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综述

合集下载

[2017高血压年会精萃] 陈歆liddle综合征病历报告与文献综述

[2017高血压年会精萃] 陈歆liddle综合征病历报告与文献综述

[2017高血压年会精萃] 陈歆:Liddle综合征病历报告与文献综述9月21日,2017高血压年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歆教授报告了两例Liddle综合征,并对此疾病进行了综述,本文对演讲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以飨读者。

病例1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发现血压升高7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7年前体检发现血压临界升高,SBP130+/? mmHg,三年前偶测血压140+/100 mmHg,未予重视;1个月前突感头晕、恶心,当地就诊测血压重度升高,190/120 mmHg,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未达标,呈轻中度升高;就诊我科查血钾低(3.27 mmol/L),为进一步诊治而住院。

病程中无浮肿、血尿及泡沫尿;无夜尿增多;体重无明显变化。

家族史:一同胞患高血压。

月经:10岁初潮,规律。

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女性第二性征未见异常身高170cm,体重51kg,BMI 17.65 kg/m2,血压148/105mmHg,脉搏72bpm,双侧挠动脉搏动良好;颈动脉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未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脐上可闻及柔和的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实验室检查1 血尿常规正常,尿PH 6.0,尿白蛋白比肌酐(ACR)3.40。

2. 血生化:肌酐64 μmol/L,血钠140 mmol/L,钾3.27 mmol/L,氯105 mmol/L,HCO3 29.6 mmol/L,其它血生化正常。

3. 尿生化:尿钠109.0↓mmol/d,尿钾45.00 mmol/d、尿蛋白定量68mg/24h。

4. 炎症及免疫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3 mm/h,Ig、相关抗体等正常。

5. 血气分析:PH 7.41,其它各指标正常。

6. 激素检查:性激素、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正常;血皮质醇9.19 μg/dl,尿皮质醇117.10 μg/d尿儿茶酚胺:E2.85 μg/d、NE 63.70 μg/d,DA 233.55 μg/d尿醛固酮:1.01↓ μg/d ( 尿量1000 ml)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高血压,被誉为“沉默的杀手”,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使得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回顾高血压治疗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的新突破,包括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药物联合应用策略的优化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本文还将关注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发展,如生活方式调整、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等。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

这些新型治疗策略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在未来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目标。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推动高血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治疗的历史回顾高血压,这个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其治疗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高血压治疗的漫长历程中,医学界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

早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生活方式调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

于是,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了高血压治疗的主流。

在药物治疗方面,最初的降压药物主要是利尿剂,它们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血压。

然而,利尿剂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高血压,且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随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021年近期国际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综述(全文)

2021年近期国际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综述(全文)

2021年近期国际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综述(全文)心血管病是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根据《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1],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加权率为23.2%),男性高于女性(粗率:28.6% vs 27.2%;加权率:24.5% vs 21.9%),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也逐渐成为共识。

从1979年新西兰学者Bigger[2]首次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概念,到JNC6[3]首次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不单由血压水平决定,还与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相关”写入指南,近年来有关降压治疗带来心血管病获益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国内外指南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强调降压治疗应依据血压水平和风险进行分层管理的策略,但由于各地区高血压人群的高发并发症、高血压控制率及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相关指南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策略和评估系统参数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对近10年国内外的主要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比较和综述,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一、ESC/ESH指南(一)风险评估策略变化自2003 年以来,ESC/ESH高血压指南对于正常血压(SBP 120-129 or DBP 80-84)、正常高值血压(SBP 130-139 or DBP 85-89 mmHg)及高血压(SBP≥140 or DBP≥90 mmHg)患者开始10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绝对风险评估并强调应根据CVD 风险进行分层治疗。

风险评估系统包括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stimation SCORE),此评分与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并疾病一起构成ESC高血压指南CVD风险评估框架。

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综述

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综述

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综述作者:刘子豪刘红旭尚菊菊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2期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并具有改善症状明显、个体化强等优势,笔者对近年来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归纳整理,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成药;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vious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strong individualiz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recent years,which are as follows.Key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中图分类号:R242;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2.031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

WHO数据显示[1]: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约1 700万,其中高血压相关死亡940万,是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2]: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血压升高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医学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两大类。

遗传因素涵盖了家族病史、遗传基因以及基因变异等多个层面;环境因素则涉及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如气温、湿度等)、饮食(如钠摄入量)、精神压力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期的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度的精神压力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增加血压水平,进而诱发原发性高血压。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减少精神压力等,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单片复方制剂(SPC)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降压药物如肾素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也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调整外,现倡导的血压管理项目,如高血压康复计划,通过综合干预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且相互交织。

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长期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法,首先需要明确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建议,高血压被定义为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病理生理学综述

病理生理学综述

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状态综述马占华三附院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201109312962011/11/5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状态综述马占华三附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号20110931296【摘要】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由于诸多降压新药相继问世,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明显降低。

但是,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不高,所以仍是世界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1000万,日益构成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威胁。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等新型抗高血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态势。

现对这些抗高血压药及其治疗进行分析和综述。

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合理用药;最新进展;1.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可供参考: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psychogenictheory)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4]。

遗传学说(genetictheory)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

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

钠摄学说(excessivedietarysodiumtheory)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

在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如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食盐摄量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在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中,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诊治新趋势(综述)

老年高血压诊治新趋势(综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老年高血压控制难 以达标的综合因素 。传统的高 血压血流动力学概念是总外周血管阻力升高,长期 以来降压药物开发和降压治疗理论都 以降低总外周 血管阻力为基点 ,传统的降压治疗通过降低总外周
血 管 阻力 , 然 能一定 程 度缩 小 脉压 , 虽 但这 种 被动 的 脉 压 缩小 作用 是有 限的 ,而且 收 缩压 下 降 同时往往
忆 力减 退等 症 状 , 而往 往 以并 发症 为首 发症 状 , 心 如 力 衰竭 、 发 的脑 血管 意外 ( 出血或脑 血 栓形 成 ) 突 脑 , 或合并 冠 心病 、 肾功 能不全 等 。持 续慢 I 生高血 压可直 接作 用 于脑 部穿 通 动脉 ,也 可直 接 刺激 或损 伤 大血 管 的 内皮 细胞 , 成 动脉 粥样 硬 化 , 形 同时 持续 血压 增
荐 : 正 常 血 压 低 于 108mmH ,2 2/0 g 10~198 3/0~
8m H 为高血压前期 , 9m g 高血压分级与前相 同; 取消 了临界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 20 年欧洲 03 高血压指南中认为根据现有的证据 ,建议所有的高 血 压患 者 的血 压 ( 收缩 压 和舒 张压 ) 均应严 格 控制 在
脉硬 化 、 高脂 血 症 、 尿病 、 年痴 呆等 疾 患1 糖 老 7 1 。合并 糖尿 病 、 脂血 症 的老 年高 血压 病 患者 , 血管 意外 高 脑
级 高血 压 ,6 ~1910~19 mH 10 7/0 0 m g为二 级 高血 压 , ≥1010 mH 8 /1m g为三级 高血压 f 20 年 5月美 国预 l 03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调查分析与干预 摘 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的情况及医师干预的作用。方法:

根据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查阅与整理,综述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的方面、原因及医师干预的方法与效果。结果与结论: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多体现在对高血压病认知度的缺乏,医师干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才能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关键词 高血压;不规范用药;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s:To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roper using of drugs

and whether the intervention of a physician can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Method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es,summarize the aspects and reasons of the drug abuse and the method and results of physician interven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Hypertension’s improper using of drugs most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hypertension cognition.The intervention of a physician can improve patients the cognition of hypertension disease,so that can make further improvement on rational

drug use and then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will be raised.

Keywords Hypertension disease;Drug abuse;Intervention

高血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高发性疾病,是威胁

人类健康的一大常见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9%[1],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患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但目前很多高血压的不规范用药严重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情况及医师干预等展开综述。 1、用药不规范方面 1.1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 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和高血压疾病

的相关认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显示[2],有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很多患者是在出现症状或并发症才检出患有高血压。该调查中,患者对高血压的正常认知只有34.67%,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同样缺乏认知。在大多数被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不知道吸烟、大量饮酒、饮食过咸、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只有近半数患者了解高血压家族史、精神紧张、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同时,在调查人群中,只有少数人知道高血压并发症有脑卒中的冠心病,绝大多数不知道高血压的并发症还有肾脏疾病、眼底病变、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等。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是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偏低的主要因素[4],且是用药不规范的主要方面。 1.2用药准确性 控制血压是有科学的方法的,并非滥用降压药物,是

药三分毒,不同的药对不同人体的吸收效果不同,并且药物有毒副作用,应该结合身体情况来用药,降血压并不是越快越好,对于有些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降压速度不宜过快[5]。现代治疗高血压优先选用食疗和保健类[6],然后才是中药,最后才会选择西药。同时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特征和病情进行用药,如果还患有其它疾病,在用药是应该注意是否会有冲突,采用分级治疗的方法。由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根据其特点用药,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大、较多的药物[7]。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认为价格高、降压快的药物一定好,用药准确性低、盲目用药,从而导致了药物的滥用。 1.3服药时间 患者用药时不应断断续续,而应定时服药,在药量上严

格按照医生嘱托[8],不要擅自更改药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来改变使用的药物量。而部分患者在血压得到控制后,没有医生嘱托就擅自停药,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升[9],危害自身健康。 1.4其它 患者降压目标不明确,不进行血压监测,或是药品没有按

照规定的条件保存等都会影响高血压药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患者应随时关注自己的血压,家中应准备血压测量仪,学会自己量血压,每天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10],这样才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2、用药不规范原因 2.1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度低 部分患者的药品知识贫乏,认为生病就

一定要吃药,且要多用药、用新药、用贵药,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导或者由于患者自身用药依从性较差,在没有医师的指导下自主加大剂量、减少计量甚至自主更换药品、停药等,导致了药物的不规范使用[11]。 2.2医疗机构开大处方和滥用药品 尽管我国的医疗卫生发展相对

规范,但有关调查表明[12],49.4%的调查者认为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开大处方和滥用药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医师不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国家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指南,医师凭借经验诊断治病;医院引进新药数量较多,速度较快,同类产品多且更新换代快;医师的医药知识滞后,开具处方只知药名但对药品说明书内容掌握不够甚至完全不知;受当前医药营销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医师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缺失,不考虑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开具处方药品新、贵、多[13]。

3、患者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即高血压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14]。高血压病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及饮食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治疗主要是通过长期规律性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评价药物依从性常用的是间接法,其中用4个小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的Morisky2Green测评表[15]最为常用,这些问题包括:(1)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4)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答案均为否为依从性好,否则依从性差。 4、干预方法及影响效果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部分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的不适就对疾病置之不理;或是当血压下降到正常值时自认为疾病已经治愈,故擅自停药。因此临床药师需要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4.1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16],用通俗的语言向

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分级等知识,并对其常见的并发症进行讲解,防止该现象发生。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如合理膳食(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主,补充钾和钙,注意营养合理搭配)、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劳、过累,增强体质,缓解精神紧张。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了充分的认识,有着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自然更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平稳地控制血压。 4.2定期随访干预

根据病人的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期的随访

干预[17],随访干预的内容包括监测血压、体重、血糖并对其行为变化进行监测、监督、指导,并根据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通过定期的随访干预,掌握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更有利于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保证患者血压的平稳下降。 4.3药物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治疗及个体化的原则。 降压治疗初始小剂量单药或两种药选用参考:(1)血压<160/100mmHg 低危患者:第一步:C或A或D;第二步:F或C+A或A+D或C+B或C+D;第三步:C+D+A,C+A+B,D+A+α。 (2)血压≥160/100mmHg 高危患者(伴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第一步:C+A,A+D,C+D,C+B,F;第二步:C+D+A,C+A+B, C+A+α。第三步:加其他降压药,如可乐定等。 注:A:ACEI或ARB;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 α: α受体阻滞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治疗中血压未达标,可原药加量或加另外一种药) 降压联合治疗方案推荐:(D-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优先推荐: D-CCB+ARB D-CCB+ACEI ARB+噻嗪类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 D-CCB+噻嗪类利尿剂 D-CCB+β阻滞剂 一般推荐: 利尿剂+β阻滞剂 α阻滞剂+β阻滞剂 D-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不常规推荐: ACEI+β阻滞剂 ARB+β阻滞剂 ACEI+ARB 中枢作用药+β阻滞剂 患者用药教育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重点警示;2、用药目的;3、用药禁忌;4、使用前注意事项;5、药物相互作用;6、怎样使用该药;7、重要的用药安全信息;8、该药可能的副作用;9、副作用发生时的处理;10、过量使用的处理;11、如何贮存该药;12、补充信息。 以氨氯地平为例的用药教育: 本品是一种降血压药,同时也是一种抗心绞痛药。主要用于高血压,也可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1)重要警示:少数患者(尤其是伴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者)在服用钙通道阻滞药或增加剂量时,会出现心绞痛的频率增加、时间延长和(或)程度加重,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什么情况下严禁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如果您有下列情况,请不要使用本品:对本品过敏者、对其他钙通道阻滞药过敏者(国外资料);严重低血压患者;主动脉瓣狭窄者。 (3)什么情况下需要谨慎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如果您有下列情况,请谨慎使用本品,或者遵医嘱用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合用时);肝功能不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