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风险评估管理规范 2016.1.10
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和级别管理要求

二、服务内容--随访评估--危险性评估(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二、服务内容--随访要求
原则:
●分级随访:按浙江省分级管理要求
●按需随访:病人或家属有需求时
●动态改变:病情变化随时需要,级别不是一成不变
时间:
●一级管理:至少2周随访一次
●二级管理:至少1个月随访一次
●三级管理: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
●四级管理:至少3个月随访一次
(精神分裂症最高级别只能放3级!)。
第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精神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危险行为的评估工具。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旨在帮助医生、心理学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判断其是否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精神病危险性评估进行阐述。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标准包括个体的病史、症状严重程度、对自己和他人的威胁、具体威胁行为的可行性等。
病史包括个体的既往心理疾病史、家族心理疾病史、暴力犯罪史等,这些都与其危险性有关。
症状严重程度包括精神病的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是否存在,以及症状对个体心理、社交功能的影响有多大。
评估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威胁主要看其是否表现出明确的死亡威胁或暴力杀人意图。
评估具体威胁行为的可行性,主要观察个体有无合适的机会、手段和计划等。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临床观察、心理测量和辅助检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观察和交谈等方式,收集个体的信息,以评估其危险性。
心理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心理测试工具,如病史自填问卷、心理诊断问卷等,通过患者的回答得出评估结果。
辅助检查可以通过脑电图、血液检查等方法来筛查个体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对于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病危险性,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危险行为。
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精神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以减轻其症状和改善心理状况。
其次,应该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如法律援助、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其危险行为的发生。
最后,在评估结果危险性很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例如强制住院治疗等,以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总结起来,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评估结果对指导精神疾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也为预防危险行为提供了依据。
我们应该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以保障患者和社会的安全。
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做好入院风险评估,防自杀、自伤的患者床头悬挂警示标识。
(2)中、重度风险者列入重点患者名单,在办公室记事栏中显示,提醒各班注意。
(3)有严重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安排在一级病室内,24h重点监护。
当班护士应熟知患者病情,做到“七知道”。
(4)对严重自伤、白杀行为的患者,可根据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必要时可请家属陪护,严格交接班,加强病情观察,重点巡视。
(5)轻度风险者安排在二级护理病室内,二级护理患者评估为重度风险者,应先安置在便于观察的重点病室,并提醒医生及时更改护理级别。
(6)每日对防自杀、自伤的患者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及时查收危险物品。
(7)患者一旦发生自杀、自伤行为,应按自杀、自伤患者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精神科风险评估表的使用与意义

护理风险评估表格包括
暴力风险评估表的使用
• 认识暴力——本质攻击行为。
– 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采取 的破坏性行为。
• 预防暴力的——暴力模式五指山:
– – – – – 攻击者 受害人 武器 触发点 被唤醒
认识暴力风险评估表
• A+B≥8,高风险;医生判断有高暴力倾向 • A着眼于评价过去,共7条,每条符合1分,不符合0分
–10分和0分项:略
昏迷风险评估
• 通用的GCS(glasgow coma scale)
–3~15分,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13分,有意识障碍。
• 从三方面评估:
–睁眼:4→1 (自动、呼唤、刺痛、无))
–确定危险等级
–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仔细读读,您发现了什么?
• 风险可能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做好环节控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风 险的发生。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护士因素、管理 因素、医生因素等。
可以得到:
– 事:生活事件(离婚、失恋、丧偶等失去类事件) – 物质滥用 – 史:暴力史、病史或人格 – 差:支持度、依从性(入院、药物)
– 兴奋(生理、行为)、情绪不安 – 言语胁迫、认知损害 – 不合作
• B着眼于评价现在,共5条,每条符合2分,不符合0分
助记词:
事物实(史)在太差;心(兴)情与(语)之(知)不合,八分暴力。
–急性发作或波动的精神状态; –注意受损; –思维不连贯(言语模糊、费解); –意识水平变化。
下一次修订时会考虑!
木僵护理风险评估表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评定标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评定标准危险因素评估是对患者的个体特征、病史、治疗情况、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危险性。
危险因素评估是对患者的全面评估,需要精神科医师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治疗计划和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
危险因素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个体特征: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个人信息;2.病史:患者的病程、症状、治疗史等;3.治疗情况:患者的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等;4.社会环境:患者的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情况;5.其他危险因素:如患者是否有自杀、自伤等行为史,是否有暴力倾向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评定。
第一种是肇事肇祸行为的直接认定。
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危险性评估直接认定为3级或3级以上。
公安机关的资料可以作为评估依据。
肇事肇祸行为包括“肇事行为”、“肇祸行为”和“轻度滋事”。
第二种是常规性危险性评估,不一定由精神科医师进行评估,是患者分类干预、分级管理的重要指标依据。
评估分为6级。
第三种是危险因素评估,需要精神科医师进行评估,包括个体特征、病史、治疗情况、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危险性。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治疗计划和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下8个危险因素中的任意3个或以上,那么他的危险性评估将被判定为3级或更高。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历史病史、药物使用和心理状态。
这些因素都可以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年龄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而职业可能会使一个人暴露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
婚姻状况和家庭状况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历史病史和药物使用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某些药物,那么他可能更容易受到伤害或危险。
最后,心理状态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人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或者有精神疾病,那么他可能更容易采取危险行为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重型精神病患者危险性的评估及分级》

《重型精神病患者危险性的评估及分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无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持管制性危险性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
第二篇: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评估报告沙窝乡卫生院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评估报告沙沃乡管辖1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人口39878人,重型精神病患者149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82人.35岁以下50人、50岁以上47人)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
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制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发生肇事肇祸的高危人群,通过风险评估,对重性精神患者实行分类管理,提高重性精神患者的治疗率,做到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精神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通过本季度随访情况来看,149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服药治疗比例不高,病情基本稳定患者(0-2级)95%,风险评估管理能提高辖区肇事肇祸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管理能力,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降低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滋事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防治结合,系统管理,对促辖区稳定,和谐效果是显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风险评估管理规范
为提高我院精神专科质量管理水平,体现精神专科特色,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
住院风险,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依据《四川省精神专科评审细则》(2014年
版)及《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有关精神科风险评估的表述及要求,结合
我院精神科情况,要求各病区开展精神专科风险评估,特制定以下管理规范:
一、精神科风险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对存在的
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更好的了解风险、把握风险,对风险做出防范措施。
(一)对医护人员
1、提高精神科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合理使用药物。
2、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功能状态,防范意外情况。
3、指导康复护理方案的确立,适时进行康复和护理的效果评价。
4、有助于适宜照料环境和服务设施的选择,有效实施精神科病房管理及防范。
(二)对精神科患者
1、促进患者康复,及时回归社区与家庭,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2、预防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外走等况的发生,避免精神科常见问题出现。
3、增强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1、精神科冲动攻击风险评估
2、精神科自杀风险评估
3、精神科出走风险评估
4、健康风险评估
5、精神科性冲动风险评估
6、精神科噎呛风险评估
7、跌倒评估
8、压疮评估
三、精神科风险评估的对象
1、不涉及对象
四肢功能丧失、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不进行精神科冲动、出走、性冲动风险评估,
但需进行压疮或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必要的使用老年综合评估。
2、涉及对象
除去不涉及对象外,所有入院的精神障碍病人均需进行精神科风险评估。
四、医护评估内容
1、护士需评估内容:精神科冲动攻击风险评估、精神科自杀风险评估、精神科出走风
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精神科性冲动风险评估、精神科噎呛风险评估、跌倒评估、
压疮评估等共8项。前6项护士初评,医生复核,后两项由护士单独完成。
2、医生需评估内容:精神科冲动攻击风险评估、精神科自杀风险评估、精神科出走风
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精神科性冲动风险评估、精神科噎呛风险评估等共6项,6
项均由护士初评,医生复核签名并及时进行医患沟通,记入当日病程之中,记录内容
包括该患者的风险总体印象及防范应对措施。并填写医生用入/出院评估表。
五、精神科风险评估应用及相关要求
1、评定时间:入院24小时进行第一次评估,入院第8天进行第二次评估,入院第21
天进行第三次评估,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每3个月评估一次。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
应再次启动风险评估程序,做好动态评估工作。出院前评估一次。
2、评估方法:采用评定员与病人或家属会谈或观察的方式。1-6项风险评估项目需两
人复核后,由医护共同完成,护士初评,医生复核。其余由护士单独完成。
3、使用依据:此表严格参照《精神分裂症防治第二指南》进行拟定,
具有较高信度,因此在使用时应按照评估要求及评估项目解读要求进
行评定。
4、风险评估具体执行要求:风险评估表由护士进行初评、收治或主管医生进行复核并
签字,同时将结果记录入病程。以后相关动态评估也均由护士初评、医生复核并签名,
病程中有记录。医护做好沟通,护士评估后应及时提醒医生复核,所有风险评估内容
入院第一天全部要进行评定,其中前六项需由医生复核并签名。1-6项按照评估表解
读进行评估,根据评分内容确定风险高低,在评估表中选定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如该风险评估表不涉及,则在总表汇总处写清楚 ”不涉及”其余评估表按医院原规定
执行。所有评估结果应告知家属并签字。
5、数据统计要求:每位入院患者及出院患者当日的每项风险评估的复核分应进行填表
登记,以备汇总需要。每月将每项风险评估进行科级汇总并分析总结。每半年进行院
级风险评估汇总分析。
6、检查要求:定期由医院质控小组组织检查查看评估是否按规范执行,是否符合病人
实际情况,如未按规范执行则按医院质控要求处理。
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