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临产头浮原因及与难产关系研究
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发表时间:2016-12-08T15:11:45.5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作者:杨朝珍[导读] 你可以取产妇右侧卧位的分娩方法。
当产妇出现宫缩时,产妇需要足够的力量,可以及时向患者的静脉中注射宫缩素[4]。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崇德镇卫生院 151771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初产妇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过程和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比较分析,2011至2012年期间,我院10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和100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结果胎儿发育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初产妇胎位异常的患者需要接受剖宫产占94.67%。
剖宫产仍是处理的头位难产的主要方式。
头位难产组患者宫颈水肿,子宫收缩乏力,胎膜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
结论初产妇难产的头位难产的情况并不少见,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和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为了确保顺利分娩的关键。
关键词:初产妇;胎儿;头位难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rimipara head dystocia clinical proces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cases of primary and 100 normal deliveri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1 to 2012 wer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The results of fetal abnormalities is the main reason of head dystocia,especially in primipara with fetal abnormalities of the patients required cesarean section accounted for 94.67%. Cesarean section is still the main way to deal with the head of a bit of labor. Cervical edema,uterine contraction fatigue and rupture of membra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irst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Conclusion in the first place,the head position of the pregnant woman is not rare,and the abnormal position of the head of the fetu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icult labor.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f abnormal fetal head position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mooth delivery.[Key words] early maternal;Fetus;head position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至2012年我院10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A组和100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B组的临床数据作为研究对象,A组患者年龄在21岁至33岁之间,平均(24.78±2.62岁,所有患者均单胎初产妇,没有早产,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无禁忌阴道试产禁忌症。
胎头高浮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89例分析

胎头高浮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89例分析关键词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分析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可造成新生儿窒息、产伤及子宫切口撕裂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
2003~2010年收治发生胎头高浮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产妇8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3~2010年收治实施剖宫产分娩产妇7197例,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214例,胎头娩出时间超过1分钟,其中胎头高浮89例(41.59%),术中胎头娩出时间63~150秒,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6.5岁,第1胎75例,第2胎14例。
方法:89例均行新式剖宫产术,为观察组剖宫产术式参照文献[1]。
麻醉均为腰椎麻醉,剖宫产指征为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窘迫,胎头高浮(临产后)高龄初产,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选择同期胎头高浮以内倒转,足牵引娩出89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手术方式及手术指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结果两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比较,见表1。
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见表2。
术后病率及出血量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讨论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多由术式选择不当、切口偏小、麻醉及胎儿等因素引起。
本组89例胎头娩出困难均因胎头高浮而未采取适当助娩措施强行加腹压娩出所致。
胎头娩出困难时母儿的影响:剖宫产术中切开子宫,破膜及術中取胎头等操作,均可刺激胎儿发生宫内呼吸并吸入羊水,因宫内取胎儿时间长,按压子宫及腹主动脉,可减少子宫胎盘血流,使新生儿阿氏评分降低甚至发生新生儿严重窒息,尤其已有宫内缺氧的胎儿可直接影响其予后或造成新生儿死亡。
有时还可造成新生儿产伤。
轻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重者将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的不良预后。
故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娩出胎头,对降低剖宫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
因本组患者均为胎头高浮,故未造成子宫切口撕裂大出血,术后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胎头高浮娩头困难时可采取的措施:胎头高浮行剖宫产分娩时应避免强行加腹压娩出胎头。
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及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措施研究

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及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措施研究发表时间:2017-02-16T15:02:19.9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作者:邱卫华[导读]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发生头位难产的情况逐渐增大,因此如何防治头位难产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邮编438000摘要:头位难产是产科中常见的情况,指非枕前位之胎头,因盆腔内回转受阻造成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者因胎头俯屈不良造成胎儿先露、额先露、顶显露等情况。
作为产科常见的疑难症,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再加上不同头位难产的产妇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正确的处理头位难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研究从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入手,总结其特点,就如何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展开分析。
关键词:头位难产;特点;处理措施;先露随着社会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发生头位难产的情况逐渐增大,因此如何防治头位难产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一旦发生头位难产不仅会影响产妇的生产,更极大的威胁这产妇和胎儿的生命能;因此要清楚造成头位难产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疗[1]。
下文就其原因、特点展开分析,就如何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展开分析。
1 头位难产的原因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头位难产产妇主要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产程异常、胎头位置严重异常。
首先,宫缩乏力是产科中常见的情况,随着产程的进展,子宫收缩情况加剧,时间延长,间隔的时间也变短,强有力的宫缩是促进胎儿娩出的动力。
但有的产妇身体虚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产妇并不能随着产程的增加而加强宫缩,当产程持续延长后,产妇的子宫收缩力越来越弱,最终因宫颈水肿导致胎头无法正常压迫子宫颈,从而出现头位难产。
其次,产程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有的表现为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出现胎头下降、或第二产程延长、滞产等情况。
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临床分析探讨

胎头衔接是分娩机转首先 的重要 的一步 。胎头不入盆往往提示难产 的 潜在 因素 ,初产妇 临产 时胎头浮动应 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 。
一
、
资料 与方法
1 、 病例选 择根据三项诊断标准 ( 1 ) 初产头位 , 妊娠 I >3 7 周 ;( 2 )
临产时胎头 颅骨最 低点位于 “ 一2 ”水平以下 ; ( 3 ) 无孕 3 个月以上
3或一 3以上者必须提高警惕 。本组 9 5 例中 6 3 例经阴道 自 娩 或助娩 占6 6 . 3 %。因此 , 笔者认为 ,对于足月初产妇临产胎头浮动者 ,除有
明显产科指征 ( 如明显头盆不称 、跨耻征 阳性 、前置胎盘 、胎儿宫内
例占3 1 . 5 4 %。头浮组有 1 3 4 例试产 ,占 7 2 . 4 %,其经阴道 分娩 ( 自然
下段肌瘤及卵巢肿瘤 ) 等。
2 、胎头浮动的处理 2 . 1 关于试产问题
5 、 胎头浮动 的原 因胎头 浮动可受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影 响, 本文胎
位异常 2 o例 ,占 1 0 . 7 5 %,脐 带异常 4 4 例 ,占 2 3 ,6 6 % ,头盆不 称 1 2 例,占 6 . 4 5 %,巨大胎儿 9 例 ,占 4 . 8 4 %,骨盆人 日 狭窄 4 例 ,占 2 . 1 5 %, 羊水过多 l 例, 占0 . 5 4 %, 脐带缠绕合并胎位异常 l 例, 占0 . 5 4 %,不明原 因 9 5 例 ,占 5 1 . 0 7 %。
流产或引产 史。 2 、对照组 的选择 由同期各月中分别选择 1 0 —1 1 例产妇与病例组 不 同的是临产时胎头颅骨低点位于 “ 一水平以下 。 3 、发生率 6 月 1日 至次年 2 0日 分娩的足月头位初产 6 0 1 例 ,胎 头浮动者 1 8 6 例其发生率 3 9 %。国内报告为 1 . 8 9 — 5 2 . 5 %。
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

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分娩出现头位难产的15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现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以及难产的原因。
结果:150例头位难产患者中,包括122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115例剖宫产妇,35例阴道分娩产妇,有23例出现产道异常的状况,占15.3%,当中包括16例盆骨狭窄,3例盆骨畸形,其余的属于盆骨包块;有44例出现了产力异常的状况,占29.3%,当中包括23例原发性宫缩乏力,2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有83例出现了胎头位置异常的状况,占55.3%,当中包括77例持续性枕后、枕横位,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
在抬头位置出现异常的产妇当中,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的有6例,包括5例剖宫产和1例阴道分娩。
结论:在头位难产的处理中,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正确的原则,母婴是否出现了并发症以及妇产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手术技能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产妇分娩的结果,因此,医生和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手术正规、助产熟练、经验丰富、动作轻柔等要求。
标签:头位难产;原因;处理方法产妇在临床上出现了头位难产的情况,也就是由于产妇的产道、胎儿或是产力、产妇精神方面出现了异常情况而导致难产[1]。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分娩出现头位难产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分娩出现头位难产的患者150例,头位难产中产妇的年龄为22岁~39岁,平均年龄为31.2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周。
其中包括122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115例剖宫产妇,35例阴道分娩产妇,有23例出现产道异常的状况,占15.3%,当中包括16例盆骨狭窄,3例盆骨畸形,其余的属于盆骨包块;有44例出现了产力异常的状况,占29.3%,当中包括23例原发性宫缩乏力,2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有83例出现了胎头位置异常的状况,占55.3%,当中包括77例持续性枕后、枕横位,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
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头位难产的原因分析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摘要】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出现的原因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头位难产产妇40例为样本,将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顺产产妇40例,归于对照组。比较产妇临床表现,探究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巨大儿、宫缩乏力、脐带原因、产道异常、枕后位、枕横位为头位难产的常见原因。在临床表现、头盆评分、产程时间比较中,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与胎头位置具有一定联系,应结合产程与胎儿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分娩方式。
【关键词】头位难产;分娩;枕后位;枕横位 头位难产是临床中较常见的难产情况,为胎头位置不良导致的难产[1]。在产生头位难产时,胎儿在盆腔中不能回转,导致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头发生不同程度仰伸。头位难产为影响胎儿结局的重要因素,也易导致产后并发症,威胁母婴健康[2]。本研究分析头位难产原因及分娩方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40例为研究样本,归于观察组,年龄为(26.43±2.15)岁。也选择同期40例顺产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6.82±2.04)岁。比较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记录全部产妇临床表现、产程等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表现情况与分娩指标。 在头位难产产妇中,巨大儿4例、宫缩乏力8例、脐带原因3例、产道异常4例、枕后位10例、枕横位11例。剖宫产产妇20例,阴道助产产妇18例,阴道分娩产妇2例。
对于观察组的头位难产产妇,应纠正异常胎位,若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时,要求产妇保持对侧或同侧俯卧位。如果胎位不能及时获得纠正,在宫口已开至6—10cm且对产程产生影响时,徒手旋转胎头。在产妇充分试产后难产,马上进行剖宫产。在面对头位难产产妇时,应尽量将产妇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改善,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及时为产妇提供相应食物,使产妇补充能量。在出现宫缩乏力后,提供适量缩宫素影响产妇宫缩。当产妇出现宫颈水肿时,提供地西泮静脉推注,关注产妇用药后表现。若产妇宫颈水肿得到明显改善,可依据产妇情况徒手旋转胎头。
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诱因及护理干预对策

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诱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诱因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选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头位难产的孕妇入选本次研究,患者按照1:1等分为2组,各有75例。
试验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结局和满意度,同时观察试验组孕妇的诱因。
结果头位难产的诱因多为胎头异位,产力异常和产道异常等因素;干预后,试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相对于对照组佳,试验组的产妇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治疗结局,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位难产;诱因;护理干预对策头位难产是指由于胎儿产出时为头位先露导致孕妇难产。
头位难产可能会影响胎儿和孕妇的生命,临床上需要早期识别可能出现出头尾难产的孕妇,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
为进一步的探究出现头位难产的诱因以及需要给予的相关护理,我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施,选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我院产科收治的150例头位难产的病人入选本次研究,病患按照1:1进行等分,共分成2组。
试验组孕妇的年龄区间:19-34(26.43±5.14)岁,孕周区间为35-40(37.43±2.14)周;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区间:21-35(25.67±6.33)岁,孕周区间为34-41(36.55±2.23)周。
比较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2]:(1)确定是足月的单胎妊娠孕妇;(2)第一产程无异常胎心;(3)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对试验组患者出现难产的诱因进行系统回顾,同时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见结论)。
1.3诊断标准根据难产定义诊断孕妇的头位难产[3]。
潜伏期延长[4]:潜伏期大于20h;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孕妇的宫缩正常,相关检查显示宫颈不扩张大于6h;第二产程延长[5]:硬膜外麻醉后,产程大于3h,3h内未见太有旋转或下降。
头位难产防治技术

案例二:剖宫产术应用案例
总结词
剖宫产术是头位难产防治的重要手段 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剖宫产术可以 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问题,保障母婴 安全。
详细描述
在案例二中,产妇出现了严重的头位 难产情况,无法通过产道顺利分娩, 医生及时采取了剖宫产术,成功地将 胎儿取出,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案例三: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应用案例
产钳术
使用产钳夹住胎儿头部,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胎儿头部位置较低、 胎儿窘迫等情况。
胎头吸引术
使用吸引器吸附在胎儿头部,通过负压作用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胎 儿头部位置较高、宫口已经开全但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等情况。
04
头位难产的并发症与后 遗症
母体并发症
产道裂伤
由于胎头位置不正,可能导致母体产道发生裂伤,需及时缝合处 理。
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头位难产的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因此,头位难产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对于保障 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头位难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 断完善防治技术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加强 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头位难产 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产后出血
头位难产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需及时使用宫缩 剂等药物治疗。
产程延长
由于胎头位置不正,可能导致产程延长,增加母体和胎儿的风险。
新生儿并发症
胎儿宫内窘迫
01
头位难产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引发胎儿宫内窘迫,需及时
采取措施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新生儿颅脑损伤
02
胎头位置不正可能导致新生儿颅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需密
总结词
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是头位难产防治中的常用手段,在胎儿出现紧急危险时,这两种技术可以迅速帮助胎儿脱离 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产妇临产头浮原因及与难产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足月初产妇临产时头浮的发生原因及与难产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188例作回顾性
分析与同期随机抽样的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病例186例作比较。结果:胎头
浮动的主要原因为胎头位置异常;其次为脐带因素、胎儿过大及骨盆异常。胎头
浮动使头位难产率增加。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
浮动经严密观察可以试产并经阴道分娩。
关键词:初产妇;临产;胎头浮动;难产
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
胎头浮动188例作回顾性分析,与同期随机抽样的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病例
186例为对照,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与难产的关系,探讨如何采取合理措施, 降低难
产发生率。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胎头浮动组共188例,平均年龄(26.12±1.24)岁,平均孕周(40.04±0.31)周;随机
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临产时胎头入盆病例186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
(27.15±1.44)岁,平均孕周(39.34±0.38)周。两组平均年龄及孕周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1.2 病例选择
初产头浮病例按以下诊断标准选择: 初产,单胎,头位;妊娠≥37周;临产时胎头
尚未衔接,头颅骨质部最低点位于坐骨棘水平-2cm(S-2)以上;无孕4个月以上流产
或引产史;B超排除各种类型前置胎盘。
2 方法与结果
2.1 胎头浮动的相关因素比较
见表1。
胎方位异常中枕横位38例,枕后位28例,高直位及倾势不均7例,面先露3例;
骨盆异常中入口平面及中骨盆狭窄7例,出口狭窄5例,扁平骨盆1例。浮动组中
异常胎方位、脐带缠绕、过短、巨大儿和骨盆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见表2。
可以看出,剖宫产及阴道手术助产率浮动组明显高于入盆组,而顺产则是入盆
组明显高于浮动组,差异显著。
3 讨论
3.1 头浮因素及难产率分析
初产妇大部分于预产期前1~2周胎头入盆[1], 如临产前胎头未入盆,可能存
在难产因素。本文浮动组异常胎方位、骨盆异常、脐带缠绕或过短发生率高于对
照组。脐带缠绕可造成脐带相对过短,脐带缠绕或异常胎方位,可使胎先露不衔接,
或待产过程中胎头下降缓慢,若胎儿不大而胎头浮动或胎头下降缓慢时,应考虑有
胎方位异常或脐带缠绕可能。浮动组剖宫产率达43.08%,高于入盆组的13.98%;
而顺产浮动组48.41%,明显低于入盆组的82.26%。
3.2 正确处理胎头浮动
临产时胎头浮动并不是剖宫产指征,只要无明显头盆不称情况, 均可试产。
对胎头浮动、胎膜未破,产程进展缓慢,胎头迟迟不能入盆者,应行人工破膜,因前羊
水囊消失后,阻碍胎头下降的阻力消失,将有助于胎头入盆,从而加速产程的进展,
使分娩得以正常进行;且破膜后可进一步了解头盆关系、羊水性状,为进一步处理
分娩提供参考。如果破膜后30min宫缩无改善,且羊水清,胎心监护无明显晚减及
变异减速,则采用催产素静滴加强宫缩。人工破膜后2h宫缩规律而产程无进展的
应考虑剖宫产。但在产程中如出现不利于产妇或胎儿的征象,又不能立即分娩者,
应停止试产。胎头浮动能否顺利分娩,要经过充分试产观察。经骨盆测量及腹部
检查证实,无明显头盆不称的病例均可试产,试产可使某些潜在性异常因素充分表
现出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