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五讲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1
刻板印象在国际交往中也普遍存在:
如:美国人是实用主义和富有冒险精神的;
日本人是精明能干而又不怕死的; 犹太人是高智力而又贪得无厌的; 法国人是独立而又浪漫的。
.
32
这种情况可用施耐德的“ 固有 人格理论”来揭示:
“ 固有人格理论”认为: (1)人们总是把丰富多彩的人划归于有限 的一些类型之中。 (2)人们总是把一些品质看作是成群结队 出现的。 (3)人们还假设具有其中一种品质的人还 会具有其它品质。
.
5
2、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 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方面特点, 如个体情绪体验的反映速度、强度和表露 的隐显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动作的 灵敏或迟钝程度等方面。
.
6
对于气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各种气类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2)气质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所决定的。 (3)气质虽无好坏之分,但对工作却有不同 的适应性。 (4)气质通常可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 粘液质、抑郁质。
.
22
这里最关键的变因是时间间隔。 它包括:
第一个和第二个人发表意见时间间隔 的长短;
第二个发表意见与用人单位作出决定 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
23
如果第一个和第二个发表意见 间隔时间很短,则:
第一个对第二个人的意见的发表产生最大 作用的抑制,因而出现首因效应。
.
24
如果第二个发表意见与最后 决定时间间隔很短,则:
第二个人对第一个人的意见的发表产生 最大作用的抑制,产生近因效应。
.
25
其二:晕轮效应:
是指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形成的某种特征 的认知影响到对他总体特征的评价和认知。
.
26
许多个人和组织都有意无意地 希望利用晕轮效应影响公众的 评价。
如:包装效应;名片效应等。但这些 都是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
.
27
“五分钟限时测验”揭示出:
第五讲: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
.
1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的 心理因素分析:
.
2
(一)性格与气质
.
3
1、性格:
个体对现象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
.
4
对于性格需要把握以下二点:
(1)个体的性格是个体生活历程的反映。 (2)环境的改变和自我暗示是性格重塑 可能的途径。 如:换一个工作岗位;个人字体和服饰 的改变等。
.
29
心理定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心理定势有助于公关人员简化和缩 短对公众的知觉过程和时间。
消极的心理定势产生的成见会扩大公关人 员认知公众的差距,以致影响交往和沟通 的进行。
.
30
其四: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一类人和一群人进行定势判断 和评价的知觉行为倾向。
如:“宁可跟苏州人吵架,也不愿跟宁 波人讲话”。
.
40
启示:
组织和公关人员应多对内部员工采用积 极肯定的评价。
.
41
但是,积极肯定的评价要求 评价者要具备:
其一:恰到好处具有可信性;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具有权威性; 其三: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
.
42
(2)自我意识、自我监控 与印象管理:
.
43
自我意识--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
当人们处于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时, 他们比较易于觉知到理想的我和现实的 我的差距,更具有自我批评性。
.
16
近因效应指:
知觉主体在对知觉对象进一步深入接触 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印象。 近因效应形成的最新印象是对首因效应 所形成的第一印象的补充和修正,它对 人们重新评价认知对象和发展进一步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
.
17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个体和 组织的启示:
.
18
对个体而言:
(1)公关人员应努力给公众留下良好的 第一印象。 (2)公关人员应努力避免自身以第一印 象取人而可能造成的认知偏见。
如果组织能从公众角度出发来利用 晕轮效应,效果会如何呢?
如选择3月15日开张而不是选择所谓逢“8” 开张则对公众的影响可能是非常积极的。
.
28
其三:定势效应:
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和倾向影响或决定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的 现象。 如:“雀斑长在哪里不影响你的美观”?
“读完外贸学院需要多长时间”?
.
33
刻板印象也具有两面性:
有提高知觉准确性的可能; 以一般否定个别,缺乏变通性。
.
34
其五:假定相似性:
既假设别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在弗洛伊德 的术语中被称之为“投射作用”。
.
35
假定相似性的似是而非的好处:
个体对别人作出的评价往往既是对别人 人格的测定,又是对自我人格的测定, 而且是更准确的测定。 由此:对于公关人员来说,如果我们想 透彻地了解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 去评价别人。
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岩下为此提出:
“好恶决定因素代理假设”。
.
12
人际知觉的形成会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
.
13
其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14
首因效应一般是指:
知觉主体根据最初所得的信息而对 知觉对象所作的判断。
.
15
公众首因效应的形成与三个 要素的状况有关:
(1)当时公众的情绪、兴趣、注意力、 智力状况等; (2)当时的情境状况; (3)对象的表现程度和表现范围。
.
7
3、性格气质原理对公关工作 的启示:
在公关工作中,要注意选材用人的艺术 和评价的艺术。
.
8
(二)社会知觉:
指的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 和团体特征的知觉。
.
9
从公共关系公众的角度看 主要包括:
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
.
10
1、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认识。
.
11
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
.
19
对组织而言:
(1)要求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既要求 “先声夺人”,又要谋“意犹未尽”。 (2)坚信: 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公共 关系活动是能够改变公众原来对组织的 消极评价的。
.
20
注意: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起作用的程度是相互关联而又有变化 侧重的。
.
21
案例举要:
如果我校的一个学生和复旦的一个学生 竞聘一个岗位,是先发表意见,还是后 发表意见好?
.
36
其六:行为者-观察者偏见:
指观察者由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和信息占有 的不足,往往倾向于对行为者作出对己不 利的行为动机作出消极的推断。
.
37
2、自我知觉:
也就是对自我的认识。
.
38
对自我知觉我们主要作如下分析:
.
39
(1)Leabharlann Baidu 镜象我”的概念:
社会学家库利指出:个体的自我概念 是他人评价和判断的反映。 例:“ 一个女学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