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

”々{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李永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天津300222)摘要:本文从此现状出发,崔已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了1950—2005年共5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辑,分耪了天均G D P、入均税妖秽瀵费瘩平魏关系。
最鼹得窭它粕之瓣痒在臻整关系,芳建巍了E C M模黧,胃箨舞裁定褒效爨宏观经济政策的参考。
关键词:消费;协整;E CM模烈{鹚遴鳇提氆消费是所有经济错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
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报动力。
我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转变为需求鼹向型经济,丽市场需求首先是游费霭求,溃费露求毫在我禹被会经涛发溪孛逐步越豢导囊作用和托动作用。
有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投资贡献率赫于周外。
两消费贡献率低于莺努。
文献l I l鬏撂整器锻嚣资料,1993—2004颦,裹收入露家投资贡献率为21.6%.淌费贡献率为78.4%;中等收入国家投资贡献率为26.2%,消费贡献率为72.5%;低收入网家投资贡献率为21.5%,消费贡献率为81.1%。
美阑1993~2003年年均投资舞献率秀18。
4%,年均溃费烫献率菇84.2殇;窜度怒疆委、泰鬻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4.1%和24%。
消费贡献帛分别为68,6%和63.2%;我国年均投资蠛献率为45.8%。
年均消费贡献率45.5%,显然,我潮投资贡献率过大,消费烫献率过小。
瑟对这种瑷状,认真分轿研究器琵淹费酶影嚷嚣素褥鸯穰大的价值和意义。
2理论背景觊恩骺的绝对收入假说,在娥期内影响个入消费的主观因素是琵较稳定的,淄赞者的矮期瀵费承平主要取决予瑗期收入的绝对水平,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手巍(2006)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 D P)艇用于衡量一圜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霹麓,麓琵毅入稳定,G D P毽高。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

内容摘要:研究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路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从1985-2003年,我国GDP逐年快速增长,而边际消费倾向却在总体上持续下降。
由此可见,个人的消费支出并非一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同比增长,在一定的经济时期还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这正是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现为总体最终消费率和消费档次二者的偏低。
首先,我国总体消费率“六五”时期平均为66.1%;“七五”时期平均为63.4%;“八五”时期平均为58.7%;“九五”时期平均为59.5%,直到2000年才略有上升,达61.3%;2001年又降为60.6%。
如此之低的最终消费率,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其次,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
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食品消费比重高收入层最低、低收入层最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项开支高收入层最高、低收入阶层最低,但即使是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低收入阶层了。
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分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但笔者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改革开放中具有诸多因素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我国传统的节俭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是其重要部分。
我国公民在传统上会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仅留下部分用于交易、需求以及预防意外支出。
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支出的比率,在经济萧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只能造成国民收入的降低,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偏低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会降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

写作提纲:历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不仅呈现了与中国消费结构的演进相对应的周期性特征,且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迁、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经济的周期性。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日益完善,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的条件下研究中国的消费尤其居民消费倾向及其变化和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居民消费倾向消费结构消费热点制度变迁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周期一、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与消费结构演进的一致性及其政策意义下面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表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一致性关系。
由表1可见:(1)居民基本消费支出中居住、教育文化服务和医疗保健类比重增长很快。
(2)食品支出比重下降缓慢,1999-2000年间出现了较快下降。
(3)家庭用品支出比重下降较大。
由表2(见下页)可见:城镇居民对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逐年下降,而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这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致的。
我国消费结构的演进可以用消费热点的变化说明。
所谓消费热点即居民消费需求比较集中|购买力投向比较集中的消费品或消费劳务,可以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倾向、消费倾向和购买力投向,并可以大体反映当时居民消费层次和质量变化,应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广泛的消费市场(2)适应消费者的购买力(3)可以起到先导或带动作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说明,当居民消费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是居民的消费热点将出现转移。
通过上面所给的两个表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消费热点的转移,且是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相对应。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消费热点是定量内的食品、棉布,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年出现了“老三件”及之后的电风扇、洗衣机及八十年代的彩电、电冰箱购买热,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几十元、百元到千元的变化。
到了九十年代尤其是后半期我国曾一度出现消费热点的空白并伴随着居民消费和储蓄的不平衡,居民储蓄率达到35%的高位同时消费萎缩,甚至国家为刺激消费连续几次降息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
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数 &、; 分别为自发性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 i B( 的估计值。对式() 3 求和, 并解出总的消费支出额:
k
.
k
k
pq = &/1 . ? ;( ~乏 i )
() 4
将式() 4代入式()则可以求出各类消费项 目 3, 的基本消费支出额。.外, 此 还可以计算收入的需求弹陛E: i
和储蓄之 间分配 。
将式 ( ) 1 变形整理后 , 它的计量经济模型形式为:
P q =( i 0 ii Pq 一 tt t“
.
pt ) t +u - + I i q t t
。 ( 2)
= t i +瓯I+ i ( _ ,, ,; =12 …, ) t U i l2 … k t ,, T t
支配收入 , 为第 J 种商 品或劳务的边际消费倾 向,jj P 为第 j q 种商 品或劳务 的总需求支 出。式 ( ) 1 代 表 的经 济含 义是 : 对某 种商 品或 劳务 的消 费需求 可分解 为基本需 求 和追加 需求两 部 分 ; 收人 水平 和价 在 格一定 的条件下 , 消费者首先满足基本消费需求 , 然后 , 剩余 的收入再按照不同的比例在各种商品、 劳务
财贸研 究
2 0 . 09 1
影 响 中 国农 村居 民消 费 结构 的 多因素 实证 分 析
彭 海艳
(宜春学院, 江西 宜春 360 300)
摘 要 : 用扩展 线性 支 出 系统模 型 ( L S 和 面板 数据模 型 , 运 EE ) 分析 收入水 平 、 需求 弹性 和 收入
分配等 因素对 中国农村居 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影响。研 究表 明: 近几年来, 农村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 向稍有上升 , 其中食 品的边际消费倾 向最高; 基本消费需求支 出大幅度上升 , 但低收入户没有达到 基本消费需求; 居住、 家庭设备 、 交通通讯、 文教娱 乐以及杂项等五项均为富有弹性的消费项 目, 食 品为缺乏弹性的消费项 目, 而衣着和医疗保健 向缺乏弹性项 目发展 ; 不同收入家庭消费需求结构差
收入与消费的边际倾向分析

收入与消费的边际倾向分析收入和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
人们通过劳动或投资等方式获得收入,而消费则是人们将收入用于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
然而,人们在面对收入时,并不总是全部用于消费,而是根据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与边际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边际倾向指的是个体在面临新的收入决策时,对每一单位收入变化的倾向。
也就是说,当个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他们倾向于将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
这种倾向反映了个体对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取舍。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消费支出的边际倾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个体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会导致他们对消费的边际倾向增加。
也就是说,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个体往往会有更高的消费欲望,并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时,消费的边际倾向往往较低,而在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的边际倾向则相对较高。
其次,消费的边际倾向还受到个体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于消费与储蓄的态度和偏好是不同的。
一些人习惯于节俭和储蓄,倾向于更多地将收入用于储蓄而非消费。
而另一些人则更偏好于享受当下,倾向于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
这种消费观念和习惯会对个体的边际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形成是复杂的,受到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经济环境也会对个体的消费边际倾向产生影响。
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或通货膨胀加剧时,人们往往会感觉到压力增加,倾向于更多地将收入用于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反,在经济景气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更愿意将收入用于消费,因为他们相对较为乐观和有信心。
这种影响同样体现了消费的边际倾向的变化。
总的来说,边际倾向对于理解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面对新的收入决策时的倾向,以及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消费边际倾向的影响。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9), 1169-117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7.69167China’s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Expenditure Impact Factor AnalysisHuihui Liang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Received: Aug. 18th, 2017; accepted: Sep. 1st, 2017; published: Sep. 7th, 2017AbstractConsump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dominates the nati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31 provinces (citie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the sele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GDP,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income per capita,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a level modeling analysis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how to rais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level of residents.KeywordsUrban Residents, Consumer Spending, Multilevel Model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梁会会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7年8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7日摘要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全国消费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3 学号:Z110702338 姓名:张颂一、消费与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
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的国策。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所以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从消费函数理论看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②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③弗朗科.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人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用来防老。
④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以上四种理论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①利率。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
当然现代经济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价格指数。
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这些理论思想可以为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提供借鉴和思路。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因此加强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因素一、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地域差异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秉承着一局部地区先开展,先富裕起来的模式,然后再带动其他较落后地区开展的原那么,因此消费结构会因为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沿海地区和南方的城市比拟兴旺,人们不必因为根本的温饱而奔波忙碌,生活比拟富裕和丰富,有更多的金钱和经历来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业余活动,吃饭等日常花费所占总消费金额的比例比拟低,因为在先进地区食物和衣服的种类丰富且数量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耗,因此价格相比照拟廉价,人们不必因为吃穿而发愁。
但是在一些不兴旺地区,比方山区或者是----的城市,由于所处地域比拟偏远、交通不方便和土地贫瘠等多方面的因素,它们的城镇工业和效劳业大都不兴旺。
从其他方面来讲,即使能解决根本的食物问题,人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有利的环境去进行精神娱乐,因此用于购置书籍和进行娱乐的花费比拟少,人们更偏向于将金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我国中部地区,城镇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就业压力和住房压力相对较少,因此消费结构比拟平均,很少出现集中消费的情况。
并且在比拟兴旺地区的城市,人们还会适当的购置保险、基金或者股票来进行理财和增加额外收入,而偏远地区的城镇,由于经济不兴旺和信息不流通,人们对于炒股等先进理财手段还认识缺乏,因而投入到此的金钱并不是很多。
收入等级的差异收入的多少决定着消费结构,一般来说,收入较多的人们消费范围比拟广,而收入较少的人们那么消费涉及面比拟狭窄。
对于收入比拟丰富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收入足够支付日常的根本消费,比方吃饭、穿衣和看病等,因此会有足够的金钱去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
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边际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纽带,为了探究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探究收入和消费黑箱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需求结构消费习惯一、引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的是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消费型社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任何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迹象。
而且,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率由46.22%下降到33.22%。
消费率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储蓄率不断上升(Modigliani and Cao,2004)。
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从2000年底的6万亿增长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6%。
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
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加以解释。
方福前(2009)指出,近10年来,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消费不足问题。
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对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做了很详细的综述,认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隐含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如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代表的消费理论,以及以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考虑到遗赠效用的广义生命周期理论。
Ma(1993)指出,由于传统消费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假说,即隐蔽性通胀假说与结构转型假说。
隐蔽性通胀假说认为,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不足而导致居民把受到抑制的消费转向储蓄,从而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低下。
供给不足的现象是我国过去经济阶段的特征,不同的是当今的供给旺盛甚至过剩,因此隐蔽性通胀假说缺乏我国消费不足的解释力。
刘强(2006)提出了消费结构变动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相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缺乏,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其他项目的消费受到抑制。
谭玉顺等人(2005)构造了一个基于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运用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对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偏低及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现象给出了数学解释。
Dynan利用对数线性欧拉方程估计了滞后一期的消费和收入不确定性兑现其消费的影响。
Hayne(1968)在效用函数三阶导数为正的条件下证明,不确定性降低了当前消费、提高了储蓄,这一储蓄被称为预防性储蓄。
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是消费行为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我们知道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的桥梁,因而把消费倾向作为中介,解开消费和收入的黑箱进而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疲软的原因,并为以后解决居民消费问题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二、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和收入高速增长的过程。
实际收入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倾向作为衡量消费需求状况的主要变量也必将以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为背景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消费倾向的衡量指标:一是平均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二是是边际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动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比率。
可见,在收入和收入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倾向的大小可用来衡量消费需求的大小。
1、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城镇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使用是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农村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消费支出使用的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数据。
经过测算,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如图一所示,首先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相对比较平缓;在1989至1996年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除此以外各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1988年以后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呈现阶段性的上下波动:在1978至1984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在1984至1989年间,缓慢上升,从1989至1999年十年间,也是一个下降趋势,尤其是从1995年到1999年是一个加速下降过程,从2000年开始逐步回升。
图一: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趋势图二:GDP 增长速度246810121416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2、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在计算边际消费倾向时,由于使用消费增量除以收人增量(ΔCONSUME/ΔINCOME )计算出来的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很大;采用跨年度方法计算边际消费倾向的又无法避免计算结果容易受所选时间段的影响。
因此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较为严谨的方法是:C = a + bY系数b是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计算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采用的是按收入等级分组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计算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采用的是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计算得到。
经过测算,城乡居民各年边际消费倾向如图三所示。
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较大,尤其是农村居民,一度从1981年的0.92下降到1984年的0.67,降幅达27.2%,然后又从1984年的0.67上升到1986年的0.87;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1985年开始,就持续走低,虽然期间某些年份略有回升,但增幅不大,且未能持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无从比较,不具有规律性。
图三: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比较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到,它们二者的变动趋势几乎完全一致:1981到1984年下降,1985年出现回升,然后出现持续性的下降,同时在1995年和2000年,二者又都出现一个上升。
从图二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的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1981至1985年间,居民消费倾向都是先下降,1984年降到谷底,然后出现上升;1990至1992年间,除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出现较大波动外,其余三者均呈水平波动。
因此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不是由经济的短期波动所引起的。
三、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1、收入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1)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中较早的将收入加以分类: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研究这些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也使得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在增加,因此有必要将居民收入进一步分解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我们认为,消费者能够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通过跨时选择来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因此,借鉴Carriker (1993)的结论,并考虑到消费者惯性和收入间的不完全替代性等因素,将消费函数的形式设定为:t t ms t s s t W C Y C 3121,10ββββ+++=-=∑其中,Ct 是t 期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 s ,t 是t 期第s 种是城乡人均收入,β1s 是第s 种收入来源的的收入所对应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W t 是t 期居民所拥有的人均财富量。
假定消费C 的年增长率为g ,财富W 的年增长率为r ,求解长期边际消费倾向:t mS t s t t W Y C g 31,102)11(ββββ++=--∑= 因此,可得g Y W LMPC ts t s +-∂∂+=112,31βββ 对于财富边际收入)(,ts t Y W ∂∂的分析,我们依据Evans (1965)的简化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推导,消费只是与当期收入(Y )和财富(W )有关,并且财富的变动量与当期储蓄水平相等,即W S =。
YW Y W Y YW Y S Y WY C 101010αααααα+=∆-+=-+= YW Y W Y W 1011αα+=+-- 011r 111(αα-=+-+YW ) 1)r 1)(1(r 1)(1(10-+++-=αα)Y W 由简化后的消费函数可知,长期内财富与收入的比例固定,从而使财富的边际收入与财富收入的比值相等,即YW Y W =∂∂ 因此,g Y W LMPC ts t +-+=112,3s 1s βββ方福前(2011)基于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和消费,利用系统广义距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Hansen检验,定量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继而对边际消费倾向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考察,结果如表一:表一:城乡居民的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弱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与此相反,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
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反映出不同来源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上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消费者会依据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潜在地决定不同的收入用于消费的份额,进而影响消费支出。
(2)收入差距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带来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使不同群体间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
(如图四所示)图四: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传统的传统消费理论认为,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低。
杨汝岱、朱诗娥(2007)构建了凯恩斯基本消费函数模型i i bY a C μ++=i 和考虑到工具变量(家庭资产规模、住房情况、耐用消费品情况、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的扩展计量模型i i i cX bY a C μ+++=i ,并且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对收入以10%、25%、50%、75%、90%分位数为临界点进行划分,将所有家庭划分为低收入、较低收入、中低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六个阶层,利用1995年和2002年城镇和农村住户及个人调查数据(数据参考李实、罗楚亮(2007)),对8个计量检验方程进行回归,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