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研究 陆凯

延续性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研究陆凯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护理工作职能从普遍性向着延续性发展,延续性护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通过延续性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对延续性护理在精神科患者中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精神科;进展引言迄今为止,精神疾病大多病因不明,缺乏根本性防治手段,具有高复发性、高致残性、低依从性等特点,并有慢性化趋势。
特别是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自制力较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改善精神疾病的转归,促进其社会能力恢复,在精神科领域开展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精神病院对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情况,剖析精神科延续性护理应用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不足,总结以往经验,为构建适合我国精神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
1延续性护理的概念虽然延续性护理在欧美国家发展较快、应用较广、影响较大,但有关延续性护理的定义仍不尽相同。
复习了大量文献发现,延续性护理的定义仍莫衷一是。
其中,大量的信息沟通与制度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庭的评估、规划、协调、出院后管理、准确适时的信息沟通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效性与协调性。
Sparbel认为,延续性护理是受环境、信息沟通、患者、专业人员、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多因素概念。
提出,“延续性”是指患者所接受的一系列分离的卫生服务事件的连贯和连接程度,以及与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个人背景的一致程度。
延续性护理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件,而这些事件具有一致性、连接性,并与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个体环境相匹配。
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是:患者在不同的地点之间或者在同一地点不同水平的保健服务之间转移时,为保证患者所接受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设计的一系列行动。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干预

其 中精神分裂症 4 6例 , 心境障碍 3 , 0例 其他类 型 6例 。
12 方 法 、
12 5 实施心理护 理 护 士经常与 患者沟通 , 面了解 患者 .. 全 对 自身疾病 的理解 、 识 及 内心 体验 , 认 帮助 患者尽早认 识到治
及 12 1 认 真做好 人院评 估 , 、. 充分 了解患者 人 院前 的病情 。将 疗 的必要性 。充分 尊重 患 者 的人格 , 时满 足患 者的合 理需 解决患者的各种疑难问题 , 尽快帮助患者转变角色。 可能 出现护理安全 问题 的患者列 为重 点管 理对 象 , 实施 集 要 , 并 中管理 , 加强防范。 12 6 系统性健康教育 .. 患 者在 住院过程 中应尽早 给予 系统
时言行举止要大方 , 诚恳坦荡 , 应用 礼貌得体 的语 言 , 视患者如
中华 现代护理 杂志 , 0 , (3 :19 1 8 2 5 2 1 ) 17 ~ 10 0
[ 文章编号 ] 6 376 ( 07 0 - 7 - 17 - 8 20 )4 6 8 2 7 0 0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干预
衣袋 、 口腔 ; 对伪装 服药 、 自行催 吐的患者 , 士在 护 患者 26例 , 0 符合 C MD3诊 断标 准。住院期 间存 在护理安 全 后检查药杯 、 C 一
问题 8 2例 ,占 3 . % 。年 龄在 1 7 98 8— 2岁 , 2 5 以 0~ 0岁 居 多 。 其 服药 2 i 方 可 离 开 。 0m n后
碍、 缺陷或死亡。护理 安全管 理 , 医院管理 中不 可缺 少 的环 是
的患者 , 以免 造成 对其 他人 员 的伤 害。( ) 持室 内整洁 、 3保 舒 设施 。( ) 4 密切观察病情 , 发现病情 变化 , 及时报告 医生处理。 12 4 落实药物治疗 .. 对依从 性差 的患者给予 耐心解 释 , 请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精神病人护理及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对本院精神科2011 年9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42 例病人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治疗干预组,对治疗干预组的患者根据量表评分从心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加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三个月对患者重新评定,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行为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在个人整洁度、迟缓及总积极因素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 0.05),在社会能力的评分上差异更加明显(P<0.01),数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精神病人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护理措施精神护理是一项很繁琐又艰巨的工作,精神患者康复比较困难,并且精神病人的语言表述有时不清楚,精神病人的动作行为有一定的突然性,病人有时还会有一些消极的行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也会给病人及周围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是护士在平时通过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1],通过和患者平时的日常接触,和患者的交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个人整洁度、个人的兴趣及疾病发展的趋向性进行细化分项,用具体的分数来评价患者的现实状况,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精神科自2011 年9 月-2012 年3 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共 42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 例,女性15 例,患者的年龄16-73 岁,平均年龄38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28 例,抑郁症4 例,狂躁症4 例,双相精神障碍2 例,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4 例。
排除了那些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及有明显躯体疾病的患者,患者的神志清楚,基本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意愿。
1.2 分组把上述的4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行为护理干预组,每组21 人,分组在年龄及病情上基本相同,没有统计学意义。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时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关键词】精神科冲动行为护理干预冲动行为是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伴有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影响,此时自控力降低。
严重者可有情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或伤人的暴力行为[1]。
1.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做好冲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外表、动作和姿势、情感、言语、及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是防范冲动攻击行为的基础。
1.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
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1.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
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
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1.3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
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绝大多数发生毁物、伤人暴力冲动行为的患者都有表情、情绪、行为等异常反应的先兆,对入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严密巡视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了解病人的心态,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精神科风险评估

• 2.其他不良事件; • ●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 ●严重的血细胞减少,氯氮平等; • ●严重的过敏反应:卡马西平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等 • ●恶性综合症; • ●5-HT综合症; • 这些问题的发现有赖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注,对专业知 识的熟悉掌握以及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如有发生,和患 者法定监护人的及时沟通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积极 及时的救治可明显减少风险的发生。
• •
•
•
二.疾病的风险-----自杀
• 自杀是精神科最严重的风险,常常导致医患纠纷。 1.原因: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病、人格障碍、物质滥用、酒精依赖、脑器质 • 疾病,精神药物等。 2.评估和认定:患者是否有自杀观念和可能的行为,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 3.沟通:将评估的风险结论告知监护人,法定监护人获得书面知情同意并知情选择不同管 理模式的住院病房是必须的,法定监护人对患者的监护必不可少,尽量获得患者书面 不自杀的保证。 4.宣传教育:识别高危人群,对重点对象进行干预,尽最大可能,尽快积极治疗并有效控 制患者精避免接触电源,危险品的管理,刀具 (刀片、剪刀、水果刀等),尖锐器械、绳子、火柴、易碎的玻璃制品等等,入院时 俄安全检查是必须的,入院后每天例行的检查和巡视,特别是探视时,另外,病室的 人员调配也有技巧异病同室,同病异室,避免情绪传染。 6.药品的管理:监督服药,如何避免藏药、攒药。 7.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陪护,医护人员监护必须延迟自杀观念消失之后,仔细询问,认 真观察,精心护理并做好记录。在封闭病房中,出现的自杀自伤常引起医患纠纷,此 时患者俄监护权没有发生转移,但实际的护理责任无法推卸,在开放的病房也是如此, 此时护理内容是否履行常常是争议的焦点,因此,完整地护理措施和记录十分重要。
三.精神症状支配下的暴力攻击行 为
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颅脑遭受直 接或 间接外伤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引起 的 、 生 活不能 自理 , 有时不 自主哭笑 , 无故
喊 叫。 患 者 一般 都 有 不 同 程度 的精 神 病 阳性 特 征 : 轻 者 出现 烦 躁 、 没耐心 、 责任心下降 ; 重 者 出现 典 型 的反 社 会 人 格 障碍 或 冲 动人
预 防颅 脑损 伤所 造 成 的各 种 并 发 症 , 包 括 脱水 、 降颅 压 、 抗 癫 痫 以
伤部位关系密切[ 4 _ 5 1 。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神志清醒后 的恢复期 , 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客观体征 , 少数 严重的颅脑外伤患 者, 尤其是严重开放性颅脑外伤或外伤后遗忘症持续时问超过2 4
早 日康 复 , 回 归社 会 。
关键词 : 颅脑外伤 ; 精 神 障碍 ; 护理 ; 干预 中图 分 类号 : R 4 7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3 ) 0 9 - 0 0 0 7 — 0 3
当代 护士2 0 1 3 年0 9 月 下 旬刊
一7 一
※综 述
颅脑外伤后所 致精神 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赵
摘要
静 ・ 郎黎 薇:
综述 了颅脑外伤所致精神 障碍 患者的临床表现 、 发病原 因、 治疗措施 和此病对 患者及 其 家属的影响 , 详 细介 绍 了各种护理措
施, 认 为对颅脑 外伤后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早期进行 身心两方面的护理干预 , 可早期发 现、 早期处理不利 于患者康 复的因素 , 促使患者
1 . 2 发病原因 目前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多见于交通 、 建筑 、 工
矿作 业 、 运 动 损 伤 对 头部 的伤 害1 7 ] , 颅脑 外 伤 并 发精 神 障碍 在 临 床 上较 为 多 见 , 其 发 生 率显 著 高 于 普 通人 群 [ 8 1 , 尤 其是 因交 通 事 故 受 伤者 , 7 7 %有 不 同程 度 的精 神 障 碍 。 彭 山 等认 为颞 叶损 伤 比其 他
风险评估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研究分析

( u ogN w Ae ah i na H at C ne f hnh i i ,h nhi 0 3 0,hn ) P d n e raN n u tl el et o S aga ct S aga 2 10 C ia Me h r y
重性精神患者的治疗率 , 做到控制危险因素 、 早诊早 治、 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 降低精 神患 者肇事肇祸滋事率。方法 : 对我 区南片 580例登记在 0
册的重性 精神患者进行危险行为的风险评估 , 了解患者 的一般情况 , 为 6级评估 , 分 在世博会期 间进行动态 随访管理 和患者的分 类管理。结
5 8 0 t e itra e v aueme tlp te t s e a iro h s se s n , n e r b u h ain e ea i ain, iie no6 lv l 0 orgse sh a n tr na ainsr k b h vo fter k as sme ta dlana o t e p t tsg n rlst t y i i t e u o dvd d it ees
me tt t n t e o n o sr gh n c mmu i e v a u e me tlp t n sca sf d ma a e n ,mp o e t e h a a u e me tlp t n ste t n ae , oc n r lr k e n t h a y n t r n a ai t l s i e n g me t i r v h e v n t r n a a i t r ame t t s d o t i y e i y e r o s fc o s h d c n u td, t n a d z d t a me ta d ma a e n ,o r d c h n a ai n sh t—a d —r n Z a Hu o b e rt .M e ho s: o t fo r a tr , a o d c e sa d r ie r t n n n g me t t e u et e me tlp te t i e n u h o o t u l a e r t d S uho u
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

维普资讯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007年 12月 第 22卷 第 24期
作者简介:李 江 华 (1962一 ),女 ,本科 ,主 管 护 士 ,护 士 长 , 从 事临 床 护理 工作
根 据攻 击风 险量表 内容分 为三 部分对住 院患 者 进行 评估 。第一部 分 :对新 入院 的患 者 ,护 士在最短 的 时间 内对病 人的情 况 做 出较 准 确 的判 断 ,甚 至 可 以在接到 住院处 通知 患者 尚未入病 房时做 初步 的了 解 ,以便 心 中有 数 ,有 的放 矢 ,减 少盲 目性 。攻 击行 为 与既往 攻击行 为 史 的研 究证 明 ,发 现 发 生攻 击 行 为 的最危 险因素是 既往攻 击行 为史 ]。因此 第二部 分 护士在 全面评 估 患 者病 情 时 ,对 既往 有 攻击 行 为 史 的患 者重 点评 估 ,评 估患 者既往攻 击行 为的形式 、 程 度和控 制方 法 。评估 患 者 入 院后 症状 表 现 ,产 生 攻击 行为 的原 因 ,激 惹 程 度 ,自控能 力 ,从 医行 为 态 度 。第 三部分重 点评 估患 者在精神 症状 支配下 产生 的攻击风 险 ,通 过 三 班 床 头 交 接 班 、晨 问 个 性 化 查 房 、日常 护理 观察患 者行为 ,同时与患 者沟通 时应用 有 效 的沟 通技 巧掌握 患者幻 听及妄 想 内容 。根据 条 目的内容对住 院患 者 的攻 击风 险进行 等级评估 。
· 精 神 护 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其护理对象存在精神混乱、行为异
常等,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患者自杀、伤及他人以及毁坏公共物品等意外情况。因
此精神科护理相对其他护理存在更大的风险。本文就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
阐述,并分析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研究进展
护理风险主要指的是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
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患者、工作人员以及探视者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精神科是一个比较特
殊的存在,精神科面对的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不同,精神科的患者常常处于不
清醒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
件,导致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越来越严重[2]。因此,做好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工
作,对于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和护理
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
1.1 患者自杀行为风险评估
自杀行为是精神科常见风险,很多有抑郁症的患者、经受严重精神打击的患
者等,会存在自杀的倾向。关于患者自伤和自伤行为的评估方法,有学者将32
例患有抑郁症的女性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况
以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并分别制定了三类危险因素,采用简略评分法将心
情设定为100分,让患者给自己评分,其评分在80分及以上的设定为心情较好
者,自杀和自伤风险低,将评分在60分以上80分以下的设定为心情一般,有自
杀和自伤风险,将评分在40分以下的设定为心情极差,有严重的自杀和自伤风
险。在实施评分调查和其他综合评分调查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1
例患者有自杀行为,但被护士及时发现予以制止,其余患者均无自杀行为[4]。
1.2 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
精神疾病患者在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自我控制,在住院期间容易发发生对他人、
自己以及其他目标等攻击行为,且这些行为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料,可能对受
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到受害者的生命安全[5]。有学者将397例患有精
神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精神科攻击行为护理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攻击
行为进行等级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风险等级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以及重度
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397例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1例攻击行为发生[6]。可见加强对患者攻击
行为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的预防攻击行为事件的发生。
1.3 患者意外跌倒风险评估
精神科患者发生意外跌倒是精神科常见的风险之一,有学者针对患者意外跌
倒风险做了专项研究,将24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
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给予对照组
常规安全护理管理,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半年后实施
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
者跌倒发生率仅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7]。由此表明实施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1.4 医院护理人员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护理经验、护理水平也严重影响到精神科患者的风险评估[8]。有学
者对184名精神科护士对患者的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96.2%
的护士在评估时会考虑患者院外攻击行为,有92.39%的护士人员会考虑到患者目
前的精神状况。由此看出护士人员对患者攻击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在临床因素、
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患者攻击史等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护士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动
态观察,及时发现异常信号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减少和预防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重要
途经[9]。
2. 精神科风险管理和风险护理干预进展
2.1 风险管理
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活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由于精神科存在诸多的风险问题,关于风险管理
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有学者将796例精神疾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803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利用精神科
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存在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实施针
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半年后,观察组患者风险发生率为0.037%,显著低于对照
组的0.122%(P<0.01)[10]。有学者选取10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
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评估,以护士长为风险评估小组的组长,
将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制定出风险评估表,将评分结果
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好相应
的防范措施。护理半年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照组(X²=8.6649,P<0.01)[11]。
2.2 风险干预
风险干预是减少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途经[12],龙海英,童汉英[13]等
人选择86例精神疾病患者,从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的角度入手,分析精神
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以及应用对策,认为精神科风险干预应该做好入院患者的风险
评估,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规范护士人员的护理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
权益,加强对可能发生药副作用的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加强对护理
风险的监控,可以减少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侯安营,郭艳峤[14]等人认为,
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上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精神科护士人员的整体素质,
强化护士人员的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教训,并
加大宣传力度,赢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3.总结
精神病患者大多大脑活动异常,思维和行为较正常人差异较大,自理能力不
高,在幻觉和妄想思维的支配下,往往比较容易出现伤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15-
16]。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高发性、突发性、偶然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的特征,
医院护理安全也存在诸多难处[17]。护理风险识别可以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
进行连续性的评估[18],并实施风险管理和干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率。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评估,
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当前对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评估还没有建立统一的
标准,还需要广大学者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临床工作者的不断总结,才能更
有效的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许兰花.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
学,2013,25(23):66-68.
[2] 伍剑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2013,(14):68-68,84.
[3] 毕翠云.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1):55-58.
[4] 沈云梅,潘君玲,沈干枝等.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
报,2013,14(11):39-40.
[5] 蔡珊.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3,16(20):137,42.
[6] 晏成芳.精神科的护理风险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8(2):435-436.
[7] 周晓芬.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的调查及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2,16(2):67-68.
[8] 马灵亚,付爱瑛.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
复,2013,7(2):138-139.
[9] 皮开琼.浅谈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89-89,90.
[10] 余爱连,刘梅华.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民康医
学,2013,21(15):1885-1886.
[11] 袁焕英,马斌,郭秀华等.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分析及应用对策[J].吉林医
学,2014,35(3):622.
[12] 龙海英,童汉英,张敏等.精神科住院病人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C].//全国第十次
精神病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06(12):153-156.
[13] 侯安营,郭艳峤,刘杰等.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
践与研究,2012,09(11):22-23.
[14] 吴晓燕.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8):349-350.
[15] 许春梅.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4,03(17):238-238.
[16] 曹颖.5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下旬
刊),2013,26(12):422.
[17] 黄仕芳.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
南,2013,05(36):570-572.
[18] 徐志刚.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精神科护理管理措施[J].天津护
理,2012,19(5):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