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

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
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

山区公路设计现状及注意事项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6T15:00:02.0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康宁

[导读] 研究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有着的不足之处,从而归纳了如今在国内山区公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云南晟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06

摘要: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内的城市、山区公路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渐增快。中国在长期的山区公路设计阶段中,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过因为国内山区公路发展速度的增快,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也碰到了大量的难题,这些问题逐渐变成影响山区公路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重点从国内山区公路设计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且研究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有着的不足之处,从而归纳了如今在国内山区公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设计;公路安全;山区公路;环境保护

1 我国山区公路设计现状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十分广阔,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各种类型并且十分复杂的地形,而我国山区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 69.1%。山区中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地势以及地貌变化非常复杂,同时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复杂、奇特,这些特殊的山区地形和结构都给山区公路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通常而言,山区公路设计与施工资金远远高于别的区域的公路建设成本,特别是国内西部高原山地区域,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通常会碰到坡陡问题、路长问题以及弯多问题,如果在对山区公路进行设计过程中并未重视这些问题,会给后续的施工与正式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伴随着国内公路设计、施工工艺的逐渐进步,还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山区公路设计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针对山区公路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提出了较高的需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所面对的难度是较大的,山区公路设计有着一定的技术复杂性。

2 山区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在安全设计方面

安全是在各个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考量的主要问题。然而山区地形十分复杂,如若想要让公路设计对安全性给予高度关注。在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连续弯道路段的安全设计问题。车辆行驶在连续弯道上,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所能看到的视距变短,然而道路转弯半径通常会受到地形的制约,进而造成连续弯道路段变成交通事故频发的地段。除此之外,山区地形有着高低起伏的特征,连续下坡的路段也非常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这些均是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2.2 在环保设计方面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保概念已然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因为山区公路和自然环境相接触,对其进行公路建设必定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导致影响。怎么样解决存在的不利影响,推动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进步,是如今公路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以往的公路设计只是考量施工的实操性与竣工之后的实用性,对于公路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未充分考量。由于公路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为开发当地旅游经济修建道路而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例子并不罕见。山区公路通常是依山进行施工。山区的地形条件十分复杂,不只是造成公路线形多变,也促使公路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填方、挖方等建设容易对植被情况、地质情况造成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情况,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然而公路是人为建设的,公路的产生必定会对当地生态资源和自然风光出现矛盾,导致总体景观不协调的情况。

2.3 在成本设计方面

因为山区的地形十分复杂,面对恶劣的地理条件,在对山区公路进行设计过程中通常使用改变公路路线,绕路前进的方式,进而防止出现大规模土方施工。如此一来,公路行车里程的增多,必定会造成工程量增加、建设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公路通车之后行车里程的增加,进而会提升交通运输资金的投入力度,如管养费用的增加等。伴随着燃油费用不断增加,公路里程的增加对投入成本的影响是十分明显。从全局的方面进行分析,道路里程的增多,交通运输资金也会增加,导致经济利益逐渐降低,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在对山区公路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经济收益进行充分考量,重视在公路设计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获得平衡。

3 山区公路设计注意要点

3.1 加强山区公路安全性设计

山区地形崎岖复杂,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平地面积较少且分布分散,这都给山区公路运行安全带来威胁。在山区公路各类线形中,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公路设计要以曲线为主要设计思想。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检验,有条件情况下,山区公路曲线半径要大于最小半径的300%,从而达到将其超高控制在4%以内的目的。由于最小半径可以满足车辆正常行驶的要求,条件受限时,一般按照最小半径进行设计,极限半径慎重采用。另外,公路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护栏、隔离栅等,对于提高山区公路安全性也有很大帮助,必须在设计时予以高度重视。

3.2 做好山区公路边坡治理工作

公路边坡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公路的稳定性。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公路往往依山、傍水而建,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公路的正常运转和服务水平对于边坡质量的依赖程度更深。如果边坡治理效果有限,公路投入使用后极易产生各种问题,轻则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乘车舒适性下降,重则对公路本体造成严重破坏,道路阻绝。常见的山区公路边坡病害包括边坡滑塌、崩坍和路堤滑移、沉陷。前者是因为路堑过深,边坡过高、过陡导致边坡失稳,后者是路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结果。所以,在进行山区公路设计时,要高度重视路基的稳定性设计。对于地形条件不理想的路段,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前期勘察工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进行方案比选,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处于最稳定安全的状态。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相应的山区公路边坡治理的方案也有很多。常见的有:抗滑桩和锚索加固、预应力锚索框格梁、SNS 柔性防护系统、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土工隔栅和土工布、土工模袋混凝土、夯(冲)击式碾压等。上述方法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认真选择治理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防护能力,保障边坡稳定。

3.3 提高山区公路美学设计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的功能不断扩展外延,在传统的交通运输之外,公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山区公路设计中,加强公路美学设

浅谈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的探讨

浅谈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11T17:12:17.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叶龙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佛山斯美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地质地形比较复杂,山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如何在山区有效开展高速公路的设计和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桥梁设计是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稳定。本文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为背景,探讨了具有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的曲线、大纵坡、高墩、长桥的设计,并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桥梁} 山区;高速公路;桥墩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岸、煤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普遍存在。故路线布设时平纵横3 个方面都受到约束,因而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中弯坡桥多、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设计中必须协调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之间的关系。 1. 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 1.1 结构体系 基于运营的整体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的考虑,往往须设计为预应力连续结构。预应力砼连续曲线桥与直线桥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梁体存在弯扭耦合作用。曲线梁在弯扭耦合作用下具有沿某一变形不动点变形的趋势。而大纵坡桥梁在长期反复的汽车制动力作用下,梁体具有沿汽车行驶方向滑移的趋势,对于单向行驶的高速公路长桥尤其突出。在血线、大纵坡并存的情况下,梁体的这些变形趋势形成了上下部间的相对错动。当桥梁上下部间以支座联系时,这种错动趋势往往造成梁体相对下部的移动及支座受力的不平衡,甚至脱空。而采用墩梁固结的刚构体系可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另外,曲线、大纵坡桥的桥墩承受着较直线、平桥桥墩更大的纵横向水平力及附加弯矩,而这些力引起的桥墩变位除取决于上部构造的几何特征外,还取决于上下部间的约束条件。较刚的约束,可使桥墩变位减小。采用上下部固结的连续刚构体系,在避免桥梁上下部错动的同时,增加了体系对下部的约束力,桥墩的变位相对减少,压弯稳定性增加。当今,柔性桥墩已被广泛采用。对高墩桥而言,桥墩稳定性及变位成为桥墩结构设计的制约因素。在曲线、大纵坡的情况下,高墩桥采用墩梁固结的刚构体系,在调整桥梁受力、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避免梁体滑移、减少结构的总体变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墩梁固结可避免由于抗扭矩及抗滑移造成的支座设置麻烦以及支座损坏给桥梁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不用更换支座。 1.2 桥墩形式的比较 (1)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墩形式比较。大跨径连续刚构箱梁桥,对于较矮的墩,双薄壁墩为较理想的墩形;而对于高墩,则以箱形空心墩为宜。高墩采用空心墩的截面形式,除能满足抗弯刚度和抗推刚度要求及利于高墩结构的稳定性外,对于平曲线上的桥梁,还可提供较大的抗扭刚度度。(2)中等跨径多梁式刚构桥桥墩形式比较。在地质较好的情况下,桥高50 m 以内以中等跨径T 梁桥较为经济,而采用何种形式的桥墩与之相配,使其符合高墩、大纵坡、曲线桥的受力要求,需加以比较后确定。双柱墩与矩形薄壁墩比较,在桥墩面积、横向宽度相等的情况下,双柱式墩的横向及纵向刚度是矩形薄壁墩的3 倍以上。因此,以双柱式墩作为中等跨径T 梁桥的墩形,在曲线、大纵坡、高墩桥梁中具有变形小的优势。另外,山区高墩桥梁一般需采用桩基,选用双柱对应桩基,可省去承台,节省工程量。 2. 结构设计上的特殊考虑 2.1 曲线、大纵坡长桥下的高墩变位控制 (1)横桥向变位控制。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曲线桥,悬臂施工时梁体产生向曲线内侧的扭转。桥梁合龙并在二期恒载作用下,箱梁向曲线外侧扭转。箱梁本身的扭转很小,但在高墩变形的联合作用下,扭转角却有明显增加,在产生扭转角的同时墩顶还产生较大的横向变位。墩的刚度越小,变位的递增率越大。因此,在高墩弯桥中,应重视桥墩在扭转变位中的影响。这些变位可以通过墩的刚度调整或设置墩的预偏加以控制。在刚度调整中,应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营时各种变位工况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安全、经济兼顾的目的。2)纵桥向总体变位控制。对于大纵坡高墩长桥,除常规桥梁的纵桥向变位外,车辆长期单向行驶可能产生的桥梁体系不可恢复累积变位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刚、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提高桥梁的刚度是减少桥梁变位较有效的措施,但刚度的增大必然增加投资,设计时应权衡利弊,合理协调整个体系配置。(2)高墩初始偏位控制。在高墩长桥中,预应力砼结构收缩、徐变对体系变位的长期效应很显著。高墩桥成桥时的墩顶初始偏位在后期的徐变中将有较大发展,它将对桥墩受力及体系的变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设计及施工中应对成桥时的墩顶偏位加以控制。 2.2 墩弯曲稳定性计算问题 高墩桥的压弯稳定是设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现行桥梁规范将其作为单墩稳定性计算的一个内容,反映在考虑压杆偏心增大系数后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中。而压杆偏心增大系数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以杆件挠曲为特征的杆件计算长度的确定。在以往的计算中,总是习惯于按自由、铰接或固结考虑墩的约束来确定杆件的计算长度。实际上,目前墩顶多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支座,对于高墩桥一般采用墩梁固结,但不论是设置支座还是墩梁固结,墩顶实际上处于弹性约束状态。通过结构的整体分析可以了解到,杆件的计算长度除了取决于杆件的边界约束条件外,还取决于杆件自身的刚度。杆件的变形是体系综合变形的结果,应综合约束条件和墩身刚度,即体系的组合刚度加以确定。仅考虑墩的边界约束条件,忽略墩身刚度对约束及墩的变形的影响,或约束的假设与实际约束状态不符,均会造成杆件变形模拟上的差异。就矮墩而言,这一差异对结构设计的影响不很大,但对高墩来说,却很敏感。因此,考虑墩身刚度,对于高墩桥梁尤其必要。 2.3 陡边坡上的桥墩设计 位于陡边坡上的桥墩,由于地形高差大,往往造成同一墩位横断面上两柱墩的无支高度差悬殊。墩柱刚度差造成下部构造受力不均匀,甚至可使其中一个墩柱受力增加1 倍,此问题在设计中应予以充分重视。当墩的高差悬殊、两墩柱的受力差很大时,可采取在矮墩的地面下设置一定长度套简、增加矮墩无支高度的措施,以减少墩的刚度差。位于陡边坡上桥墩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陡边坡临空面的存在,削弱了岩土体对桩基的抗力。其削弱程度除与深度有关外,与桩基距临空面的距离密切相关。它的确定对于陡边坡上桩的设计长度影响极大。这一问题的分析涉及到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较精确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分析,但由于岩土体的特性各异,计算较复杂,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从实际工程出发,可以将其简化为关于岩土体对桩基产生足够抗力或嵌固力所需平面范围的确定,也即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方案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方案 一、桥位选择 1、跨越V形沟谷时的桥路比较 山区高等级公路由于受公路线形标准的限制.大部分桥梁不受水文控制而只受地形控制不宜做路基而设置为桥,路桥比较一直是难以把握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公路造价的问题。实际运作中.往往认为桥梁跨越方案安全省事,就直接考虑桥梁方案。实际上,对于地质情况较好的V形沟谷.虽然填方中心高度超过2Om甚至达到3Om.但收敛较快,考虑路基方案可能比桥梁方案更安全经济因为这样的地形条件下架桥,场地局促.难度大,横纵坡陡,极易引发边坡失稳:而对于宽缓地段.虽然填方高度只有20m左右但如果填方多基底需进行处理,考虑桥梁方案则更安全经济。 2、横峭段半边桥与挡墙的比较 山区高等级公路常经过横坡陡峭的地区,这时一般考虑宁挖勿填,但有时挖方过大.不得不考虑半填半挖或小填方,由于路面较宽且地面横坡陡,使得低的一边可能填方很高。且由于横坡陡,做路基不易,可考虑设半边桥半边路基。当低侧路肩处填土高度在15m左右时.应综合地形、地质情况考虑设加筋挡墙锚杆挡墙等与半边桥做综合比较后决定是否设置半边桥。大于15m的地段由于挡墙高度的限制,只能做桥。小于15m的可根据地质情况考虑选择做挡墙通过。 二、桥型的选择 1、简支梁桥 简支空心板桥多数用于小桥,其跨径一般在2Om以下,常用于跨越小的沟渠、河溪。T型及箱型简支梁桥亦是修建较多的桥型.跨径一般为3Om~5Om。T型、箱型简支梁桥常设计成多跨,适用于跨越宽而浅的沟谷、河流。简支梁桥是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之一。对于多跨简支长桥,常做成以下两种形式,a)桥面连续,形成一种“准连续”结构;b)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同时桥面连续,这种结构成桥后受力同连续梁。 2、连续梁桥 等高度连续梁的合理跨径为25m~60m,常采用支架整体现浇或顶推法施工。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常用于弯坡、斜桥或跨线桥。变高度连续梁的合理跨径为60m~2OOm,常采用悬臂施工法。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常用于跨越大的沟谷、河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是山区高等级公路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之一。 3、连续刚构桥 连续刚构桥将主梁做成连续梁体与薄壁桥墩固结而成.常用于高墩和大跨径桥梁中。由于桥墩参与工作,连续刚构桥由活载引起的跨中区域正弯矩比同跨径连续梁桥的小。当墩高达到一定高度后,两者上部结构的内力相差大。而薄壁桥墩底部所承受的弯矩、梁体内的轴力随着墩高的增大而急剧减小。连续刚构桥的合理跨径在80m~3O0m常采用悬臂施工法。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用于跨越大的、较深的沟谷、河流。 4、拱桥 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圈承受压力和弯矩.墩台除承受竖向压力和弯矩外.还承受水平推力,水平推力使拱内弯矩减小因而抗压强度高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作用使拱桥的跨越能力得以增大。在山区高等级公路跨越沟谷、河流、道路时采用。可不设中间桥墩,一跨通过. 三、一般性桥梁上部构造设计 1、一般设计原则

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 说 明 书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背景 S324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是省道S324浏阳立头岭至溆浦县两江中的一段,也是我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的项目。目前,安化县的县城东坪镇往梅城镇现有的公路走向为从黄沙坪起,沿X046线至茅园、田庄,在从农民村上县道X042至王、青田,至栗林乡,在河山上G207到达梅城镇,总里程约80km ,耗时约2.5小时,交通极为不便。该公路的建设对于优化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改善安化县交通条件,推动当地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安化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地地理位置图 安化国省道网现状图 1.2 任务依据 1)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勘测设计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可批复。 4)各专项评估报告。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建设部部颁有关规、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7)初测初勘资料。 7)业主以及各级政府意见。 S225 S217 东坪镇 梅城 平口镇 新化县 宁 乡县 二广高速 G536 马溆高速 G207 G

1.3设计标准 本项目按二级标准建设,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采用水泥砼路面。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 1.4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总长65.885km,其中K0+000~K38+000(36.944km)由市交通规划勘测设计,K38+000~K66+888.35(28.941km)由建达道桥咨询设计。全线路基宽度8.5m;概算总金额79915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212.9507万元。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

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 一、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1.1道路曲线和自然生态环境 山区公路路线布置要依山势而行,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路侧自然风景是山区公路最直观的视觉对象,山区公路周边山清水秀,绿树成屏,鲜花绽放,是一种别样而富有诗意的旅途。然而,现代化公路建设难免带来大量的填挖工程,山区公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是当前棘手的设计难题。公路边坡是一种人工开挖边坡,其开挖的位置、模式、高度、坡率均具有可选择性。当路线遭遇大型滑坡或不良地质高边坡时,改线回避往往是公路工程趋利避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1.2路容品质 山区公路优良的路容品质包含富于美感的路侧景观、宽阔大方的行车带、舒适平整的沥青路面、安全小憩的路侧停靠站、直观清晰的诱导标志、高品质的服务区和安全可靠的工程设施等等。山区公路设计要以人为本,做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观赏习惯、速度、安全距离和活动特征加以调查,为乘客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和优美的风景景观。在观感较好的地段可结合地形适当布置安全停靠站台,方便乘客安全停靠休息。所以,山区个公路的景观

设计必须考虑路容品质这一印象因素。 1.3朴素的人文气息 大自然崇尚简朴,山区公路所经的地域人文信息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也会成为道路两旁亮丽的景色。如320国道两侧郁郁葱葱的荆山翠竹、坡脚挡墙装饰和路侧浮雕等等。所以,在设计山区公路规划的时候必须将现代化交通工具完美地融合进山区自然文化中。 二、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的环保设计 近年来,新型设计理念如“沿山少挖山,沿江不占江,沿路不占路”、“桥隧代路,桥隧相连”在典型山区公路选线上取得了成功经验。 2.1以桥代路 高速公路经过峡谷山区时,大填大挖会极大破坏沿线路容,导致挖方边坡绿化恢复困难,填方路段挡墙修筑,沟谷山涧大量弃石填埋,严重时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山区自然景观严重遭受破坏,而且工程代价不可估量。合理地选择桥梁跨越沟谷,用桥梁代替路基依山傍水而建不仅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且可减少地表植被破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回避地质灾害。 2.2以隧代路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探讨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探讨 由于山区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比较复杂,山区高速公路为适应这样的环境就必须修建部分的桥梁和隧道等建筑。文章根据山区公路桥梁的特点探讨解决现在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问题。 标签:山区;公路桥梁;设计 1 山区公路桥梁的特性 1.1 山区公路的特点 山区地形复杂,山区修建公路需要克服很多地形特征引起的不便。山区地面高低起伏,变化频率大,并且伴有滑坡、岩溶、崩塌以及悬崖等地质破坏因素。山区水文条件相对复杂,水系分支复杂多变,时常有洪水发生,并伴有泥沙淤积甚至泥石流等情况。山区公路一般沿着河道流水的方向修建,将会受到水文和地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路路线布设在平面、横向、纵向三方面都受到约束,致使山区公路桥梁比例较高,平面曲线多,平面半径较小,纵坡大,横坡陡等特征。 1.2 山区公路桥梁的设计特点 由于山区地势的缘故,山区公路本身就具备地理环境复杂、水文条件多变等很多问题,山区采用公路桥梁建筑,也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山区公路坡度较陡,而且拐弯很多,公路桥梁的要求也相应增高,桥梁多以弯坡桥和高墩长桥以适应山区条件。弯坡桥受公路路线指标的限制,山区公路跨越地势复杂的山地,躲避障碍物,保护易出现灾害路线,公路设计方面必须采取很多技术措施,例如将纵向坡度调的很大,致使其又长又大,横向坡度也调大,对山谷进行斜跨越过。而山区公路桥梁的设计就依据公路特点进行设计,弯坡桥的特点正是符合山区公路的要求特点,在山区公路桥梁中占据比例最多。高墩长桥在山区公路桥梁中也很常见,这种桥梁适应山区地势起伏,也对地质运动和水文特征有着强烈适应环境,面对很多的较为平缓的U型谷和较为陡峭的V型沟谷,使得高墩桥梁造型多样,且桥墩偏高,沿着河谷延伸很长。这么长的高墩桥梁需要适应地形变化,就必须做成墩台形式的桥梁,这种形式也是较为多见的。 2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原则 山区公路桥梁是桥梁设计方面最全面的,只有通过计算分析成果和完善的结构设计措施才能确保桥梁结构的质量可靠。山区公路桥梁在计算中用到的恒载、活载、施工荷载等,基本采用平原公路桥梁的数据,它们几乎相同。但是山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是的与平原公路桥梁不同的是还受到风荷载、冻胀力、水力等荷载对桥梁的作用。对于一些受破坏的地形则还应采用高墩大跨结构,在这种路段要严格注意其下部结构的刚度分配是否均匀,其稳定性是否可靠等必要

浅谈汤屯高速公路桥型方案设计

1 概述 汤口至屯溪高速公路既是国家重点干线天津至汕尾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安徽省公路主骨架中的“一纵”,还是连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的交通要道及“黄山~衢州~南平”与“黄山~千岛湖~武夷山”大旅游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汤口至屯溪高速公路是我省继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后的又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全长56.45公里。本段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从起点至田干段,约30公里为山岭重丘区,地面高差大;从田干至屯溪为平原微丘区,地面高差相对较小。全线有特大桥、大桥及高架桥共60座,桥跨在25米至40米之间居多,最大墩高约30余米;桥址处最大纵坡3.9%,最小平曲线半径410米。全线大部分桥梁跨越沟谷,并与沟谷交错并行,仅有少数为跨线桥和跨河桥。 由于本项目路线方案受地形和地质、环境保护以及特殊的旅游需要等因素制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其平纵线形受影响较为突出。具有曲线、大纵坡、高墩、长桥等特征的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在桥型方案的比选上有相当难度和复杂性。 以下就以往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经验,浅析汤口至屯溪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中高架桥桥型方案的设计。 2 桥型方案的比选 一般来说,桥型的选择应根据适应、经济、美观、安全以及设计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最终确定桥梁实施方案.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而言,还应着重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山区地质病害及环境保护等影响因素。 2.1上部构造型式 上部构造型式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施工难度和环保要求,并综合考虑其受力特点和经济性。结合以往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经验,在汤屯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中,主要考虑对简支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组合箱梁和现浇连续箱梁三种结构桥型进行比较。 2.1.1简支空心板结构: 此种结构桥型,施工方便,施工技术成熟;但跨径小,梁高大;由于桥梁跨径受限制,往往造成跨深沟桥梁高跨比不协调,美观性差;上部构造难以与路线小半径、大超高线形符合,且高墩数量增加;桥面伸缩缝多,行驶条件差。因而,在山区高速公路中,该类桥型一般用于地形相对平缓、填土不高的中、小桥上。 2.1.1现浇连续箱梁: 高速公路桥梁基于运营的整体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的考虑,往往必须设计为预应力连续结构。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弯桥,梁在承受竖向弯曲时,由于曲率的影响,必然产生扭转,而这种扭转作用又将导致挠曲变形,这种弯扭互相耦合的作用,使得弯桥变形也为弯曲和扭转两者的迭加,故变形值要比一般直线桥为大。同时由于扭矩作用,弯桥的外梁荷载加重,内梁减载,内外梁应力产生差别。因此,抗扭能力强的整体式闭合箱梁成为弯桥设计的首选型式;而且,箱梁顶板和底板都具有较大的面积,能有效地抵抗弯矩,抗扭能力强,受力合理。 对于跨越沟谷、河流的高架桥,尤其是与沟谷、河流斜交或交错并行的高架桥,为了减小桥墩对水流的影响,往往设置为独柱墩的形式。而这种独柱墩的形式,对于跨线高架桥来说,可减少横向墩的数量,加强下部空间的透视度,增加墩的纤细感,加上梁高一致,整个桥梁外型简洁优美,线条流畅,这对整个跨线高架桥是否美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就这一点来说,只有采用整体式连续箱梁的方案才能做到,因为箱形截面抗扭刚度很大,对于需要在其梁底下设置独柱单支点的支承形式

对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

B RIDGE&TUNNEL 桥梁隧道 随着我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基础设施,交通先行尤为重要。西部区域多为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公路建设构造物多。桥梁隧道长度占路线长度的比例较大 尤其是目前路线选线越来越强调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的理念,桥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而,要建设一条投资经济合理、行车安全舒适的山区公路,其中的桥梁设计十分重要。 桥梁因素 山区公路桥梁大部分跨越山谷,地形地质复杂,坡面破碎,沟深坡陡,且多为季节性冲沟,很多都不受水文控制而只受地形控制,通过经济、安全比较,不宜采用路基方案而设计为高墩桥。如果采用路基方案,往往支挡构造物工程量大,高填土分层错层高,不稳定;而采用桥梁方案可解决季节性洪水,确保路基稳定,且对周围环境破坏较小,相对比较经济。 山区公路的主要特点 山区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地形地质复杂。地形复杂主要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坡面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受此影响,路线布设时平曲线比例大,曲线半径小,纵坡大,半边桥和高挡墙多。山区公路桥梁也相应具有下述特点:小半径弯坡桥多、大跨多及墩高、墩台形式多。因此。设计中协调解决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 结构形式选择 山区公路桥梁所占比重大,为了 投资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而采用标准 化、预制装配化结构。但由于控制因素 不同,方案也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个 性特征,所以下面重点探讨标准化、装 配化桥梁的设计。 山区公路桥梁常用的标准化、装 配化跨径有16m、20m、25m、30m、 40m、50m,横断面形式有空心板、T 梁、小箱梁等。对于跨径小于30m的, 有空心板、小箱梁、T梁等结构形式可 以选择;对于40m、50m跨径,根据梁 的受力特点,采用T梁,30m以下。同 一种跨径,究竟应当采用哪一种横断面 形式,山区地区和平原地区就有所区别 了。平原地区受净空和桥台填土高度的 限制,桥梁上构要求尽可能降低建筑高 度,减小路基填土高度,减少占地及降 低路基处理难度,减少路基工程。而且 平原地区路网发达,分离式立交较多, 空心板在美观方面优于其它断面形式, 所以平原地区较多采用空心板。山区公 路桥梁一般净空无严格限制,且山区公 路平面半径较小,超高缓和段及竖曲线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桥上。如果选用空 心板和小箱梁,架梁时一片梁四个支 点不易调平,易造成支座脱空或不密 贴,受力不均匀、不平衡的情况,所以 山区公路桥梁标准横断面宜优先选用T 梁。对于50m跨径T梁,在小半径平曲 线上,由于内外梁梁长差较大,跨中 矢高较大,对路线的适应性要差一些。 另外山区公路交通运输、场地预制条件 均较差,大型机具进入困难,50rnT梁 架设设备要求较高,运输及安装过程中 变形不易控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选用 50m跨径T梁,所以山区公路桥梁,宜 采用的标准跨径为16m、20m、25m、 30m、40mT梁。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跨径与墩高的关系 跨径与墩高的关系按桥梁美学原 则,一般应选择比值为0.618~1之间。 通过经济比较,往往又是经济的。也 就是说20m跨径T梁适应的墩高一般为 12~20m,30m跨径适应的墩高一般为 18~30m,40m跨径适应的墩高一般 为24~40m。山区公路地形起伏变化 频繁,通常应根据地形选择一种跨径, 不宜根据墩高频繁变化跨径。墩柱高度 变化很大时,可以采用20m与30m或者 30m与40m的组合跨径。当一座桥梁有 几种跨径方案可供选择时,应结合上下 构做综合的造价分析比较后再做选择。 处理好上部结构与平面线形的关系 对于曲线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面,第一是内外弧差,第二是中矢高。 墩台径向布置时,由于曲率半径的影 响,内外梁梁长不等,半径越小,内外 梁梁长差越大。解决此问题一般有两种 途径,一种是根据平面半径变化梁长, 另一种是不变梁长通过加大帽梁,加大 封锚端或加长现浇连续段处理。采用变 化梁长方案时,设计简单,帽梁尺寸较 小、规格统一,但往往是几座桥处于 不同的曲线半径上,预制梁长度种类较 多,需频繁调整模板,每片梁都需要编 号。堆放预制梁需要很大场地。采用 对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探讨 文/郑本伟 TRANSPOWORLD 2012No.13(Jul) 208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发表时间:2009-05-14T10:33:25.857Z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周巧霞[导读] 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 【摘要】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要考虑山区各种复杂的因素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山区的道路建设的经济和安全。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关键词】山区道路;设计;施工Study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Highway of Mountain Areas Zhou Qiao-xia (Xiji highway management segmentXijiNinxia756200) 【Abstract】We must consider the complex condi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factors we must consider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Mountain areas highway; Design; Construc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越来越成为山区经济腾飞的基点,我国山区有很多等级低、路况差的道路需要进行改建和和新建。山区道路建设中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必须考虑山区本身的复杂多变的等众多因素。 1. 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 1.1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1]。 1.2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高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 1.3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高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淤积、改变流向等影响[2]。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 1.4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 2. 山区道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2.1山区道路选线方面。山区道路线路的选择必须熟悉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把握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综合个方面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公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原有的道路一般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首先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对原来的道路进行裁弯,合理的进行平曲路的布设,其次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在改建线路的工程中,对线形较好的路段进行拓宽,使其宽度符合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对原来线形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选线。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考虑多种因素[3]。 2.2桥涵构造物的建设方面。山区复杂曲折的地形使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桥涵构造物。因此山区道路桥涵构造物一般密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修建的桥涵构造物在跨径方面都满足要求,但在疏通河水方面的抗灾减灾方面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设置足够的涵洞、排水沟等设施,加强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附属工程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公路达到预期的目的,安全正常的使用。 2.3工程造价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选线时经常遇到填切较大,建设高挡土墙和进行当地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的进行比较,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勘测人员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档土墙和大开挖师多做比较分析,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和以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比较有利的;居民的拆迁等问题,也要合理的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防止拖延工期,影响后续施工,间接的增加工程造价。 3. 山区道路施工中考虑的因素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施工中级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杜绝工程事故,因此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使工程按期完工,保质保量。 3.1在地形复杂山区施工,没有宽广的场地,通往施工地点的道路稀少,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中断,影响施工的进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2山区的情况复杂,道路建成后的维修等相对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的频率,提高铺装层等的耐久性,延长道路的寿命,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这样必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各工序和工作面进行充分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考虑填挖结合等,在现场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做好各种预防保障措施。 3.3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在现场设有专职的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的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由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4. 小结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山区具体的特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建路任务。

景观绿化设计方案资料

xxxxx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xxx镇xx路全长4.406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二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全线设桥梁240/1(m/座),设涵洞10处、通道1道。 2、气象概况 xx市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 降雨:年平均雨量为1802.5毫米,雨量集中在4-9月份。 风:xx市市的气候深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脊控制,盛行东北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则为副热带高压脊及季风低压、热带气旋所影响,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天气高温多雨。 3、区域内土壤条件 xx市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水稻土、菜园土. 赤红壤, 以砂页岩母质发育的赤红壤面积最广,pH4. 09~ 6. 98 4、区域内水资源 xx市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惠州市惠城区、博罗县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镇新开河口。 二、区位分析 xx市是xx省省省辖市,是“xx省四小虎”之一,号称“世界工厂”,是全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口东岸,东接惠州、南抵深圳、西挨广州、北达博罗县,四周共与广州、深圳和惠州的10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xx市是xx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独特岭南文化。 xx市有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素有龙舟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举重之乡、粤剧之乡等美誉。 三、规划设计依据 1、xx省省交通厅关于公路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JG B01-2003); 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6月1日施行版);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6、《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 211—2003); 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第二部分绿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完整版)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引导语: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认识和思考。下面由yjbys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得到您!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1、选题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认识和思考。希望通过毕业设计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打下基础。 通过对綦江区向家湾至中堆坝段公路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掌握道路的平、纵、横的设计方法,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完成一个特色设计,投资概预算分析,及其它设施设计。提高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与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查阅参考书(资料)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应用和掌握道路设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2、选题意义: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现代设计方法。 (3)、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5)、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之在我国以后的道路工程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公路设计是决定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设计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山区公路而言,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以及水文条件的限制,山区道路的平、纵、横的设计就显得更加困难和重要。山区公路设计应强调与自然条件相结合,在满足公路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分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并强调技术指标的均衡性。坚持“灵活设计和创作设计”的新理念。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降低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灵活运用指标的基本原则:1 ) 以确保公路安全和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探讨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9-02-18T15:02:59.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郭翔飞 [导读] 摘要:当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山区公路桥梁工程的发展。 济宁市鸿翔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摘要:当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山区公路桥梁工程的发展。然而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和使用功能起关键作用的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山区桥梁的设计中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施工困难和使用的安全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设计专家投入大量精力对山区桥梁的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设计要点。本文对山区公路桥梁的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桥梁;设计 1桥梁选型 山区公路桥梁桥型选择应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合理选择墩柱及桥孔尺寸和上部结构,满足填挖要求,保证桥梁通行能力,做到经济美观。(1)简支梁受力计算简便,易于实现标准化,便于预制、施工方便、造价低,对地形变化小、跨越河流深度较小、宽度较大的山区中小跨桥梁应优先选用。为克服简支梁自重大、支座和接缝多、桥梁的美观性、耐久性、舒适性以及结构整体性差的缺陷,宜考虑采用简支-桥面连续的支承体系,如图1所示。(2)考虑整体式闭合箱梁的上部平衡外力和抗扭性能强,易于满足设置超高和线形要求,同时下部结构受的附加力小,设计高墩、曲线型长大山区桥梁时,应优先采用此类桥梁。(3)对地形起伏明显、地表高差大的U型山区地形,线路走向直接影响桥梁设计,墩台高度大、曲率半径小,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选用连续钢构桥梁结构形式。(4)对横跨V型山谷等大型山谷地形,宜优先选用拱式桥梁形式,这种桥梁宽度较大时,与其他桥梁相比造价较低。 2山区桥梁设计方法 2.1上部结构设计方法 (1)设计原则。山区公路桥梁经常采用的是标准化配置和装备,跨度有13m、16m、20m、25m、30m、35m、40m等,有空心板、小箱梁、T梁等结构可以选择。实践表明,当山区公路桥梁的跨径与墩高的比值在0.618~1之间时,经济效益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在山区这样的地形中,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因为山区地形的变化起伏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一定要对这种地形有一定的连接,不应该仅仅按照以往经验而忽略实际情况。当墩高变化较大时,可采用20m和30m或30m和40m的组合跨径来进行设计和建设。若是一座桥梁有两种或多种跨径方案可供选择是,应当结合上下部结构,对造价进行比较,从中选取经济更高的方案。 (2)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桥位处平面曲线半径对跨径的选择及平面布置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墩台径向布置时,因曲率半径的影响,导致内外梁的长度不相等,半径越小,梁长的差值就越大。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按照平面半径变化梁长;②在不改变梁长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帽梁、封锚端或是加长现浇段进行处理。虽然第一种方法在设计上比较简单,但若是同一标段内有几座桥处于不同的曲线半径时,预制梁长的种类会随之增多,施工中需要对模板进行频繁调整,同时,还需要对每一片梁进行编号,堆放这些预制梁也需要较大的场地,而在山区想要解决堆放场地的问题比较困难。因此,在山区公路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中,尽量不要采用变梁长的方案,建议采用等梁长的设计方案。 (3)跨径与墩高的关系。在美学上面来说,跨径与墩高的比值一般是0.618~1比较经济,即50m跨径适应的墩高一般为30~50m。山区公路地形起伏变化是比较频繁的,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地形的条件来选择一种跨径,而不是频繁改变跨径。当一座桥梁的建设可以有不同的跨径方案选择时,考虑要更加全面一点,除了考虑上下构造的情况之外,还要综合考虑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 2.2下部结构设计方法 (1)处理好桥墩的设计规划。①对于高度小于25m的低矮的桥墩的设计规划,应该采用圆柱或者方柱的柱式桥墩和矩形或者圆端形的薄板式桥墩;山区公路的桥梁多采用柱式桥墩,因为其能够与桥梁的上部结构进行相对和谐的对接,抗压能力强;薄板式桥墩常常用于公路互通式立交之中,能够达到使桥梁整体美观的效果。②对于高度在25~40m的中高形桥墩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实心厚板式的桥墩,可能施工起来相对麻烦,但是桥墩的整体受力均匀。③对于高度大于40m的桥墩宜采用空心薄壁墩。因此,应该综合考虑桥梁的墩高,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场地的地形情况等因素,对桥墩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 (2)处理好桥台的规划设计。公路桥梁设计的桥台有柱式台、肋板台、重力式桥台等几种选择方式,但是一般采用高度控制在10m以内的U型重力式桥台,这种桥台填土范围一般控制在4~10m范围之内。柱式台及肋板台,受联长、桥台锥坡等条件影响,在山区桥梁中受限制较大。 (3)基础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山区所修建的桥梁在基础设计时,多采用桩基础方式。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非常不利于桥梁基础施

风景区旅游道路规划设计探析

风景区旅游道路规划设计探析 摘要: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是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道路系统规划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状况、资源分布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心理等诸多要素。武夷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福建省主要旅游项目。但其现有旅游道路系统存在类型单一、主题模糊、冷线路多、热线路少等诸多不足,影响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挥。本文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例,探析风景区旅游道路系统规划模式。 关键词:道路系统规划、武夷山风景区、创新性道路规划 一、风景区旅游道路含义及其规划原则 1、风景区旅游道路含义 风景区旅游道路是指供游人游览同时兼顾景区内外生产、安全、消防等运输作用的道路,属于园林型道路,由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风景区道路在景区内主要担负交通和景观功能,与此同时还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同营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风景区旅游道路系统一般由旅游干支道、游步道、停车场、桥梁、索道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构成。 2、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原则 (1)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舒适、快捷是旅游道路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但是其前提是必须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道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便捷也是旅游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旅途时间是游览者选择旅途地点的先决依据。 (2)市场向导,经济效益 旅游道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览者的需要,路线设计必须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游览者对旅游路线选择的出发点是以最小的旅游时间和旅游费用来获取最大的游览欲望。 (3)地域特色,季节变换 旅游道路设计一定要突出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路线的鲜明主题。根据地理和文化特征,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通系统,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使游览者感受旅途中有张有弛、富于节奏、高潮迭起的沿路景观。除此之外,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旺季、平季和淡季特点,不同季节的游客流量相差悬殊。旅游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游览活动的季节性特征,以旺季时的游客量最大波动率来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为河南驻马店置地?森林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 、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5. 业主提供现场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三、设计范围 1. 此公园道路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工程: 1) 主、次入口道路; 2) 公园环道; 3) 滨河游道; 4) 林荫小道 四、公园道路的分类 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 行道,以 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 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 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 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5.0~7.0m 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 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 1.0~3.0进 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3 按面层材料分类 3.1 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园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 或30 厚。 3.2混凝土砖或透水砖:主要用于支线道路铺装,规格为200x100x60,混凝 土砖或透水砖必须质地密实,质感细腻。 3.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 ,颜色为米黄色或白 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