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遥感图像分类(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K-均值算法的聚类准则是使每一分类中,像素 点到该类别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其基本思想是, 通过迭代逐次移动各类的中心,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 止。 收敛条件:对于图像中互不相交的任意一个类, 计算该类中的像素值与该类均值差的平方和。将图像 中所有类的平方和相加,并使相加后的值达到最小。 设图像中总类数为m,各类的均值为C,类内的像 素数为N,像素值为f,那么收敛条件就是使得下式最 小:
6.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然后,给定一个光谱相似性比较阈值,依次 把抽样集中每个像素的光谱特征与初始类别的光 谱特征进行相似性比较,若该像素与初始类别相 似,则作为该类中的一个成员,若不相似,则该 像素作为新的一个新的初始类别。 最后,每个初始类别都包含了一定的成员, 据此可计算各类别中心的期望和协方差矩阵。 2、直方图法 该方法在整幅图像直方图的基础上选定类别 中心。假定初始类别有Nc个,每个初始类别中心 位置Zj(j=1,2,…,Nc)可按照下式确定: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④ 对于所有的 如果 则迭代结束,否则转到第②步继续进行。 K-均值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过分 依赖初值,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值。该方法在迭代过 程中没有调整类数的措施,产生的结果受所选聚类 中心的数目、初始位置、类分布的几何性质和读入 次序等因素影响较大。初始分类选择不同,最后的 分类结果可能不同。
6.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初始类别参数是指:基准类别集群中心(数 学期望Mi),以及集群分布的协方差矩阵∑i。 无论采用何种判别函数,都要预先确定其初 始类别的参数,以下介绍几种确定的方法: 1、光谱特征比较法 首先在遥感图像中定义一个抽样集,它可以 是整幅图像的所有像素,也可以是按一定间隔抽 样的像素;然后选定抽样集中任一像素作为第一 个类别(初始类别);
6.4
非监督分类
概述
在开始图像分类时,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来探 索数据的本来结构及其自然点群的分布情况往往 很有价值。 非监督分类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像素 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 像素之间的差异(距离)尽可能的小而不同类别 中像素间的差异尽可能的大。 由于没有利用地物类别的先验知识,非监督 分类只能事先假定初始的参数,并通过预分类处 理来形成类群,通过迭代使有关参数达到允许的 范围为止。因此,非监督分类算法的关键是初始 类别参数的选定和迭代调整问题。
6.4
非监督分类
概述
主要过程如下: ① 确定初始类别参数,即确定最初类别数和 类别中心(点群中心); ② 计算每一个像素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与各点 群中心的距离; ③ 选取与中心距离最短的类别作为这一向量 的所属类别; ④ 计算新类别均值; ⑤ 比较新的类别均值与初始类别均值,如果 发生了改变,则以新的类别均值作为聚类中心, 再从第②步开始进行。
6.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i=1,2,…K)。其中,mi为均值, 为标准差, K为波段数。 如图为Nc=4的情形:
6wk.baidu.com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3、最大最小距离法 该法的原则是各初始类别之间尽可能地保持 最大距离。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整幅图像中按 一定方式(如等间隔方式)获取一个抽样的像素 几何{X},{X}={X1,X2,…,Xn},n为抽样个数,下 图中n=11,表示抽样11个像素点。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心: ① 取抽样集中任一像素(如X1)作为第一个 初始类别的中心Z1; ② 计算X1与其他各抽样点之间的距离D0 取与 之距离最远的抽样点(如X7)作为第二个初始类别 中心Z2,即:
6.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该方法与光谱特征比较法相比,不受阈值 T的影响,与直方图法相比,结果更接近实际 各类点群的分布位置,所以这是一种较为合理 的方法。 4、局部直方图峰值法 整幅遥感图像直方图的分布是由各类地物 直方图叠加形成的,同时,每个类别的中心一 般在本类别直方图的峰值位置,而该位置在图 像的总体直方图中往往会表现为局部峰值。局 部直方图峰值法以搜索总体直方图局部峰值为 基础来选定初始类别的中心。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K-均值算法如图。假 设图像上的地物要分为m 类,m为已知数。具体计 算步骤如下: ① 适当选取m个类的 初始中心 ,初 始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 有一定影响,一般有两种 方法: a、根据问题性质和 经验确定类别数m,从数 据中找出直观上看来比较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然后计算每个像素到类中心的欧氏距离,并 将每个像素重新分配给最近的一类。若类中的像素 发生了变动,则该类的中心(均值)在进行下一步 操作之前要重新计算。 先计算A到两个类的平方距离: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由于A到(AB)的距离小于到(CD)的距离, 因此A不用重新分配。计算B到两个类的平方距离, 得到:
适合的m个类的初始中心。 b、将全部数据随机地分为m个类别,计算每个 类的重心,将这些重心作为m个类的初始中心。 ② 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一样本X按如下的方 法把它调整到m个类别中的某一类别中去。对于所 有的 ,如果 , 则 ,其中 是以 为中心的类。 ③ 由第二步得到 类新的中心 ,其中,Nj为 类中的样本数。 按照下面误差平方和J最小的原则确定。J的表达式 为:
6.4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则:Z2=Xj。
6.3
非监督分类
初始类别参数的选择
③ 对于剩余的每个抽样点,计算它到已 知各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Dij(i=1,2…,m),m为 已有初始类别数,并取其中的最小距离最为该 点的代表距离Dj,Dj=min{D1j,D2j,…,Dmj};m为 已形成的初始类别数。 在此基础上,再对所有各剩余点的最小距 离Dj进行相互比较,取其中最大者,并选择与 之对应的抽样点(如X11)作为一个新的初始类别 中心点(如Z3=X11). ④ 重复上面步骤,直到初始类别的个数 达到指定数目为止。
第六章 遥感图像分类
6.1 6.2 6.3 6.4 6.5 6.6 6.7 基本知识 遥感图像分类基本原理 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 遥感图像分类新方法 分类后处理和精度分析 分类中非光谱辅助信息应用
6.4
非监督分类
概述
非监督分类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加入 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遥感图像中地物的光谱 特征,即自然聚类的特征进行的分类。 特点:分类结果只是区分了存在的差异,但 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类别的属性需要通过目视 判读或实地调查后进行确定。 非监督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K-均值方法和 ISODATA方法是效果较好,使用最多的两种方法。 非监督分类的假设:相同条件下,遥感图像 上的同类地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光谱特征,从而 表现出某种内在的相似性,归属于同一光谱特征 空间,反之则不同。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实例计算:假定4个像素A,B,C,D的两个波段 B1和B2的数据如下:
目标是将这些像素分成K=2个类,使每个类内 像素之间的距离比不同类像素之间的距离小。为了 实施K=2均值法,将这些像素先随意分成两个类, 比如说(AB)和(CD),然后计算这两个类的中心 (均值)和坐标( ),由此得到:
结果表明,B应重新分配到类(CD)中,得到 类(BCD)。接下来更新类中心的坐标:
然后再次检查每个像素,以决定是否需要重 新分类。计算各种平方距离,得出如下结果:
6.4
非监督分类
K-均值方法
可以看出,现在的每个像素都已经被分给距 离最近的类,因此分类过程到此结束,最终得到 K=2个类为A和(BCD)。 为了检查分类结果的稳定性,应该以新的初 始分割重新运行算法,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