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说

摘要: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主要内容,从二部人格结构说到三部人格结构说的发展系统的解释了人来的精神世界,其结构理论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人格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和谐统一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一种内部控制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控制着在在一切给定情景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一)关于二部人格结构说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格结构属于以无意识为主的二部结构,无意识、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结构(无意识又包括潜意识和前意识)。意识是指我们平时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支配是最无力的。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极其代替物。主要由本能的欲望,尤其是性的本能欲望为主,是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到的。而前意识是阻止潜意识中那些不为人们接受的观念、想法混入意识层面。潜意识虽然被阻止,但它仍然是人思想活动的内驱力,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和谐。弗洛伊德由此提出著名的冰山模型理论。即潜意识在冰山之下,意识是露出水面的部分,之间就是前意识。从本质上来说这不只是一种人格结构模型,更是一种人格动力学模型。

(二)关于三部人格结构理论

后期弗洛伊德重新修正了人格结构理论,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三部结构”模型,用本我,自我,超我取代了前面三个概念。

本我与潜意识相对应,是一种杂乱的不稳定的被压抑的本能的欲望,里面包含了不为法律的规范和人们的社会道德所接受的本能冲动。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又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自我本能指的是有助于个体自我保存的原始性冲动,而性本能则指与性欲与种族繁衍。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不管什么道德原则价值,它只专注于自己的内部需要。

超我是指人格中最道德的一部分,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通过自我典范确立人行为的道德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的行为,从而产生愧疚感。

自我指的是有意识的结构部分,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并依照现实原则进行活动,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出现。比如一个女人在逛街时想买新衣服,而资金紧张宁

可不买也不会去偷去抢。这就是自我在起作用。

其中,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它们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了充分体现本我、自我、超我互相协调统一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超我比作三匹马拉的车,只有当这三匹马共同合作共同使力才能把车拉走。人格在自我的冲击下引起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和斗争,经过自我调节使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如果达不到平衡,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出现办事效率低焦虑等现象,甚至可能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本我、超我、自我间的和谐统一对克服焦虑战胜自我的重大影响。“人格结构理论”在无意识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式,展现了个体的人从本能、欲望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成长历程。

(三)人格结构理论的能量系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二、人格结构理论的优点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在世界上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人们对它的看法争议很大。因此,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实事求是的加以科学分析。

第一,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第二,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关于无意识的研究开辟了人格研究的新领域。在此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注重意识的研究。而弗洛伊德发现了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这使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更加深刻。并且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第三,他对本能的研究,也冲击了先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打破了当时人类人是最高级最高尚的“自恋”的心理,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思考,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第四,他坚持身心统一论的观点与辨证方法,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关系上考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既肯定人的生物特征与心理功能,又肯定人的现实活动与社会特征。及有意识与无意识、本我与超我的斗争。第五,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促进了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潜意识的发现与提出,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当时的艺术、文学创作甚至是哲学的发展。第六,在他的人格结构中,人的生物本能、人的现实环境和人的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个人的动机、欲望和行为无不受

到本能冲动的驱使,这种人格结构和发展模式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意义,都告诉我们,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面对现实的选择,我们必须接受社会价值规范的审判,坚决维护集体利益。第七,结构结构理论丰富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以上都是他的人格论中积极的、合理的思想成果。

三、人格结构论的缺点

第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他降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片面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第二,弗洛伊德的理论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这导致他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去解释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实质是生物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人的所有思想活动都是本能潜意识活动的结果。其理论中的道德意识也是为本能思想作铺垫的,是为了限制本能活动中不被社会价值典范接受的思想。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和社会是敌对的,社会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制人的无意识本能活动,而人就是要摆脱社会的种种限制,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这种观点是反社会的,这种观点会加剧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被推崇的。第四,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忽视和贬低意识的作用。当意识与无意识发生冲突时,意识会给无意识让路。但在正常人的心理中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无意识则居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而弗洛伊德把人的活动看成是由无意识决定的,这显然是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因而是片面的。第五,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过分自信。在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不足的地方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不能接受引入正确的观点,使人格结构理论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第六,人的人格结构是复杂的,不能用本我、自我、超我全部概括,应该有很多细小、不被人察觉的方面构成,这有以偏概全之嫌。

四、人格结构理论的启示

弗洛伊德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见解、对人性本质的客观探索而形成的人格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意义。而辩证看待人格结构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我们不能片面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应该正确认识它。本能是人思想活动的基础,但不是绝对的。自我和超我可以通过共同作用制止本我不被社会价值规范承认的方面。其外,也不能过分压抑本我的存在,在本我和自我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恰当的释放和宣泄压抑的本我来避免“内伤”的产生。从而达到人格的和谐统一。第二,人和社会不是敌对的。人格的本质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学的,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统一的。社会利益被侵犯个人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的前提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坚定的维护社会利益。第三,无意识在人的思想活动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注意意识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积极的适应,协调好意识、无意识之间的关系。第四、在心理方面,我们应重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格类型进行引导。第五、人格结构理论太过浓厚的主观色彩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批评。应该虚心接受并加以改善。人格结构也应如此,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吸收优秀的有益的思想。

总之,对待人格结构理论,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思想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对于优秀的,应当传承发扬。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前人所有的合理的理论、观点,人格结构理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