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南昌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概念题+简答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概念题

1.媒介文化

【答案】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媒介的文化价值。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对媒介文化的研究,实质上就是研究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

2.《万历邸钞》

【答案】明朝的邸报保存下来的较少,把较常见的是当时人留下来的一些抄本和抄件。《万历邸钞》便是其中之一。抄本所抄万历年间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但中间有缺失。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还对邸报内容进行了一些编辑整理工作,包括筛选和删节、增加摘由以方便查阅、增加注释和注释性说明、整理综合。因此,《万历邸钞》不全都是原文,只是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概貌。

3.信息环境

【答案】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4.控制实验

【答案】控制实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现代化理论

【答案】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研究成果的集成。现代化研究历时50余年,形成了庞大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大体上说,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三大体系。、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化理论又可分为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比较现代化等各个分支。

6.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

【答案】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7.信息环境的信息化

【答案】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8.可获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答案】受众成员常常选择那些最易获得、最易吸收的传播内容,并且往往由于某些信息易于获得,

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理由拒不接受而记住了这些内容。(应当注意“黄金时间”的效应)信息的获得性对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本身受到传播环境的制约。虽然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容易获得的信息较易引起受众的注意,但不宜过于夸大可获得性因素的影响。

9.物化

【答案】卢卡奇提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

10.大众传播的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答案】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11.可信性效果

【答案】1951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可信性效果”概念:即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明效果越小。此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进行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12.马尔库塞

【答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云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想导师、精神领袖。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13.数字化

【答案】与模拟技术相对而言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

14.“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和“参考群体”(reference group)

【答案】基本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亲属等。参考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考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类似的群体,但有时也会不同。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15.全球传播

【答案】是伴随全球性信息系统形成,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跨国传播形态,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

16.霍克海默

【答案】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③而批判理论首先是

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④所以,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而出现的,传统理论则以肯定的面目出现。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17.主流化

【答案】格伯纳等人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18.“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者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手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19.拉斯韦尔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就是拉斯韦尔,他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这三个观点被称为传播学的“三功能说”。

20.社会关系论

【答案】着重分析受众成为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21.观察研究法

【答案】观察法是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者的情况直接观察、记录,以取得市场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实质性和规律性的解释。

22.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诉求,是在运用“敲警钟”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极大限度的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地采取相应行动。但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追求特定的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23.潜网

【答案】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