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反射镜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_曹洪瑞

合集下载

音圈快速反射镜的完全跟踪控制

音圈快速反射镜的完全跟踪控制
No.
61673365);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资助 项 目(
No.
ZDBS
GLY

“十三五”空军预研专用技术项目(
J
SC04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
No.
2017257);
No.
3030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h
i
sp
r
ob
l
em.F
i
r
s
t,ad
i
s
c
r
e
t
es
t
a
t
espa
c
emode
lo
ft
hevo
i
c
ec
o
i
l

d
r
i
venf
a
s
t

,
,
s
t
e
e
r
i
ng mi
r
r
o
r wa
se
s
t
ab
l
i
shed a mu
l
t
i
r
a
t
es
amp
l
i
ng sys
t
em wa
scons
t
ruc
t
ed and a PTC wa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0.
37188/OPE.
20202809.
1997
Pe
r
f
e
c
tt
r
a

基于自适应近邻信息的模糊C_均值聚类算法

基于自适应近邻信息的模糊C_均值聚类算法

第 32 卷第 7 期2024 年 4 月Vol.32 No.7Apr. 2024光学精密工程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基于自适应近邻信息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高云龙1,李建鹏2,郑兴莘1,邵桂芳1,祝青园1,曹超3*(1.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102;2.厦门大学自动化系,福建厦门 361102;3.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传统的模糊C均值算法直接基于原始数据进行聚类,数据的内在结构可能会被噪声、异常值或其他因素破坏,因此聚类性能会受到影响。

为提升FCM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近邻信息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近邻信息指的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相似度的度量,每个数据点都可以看作其他数据点的近邻,但是不同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是不同的。

将样本点的近邻信息G X和类中心点的近邻信息G V融入基础FCM模型中,为聚类过程提供更多的数据结构信息,用于指导聚类算法中的簇划分过程,以提升算法的稳定性,并提出了3个迭代算法求解本文提出的聚类模型。

与其他先进聚类算法对比,在部分基准数据集上聚类性能有10%以上的提升,同时还从参数敏感性、收敛性、消融实验等方面对算法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可以充分显示本文提出的聚类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模糊C均值聚类;自适应近邻;算法鲁棒性;迭代算法中图分类号:TP394.1;TH69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188/OPE.20243207.1045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adaptive neighbors informationGAO Yunlong1,LI Jianpeng2,ZHENG Xingshen1,SHAO Guifang1,ZHU Qingyuan1,CAO Chao3*(1.Pen-Tung Sah Institute of Micro-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 China;2.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 China;3.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Xiamen 36100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aochao@Abstract: Traditional FCM algorithms cluster based on raw data, risking distortion from noise, outliers, or other disruptions, which can degrade clustering outcomes. To bolster FCM's resilience,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hat leverages adaptive neighbor information. This concept hinges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data points, treating each point as a potential neighbor to others, albeit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imilarity. By integrating the neighbor information of sample points, labeled G X, and that of cluster centers, labeled G V, into the standard FCM framework, the algorithm gains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data structure. This aids in steering the clustering process and enhances the algorithm's robust⁃文章编号1004-924X(2024)07-1045-14收稿日期:2023-08-28;修订日期:2023-1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2076058,No.5207546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20J01713,第 32 卷光学精密工程ness. Three iterative methods are presented to implement this enhanced clustering model. When com⁃pared to leading clustering techniques, our approach demonstrates over a 10% improvement in cluster⁃ing efficacy on select benchmark datasets. It undergoes thorough evaluation across different dimen⁃sions, including parameter sensitivity, convergence rate, and through ablation studies, confirming its practicalit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daptive neighbors; algorithm robustness; iterative algorithm1 引言作为一种无监督方法,聚类的基本任务是将数据点划分为不相交的簇,使得同一簇内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最大化,而不同簇之间数据点的相似度最小化。

5011自动2班

5011自动2班

班级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5011自动2
已选 已选 已选 已选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火灾报警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白晓亮 一种基于LabVIEW的PID控制器设计 陈莉 基于GAL22V10D的汽车灯光控制电路设计 陈义 基于HC-SR04模块的超声测距仪设计 陈义 太阳能电池板自动捕光控制系统设计 董丽梅 基于罗克韦尔PLC的发酵罐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高月华 基于PLC的多台电动机启停控制系统 高月华 三自由度混联码垛机械手的设计 高征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韩蕾 连续信号的采样与重构及MATLAB实现 韩晓霞 IC卡考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韩晓霞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分数阶PIλ Dμ 参数整定 郝雷 基于PLC的管道压力与风机变频控制 郝雷 工作在ZVS状态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胡聪权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姜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仿真—涡旋压缩机动态特性研究 姜萍 一个USB数据采集设备的开发 李欢 图像三维旋转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刘斌 基于WEB的网上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斌 H2_H∞滤波在车辆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刘晓光 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时间序列分析与建模 刘晓光 数显脉搏测试仪电路设计与实现 刘鑫 烟雾报警器设计 刘鑫 EDA实验板设计 孙宏伟 基于SHT15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孙荣霞 基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温度采集系统 孙雪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孙雪 基于FPGA的图像二值化处理 唐予军 基于SHT11的温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唐予军 基于LabVIEW数字电路实验系统设计(组合逻辑电路部分) 田晓燕 基于分割算法的冠脉造影血管中心线的提取 王光磊 基于ab0数学模型的三相异步电机启动仿真研究 王立玲 直流电动机三种调速对比研究 王立玲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设计 王培光 直流电子负载仪——硬件电路设计 王文理 电力信号标准源设计——硬件电路设计 王文理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调速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王霞 带有估计参数重置的发动机自适应控制 王霞 大功率电动车太阳能充电车棚的设计。 王永清 基于分块奇异值分解的图像去噪算法 王竹毅 心电信号混沌特性研究 杨建利 心电信号自动分析算法研究 杨建利 LCR自动测试仪--硬件电路设计 杨昆、刘秀玲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的脉宽调制电路设计与研究 张军伟 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张军伟 基于LabVIEW的模拟电路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 张坤

模型参考算法在快速反射镜中的应用

模型参考算法在快速反射镜中的应用
Abs t r a c t : Fa s t ・ - s t e e in r g m i r r o r s i s t h e c o r e c o mp o n e n t o f f in e t r a c k i n g s y s t e m i n t he e l e c ro t ・ - o p t i c a l
摘 要 :快反镜 是光 电跟踪 系统 中精跟 踪 系统 的核 心 部件 。精 密光 电跟 踪 系统要 求快反 镜 闭 力又具 有快 的响应 速度 和 高的跟踪 精度 。运 用理论 建模 方法得 出 了快反
镜 的 四阶模 型结构 ,通过 实验 建模 方 法建立 了仿真 中用 到的快反 镜 的三 阶模型 。在拟 定 快反镜 为 三
Ya n g D o n g ’ , Ma o Y a o 。 , D i n g K e , L i z h i j u n ,
( 1 .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p t i c s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C h e n g d u 6 1 0 2 0 9 ,C h i n a
杨 东1 , 2 , 3 , 毛 耀 1 , 2 , 丁 科 , 一 , 李志俊 ・ ( 1 .中国科 学 院光 电技 术研 究所 , 四 川 成都 6 1 0 2 0 9 ;
2 .中国科 学院光束控 制 重点 实验 室 , 四川 成都 6 1 0 2 0 9 ; 3 .中国科 学院大 学 , 北京 1 0 0 0 4 9 )
ra t c k i n g a c c u r a c y.A f o u r t h— o r d e r mo d e l s t r u c t u r e b y he t a p p r o a c h o f he t o r e t i c a l mo d e l i ng a n d he t n e e d e d hi t r d— o r d e r mo d e l s t r u c t u r e b y he t a p p r o a c h o f e x pe im e r n t a l mo d e l i n g we r e o b t a i n e d.Af t e r c o n ir f mi n g he t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摘要:柔性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新型机构,具有轻质化、高精度、高刚度和高自由度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机构本身的柔性特性,其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针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其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

首先,本文建立了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机构的几何特性、材料特性和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机构的动力学方程。

同时,考虑到机构的冗余驱动特性,引入了冗余度参数来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基于这个模型,可以对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其次,针对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控制的方法。

通过建立机构的控制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来优化控制输入信号,以实现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优化。

考虑到机构的柔性特性,本文还引入了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对机构柔性变形的补偿。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本文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控制精度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机构的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

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可以提高机构的位置测量精度和运动控制精度。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4RRR冗余驱动柔性并联机构的优化控制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以提高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精度。

该研究对于柔性并联机构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机械系统性能。

振镜电机离散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振镜电机离散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建模与仿真, 2023, 12(2), 1670-167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mos https:///10.12677/mos.2023.122155振镜电机离散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王益涛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2月22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要近年来,激光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针对激光振镜扫描系统易于受到内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离散自抗扰控制器的振镜电机控制结构。

自抗扰控制算法作为一种无模型控制算法,在不准确建模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很好的响应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首先,建立了振镜电机的动力学模型,构建了状态空间方程;接着,将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作为状态变量,建立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改进的PD 控制器,之后对控制器进行了离散化设计。

最后在Simulink 搭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良好的动态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条件。

关键词振镜电机,离散自抗扰控制,激光扫描,计算机仿真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Discret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for Galvanometer MotorYitao Wa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Received: Feb. 22nd , 2023; accepted: Mar. 24th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laser galvanometer scanning system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un-certain factors such 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a galvanometer motor control structure based on discret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ADRC)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As a model-free control algorithm,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lgorithm can still achieve good response王益涛characteristics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accurate modeling. Firstly,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galvanometer mot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ate space equation is con-structed. Then, taking the modeling error and external interference as state variables, a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and an improved PD controller are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controller is discre-tize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built in Simulink.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achieves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can mee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KeywordsGalvanometer Motor, ADRC, Laser Scanning, Computer Simula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作为热源完成焊接、切割、表面处理等加工过程的新兴加工方法。

基于数据驱动的FAST主动反射面调节优化模型

基于数据驱动的FAST主动反射面调节优化模型

第41卷第1期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No.12024年 1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Jan.2024文章编号 1000 5269(2024)01 0064 08DOI:10.15958/j.cnki.gdxbzrb.2024.01.10基于数据驱动的FAST主动反射面调节优化模型吕 茏,陈 浩,吴建鑫,刘亚兰,邓依兰,范小林(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 要:针对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FAST)的主动反射面调节问题,利用旋转抛物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定义建立了一个对任意天体角度均适用的工作抛物面方程,该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坐标旋转的方法。

利用反射面板重心点作为反射点,将反射接收比定义为能把光线反射到馈源舱被其接收的面板数量与300m口径工作抛物面下总面板数量的比值。

结合主索节点径向伸缩距离、边界平稳过度和邻接距离变化幅度三个约束条件,以接收比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个工作抛物面优化模型,并利用节点数据和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工作理想抛物面。

选用两组天体角度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调节后的接收比增大12 82%,并给出了工作主索节点的部分径向调节方案。

本研究为FAST对于任意天体角度的变形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也对馈源舱反射接收比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式。

关键词:FAST主动反射面;旋转抛物面;馈源舱接收比;优化模型;模拟退火算法中图分类号:P16;O182 文献标志码:A 历时22年建成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1],从开始运行至今已取得大量重要科学发现[2],其中,对其主动反射面进行合理调节以增加反射接收比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观测天体时,FAST会局部形成300m口径工作抛物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
式中
a3 均为正, 根据快速反射镜特点将式( 5 ) 中正定矩阵取为 单位阵。 上式整理得

1. 3
控制算法模型推导
1 ) 进行算法研究首对象, 由被控对象本身特 点决定, 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函数关系, 经实 验最终得到的被控对象表达式为 G r ( s) = 1 0 . 001 s + 1 ( 1) 2
第1 期 法
[5 ]
曹洪瑞, 等: 基于快速反射镜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 偏差 E( s) = y r ( s) - y a ( s) = r( s) ( k r - K s k a ) N( s) D( s)
17
等方式对 FSM 进行控制, 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但会出现诸如当外界环境变化时需重新设计 、 无法满足抑 制光斑抖动的快速性要求 、 需要获知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 模型等不足。 为弥补上述控制算法的不足, 本文采用基于参考模型 的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 proportion integeration differentiation, PID) 控制形式对快速反射镜进行控制, 通过实验对算 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 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1 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原理
[1 ]

激光通信以其通信容量大 、 保密性高、 建造及维护费用 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实现高速大容量通信的最佳方 案。实现激光通信的前提是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 主要有 捕获、 瞄准和跟踪三个阶段。 此过程中因受外界干扰产生 的光斑抖动, 会造成误码率上升, 严重影响通信链路稳定
收稿日期: 2015 —11 —12
k p = - γ( Ts + 1 ) e( t) + 1 k * 1 + a1 1 + a1 p a2 * γ( Ts + 1 ) k i = - 1 + a e( t) + 1 + a k i 2 2 k = - γ( Ts + 1 ) e( t) + a3 k * d 1 + a3 1 + a3 d
{
+ e = ( K r - K s K a ) r( t) Te = er( t) K s λTK a k p = - γδ( t) e( t) - a1 ( k p - k * p ) k i = - γδ( t) e( t) - a2 ( k i - k * i ) k d = - γδ( t) e( t) - a3 ( k d - k * d ) k* k* k* a1 , a2 , 系数 γ, p , i , d 为 PID 控制器的初始值, ( 5) ( 4)
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仿真
a
( 6)
首先进行算法的建模仿真, 分为观察系统动态特性和 跟踪误差两部分, 根据快速反射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扰动信 号特性, 选择幅值为 1 mrad、 频率为 50 Hz 和 25 Hz 的两组正 弦信号模拟外界扰动作为输入信号, 观察跟踪误差曲线特 性。图 1 是搭建的系统仿真框图 。 PID 两种控制器模块。 图 1 中包含参考模型及自适应 、 观察动态特性时, 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 运行时间 0. 02 s,
本文被控对象参考模型为一阶, 故令 D ( s ) = Ts + 1 , N( s) = 1 ; 等式变为 E( s) ( Ts + 1 ) = r( s) ( k r - K s k a ) = r( s) K( K = k r - K s k a ) 3 ) ( Lyapunov) 函数的选取 根据 Lyapunov 稳定理论
[7 , 8 ]
1. 1
传统 PID 控制系统
为抑制光斑抖动, 本文采用一级粗跟踪加二级精跟踪
, 结合本文使用的快速反
射镜对稳定性的要求, 取 Lyapunov 函数为 V( e) = e2 + λK2 ( t) , λ >0 dV 2 2 = - e2 + Ker( t) + 2 λKK dt T T 令: 2 Ker( t) + 2 λKK = 0 , 得 T
的复合轴结构。二级控制系统为快速反射镜系统 。压电陶 瓷驱动式驱动镜具有谐振频率高 、 转动惯量小、 响应速度 快、 动态滞后误差小等特点, 在高精度激光通信中得到广泛 使用。目前 PID 控制是快速反射使用最普遍的控制方式 。 随着被控对象逐渐复杂以及对控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 PID 控制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 一般只适用于线性系 高, 统、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线整定控制器参数 、 需要知晓控制 对象的精确数学表达式, 实际应用中难以实现。
16
传感器与微系统( 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2017 年 第 36 卷 第 1 期 DOI: 10. 13873 / J. 1000 —9787 ( 2017 ) 01 —0016 —04
基于快速反射镜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
1, 2 1 1 曹洪瑞 ,刘永凯 ,张淑梅
得到的控制规律为
1. 2
自适应 PID 控制
针对传统 PID 控制的不足, 本文提出参考模型自适应
控制过程中期望的模型参考的输出值与被控对 控制算法, 根据偏差信号及系统输入 象的实际输出值之间存在偏差, 信号的变化, 通过自适应规律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修改, 最终使得实际系统的输出和模型输出之差趋向于零 。反复 上述过程, 直至达到控制目标。 它既可以自动辨识被控过 自动整定控制器参数, 又具有 PID 调节器结构简 程参数、 单、 可靠性高、 鲁棒性好等优点
伴随微位移设备的发展, 一种抑制光斑抖动的方式是 FSM) 的快速高精度运 利用快速反射镜( fast steering mirror, 动对扰动进行补偿, 使目标光束稳定在探测器视场中央, 提 高光斑位置探测精度
[2 , 3 ]
。 研究人员提出前馈补偿控制 、
[4 ]
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控制
、 基于内积的逆模型补偿方
2 ) 自适应算法的关键是得出自适应律, 本文采用李雅 普诺夫(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进行设计。 设输入为 r, 自适应控制器调节系数为 k r , 参考模型输 出为 y r , 被控对象输出为 y a , 两者偏差为 e。被控对象和参 考模型的状态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Ga :
Gr :
{ {
a = ax a + c0 k a br x ya = c xa r = ax r + c0 k r br x yr = c xr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research based on fast steering mirror
2 CAO Hongrui1, , LIU Yongkai1 ,ZHANG Shumei1
( 1.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33 ,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 China) Abstract: Acquisition, trackingand pointing ( ATP ) system is the core of high speed and large capacity of laser communication in atmosphere, spot jitter generated by the disturbances among long distance laser communication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stability of has seriously affects precise alignment between las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ommunication link and quality.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facula dithering, improve precision of target tracking, an improved fast steering mirror ( FSM)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Features of selfadaptive control and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advantage of composite control with the two algorithms is discussed, reference mode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self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of PID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Lyapunov theory, conventional PID and reference model selfadaptive and PID compound control algorithm is carried out and closedloop tracking experiment of actual facula dithering is conduc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vershoot adaptive PID controller obtained is 2 % , rising time is 3 ms, tracking precision is prior to 2 μrad, overall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control algorithm which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better inhibition of spot jitter. Key words: laser communication; facula dithering; fast steering mirror ( FSM ) ; proportion integeration differentiation( PID) ; adaptive 0 引 言 性, 这成为激光通信伺服控制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