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平时昨业

一、解释题

1.春秋笔法据传孔子修订《春秋》时,采用了含蓄谨严的笔法,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见大义于微言之外。人们就把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又带倾向性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

2.骈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3.古文:“古文”这个名称,先秦就有,但它不是文体名称,而是指秦以前的古文字(指大篆、小篆等),同秦汉时通行的隶书(今文)相对。

六朝骈文兴盛,“古文”同当时被称为“今文”的骈文相对举。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说:“若以今文如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然而这里的“古文”是“古人之文”的意思。

到了隋唐,以古文称文体者渐多。如初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说:“夫以博采古文,而聚成今说,是则俗之所传,有《鸡九锡》、《酒孝经》、《房中志》、《醉方记》。”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中说:“仆平生为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来,来尝留意。”当然,古文的这种提法,也还包含着古代典籍这一内容,作为文体术语还不十分严密。

从韩柳古文运动开始,古文作为文体之称则日趋明确并为人们所接受。不过,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已不仅指古人之文,而主要是指打着复古旗号对古文加以改造而形成的新体散文,它不是机械模仿古人之文的形式,也不是照搬古书的语言,而是采用从口语中提炼而成的新的书面语言来表达的不同于骈文的自由体文章。

唐宋古文运动中广泛流行的“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指先秦两汉广泛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

同古文之名相联系,还有散文之称。散文,就其源流讲,也就是古文。不过,散文之名却产生较晚。六朝文中出现的“散文`”,均与文体无关。如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此句的“散文”为文采焕发之意;《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是行文或抒写之意。作为同骈文相对的散体或散文之称,近代学者认为大约流行于两宋以后。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又引周必大语:“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据此,可知散文概念的明确,乃是古文同骈文斗争的产物。

4.文以明道: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内容,文是形式。文应当为道服务,即指文学的形式应当为正宗的儒家思想服务。

5.六一风神:欧阳修散文总的风格特色是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即使在强烈抒情时亦如此。平易自然是宋代散文的共性,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散文的个性。所以欧阳修散文别具一种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了感慨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所谓“六一风神”。

6.辞达:在语言上,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

7.义理、考据、辞章:即在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章法布局文辞时,还要辅以考证。

二、简答题

1.《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思想,不同于《国语》和《左传》,对传统思想有很大突破,其思想内容有了新的特征:它虽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有所揭露,对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能济困扶危的高人义士给予热情歌颂,但它的主要思想突破了儒家思想的束缚,表现出《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所完全没有的新思想,如不讲天道鬼神,不讲尊卑上下,不讲君臣之义,不讲忠孝仁义,而崇尚计谋,追求富贵利达,纵横之势,长短之术,诡谲之计,诈伪之谋充溢全书。就总体而言,主要反映了鲜明的纵横家思想。

2.为什么说“西汉文章两司马”?

因为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大家,《子虚》、《上林》二赋是他的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的散体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也可视为完整的一篇)得到最后的确立。以后散体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二篇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而司马迁创作出不朽巨著《史记》,这是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文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所以历史上人称“西汉文章两司马”。

3.韩愈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韩愈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主张,解决了前代古文家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特别是他关于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学说,给统治文坛数百年的骈体文以致命的打击,为人们清算骈体文的形式主义文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唐宋和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以后的散文能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自觉地发展,可以说,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上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韩愈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为中唐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古文作家,使中唐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韩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文,创立了既不同于三代两汉的散文、又不同于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新体古文,这种散句单行、以文言书面语言为主的新体古文,为当世和后世的散文树立了楷模,并成为中国传统典籍中经典的、正统的文体。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典范作品,以至他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集前人之大成,而又给予后世巨大的影响。

4.《种树郭橐驼传》的文体特点。

章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5.宋代古文运动的新特点。

北宋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它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唐代古文运动就不是这样;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6.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由于受到左派王学个性解放思想、李贽“童心说”、三袁“性灵说”文化思潮的影响,晚明小品文具有鲜明的特色。谈艺论文,妙趣横生;点染山水,情韵盎然。色罗万象,尺幅千里;言近旨远,别有寄托。晚明小品文不是代圣人立言,不是宣传传统意识的“平正”的大块文章,也不是应世干禄而苦用心机的大著作,与“高文典册”、“肉食大言”的庙堂文学不同。而是不讲“性理”,不受形式拘束,以性灵为主要选择,不肯言他人之所言,而言其所不敢言,运用自然清新甚至口头语言,抒写自我感受之作。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蚋之微,无所不写;游山玩水,吟风异月;说理言情,往来小简,信手拈来,有则多写便长,无则少写便短,随心所欲,自由活泼,隽永有味,富于个性色彩。

三、论述题

1.试述《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左传》所记战争大大小小有三四百起之多,而能各具特色,互不雷同,即使战况相近者,也能同中见异。写得尤为出色者,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紧张多变的交锋场面,错综繁纷的双方背景,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无不写得井井有条,绘声绘色,摇曳多姿。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是《左传》中描写战争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君臣协力,上下同心。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故能经过讨论取得一致。不像楚国楚成王与子玉各执己见,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的地位。三是晋国在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四是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