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荧光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激发波长
绘制荧光激发光谱,选择能产生最强荧光的 激发波长(ex),即最大激发波长,作为分析的 激发波长。
3. 发射波长
绘制荧光发射光谱,选择能产生最强荧光的 发射波长(em),即最大发射波长,作为荧光测 定波长。
4.浓度线性范围 分子荧光分析仅适用于稀溶液,溶液 的浓度应低于10-6 g· -1(A<0.05) L 荧光物质浓度较低时,荧光强度If与物 质浓度c成线性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绘制If ~c标准曲线确 定浓度线性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
利用化学反应使一些不能产生荧光的化合 物转变成荧光物质; 或将芳香族化合物与适当荧光试剂反应, 生成强荧光物质,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方法:增大分子共轭体系或增加刚性
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
血浆中苯妥英:二氯乙烷萃取,再转入NaOH 溶液中,用KMnO4氧化成二苯酮,二苯酮在H2SO4 作用下产生强荧光(ex=360nm,em=490nm)。
本章小结
一、分子荧光基本原理
物质受到光照射时,吸收某种波长的 光之后还会发射出比原来所吸收光的波长 更长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最常 见的光致发光现象是荧光和磷光。
激发
hv
激发态
去激发
hv f 基态
内转换 S2
振动弛豫 体系间跨越 T2
T1 发 射 荧 光
S1
能 量
外转换
发 射 磷 光
S0
5. 读出装置
①记录仪 ②阴极示波器 ③显示器
光 源
单色器
样品池 If 单色器
It
记录仪
检测器
2.荧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区别:
(1)两个单色器,分别在样品池前后:激发单色 器(第一单色器)、发射单色器(第二单色器) (2)样品池:紫外可见光被吸收(池)、荧光发 射(池)
(3)激发光源(入射光)与荧光检测器相互垂直 放置。可避免入射光或透过光对微弱荧光的干扰。
通过有机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HO
OH
HO
O
OH
C
O C O
C
O C O
酚酞
荧光素
f=0
f = 0.92
-OH N
Mg
-O N Mg1/2
8-羟基喹啉 弱荧光
8-羟基喹啉镁
强荧光
分子的刚性共平面使荧光效率增大:
①分子共平面越大,共轭程度越高。
②分子共平面越大,刚性越强,振动越 小,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造成无辐射 跃迁几率减小。
二、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固定荧光发射波长(em),改变 激发波长(ex), 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 荧光强度(If)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 荧光发射光谱:固定激发波长(ex),改变 发射波长(em),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 荧光强度(If)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
特点:
①发射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N
氨苄青霉素
2,5-二酮哌嗪
3)与荧光试剂反应
磺胺类药物与荧光试剂邻苯二甲醛缩合反应, 生成荧光化合物。
H2N SO2NH2 + CHO CHO
O C N C H2 SO2NH2
含氨基的药物与荧光试剂丹酰氯(DANS-Cl) 反应,生成荧光化合物。
H3C N CH3 H3C N CH3
+ RNH2 SO2Cl SO2NHR
因此,在较低温度下测定荧光,有利 于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2)溶剂效应
增大溶剂极性,f 增大,荧光波长向长波长
方向移动。
含重原子的溶剂(如CBr4和C2H5I),引起
体系间跨越,物质f 减弱。
与荧光分子形成氢键的溶剂,使分子f 减弱
极性增大 溶剂 If 苯 1 乙醇 30 水 1000
喹啉在不同溶剂中的相对荧光强度
OH HO N N
2,2’-二羟基偶氮苯
H C O C OH
二苯乙醇酮
OH
8-羟基喹啉
O
OH O
黄酮醇
二、有机物分析
1. 直接法
芳香族化合物大多能发荧光,可直接测定。
例:在微碱性条件下,可直接测定: 对氨基萘碘酸:c > 0.001μg·mL-1 蒽: 0~5μg·mL-1
2.间接法
(4)取代基效应: •芳环上有给电子基,使荧光增强 •吸电子基,使荧光强度减弱 •重原子(Br和I)引起体系间跨越, 使荧光强度减弱。
3.影响分子荧光的外部因素
(1)温度: 温度越高,荧光效率越低,温度越低, 荧光效率越高。 (2)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越大,分子荧光效率越高; •含重原子的溶剂导致体系间跨越,分子荧 光效率下降; •与荧光分子形成氢键的溶剂,使分子荧光 效率下降。
+ HCl
DNAS-Cl
DNAS-NHR
三、分析条件的选择
1.仪器校正
(1)波长
荧光光度计长期使用,或更换检测器等重 要部件,可用汞灯标准谱线对单色器波长进行 校正。
(2)灵敏度
在选定波长及狭缝宽度的条件下,用某 种稳定的荧光物质配成标准溶液进行校正。 若被测物质的荧光很稳定,也可用作标准溶 液对仪器的灵敏度进行校正。
(4)取代基效应(芳香环)
使f • 给电子基 -NH2、-OH、-OR • 吸电子基 -COOH、-NO2、 -NO 使f • 某些重原子(卤族Br或I),引起 体系间跨越 使 f
3.化学环境与荧光
(1)温度
温度升高, f ↓;温度降低, f ↑
原因:温度升高,分子间碰撞频 率增加,外转移几率增加
常见荧光熄灭剂:
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及硝基化 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等。 发生碰撞而使之失去能量 生成不发光的化合物
溴、碘以及溶解氧的存在,实现体系 间跨越,转变成三重态
荧光自灭:荧光物质浓度增大时,荧光强度减弱
第三节
荧光光度计及荧光测量
分类:
荧光光度计:色散元件为干涉滤光片
荧光分光光度计:色散元件为光栅
i
f
由公式:k f ,
k f ki
i f
kf
k ,分子的荧光效率

k f 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
k 主要取决于化学环境。
i
分子产生荧光的条件:
1.对紫外-可见光有强吸收。(分子结构) 2.分子去激发时,无辐射跃迁几率小,
辐射跃迁几率大。(化学环境)
2.分子结构与荧光
与有机试剂形成配合物后测定(约60种元素)
测定离子 Al3+ FB4O72Li+ Sn4+ 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 ex/nm em/nm 470 500 2,2’-二羟基偶氮苯 470 500 2,2’-二羟基偶氮苯 二苯乙醇酮 8-羟基喹啉 黄酮醇 370 370 400 500 580 700 荧光试剂 检测限 μg·mL-1 0.007 0.001 0.04 2.0 0.2
1
2
2
3
去激发的方式:
产生荧光
产生磷光
外传移,放出热量
二、影响分子荧光的因素 1. 荧光效率f(荧光量子产率)
发射荧光的分子数 f 被激发的分子总数

发射光量子数 f 吸收光量子数
f还可表示如下:
f
k f ki
kf
k f 为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
k 为各种无辐射跃迁过程的速率常数之和
色散元件
滤光片 — 荧光光度计
光栅 — 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
①激发单色器:置于样品池前,得到单色性好的
激发光(ex,I0)
②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池后,从荧光光谱中分
离出某一波长的荧光(em,If)
3. 样品池
以石英为材料,四面均为透光面。
4. 检测器
①光电管——荧光光度计 ②光电倍增管——荧光分光光度计 ③二极管阵列及电荷转移检测器——高档荧光分 光光度计
If
a
b
300
400
500
/nm
硫酸喹啉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S1 (V 0) S0 (V 0,2) 1, hc
f
②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呈镜像对称关系
a If
荧光激发光谱
b c
荧光发射光谱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nm
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三、荧光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3)pH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影响较大:
NH3+ OHH+
NH2 OHH+
NH-
pH<2 无荧光
pH 7~12 蓝色荧光
pH>13 无荧光
α-萘酚:
OHH+ OH O-
无荧光
有荧光
(4)荧光熄灭剂
荧光熄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 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下降 或消失的现象。
荧光熄灭剂:能够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消失 的物质。
(3)pH值: 荧光物质为弱酸弱碱,酸度的改变 会导致荧光物质分子结构改变,使荧光 效率改变。 (4)荧光熄灭剂:荧光熄灭剂的存在会 引起荧光分子荧光强度减弱或消失。
2)标准比较法
若样品数量少,可用标准比较法测定
Cs
Cx Cs Cx
=
Is
Ix Is -If0 Ix -If0
Cx =
Ix
Is Ix -If0 Is -If0
Cs
=
Cx =
Cs
第四节
分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技术
荧光分析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选择性强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较小。
一、无机物的分析
(2) 共轭效应
分子的共轭效应越强,荧光效率越高,荧 光发射波长越大。
化合物

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 (λ ex/nm) (λ em/nm) 0.10 205 278 0.18
0.29
f
联二苯

245
286
316
321

并四苯
0.46
0.60
365
390
400
480
(3)分子刚性共平面结构
共平面:分子结构处于一个平面上。 平面结构的分子比非平面的分 子荧光效率高
一、基本装置及主要部件功能
光 源 单色器
激发单色器
ex
I0
Ia 样品池 If 单色器
发射单色器
It
em
记录仪 检测器
1. 光源
作用:提供稳定、发射强度大的辐射
常见光源:
①荧光光度计,以溴钨灯(300~700nm)为光源。 ②荧光分光光度ຫໍສະໝຸດ Baidu,以氙灯(250~600nm)为光源。
2. 单色器
第二节
影响分子荧光的因素
1. 荧光效率f
发射荧光分子数 f 被激发分子总数
Or:
发射光量子数 f 吸收光量子数
f 表示分子产生荧光的能力。
荧光效率与激发态能量释放过程的 速率常数有关:
f
k f ki
kf
k -荧光发射过程速率常数
f
k -各种无辐射跃迁速率常数之和
i
(1)凡是使分子荧光发射几率增大的因素,
都会使分子的f ↑,If ↑ 。
(2)凡是使外传移(碰撞)几率增大、使分
子磷光发射(体系间跨越)几率增大的因素,
都会使分子的f ↓,If ↓ 。
2.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
(1)跃迁类型:* → 的荧光效率高,体系间跨越 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程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 并产生红移。 (3)刚性共平面结构:增大分子共轭程度,降低分 子振动,故增加荧光效率。
刚性:分子刚性越强,荧光效率越高
H C C
H
H C C H
1,2-二苯乙烯 (顺式,非平面) 无荧光
1,2-二苯乙烯 (反式,平面) 强荧光
刚性分子:物质分子共平面大,使分
子振动减小的分子。
C H2
联二苯

f = 0.2
f = 1.0
使分子共平面增大的方法:
引入某些基团、氧环形成封闭环
(1)跃迁类型: π* →π和π* → n
π* π π* n
π*→π比π*→n跃迁的荧光效率高
原因:
1. π→π* 跃迁比n→π* 跃迁的εmax 大 102~103倍。 2. π*→π跃迁的寿命(10-7 ~ 10-9s)比 π*→n跃迁的寿命(10-5 ~ 10-7s)短。
3. π*→π跃迁的能量差比π*→n跃迁的 能量差大(∆Eπ*→π > ∆Eπ*→n )。
1.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Ia I0 If It
If= f·a= f · 0 -It) I (I It=I0· -A 10
If = fI0(1-10-A) = fI0(1-e-2.3A)
2 3 2.3 A 2.3 A I f = f I 0 2.3 A 2! 3!
若A<0.05, 方括号内第一项以后的项可忽略不计:
I f = 2.3 f I0 A

I f = 2.3 f I0 cl
对于确定物质、激发波长和I0一定时,荧光强 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即:
I f = kc
2. 分子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荧 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 知试样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
H N N H O
C6H5 C6H5 O
KMnO4 OH-
C6H5 C C6H5 O
苯妥英
二苯酮
2)水解反应
氨苄青霉素:pH=2的酸性溶液中,以甲醛为 催化剂,在90℃下水解成能产生荧光的化合物2,5二酮哌嗪。
H O C C NH NH2 O S CH3 CH3 COOH O H+ H2O NH HN R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