。 新 在
切关 怀 下 , 据本 民族 群 众 代 表 的 意 见 , 15 根 于 9 2年废 弃“ 俅人 ” “ 、 曲人 ” 等称谓 , 正式 定名 为独龙 族 。
在 独龙 族 的历史 中 , 曾经 有 一 段 女 子 蝴 蝶 式 文 面 习俗 的历史 , 即在 女 子 白净 的脸 上 文上 一条 条 的花 纹 , 该 花纹 宛似 一 只展翅 欲 飞的 蝴蝶 。独 龙 族 女子 究竟 是 基 于什 么样 的原 因而 文 面呢 ?她 们 文 面是 被迫 抑 或是
王 鑫 欣
( 南师 范 大学 历 史与行政 学院 , 云 昆明 6 0 9 ) 5 02
摘 要 : 活 在 云 南省 独 龙 江 大峡 谷 的独 龙 族 女 子 , 至新 中 国成 立 时 仍 然保 留 着一 个 古 老 的 文 面 习俗 。 关 于 独 龙 族 女 生 直
子的文面习俗 , 史学界许 多学者在有 关独龙族 女子文面的真正原 因 以及独龙 族这 一文 面习俗是 否仅局 限于女子 方面众 说 纷纭。本 文认 为独龙族女子 蝴蝶 式文 面 习俗 的产 生是 多种 因素综合 作 用的结 果。本文 推测在 独 龙族历 史发展 的早
一
、
治 州贡 山独龙 族怒 族 自治县 内 。该 县 北邻 西藏 自治 区 察 隅县 , 与迪 庆 藏族 自治 州 的德 钦县 和维西 县接 壤 , 东 南邻 福 贡县 , 西连 缅 甸 联 邦 共 和 国 。他 们 主要 居 住 在 贡 山县 西部 独龙 江大 峡谷两 岸 。汉 文 史籍 中关 于 独龙
2 1 年 3月 01 第 2 第 3期 8卷
湖北第 二师范学院学报
J u a fHu e n v ri fE u ai n o r l b iU ie st o d c t n o y o
M a . 01 r2 1
V0 . 8 N . 12 o 3
浅 析 独 龙 族 女 子 蝴 蝶 式 文 面 习俗
独龙 族 , 云南 少数 民族 中人 口最 少 的 民族 之 一 。 据 20 0 0年 第 5次人 口普 查 , 时 的独 龙 族 只 有 7 2 当 46 人 。1他们 主要 分布 在 云南 省 西 北 部 的怒 江 傈 僳 族 自 【 1
独 龙族 女 子蝴 蝶式 文 面 的诞 生 独 龙族 没有 自己的 文 字 记 载 , 有本 民族 文 面 的 虽
载 的文献 是 《 元一统 志 》 “ 江路 , 有八 种 , :丽 蛮 日磨 些 、 日 白、 日罗 落 、 日冬 闷 、 日峨 昌 、 日撬 、 日吐 蕃 、 日卢 , 参
错 而居 。 其 中 , 撬 ” “ ” 异 写 , 独 龙 ” 随后 ” “ 为 俅 的 即“ 。 的整个 明代都 没有 关 于 独 龙 族 的 记 载 , 至清 朝 独 龙 直
传 说 , 是 说法 不 一 ; 史 文献 中关 于独 龙族 的记载甚 但 历 少 。独 龙族 文 面 的真 正原 因众 说纷 纭 、 衷一 是 , 莫 学术
族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樊绰的《 蛮书》 载 :南 诏特于 , “ 摩 零 山上筑 城 , 腹 心 、 寻 传 、 傍 、 零 、 弥城 等 置 理 长 摩 全 五道事 云 。凡 管金 齿 、 漆齿 、 面 、 绣 雕题 、 耆等 十余 部 僧 落 。据 云南 著 名 的 民族 史 专 家 方 国瑜 先 生 考 证 , 僧 ” “ 耆” 就是 独龙族 的先 民。2 史 籍 中 明确 关 于独 龙族 记 L
自愿 呢?根 据 夏瑚 的 《 俅 边 隘 详 情 》 载 独 龙 族 只 怒 记 有 女子 文 面 。历 史上 的独 龙 族 真 的只有 女 子文 面 抑或
是 男女 都可 以文 面 呢?
界对于独龙族文面的原因有重大分歧。笔者认为一种 文化 现象 的产 生不 是 由单 一 因素 决 定 的 , 而是 在 特定 的历 史背 景下 由 自然 和人 文 等多 种 因素综合作 用 的结 果 。同样 , 独龙 族 蝴 蝶 式 文 面 习俗 的产 生 也是 多 种 因 素综合 作 用 的结果 。 ( ) 一 独龙 族先 民“ 身断 发 ” 文 习俗 我 国 民族 语 言学 家 经 过 大 量 的科 学 调查 、 证 表 取 明 , 属汉 藏语 族 的各 民族 , 凡 都与 我 国古代 的氐羌部 落 集 团有着 密 切 的联 系 。4独 龙 族 语 属 于汉 藏语 系 , l 因 而独 龙族 的先 民也 应 是古 代 氐羌 族群 中 的一个 重要 的 组成 部分 。 西南 夷 的先 民是 古 代 的 百越 民族 , 氐羌 族 又是 西 南夷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 氐羌族的先民就是古代 的 百越 民族 。“ 文身断发 , 以避蛟龙之害” 是越人的共 同 特征 。《 隋书 ・ 南蛮传》 中记载 : 南蛮杂类与华人错 “ 居, 日蜒 、 日骧 、 日俚 、 日僚 、 日迤 , 无 君长 , 山洞而 俱 随 居, 古先 谓百 越 也 。其 俗 断发 文 身 , 如相 攻讨 , 以微 浸 弱, 称属 于 中 国 , 列 为 郡 县 。 同之 齐人 , 复详 载 。 皆 不 ” 从 此记 载 中 , 我们 可 以得知 西 南 夷 ( 括 氐羌 ) 隋唐 包 在 便 已经 承认 云南 古 代居 民是 越 人 , 而且从 越人俗 , 断发 文 身 。我 们 也知 道 同 为 氐羌后 裔 的哀 牢夷 ( 族 的祖 彝 先) 早在汉代就有文身之俗 : 后 汉书 ・ 《 西南夷列传》 有这样一段记录 : 哀牢夷者……种人皆刻嘎其身, “ 象 龙 文 , 皆著尾 。 这 些 充 分 说 明 了西 南夷 自古 就有 文 衣 ” 身 习俗 而 且历 史悠 久 , 为 西 南 夷 重 要 组成 部 分 的 氐 作 羌也应 该 自古 就有 文 身 习俗 。
族 又开 始零 星散 见 于 历 史 的典 籍 中 , 雍 正 《 南 通 如 云
志》 卷十四载 :俅人 , “ 丽江界 内有之。披树 叶为衣 , 茹 毛饮血 。无 屋 宇 , 山 岩 中。 过 去 , 龙 族 没 有 统 一 居 ” 独 的族 称 , 他们 往往 以 自己所 居 住 的 区域 作 为 自己 的族 称, “ 如 独龙 ” “ 麻 ” 他 ( 人 ) 有 “ 人 ” “ 、迪 。 汉 称 俅 、 俅 子” “ 或 曲人 ” 傈 僳 族 称 之 为 “ 帕 ” 藏 族 称 之 为 ; 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