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砜技术和市场
氯化亚砜的生产与应用

氯化亚砜的生产与应用氯化亚砜又名亚硫酰二氯、氧氯化硫,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分子式为SOCl2,分子量为118.97,熔点-105℃,沸点78.8℃,相对密度1.676g/m3(20/4℃)。
氯化亚砜溶于苯、氯仿和四氯化碳,在水中分解生成亚硫酸和氯化氢,加热至140℃分解生成氯气、二氧化硫和一氯化硫。
氯化亚砜的氯原子取代羟基和巯基的能力很强,有时也可取代二氧化硫、氧或氢,能与有羟基的酚或醇等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与磺酸反应生成磺酰氯,与格利雅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等。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在农药、医药、染料等行业以及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在纯度等质量指标方面达不到某些下游产品生产要求等原因,我国每年都进口相当数量的氯化亚砜。
鉴于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开发的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加之该产品原料价廉易得,因此有必要提高我国氯化亚砜生产装置的整体科技水平。
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工艺技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以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打入国际市场。
1 生产工艺氯化亚砜的合成工艺路线概括起来有以下4种,即氯磺酸法,五氯化磷法、三氧化硫法及二氧化硫法。
1.1 氯磺酸法反应式为S2Cl2+Cl2+2HSO3Cl→2SOCl2+2SO2+2HCl此法有两种工艺:催化工艺和非催化工艺。
催化工艺采用三氯化锑作催化剂,使一氯化硫,氯气与氯磺酸反应制得氯化亚砜。
非催化工艺首先由硫磺通氯制备一氯化硫,将定量的氯磺酸和一氯化硫投入到反应器内,在50℃以下通氯气反应,通氯量为50kg/h,反应好的物料经粗馏、精馏得氯化亚砜。
氯磺酸法反应中产生较多的SO2和HCl,污染和腐蚀十分严重,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只能得到工业二级品,经济效益差,已不适应当今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已被许多厂家淘汰。
1.2 五氯化磷法(联产法)反应式为:PCl5+SO2→SoCl2+POCl3首先在搪瓷反应罐内加入定量的五氯化磷,然后通入经过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反应温度控制在40-80℃(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回流冷凝器出口有二氧化硫尾气时,反应结束。
氯化亚砜的生产、应用与市场

消 耗 定 额 ( 1 氯 化 亚 砜 计 ) 液氯 :.8; 磺 : 以 t : 08 t硫
02 t二 氧 化硫 :. t .2 ; 04 。 4
1生 产 工 艺 .
氯 化亚 砜 的 生产 工 艺主 要 有 3种 :氯磺 酸 法 、 二 氧化 硫 气相 法 、 联产 法 。
() 1 氯磺 酸法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9 02 81 期
化工【 向位 l 】
氯 化 亚 砜 的 生 产 用 与 市 场 应
。 孙 勇
氯 化 亚砜 是 一 种重 要 的精 细 化 工 中 间体 , 很强 其
() 2 二氧 化硫 气相 法
的 酰 氯 化 能 力 ,可 显著 地 提 高 一 些 昂贵 原 料 的利 用 率 , 为 氯化 剂和 酰 氯 化 剂 , 化 亚 砜 主 要 应 用于 农 作 氯 药 、 药 、 料 、 料 等行 业 。其 下 游 产品 多达 7 医 染 颜 0余 种 。 目前 , 内现 有 1 国 4家氯 化 亚 砜 生 产企 业 , 生产 总 能 力达 1 k/ 。但 因大 部分 生 产 厂 家 产 品 质量 差 , 6 ta 生 产 成 本 高 ,不 能 满 负荷 生 产 ,实 际 年 总 生 产 量 不 足 1k , 国 内 氯 化 亚 砜 实 际需 求 量 超 过 1k , 于 产 0 t而 3 t由 不 足需 , 年需 进 口相 当数 量 来弥 补 国 内缺 口 。 每
HS , +CI O Cl  ̄ +S————+ S OCI 2 o +HCI +S
因含有二氧化硫而使色泽呈现橙红色, 总收率约为 6 国 5 %。
外氯化亚砜的生产—般都采用气相法生产 ,所得产品无色
透明 , 目产品含量≥9 , 8 少量副产物循环利 用 , 因而基本无 “ 三废” 污染问题 , 二氧化硫气相法是 今后氯化亚砜的发展 方向之一 , 我国应不断完善该法生 产工艺。 利用此法不断改 造我国落后 的氯磺酸法生产技术 ,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 收率 , 降低消耗 , 减少‘ 废 ’ ‘ 暾 , 三- 目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023年氯化亚砜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氯化亚砜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目录概述 (4)一、氯化亚砜行业政策环境 (5)(一)、政策持续利好氯化亚砜行业发展 (5)(二)、氯化亚砜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5)(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6)(四)、宏观环境下氯化亚砜行业定位 (6)(五)、“十三五”期间氯化亚砜业绩显著 (7)二、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氯化亚砜业发展现状 (7)(一)、2022年氯化亚砜业发展环境分析 (7)(二)、国际形势对氯化亚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9)(三)、氯化亚砜业经济结构分析 (9)三、氯化亚砜企业战略选择 (10)(一)、氯化亚砜行业SWOT分析 (11)(二)、氯化亚砜企业战略确定 (12)(三)、氯化亚砜行业PEST分析 (12)1、政策因素 (12)2、经济因素 (12)3、社会因素 (13)4、技术因素 (13)四、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市场运行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14)(一)、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14)(二)、现阶段氯化亚砜业存在的问题 (14)(三)、现阶段氯化亚砜业存在的问题 (15)(四)、规范氯化亚砜业的发展 (17)五、氯化亚砜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17)(一)、氯化亚砜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7)(二)、氯化亚砜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18)(三)、整合氯化亚砜行业的技术服务 (18)(四)、迅速转变氯化亚砜企业的增长动力 (19)六、氯化亚砜行业竞争分析 (19)(一)、氯化亚砜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二)、中国氯化亚砜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三)、中国氯化亚砜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1、中国氯化亚砜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21)2、中国氯化亚砜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3、中国氯化亚砜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4、中国氯化亚砜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2)5、中国氯化亚砜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2)(四)、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2)(五)、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3)(六)、氯化亚砜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4)七、关于“十四五”氯化亚砜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24)(一)、氯化亚砜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简介 (24)1、氯化亚砜业的社会化 (24)2、大规模的氯化亚砜业 (25)(二)、“十四五”期间氯化亚砜业的市场应用方向 (25)(三)、十四五”期间氯化亚砜业的发展重点 (26)八、氯化亚砜成功突围策略 (27)(一)、寻找氯化亚砜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27)(二)、氯化亚砜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27)(三)、从氯化亚砜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27)(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28)(五)、电子商务提升氯化亚砜行业广告效果 (28)(六)、氯化亚砜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28)(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氯化亚砜产业 (29)九、氯化亚砜行业企业差异化突破战略 (29)(一)、氯化亚砜行业产品差异化获取“商机” (29)(二)、氯化亚砜行业市场分化赢得“商机” (30)(三)、以氯化亚砜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0)(四)、用氯化亚砜行业客户差异化“抓住”商机 (31)(五)、以氯化亚砜行业渠道差异化“争取”商机 (31)十、关于未来5-10年氯化亚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32)(一)、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发展趋势展望 (32)(二)、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32)(三)、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33)(四)、2023-2028年氯化亚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3)概述近年来,氯化亚砜行业市场火爆,其应用场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和多样性的创新。
氯化亚砜产能

氯化亚砜产能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橡胶和染料等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氯化亚砜的产能也在稳步增长。
首先,让我们了解氯化亚砜的生产过程。
氯化亚砜的合成主要是通过五氯化磷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生成氯化亚砜的同时产生氯化氢气体。
由于氯化氢对生命和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当前,中国的氯化亚砜产能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氯化亚砜年产能已经超过500万吨。
这一产能的提升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投资。
然而,虽然产能增加了,但我们也要警惕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问题。
在利用氯化亚砜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氯化亚砜作为一种有害化学品,其使用和处置应遵循严格的环保法规。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规监管,确保氯化亚砜的生产和使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推动氯化亚砜的绿色合成和循环利用也是关键。
此外,氯化亚砜的产能提升也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管理,以减少事故对企业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此外,氯化亚砜产能的提升还需要与相关行业进行紧密合作。
医药、农业、橡胶和染料等行业对氯化亚砜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企业应与这些行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企业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氯化亚砜产能的提升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但也需要在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保持高度警惕。
政府、企业和相关行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氯化亚砜产能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化学工业注入强劲动力。
氯化亚砜在农药中的应用前景看好

市■双舞 ・原料与中间体・ 氯化亚砜在农药中的应用前景看好
氯化亚砜又名亚硫酸氯,氧氯 氯化亚砜约为1470t/a左右。 基毒死蜱的生产能力约为6000t/a 化硫,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精细化工 溴氰菊酯是广谱性的拟除虫菊 左右,需要消耗氯化亚砜约5000t/a 产品,在农药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 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左右,预计到2012年我国甲(乙)基 途。氯化亚砜的氯原子取代羟基和 触杀作用迅速。击倒性强,对鳞翅目 毒死蜱的生产能力将可达到6800t/ 巯基的能力很强,有时也可取代二 幼虫有特别高效的作用,可以应用 a左右,届时将需要消耗氯化亚砜 氧化硫、氧或氢,能与有羟基的酚或 于防治棉田中的棉铃虫、水稻作物 约为5670t/a左右。 醇等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 上的稻叶散、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多 蚜灭多是一种新型内吸杀虫、 化物,与磺酸反应生成磺酰氯,与格 种害虫。目前,我国溴氰菊酯的生产 杀螨剂,广泛应用于苹果、柑桔、葡 利雅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砜化合 能力约为1700t/a,需要消耗氯化亚 萄、蔬菜、茶叶、水稻、棉花、桑树及 物等。氯化亚砜较强的酰氯化能力, 砜约为ltOOt/a,预计到2012年我 菊花、石竹等农作物,可有效防治蚜 使其广泛用作为有机合成的氯化 国的溴氰菊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虫、叶蝉、飞虱、水稻蝽象、柑桔叶 剂、催化剂等。 2200t/a,届时将需要消耗氯化亚砜 蛾、康氏粉蚧和成螨等,对苹果蚜虫 农药行业是我国氯化亚砜目前 约为1430t/a左右。 有特效。目前,我国蚜灭多的生产能 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主要用于生产 硫丹是一种非内吸性杀虫剂, 力约为900t/a左右,需要消耗氯化 抗倒胺、戊菊酯、氰戊菊酯、灭蚊菊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广泛应用于 亚砜约400t/a,预计到2012年我国 酯、氟氰戊菊酯、灭幼脲、水胺硫磷、 防治棉花、谷物、咖啡、果树、蔬菜、 蚜灭多的生产能力将可达到120ot/ 甲氰菊酯、硫丹、溴氰菊酯、甲(乙) 油菜、马铃薯、茶树及其它农作物上 a左右,届时将需要消耗氯化亚砜 基毒死蜱、嗯唑烷酮、喹禾灵以及杀 的害虫。目前我国硫丹的生产能力 约540t/a左右。 鼠灵等。 约为2600t/a左右,需要消耗氯化亚 随着我国农药品种结构的不断 甲氰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广 砜约为llOOt/a左右,预计到2012 调整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灭幼脲3 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 年我国的硫丹生产能力将会达到 号、喹禾灵、抗倒胺、又能丰等农药 触杀和驱避作用,广泛应用于防治 3000t/a左右,届时需要消耗氯化亚 产品也将有一定的发展,但数量上 果树、蔬菜、棉花、茶叶、谷类作物的 砜约为1270t/a左右。 不会增加很多,加上它们本身对氯 鳞翅目、半翅目以及螨类害虫,也可 甲(乙)基毒死蜱是一种广谱杀 化亚砜的需求量较多,故对氯化亚 以应用于家庭卫生,如苍蝇和蟑螂 虫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无 砜的用量影响不大。由上综合分析, 等害虫,我国大连瑞泽股份有限公 内吸作用,可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对氯化亚砜的市 司、山东农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 害虫,还可以防治各种土壤和许多 场总需求量为8800t/a.预计到2012 海中西药业公司、浙江东阳金鑫化 农作物上的害虫,也可以用于防治 年我国农药市场对氯化亚砜的市场 学工业公司和湖北天门农药厂等都 牛羊马体外寄生害虫等,我国江苏 需求量将达到约为10380t/a左右。 建有甲氰菊酯生产装器。目前,我国 南通宝灵化工厂、浙江仙居农药厂 2005—2010年问的平均消费增长率 甲氰菊酯的生产能力约为1800t/a, 和福州精细化工厂以及湖北沙隆达 为6.4%。目前氯化亚砜在我国尚属 需要消耗氯化亚砜1200t/a,预计到 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化工农药集 供不应求之势,新上装置宜采用二 2012年我国甲氰菊酯的生产能力 团公司等生产企业都建有甲(乙)基 氧化硫气相氧化法生产工艺,规模 将可达到2200t/a,届时将需要消耗 毒死蜱生产装置。目前,我国甲(乙) 以500t/a为宜。(江镇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万吨∕年氯化亚砜项目
一、产品用途: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很强的酰氯化能力可显著地提高一些昂贵原料的利用率,作为氯化剂和酰氯化剂,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颜料等行业。
下游产品有抗倒胺、甲氰菊酯、水胺硫磷、甲(乙)基毒死蜱,还可生产脑复新、扑炎痛、氯洁霉素、无味氯霉素等。
有些药物还出口。
氯化亚砜在生产活性染料中也被用作氯化剂,如活性翠兰K-GL、KM-GB等。
二、氯化亚砜市场
(1)全球发展概况
目前,国外氯化亚砜的生产企业主要是德国的朗盛公司、瑞士的SF-Chem公司、印度的Transpek公司,均为三氧化硫法工艺路线,由于三氧化硫贮运危险,该方法只适合与硫酸生产装置联产,国内氯化亚砜产品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淘汰了氯磺酸法和三氯氧磷联产法的落后工艺路线,多采用二氧化硫气相法工艺路线。
(2)我国市场情况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在染料、医药、农药等传统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近年来氯化亚砜的应用方法不断创新,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被应用于三氯蔗糖的制备等食品添加剂行业和锂电池的生产等新能源行业。
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多数采用二氧化硫气相法工艺,市场形成骨
干企业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小企业为辅助的格局。
氯化亚砜行业集中度很高,山东凯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世龙实业、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博兴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上虞卧龙化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3)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
我国氯化亚砜主要生产企业有山东凯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博兴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上虞卧龙化工有限公司等,当前国内氯化亚砜的市场总需求量接近20万吨/年,国内企业产能虽然接近市场需求,但实际生产量约15万吨/年,部分产品需要进口。
随着染料、医药、农药等传统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三氯蔗糖、锂电池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预计未来5年,氯化亚砜产量还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4)主要生产厂家:
三、工艺方案:
氯化亚砜生产工艺主要有3种。
氯磺酸法、二氧化硫气相法和联产法。
1、氯磺酸法以氯磺酸、硫磺、液氯为原料,在50~80℃的环境下反应生成氯化亚砜,收率为70%-80%。
这种工艺的优点在于设备简单、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收率也较高,目前国内部分企业采用该方法生产氯化亚砜,但这种工艺存在明显的缺点。
第一,氯磺酸法生产的二氯化硫浓度低,质量较差,以此生产的氯化亚砜的纯度不高,限制了氯化亚砜在农药、制药行业的用途;第二,氯磺酸法在合成氯化亚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盐酸和二氧化硫混合尾气,由于盐酸和二氧化硫难以有效地分离,因此无法有效地回收利用混合尾气,只能用
碱性液体中和排放,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第三,由于氯磺酸是强腐蚀物质,反应过程中又会产生盐酸和二氧化硫,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管道的腐蚀非常严重;第四,目前国内生产氯化亚砜采用釜式反应器和间歇生产模式,辅助生产时间长、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间歇生产很难做到完全密封,造成生产车间环境差、污染严重。
2、二氧化硫气相法工艺生产氯化亚砜,将硫磺、二氧化硫、氯气通入附有活性炭的硫化床进行反应。
硫磺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化硫。
二氯化硫、氯气和二氧化硫再合成氯化亚砜。
S+CL2SCL2
SCL2+CL2+SO22SOCL2
所得产品无色透明,且少量副产物循环利用,尾气中含SO2用碱液吸收为亚硫酸钠,基本无“三废”污染问题。
3、联产法。
五氯化磷法生产工艺较为简单,间歇操作,生产容易控制,但联产三氯氧磷制约了该工艺的发展,因为三氯氧磷的生产方法较多,生产原料三氯化磷国内产量大,三氯氧磷生产厂家比较多,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另外该法所得氯化亚砜中磷含量超标,也限制了它的用途,
二氧化硫气相法工艺流程简述:
(1)硫磺焚烧
经快速熔硫槽熔化后的液体硫磺自溢流口溢流至助滤槽中,由粗硫泵送入第一级叶片式过滤器,经过第一级过滤后的硫磺进入硫磺
中间槽,再通过中间硫磺泵送入第二级叶片式过滤器进行精滤,经过
第二级过滤后的精制硫磺进入精硫槽或送入液硫贮罐贮存待用。
快速
熔硫槽、助滤槽、液硫过滤器、中间槽、精硫槽及液硫贮罐等设备内
均设有蒸汽加热管,用蒸汽压力约0.5MPa 蒸汽间接加热或保温,
使硫磺始终保持液态。
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系统,经过主风机,
进入干燥塔,干燥后的空气进入卧式焚硫炉,在焚硫炉中硫磺燃烧形
成含二氧化硫的气体。
(2)一氯化硫的合成
将硫磺用铲车提升至料斗附近,投入反应釜中(为抑制硫磺粉尘
产生,釜内控制微负压),然后持续不断通入氯气,该反应为气、固
相反应,氯气通过分布器由下而上进入反应釜,在常温、常压下与硫
磺进行反应,生成的一氯化硫液体进入贮罐,为后续提供原料。
该过
程为间歇生产,每批生产8h ,每批反应结束后用引风机将釜内残留
的气体物料引入废气处理装置。
过程中严格控制氯气和硫磺的投加量,硫磺全部转化,根据反应
原理,该合成反应在生成一氯化硫的同时还有二氯化硫生成(根据现
有生产线测试结果,一氯化硫和二氯化硫比例约为1.9)。
该反应过程
涉及的反应式如下:
Cl 2S 2Cl 2
分子量: 71 64 135
Cl 2S 2Cl 22
分子量: 71 135 206
(3)二氯化硫合成
该过程为连续生产。
将上述工序反应物通过分布器与通入的氯气
在此反应生成二氯化硫,并通入套用的精馏釜底液。
控制反应温度,
保持在55℃左右,将生成的二氯化硫汽化,促使反应平衡不断向生
成二氯化硫的方向进行,该反应二氯化硫转化率为99%以上。
kg/h ):
Cl 2S 2Cl 22
分子量: 71 135 206
(4)氯化亚砜合成
上述反应气体首先进入混合器,与预处理后的SO 2以及回收套
用的轻组分混合均匀,并将物料加热到设定的工艺温度(150℃左
右)。
然后进入列管反应器,在活性炭存在条件下(该活性炭为一次
性加入,每次加入量约为1.5t ,正常情况下3年左右更换一次,因此
平衡图中未列出),控制反应温度在200℃—210℃,不断反应生成
氯化亚砜,该反应为气相反应,以SO 2计算,反应转化率约为90%,
反应连续进行,后续轻组分连续套用,总摩尔收率可达到98%左右,
副反应转化率为2%左右(以SO 2计算)。
反应方程式如下: 主反应
Cl
2SCl 2SO 22
分子量: 103 71 64 238
副反应
Cl 2SO 2SO 2Cl 2
分子量: 71 64 135
(5)氯化亚砜分馏
将生成的氯化亚砜气态粗品,通过控制物料的液化温度(65℃
左右),把低沸点的轻组份(未反应完全的二氯化硫、氯气以及SO 2)
脱除,收集后返回到混合段混合后继续参与反应,使物料尽可能反应
完全,提高物料利用率,从而提高反应收率。
(6)精馏
分馏后的氯化亚砜粗品进入精馏塔,该精馏塔为复合塔,在反应段(硫化床)使产品中的二氯化硫等与硫磺反应,生成重组份(一氯化硫)。
控制工艺温度在75—80℃,将氯化亚砜汽化,冷凝后的得到氯化亚砜成品,输送到产品储罐;生成的重组份(塔底液)套用至二氯化硫合成反应工段。
主要污染物分析:
(1)废气
该产品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l2、SO2、HCl、上述废气经收集预处理后接入废气处理系统,经四级降膜吸收+双碱法(旋流板塔)+碱液(填料塔)吸收处理后高排气筒排放。
(2)废水
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无废水产生。
(3)固废
该产品生产过程中固废主要为二氯化硫工段排放的残液、废活性炭以及废干燥剂。
其中残液产生量约为1.15t/a,主要成份为原料中的杂质(芳烃等物质),其他为一氯化硫、二氯化硫物质;氯化亚砜反应采用列管反应器,催化剂采用活性炭,一次性加入量为1.5t,正常情况下,该活性炭3年左右更换一次,平均每年活性炭废弃量约为0.5t;氯气和SO2干燥时采用氯化钙作为干燥剂,一次性加入量,每台干燥塔每次投加量为0.7t,正常情况下2年更换一次,平均每年干燥剂废弃量约
为0.7t。
四、原、辅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
(一)主要原、辅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
国内氯化亚砜市场售价3500元∕吨。
五、投资:
2万吨/年氯化亚砜项目估算总投资3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