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柳文指要》献疑一则

合集下载

第四册第五单元“子无我愚,我智如斯”──从《愚溪诗序》观照柳宗元心态

第四册第五单元“子无我愚,我智如斯”──从《愚溪诗序》观照柳宗元心态

第四册第五单元“子无我愚,我智如斯”──从《愚溪诗序》观照柳宗元心态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空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这首题为《冉溪》的七言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作。

“风波一跌”两句,言“永贞革新”彻底失败,理想破灭窜逐万里;“缧囚空老”两句,言以身许国横遭物议,卜居冉溪身同罪囚。

从这首诗中,可以观照柳宗元蛰居永州后的心态:身居荒蛮之地的抑郁,才华为世所弃的愤懑,不能为国效力的惋叹。

“愿卜湘西冉溪地”,一种被投闲置散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溢于言表。

在稍后所作《愚溪诗序》一文中,这种心态,柳宗元以隐晦曲折手法用一个“愚”字自嘲之。

柳宗元将所居之地“冉溪”改为“愚溪”,实欲借溪解嘲,所作《愚溪诗》虽佚,《愚溪诗序》却是观照柳宗元心态的一篇重要作品。

“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评语《愚溪诗序》最突出的手法便是溪我同调先抑后扬,借描写愚溪之愚抒写自己愤懑不平的情绪。

全文约五分之四篇幅用抑笔。

作者极力写己之“愚”,一篇四百余字的短文,竟用二十七个“愚”字。

极力渲染天下之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一是直道其“愚”。

“余以愚触罪”,点出因参与“永贞革新”而放逐永州,一个“愚”字,给人以沉痛之感。

愚溪“以余故,咸以愚辱”,溪水蒙羞之根源,竟是“以余故”,此三字中,包含多少辛酸之泪!“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痛言“愚”之具体表现。

坦言自己为天下第一愚人,这是用铺陈手法嘲己之“愚”。

一是借溪状“愚”。

所谓“无故将所居山水,尽数拖入浑水中,一起嘲杀”(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

溪“无利于世”,一“不可以溉灌”,二“大舟不可入”,三“不能兴风雨”。

可说是“愚”到极点,这是用类比手法状己之“愚”。

一是隶事衬“愚”。

孔子评宁俞“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评颜回“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读《临江之麋》偶识

读《临江之麋》偶识

读《临江之麋》偶识作者:胡恒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06期《三戒》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临江之麋》即是其中的一篇。

文中写了一只惯受主人宠爱的小鹿常与家犬嬉戏,以犬为同类,后一出家门,立即被外面的狗吃掉的故事,其意在讽刺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者(《三戒序》),寓意深刻,“千余年来,殆为唐文敷散最广之作”(章士钊《柳文指要》卷十九,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

为其释音、释意者为数不少,但其中偶有乖舛疏谬者,笔者试辨析之并兼谈其史料价值。

临江所在,宋代注家如《增广注释音辨柳先生集》、《五百家注柳先生集》等于此均无注,其原因大概是临江所在非常明晰,无需注解。

至此以后,政区变迁剧烈,后人已不知唐时临江所在,故往往以后世地名注此,代表性的观点为“临江”即江西省清江县(如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柳宗元诗文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贝远辰选注《柳宗元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柳宗元诗文编注组《柳宗元诗文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八大家文钞•柳州文钞》,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尚永亮注评《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吴文治注评《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尚永亮、洪迎华编选《柳宗元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等)。

据《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称临江者有二:一为忠州临江县,隋大业初属巴东郡,义宁二年(618)为临州治,唐贞观八年(634)改为忠州治,终唐一代未曾废置;二为临江郡,本隋代水平郡的武林县改置,贞观三年(629)置鷰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临江郡,始有“临江”之名,乾元元年(758),又改为龚州。

柳宗元被贬永州在永贞元年(805),其时临江郡已改治近五十年,则《临江之麋》中的“临江”即是指忠州临江县而言,大致今重庆忠县一带。

章士钊的法庭论辩修辞艺术

章士钊的法庭论辩修辞艺术

章士钊的法庭论辩修辞艺术田荔枝【期刊名称】《中国律师》【年(卷),期】2001(000)011【摘要】章士钊188l——l973湖南长沙人,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编,辛亥革命后,曾任《民立报》主笔、北京大学教授、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33年起在上海从事律师职业,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律师,并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

建国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柳文指要》等。

章士钊与陈独秀原是青年时代留学日本的知交,虽然在“五四”运动前后二人在政治主张、文学体裁等方面的观点出现分歧,但当1932年10月蒋介石当局制造的“陈独秀案”发生后,为维护正义,章士钊当即声明愿为陈进行义务辩护,当时人们称他是“古道可风”。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3年4月14、15、20日江苏高等法院借江宁地方法院刑二庭对此案进行了三次公开审理。

陈独秀等共同聘任“平京法律事务所”彭望邺、吴之屏及章士钊为辩护人,陈独秀也作了自我辩护。

1933年4月26日作出判决,认定陈独秀“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并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实犯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二条,第六条之规定,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公权十五年。

”陈独秀不服提出上诉,社会舆论继续抗议,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等压力,经国民党最高法院终审,...【总页数】1页(P)【作者】田荔枝【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9【相关文献】1.法庭论辩中批判性问题评估法之应用2.主位推进与论辩类语篇的理解——以法庭辩护词《狗的颂歌》为例3.孟子论辩的修辞艺术4.法庭论辩中修辞方法的实质与功能5.陈独秀法庭自辩的修辞艺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人物介绍柳宗元[1-2](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3]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4],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5]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生平事迹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10年。

虽然已有1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非常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

共24分)1.(1分)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2.(1分)“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

”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3.(1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些措施()A.因征服越族而制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了国家统一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4.(1分)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

这一现象反映出()A.南北政权对峙B.江南经济开发C.书法艺术成熟D.北方民族交融5.(1分)如图所示的运河()A.旨在开发珠江流域B.以都城长安为中心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6.(1分)铁木真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A.创制契丹文字B.统一蒙古草原C.建立女真政权D.设立行省制度7.(1分)如图为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漫画作者意在()A.描绘考生科举备考场景B.倡导世人积极尊孔复古C.鼓舞学生参加五四运动D.激发读者学习知识热情8.(1分)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毛泽东先生来了”()A.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B.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C.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D.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9.(1分)小宇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位天才,28岁时患有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

2023年《月》全诗翻译赏析3篇

2023年《月》全诗翻译赏析3篇

2023年《月》全诗翻译赏析3篇(完整文档)《月》全诗翻译赏析1“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这两句是说,秋天将到,天清气爽,人们看到的月亮也格外明朗、清晰。

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的氛围,又为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诗当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时两京未复,形势未容乐观,张良娣、李辅国用事,朝廷不宁。

诗人借月言怀,希望政局如秋日之月朗影清,荡*叛逆,天下太*。

出自杜甫《月》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

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简析诗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

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

(2分)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

《月》全诗翻译赏析2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注释⑴娄秀才:即娄图南。

⑵客:指娄图南。

何焯《义门读*》:“谓娄将入道也”。

⑶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营道县九疑山中。

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

至零陵北与潇水合。

二水。

自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

”⑷居士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

慧远《维摩义记》:“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当时,娄图南寓居开元寺修道,故称之为“居士”。

⑸羽人丘:传说中的羽人国。

据《山海经》说:“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丹丘昼夜常明。

”。

章士钊《柳文指要之部》卷二十五说:“子厚尝作《梦归赋》,不梦则已,梦则思归,而娄梦羽人之丘,则其入道之志坚矣。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柳宗元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柳宗元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生平】[早年]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

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2月第27卷第12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 ub e i U ni vers i t y of E d ucat i onD e c.2010V01.27N o.12章士钊《柳文指要》献疑一则朱志先,张霞(成宁学院人文学院,湖北成宁437005)摘要:章士钊《柳文指要》是其一生研究柳宗元及其诗文的精粹,对唐代“永贞逆案”着墨颇多,不乏精彩之见。

但对于解析“张燧论王叔文之冤”一条,从史源学角度而言,应该是誉非其人。

关键词:章士钊;《柳文指要》;张燧;《千百年眼》中图分类号:12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10)12-0009-02作者简介:朱志先(1976一),男,河南南阳人,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

章士钊(1881—1973),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

其主要的代表作为《柳文指要》、《逻辑指要》、《论衡指要》。

《柳文指要》是章士钊一生研究柳宗元及其诗文的心得总结,对于研究柳宗元诗文和唐代政治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章士钊在论析“永贞逆案”王叔文之冤时,引用明代张燧之论,并以此所作大量分析,笔者认为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章氏所析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更好了解章士钊论析明代张燧之论,现将章士钊“永贞一瞥张燧论王叔文之冤”条抄录如下:明末有张燧,字和仲,署其籍为潇湘,亦未明著潇湘何地?④撰有《千百年眼》一书,经史百家,无所不论,中有《王叔文之冤》一则如下:王叔文以不良死,而史极意苛谪,以当权奸之首。

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观顺宗即位之初,所注措如罢官市,却贡献,召用陆贽、阳城,贬李实,相杜佑、贾耽诸耆项,革德宗大敞之政,收已涣之人心,皆叔文启之也。

其所最要者,用范希朝为神策行营节度使,韩泰为司马,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卒为宦官所持,遂亟贬至砣死,而祸亦最烈,实由于此。

当刘辟为韦皋求三川,至许以死相助,金钱溢于进奏之邸,使叔文小有欲,不难为所饵,顾叱而欲斩之,抑何壮也?皋以逆知叔文之失宦者心,故敢抗疏直言其失,而亡所顾忌,岂得为定论耶!嗟乎!叔文诚非贤人君子,然其祸自宦官始,不五月而身被恶名以死,此其情有可原者,故为表之[1】1055。

章士钊在抄录张燧《千百年眼》卷八“王叔文之冤”后,对张燧之文分析道:文虽廖廖数百语,综其意旨,有可得条列者数义如下:一、作者有意为唐史翻案,而胆甚怯,盖为世论所压,而未得畅所欲言。

二、作者之意,殆以永贞、甘露为唐两重案,而为浮议所訾,甘露尤甚于永贞,故首著“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等语。

三、文列叔文忠唐事迹,首推用范希朝长神策行营,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一事为最大项目,可用具眼。

四、以欲斩刘辟为壮,作者之气亦壮。

五、以叔文为非贤人君子,此将欲扬之而故抑之,以将顺浮议,而使己之胸怀,得以如量宣吐,斯为作者之苦心,而亦持论之伎术,与王介甫欲定八司马为天下奇材,而先屈叔文为小人,同一机杼。

六、作者明之逋臣,流离江户,以儒宿忠贞,为日人重视,几与朱舜水、陈升苍等媲美。

书中提示唐之王、李,可能心仪熊廷弼、袁崇焕一流人物。

咸丰间,罗汝怀研生辑《湖南文征》,录明人一百八十七辈,而无作者姓氏,吾窃怪之。

继知此书中华原无版本,国人知之者绝少,当时作者与酒井藩主交好,曾一度付-T4,旋毁于火,而迄无问津者,逮清末有四明王惕斋得善本,用铜板缩刊二册,孙点君异序而行之,而书始见重于世。

孙点者,来安人,为清驻日使臣黎庶吕荨斋幕客,以文学有声于时[1]1055-1056。

章士钊所抄录张燧《千百年眼》中《王叔文之冤》一条,乃出自U F百年眼》卷八④。

章士钊针对张燧所论所展开的分析,从史源学的角度而言,应该是誉非其人。

因为张燧《王叔文之冤》条乃是删改王世贞《读书后》卷三“书王叔文传后”,为便于论证张燧之文的出处,笔者特抄录王世贞之文如下:王叔文以永贞元年之二年顺宗即位,自东宫而拜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王伍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三月伍亦为翰林学士,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五月收稿日期:2010—11—0l9加户部侍郎使如故。

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

七月叔文母丧去位,伍得风疾,八月上传位皇太子之明耳,叔文贬渝州司户,伍贬开州司马,又二日上即位,九月出其党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为外州刺史,侄死贬所。

明年赐叔文死,泰等复贬远州司马。

嗟乎,叔文以不良死,而史极意苛谪,以当权奸之首。

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伍贫不足道也。

叔文以一言而合顺宗,然亦未为非深思远虑,而至顺宗即位之所注措,如罢宫市,斥贡献,召用陆贽、阳城,贬李实,相杜佑、贾耽诸耆硕,皆能革德宗大敞之政,收已涣之人心,而其所最要而最正者,用范希朝为神册行营节度使,而韩泰为司马,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卒为宦官所持,不能全身,亟贬而至砣死。

盖其事之最要且正,而祸之烈实由之。

即刘辟为韦皋求三川,而许以死相助,金钱溢于进奏之邸,叔文小有欲,宁不为所饵,顾叱而欲斩之,抑何壮也!皋时已逆知叔文之失宦官心,故敢抗疏直言其失,而亡所顾。

且神策诸将尚为启以辞宦官,使之知而激其怒,何况裴均、严绶辈也……嗟乎,叔文诚非贤人君子,然其祸自宦官始,不五月而身被天下之恶名以死,死又至与李训辈伍,宁不冤也。

夫训非叔文比也,即使幸而胜之,失一仇士良而得一仇士良,何益也?[2】通过比较张燧《王叔文之冤》和王世贞《书王叔文传后》,可知,张燧之文当是对王世贞之文的摘录④。

其实在张燧《千百年眼》中抄录或改编王世贞之文的地方很多,但均未注明出处,譬如卷二“子羽貌武”条完全摘自王世贞《弁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九“宛委余编四”;卷三“应侯用蔡泽”条是删改王世贞《读书后》卷一“书蔡泽传后”;卷四“淮南厉王未尝反”条是节选王世贞《读书后》卷二“书淮南厉王传后”,只将其开头“淮南厉王骄恣不奉法,其所论狱,若为黄屋、擅拜丞相、爵关内侯、收聚诸侯王人亡命贼、杀无罪人,法皆可以死,而坐以谋反”改为“淮南厉王骄恣不奉法则有之,以为谋反”等。

张燧《王叔文之冤》史源问题搞清楚后,章士钊对张燧之文的评论,有些地方就是“王冠张戴”了。

诸如章士钊所论析的前五条,其对象应该是王世贞而不是张燧。

第六条中所言“书中提示唐之王、李,可能心仪熊廷弼、袁崇焕一流人物”,如果《王叔文之冤》的内容是张燧之论,此论尚有一定道理,但此文源自王世贞。

在王世贞1590年去世时,熊廷弼才2l岁,袁崇焕才6岁,所以从内容而言,应该不存在作者对熊廷弼、袁崇焕心仪之论。

正是由于章士钊通过大量资料的引证,“永贞逆案叔文冤,昭雪岂期千载后?妙析微言抉隐幽,知文宜无出公右。

比较而能鉴别精,严辞杜尽腐儒口。

”∞1使王叔文之冤情为学界所了解。

章士钊在分析《张燧论王叔文之冤》时,虽然从史10.源方面而言,有一定的纰缪,但对于了解《千百年眼》一书,却提供了有用的价值。

章士钊所分析的第六条,对张燧去向及《千百年眼》的传播,论析的相对比较正确。

因为章士钊确实看到过光绪年间铜版缩印本《千百年眼》,他在论述“平淮夷雅说石烈士”时,曾指出“张燧字和仲,湖南人,明万历间,曾为《千百年眼》一书,(钊按:此书光绪间,日人在东京以铜版印出,叶玉甫以示我,他处未尝见也。

)叫41叶玉甫即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号遐庵,广东番禺),是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

章士钊对张燧及《千百年眼》版本的分析,正是参考了光绪十四年版《千百年眼》中孙点《跋》。

但其所言咸丰间,湖南罗汝怀修《湖南文征》时没有收录张燧《千百年眼》,是因为“中华原无版本”,章士钊此论是受孙点的影响,孙点《千百年眼跋》中指出“后三百年,四明王子惕垒(王仁乾)来游,从侯公家,得初印善本,宝之多年,欲再搜访其一,竞不可得。

中原坊肆及藏书家非特未见,且未之闻。

”[副这种认为中国没有《千百年眼》刻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罗汝怀在编订《湖南文征》时没有找到万历本《千百年眼》,但这并不代表此书“中华原无版本”。

虽然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千百年眼》被列为禁毁书,但万历四十二年刊刻的《千百年眼》仍然存在,如周广业《冬集纪程》④中有文:(乾隆甲辰正月)初二阅《千百年眼》,殊无甚好议论。

王半山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惟书亦然。

余岂不谅作者苦心,漫为菲薄乎?然欲上观千百年,非眼大于箕,未可易言。

美名炫世,正恐不免。

是书潇湘张燧和仲纂,明万历年人【6】。

根据前文汪辉祖《题冬集纪程四绝》中所言可知此文《冬集纪程》记述了周广业从乾隆癸卯(1783年)十二月十八日到甲辰(1784)年二月十五日的行程体会,或者说是日记。

周广业在1784年二月初二阅读《千百年眼》,由此可知,尽管当时《千百年眼》被列为禁毁书,也屡次进行收缴,但在社会上还是有流传的。

1784年即乾隆48年,当时已是收缴图书的尾声了,但周广业仍能阅读张燧的《千百年眼》,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当时收缴违禁书的力度也不是很大。

因为汪辉祖《题冬集纪程四绝》的落款是乾隆丙午,即乾隆51年,对于周广业阅读违禁书的情况,王氏还评日“独报闲情搜古义,惜阴心事卷中知”;其二,可以窥见张燧《千百年眼》在当时是颇受世人欢迎的,因周广业亦称《千百年眼》“美名炫世”。

另外根据目前黄冈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四库禁毁书刊中书录的《千百年眼》,即影印文学所收藏本)皆有明万历四十二年刊本,说明在咸丰年间,《千百年眼》的历刊本,应该是存在的。

(下转第17页)使是一个美丽的梦,它也能让人坚定起来,让人企望爱情就在自己青春心里,就在自己的足下。

爱情是如此丰富、复杂,诗人的心理又是如此纤细而婉转,整首诗以想象、联想开始,腾挪婉转、一咏三叹,串联起一丛丛新奇而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并让这些意象处在一种回返往复的流动之中,诗人内心情绪浪漫、柔美,诗人思考的哲意之念,都巧妙地消融在这些特定意象的传神写照之中。

参考文献:[1]中国文学家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263.责任编辑:彭雷生L yr i ca l E xpr es s i ons of t he Y out h’S A nxi et y f or al l A ge——O n H e Q i f ang’S L yr i ca l Poe m s of t he Pur sui t of L oveX I A L i ng(C ol l ege of C hi n es e L angu age and Li t ra t ur e,H ubei U ni ver s i t y of E ducat i on,W uhan430205,C hi na)Sum m ar y:H e Q i f ang w a s a l yr i c poe t f am ous f or bot h l o ve and pol i t i cal poem s.D ur i ng t he1930s and1940s,he w rot e a gr eat m a ny l o ve poem s,m os t of w hi ch e xpr es s ed t he yout h’S a nxi et y,agony of de si r i ng f or l ov e and cont r adi ct or y ps y—chol ogy.H ence t he s ym bol of yout h’S depre s si on f or a n age.T hi s pap er ana l ys e s t he poet’s t hr e e re pr es ent at i ve l o ve po e l l i s f rom t he poi nt of psycho—a na l ys i s’vi e w,show i ng hi s psychol ogi c al proc es s t hr ough gl oom y s ent i m ent s and l ongi ng dream s.Th e poe m s vi vi dl y des c ri be t he youn g pe opl e’S va ri ous and co m pl i cat ed m ent al s t at es and set U S a ver y good ex-am pl e of l ove poem s.K ey w or ds:H E Q i fang;l ove poem;expr ess i ons of anxi et y;l y r i c ar t七≠h}写吨#乱£写\!乒h吕=吨手^S;Ⅵ;^o名Ⅵ=昂e石吨分e糸=写世;^==\!≠:、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