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 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 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 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用地布局,对各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 3)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 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需 要,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 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a.勘察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管理水平,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其他绿地----类型,规模,分布情况, b. 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 素等。 c.绘制绿地现状图 、搜集现状照片 d.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范围与规模应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原则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其他规划协调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类型相一致,使用性质可调整。 (时间顺序) •在城市用地分类中,许多绿地是分布在其他用地之中, 它的规划建设是随着其他各类用地的规划建设进行的。 因此,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工业布局、 居住区规划、公建、空间的开辟建设,道路交通的规划 密切结合。如:卫生隔离林带、滨水绿地、居住区配套 绿地、街道绿化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态多样性等。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方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依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区域内合理布局绿地空间的过程。
它能够提供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系统还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区域协调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保持协调,确保绿地的布局和分布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2. 多功能性原则:绿地不仅仅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该兼具生态和环境功能,例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
3. 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形成绿色的廊道,便于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活动。
4. 毗邻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与城市其他的重要场所相连接,例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1.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绿地规模、类型和功能。
2. 绿地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应包含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生态恢复: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恢复,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手段来实现。
4. 基础设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还需要配套良好的基础设施,例如步道、自行车道、灯光设施等,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
5. 管理运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包括绿地的养护、安全管理、活动组织等。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案例以新加坡为例,该城市通过积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成功创建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配置、用地结构等进行综合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只有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绿地系统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的人文景观,更是城市的生态环境。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合理选择植被种类,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只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地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因此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的喜欢在草坪上晒太阳,有的喜欢在花园里散步,有的喜欢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因此,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需要根据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绿地设施,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只有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城市绿地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不仅包括日常维护和保养,还包括长期发展和改进。
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需要科学规范,注重效率和效益。
为了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水平,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推行科学管理,注重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规划思路。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城市绿地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实现良好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生态恢复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水体规划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2.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的最大效益。
例如,将绿地系统与交通网络、居住区域、商业中心等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功能的便捷性和便利性。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公共事务,需要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能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三、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的要点1. 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
例如,公园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音乐喷泉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连通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要注意增强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一个连续的绿地网络。
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并可以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
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的承载能力。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绿地的布局、设计、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社交交流、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空间,城市绿地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
其次,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健身运动的机会。
城市绿地中的公园、花坛、健身器材等设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锻炼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成为人们社交交流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地中举办各种活动,如野餐、聚会、户外演出等,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城市绿地还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
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应包括多种类型的绿地,如公园、绿化带、广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连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绿地之间应有联系,形成绿色走廊,方便人们的出行。
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应该便于居民到达,不论是步行、骑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应该方便快捷。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遥感技术、GIS技术、景观生态学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绿地进行空间分析,确定绿地的布局和面积,优化绿地系统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结构布局
一环:环海甸岛一周的碧海大道 一心:白沙门公园 两带:鸭尾溪沿溪防护绿地、白沙河沿河防护绿 地 两横:海甸五路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海 甸六路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三纵:人民大道的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和平大道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世纪大道 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多片区:居住区内的附属绿地及小区间的公共绿 地及街旁绿地
各类型绿地规划
海甸岛内部公园绿地较 为完善,综合公园有一 处,公园绿地较为完善, 白沙门公园是市级综合 性公园,设施完善,服 务功能完善。
充分用岛内土地的自然条 件,有因地制宜地公共绿 地,形成了城市的绿色空 间秩序和重要景观节点。 公共绿地的设施内容,考 虑了各种年龄、爱好、文 化、消费水平的居民需要, 达到公共绿地功能的多样 性
•3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绿化的功能作用和美化效果,其中在树种科学搭配 上应按照《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配置,注重 加强本地树种的运用。 •4积极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形 成居住区绿化的特色。 •5加强宅旁绿化设计,挖掘潜力、丰富功能,通过高大乔木简洁的植物配置 和必要的铺装小品,形成最便于居住使用的绿化空间,同时也增强住宅的识 别性。
海甸岛在海南省海口市的北部,面积约 14平方公里,位于海南的母亲河——南 渡江的入海口,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洲岛 屿,海甸岛是海口市最大的岛屿,海南 大学和海口市医院在海甸岛之上。
海甸岛由于它得天独厚的位置,虽然 处在海滨,海边却罕有狂涛巨浪,不 会发生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相比其 他气象条件严酷灾害频生的热带岛屿, 这里不愧是一个安全、宁静的温柔之 乡。
绿色疏散通道
绿色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通道利用 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有机的连接,构建网络, 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疏散体系。道路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 化带。 规划:海甸岛中心的次干道和支路作为人流疏散通道
隔离缓冲绿带
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有害物资仓储 等区域及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 止次生灾害发生功能的绿化空间。 规划:海甸岛总体规划已在主要水系的防洪堤周围设置了隔离缓冲绿地, 在海甸溪周边有多处防护绿地。
工业绿地
海甸岛现状工业用地较少,附属绿地状况相对较差,同时绿化缺乏针 对性,没有突出厂区绿化的特点和要求,与一般绿化没太大区别,并 且缺少厂区与城区的安全卫生隔离绿化。
仓储绿地
海甸岛仓储用地较少,附属绿地状况相对较差,同时绿化缺乏针对性, 没有突出仓储绿化的特点和要求,与一般绿化没太大区别,并且缺少 仓储区与城区的安全卫生隔离绿化。
组员介绍
组长:AA 组员:BB CC DD EE
小组分工
• • • • • AA:概况总则、古树名木、分区规划 BB:附属绿地、树种规划、文本排版 CC:防护绿地、绿线规划、ppt制作 DD:公园绿地、防震救灾 EE:附属绿地、结构布局、ppt制作
目录
• • • • • • • • • • • 海甸岛概况 规划结构布局 公园绿地现状及规划 附属绿地现状及规划 防护绿地现状及规划 防灾避险规划 其它绿地 树种规划 古树名木规划 绿线规划 分期规划
公共设施绿地规划
对于临街的大型公共建筑,绿化应考虑其公共性与开敞性,宜结合建筑前 广场、停车场进行设计,有利于组织人流、车流,衬托建筑物,并要求起 到街头绿地功能,提高景观环境的综合效果。
工业绿地规划
•1区附属绿地的建设不仅要起到隔离防护作用,还应结合工厂的特点。区位 进行植物配置。如在厂前区的绿化应突出景观效果,体现企业形象,处理好 与街景的关系;厂区内部的植物配置应根据污染类型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 符合人们工作的特点,有利于卫生保健与安全。 •2在有条件的厂区还应安排游憩绿地,为职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 •3工业区的绿化建设应尽可能的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海甸岛内部公园绿地较为完善,综合公园有两处,公园 绿地较为完善,其中白沙门公园是市级综合性公园,设 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善。充分用岛内土地的自然条件, 有因地制宜地公共绿地,形成了城市的绿色空间秩序和 重要景观节点。公共绿地的设施内容,考虑了各种年龄、 爱好、文化、消费水平的居民需要,达到公共绿地功能 的多样性
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海甸岛现状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附属绿地在绿量、绿 地规划设计、树木生长、养护管理等方面相对较好,但绿化形式、品质等 方面与园林城市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公共建筑临街绿地缺乏,绿地率偏低,并且形式单一, 谈不上为步行者提供休息游憩的功能,同时在创造城市街景方面也差强人 意。
居住绿地规划
•1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组团绿地和小区游园为核心,使 居住区绿地自成系统,方便居民使用。一居住小区、组团必须配置相应规模 的集中绿地,以增进居民间的相互交往和满足基本的游憩活动需求。
•2居住区绿地建设应加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和小区游园)的功能和水平, 中心绿地应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 通透式栏杆、矮墙作分隔,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理相邻。
是指城市中具有卫 生、隔离和安全防 护功能的绿地。以 下是整个海甸岛的 防护绿地现状。
海甸岛防护绿地主要分为河岸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现 总计11.12公顷。 在本规划期内规划防护绿地总面积为20公顷。
河岸防护绿地
• 充分考虑沿河治污、水质保护、排涝,加强河堤两岸的道 路建设、绿化美化等问题。所以应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 湿生,净化能力强、抗风、滞尘的乔木为主(种类不易多 1~2两种)沿河岸种植(如大叶相思、台湾相思、苦楝等 ),形成小气候。然后采用乔、灌、地被植物复层种植。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提高林带的林相的变化, 与景观美感,尽量体现出国际旅游岛独有的特色景观效果 。
公园在提供适当适量的硬质活动场地的同时应突出绿化建设,绿地率宜控制在70%以 上。公园应尽量少种植需水量大、易污染、维护费用高的草坪,而以种植遮阴效果好、 有一定效果的大型乡土乔木为主,多种树、种大树、尤其是多种寿命长、树形好的树 木,在此基础上适当发展草坪,突出公园数量。 共规划综合公园三处,见下表
道路防护绿地
• 根据海甸岛气候特点,道路防护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该采用 叶密、湿生、抗风能力强、排涝等特点。宜采用乔、灌、 地被植物复层种植。在满足道路防护绿地的功能之外,绿 化应注重结合地形,打造能体现国际旅游岛的海滨南国特 色的景观效果。
其它防护绿地
• 应该在白沙门种植此类型的防风林植物种类可以选择木麻 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阻挡掉一部分的海风吹入岛内,使 岛内的居民少受强风的影响,也可以降低强风对岛内的自 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
是指内容丰富,有相 应设施,适合于公众 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 规模较大的绿地。综 合公园按照规模和设 施水平,又分为全市 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两类。全市性公园是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 动内容丰富、设施完 善的绿地,规划有以 下1处——白沙门公 园
综合公园
全市性综合公园,面积约54.3公 顷。公园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 海甸六东路,规划建设为海甸岛 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以市民休闲、娱乐、锻炼为 主要内容,以绿化改良城市生态 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公园绿地。公 园设计一个主入口在海甸六东路, 活动空间包括游乐场、饮食街、 湖区、休闲大草坪,生态科普林、 健康散步道等。主要景点有游乐 场、小桥流水、水上运动、自助 乘车游等。
地。
带状公园规划一览表
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 地等,主要是指以绿化为主的公 共游憩场所,分布于街头和其他 组团,面积一般不小于1000平方 米,绿化覆盖率不小于65%。 共规划街旁绿地共17处,主要间 插在沿街商业带中或成为居住区 的步行入口。
居住绿地
新建居住用地:目前,海甸岛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发展迅猛,许多新建 小区、楼盘纷纷建成。应对这些小区的绿化率提出统一控制要求,并设置 组团中心绿地和必要的游憩活动设施,重视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旧城区居住绿地:目前海甸岛仅存少量的老街区,这些地段建筑密集,道 路狭窄,绿地率较低,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居住区绿地建设无论在绿量和 质量上均与园林城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未来海甸岛整体绿岛对外交通绿地有美丽沙片区的游艇码头,目前绿化较好,码头 规模较小,树种丰富
道路绿地
海甸岛目前道路绿地的绿地率较高,树种丰富,形式多样,能较好好 的满足道路绿地的功能要求。
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分散在城市居住用地、公共设 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城市用地中的绿 地,虽然单位附属绿地不计入城市绿地指标,但 由于这些用地是城市功能的主要体现,面广量大, 因此加强这些用地中的绿化,是完善城市绿地系 统“点、线、面”结构中“面”的建设,反映城 市普遍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的重要环节。
临时避险绿地
临时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 (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的绿地。临 时避险绿地应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 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提供临时救灾物资。 规划:规划美丽沙公园
紧急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 间内(3~5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满足短时间的 避灾需求。
仓储用地 • 仓储区附属绿地建设应符合防火安全的要求,选 择防火阻燃的树种。 • 绿化不应妨碍装卸运输。库房墙壁应加强垂直绿 化。堆场可适当种植乔木。 • 在易扬尘的堆场周边应设置隔离防护绿带,绿带 应采用复层种植并宣安设淋尘水管,有利植物生 长,提高减尘效果。
对外交通绿地规划
• 码头、车站附近,配合人流集散和衬托建筑物, 可设置花坛、树丛。 • 站前广场与汽车停车场宜种植高大庭荫树,以扩 大绿化覆盖率,并为旅客及车辆、船舶庇荫。码 头、汽车客站的绿地率应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