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

合集下载

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18例,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各59例。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疗效(94.9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常规治疗,具体如下: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加味枳实消痞汤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党参30g、枳实15g、白术30g、茯苓10g、半夏10g、厚朴10g、丹参30g、干姜10g、川黄连10g、麦芽30g、神曲30g、炙甘草10g。

加水煎煮至200-400ml服用,2次/d,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比较两组差异。

显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线显示患者胃功能基本正常或者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胃排空检查显示部分好转;无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胃功能无好转甚至恶化。

1.3.2胃肠激素。

使用放免法检测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空腹血胃肠激素如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瘦素(lep)等值,比较两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

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

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
一、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二、胃轻瘫综合征的原因三、胃轻瘫综合征的治疗
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1、胃轻瘫综合症的症状
胃轻瘫综合征就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主要特征的胃部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就是会让人感觉在吃完饭之后特别的恶心还会有干呕,体重减轻的症状,这种疾病同时还会被称为是胃麻痹或者是胃无力。

所以一旦知道自己有了胃轻瘫综合症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因为还会变成急性的综合征,而且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有时候还会延长直至十年。

在治疗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2、胃轻瘫综合症的介绍胃瘫是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为做过腹部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尤其是根治胃癌切除手术后留下来的一种并发症之一,胃瘫的症状和胃病是一样的,会出现胃痛,脸色苍白,肚子痛的现象,目前治疗胃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药药胃管进行治疗,是能够暂时缓解不适,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多休息,按时吃饭,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3、胃轻瘫综合征会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那消化不良的原因。

胃轻瘫综合征的原因胃轻瘫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胃手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药物。

但通常原因不清,属特发性胃轻瘫。

胃轻瘫者胃排空延迟或有胃内容物储留,。

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探讨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会导致胃排空延迟和胃排空功能受损。

症状包括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胃复安和伊托必利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常见联合用药方案,其联合用药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一种,其病因主要与神经损害有关。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迷走神经功能减退,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

这些神经损害导致了胃肠道的排空功能受损,引起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

二、胃复安和伊托必利的作用机制1. 胃复安胃复安是一种常用的促进胃肠道排空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铝。

它通过增加胃肠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改善了食物在胃肠道中的通过速度,从而促进了食物的排空。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来说,胃复安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胃排空受损的症状,减轻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三、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1. 临床研究结果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胃复安联合伊托必利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症状。

研究显示,联合用药组的患者相比单药治疗组在胃排空时间、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上有着显著的优势。

而且,联合用药组的患者在进食后的饱腹感和食欲恢复上也有明显改善。

2. 机制探讨胃复安和伊托必利的联合用药,可以分别通过增加胃肠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以及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来改善胃排空受损的症状。

两者的作用机制互补,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症状。

这也是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的重要原因。

四、安全性和耐受性胃复安和伊托必利作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联合用药方案,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而且,联合用药组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上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胃轻瘫综合征的护理和康复

胃轻瘫综合征的护理和康复

胃轻瘫综合征的护理和康复一、胃轻瘫综合征概述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是一种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胃排空延迟。

胃轻瘫综合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糖尿病、胃手术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药物副作用等。

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护理目标1.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恶心、呕吐、早饱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促进胃排空:加快胃排空速度,减少食物在胃内的滞留。

3. 维持营养平衡: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预防营养不良。

4.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三、护理措施1. 饮食管理1.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每天进食5-6次,避免过度饱腹。

2.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纤维、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胃部负担。

3. 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肉、鱼肉、豆腐等,有助于胃部排空。

4. 保持良好的饮食惯,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

2. 药物管理1. 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2.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头晕、心悸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3. 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针对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积极控制血糖。

3. 症状护理1. 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2.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3. 针对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4. 营养支持1.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2. 监测患者体重变化,适时调整饮食计划。

3. 建议患者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以减轻胃部负担。

5. 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胃轻瘫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

2.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方法。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四、康复治疗1. 康复饮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摄入量。

2. 康复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胃肠道蠕动。

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吗丁啉治疗。

观察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3、6周后胃固体排空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治疗3、6周后的胃固体排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莫沙必利;吗丁啉胃轻瘫(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饭后饱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促胃肠动力类药物,但不同的促肠胃动力药物对胃肠动力等方面作用存在差异[1]。

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胃轻瘫患者,观察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联合治疗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入选的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为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者,同时排除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患者、低血糖患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智力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等。

上述患者均同意参与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均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语言交流。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观察组中男23例,平均年龄(68.9±6.3)岁;女18例,平均年龄(66.8±6.2)岁;糖尿病胃轻瘫平均病程(5.5±1.1)年。

对照组中男24例,平均年龄(68.0±5.2)岁;女17例,平均年龄(67.1±5.7)岁;糖尿病胃轻瘫平均病程(5.6±1.2)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胃痞。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ICD编码:BNP0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院发布的《2013 ACG临床指南:胃轻瘫的治疗》和《实用糖尿病学》(第三版)中“糖尿病性胃轻瘫”部分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消渴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痰湿中阻证胃阴亏虚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消渴胃痞,西医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患者。

2.血糖控制良好。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以及感染等应激情况。

(2)有其他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胃肠肿瘤、肝胆胰疾病)者。

(3)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

(4)已用过影响胃动力药物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胃电图和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监测空腹、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监测血压、心率;上腹部(肝、胆、胰、脾)B超。

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5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其中,治疗组接受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胃脘胀满痛、嗳气反酸、饮食减少等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症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显效快,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胃轻瘫;伊托必利;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糖尿病胃轻瘫是5~10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报道[1]胃排空延缓者占59.99%,表现出早饱、嗳气、厌食、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主要的特点为胃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以及胃扩张。

由于其症状的多样性、不典型性,故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且疗效不甚满意,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主要是观察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5年1—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并符合以下标准:①近15 d内未接受促胃动力药物;②年龄40~65岁;③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严重肝肾损害;④排除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梗阻以及脏器器质性病变;⑤排除影响胃动力的其他疾病,如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炎及结缔组织病变;⑥伊托必利、甲钴胺针过敏者;⑦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姜荣钦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姜荣钦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姜荣钦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周期较长,对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质量提出了重要的要求。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非常高,也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疾病。

如何针对糖尿病胃轻瘫进行治疗,是每位临床医生都需要关注和掌握的问题。

一、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

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其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疗效显著。

二、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中药和西药的相互协调,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好。

比如说,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肠功能,帮助其更好地吸收食物。

而西药可以控制血糖、改善胃肠道的运作功能等。

三、口服药和饮食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强胃肠道壁的张力,二是促进胃肠道的排空,三是减轻症状。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病人还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经常进食少量餐,避免饱腹感重。

四、腹部按摩以及针灸针灸和腹部按摩也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

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道及胃肠道神经,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排空时间。

如果在局部加热、舒张肌肉的同时进行按摩,即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则能够调节患者肠胃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加快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时间。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制定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还需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让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1
胃轻瘫患者的临床

治疗

【摘要】 目的 胃轻瘫综合征
(GastroparesisSyndrome)是指以胃排空
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而有关检查
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病
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种类型。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多
发于年轻女性。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
短可将胃轻瘫分为急慢性两种。临床上
慢性多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达数
月甚至10余年。
【关键词】 胃轻瘫 治疗
胃轻瘫的治疗原则是消除基础病
因、增加胃动力和缓解症状。
1.病因治疗 消除病因或控制基础
疾病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消除由于社会、
工作和家庭等因素导致的情绪不良、精
神紧张、长期劳累、吸烟等诱因。对于
某些有心理因素诱发的胃轻瘫应根据情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2
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对继发
性胃轻瘫患者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应
尽量避免使用会延迟胃排空的药物。
2.饮食调节 在补充足够的热量和
营养要素的前提下,摄入以低脂肪、低
纤维素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过强的食
物。为了加速胃排空,在进餐方式和食
物的选择上,以流食和半流食为好,可
少食多餐,避免挑食、偏食和无规律的
进食。
3.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1)胃复安 具有中枢性和外周性抗
多巴胺能特性,促进胃轻瘫的胃排空。
常用的口服剂量为10 mg/次,3次/d。
剂量较大时常会产生中枢神经不良反
应,如焦虑、头昏、疲倦,严重时可出
现共济失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0%。
此外,还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类不良反
应,包括乳房压痛、溢乳和月经不规律。
(2)多潘立酮 为一种外周多巴胺受
体阻断剂。由于其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很弱,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罕见。偶尔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3
也能产生高催乳素血症类不良反应,但
其耐受性优于胃复安。它对多种类型的
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均有效。常用口服剂
量为10 mg/次,3次/d,三餐前半小
时服用。
(3)西沙必利 其可能通过作用于肠
肌间神经丛的5-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
释放,导致胆碱能神经传递增强,促进
胃肠蠕动、胃排空、胃和十二指肠协调
收缩。常用于胃轻瘫等疾病的治疗,改
善症状疗效较好。常用的口服剂量为5~
10 mg/次,3~4次/d。偶有短暂的腹
泻和腹部痉挛性疼痛。因本药可能产生
Q-T间期延长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
死,故而目前基本上被弃用。
(4)莫沙必利 为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
剂,使乙酰胆碱增加,促进胃排空。
(5)红霉素及其类似物 作为一种胃
动素受体激动剂,可促进胃肠运动,其
与抗菌特性无关。目前已生产出无抗菌
作用的红霉素衍生物EM536和EM523,
具有很强促胃动力作用。一次静脉使用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4
红霉素200 mg,可导致糖尿病胃轻瘫患
者固体餐排空快于正常人。
(6)伊托必利 此品具多巴胺D2受
体阻断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双重作
用,使乙酰胆碱增高而促进胃排空。
(7)马来酸曲美布汀 本品能促进胃
排空,诱导MMCⅢ相活动。
(8)其他药物 外源性胆囊收缩素
(CCK)为胃排空的强力抑制,而CCK受
体阻断剂-氯谷胺和MK-329可增强高
脂和蛋白餐的胃排空,但抑制胆囊的收
缩和促胆结石的形成。5-HT3受体阻断
剂-呕必停(tropisetron)、盐酸恩丹西酮
(ondansetron hydrochloride)等具有较强
的中枢性抗呕吐作用,可应用于本病的
治疗。对鸦片类阻断剂-纳洛酮初步研
究表明,纳洛酮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能
使某些特发性胃轻瘫的患者胃排空增
强。
4.胃电起搏(gastric pacing) 将电极
置于腹部体表相应部位的胃电起搏能使
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恢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5
复正常胃运动。有人试用于治疗手术后
胃轻瘫伴胃电节律紊乱者,有一定疗效。
但其技术问题及其在胃轻瘫治疗中的作
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5.中医药治疗 胃轻瘫患者如能服
用中药,可按中医脾胃辨证论治原则治
疗。中成药如健胃灵、枳实消痞丸、胃
肠通、便秘通、木香槟榔丸、越鞠保和
冲剂、大承气汤、五苓散、四逆散、六
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和小承气汤加减等,
经多年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的促胃肠动
力作用。另外,可在合理饮食、继续使
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采用
针灸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的神
经节段与同节神经支配的胃肠道发生形
态和功能上的联系,在各级神经参与下,
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向
调节,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
针刺三阴交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有调
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对非胰岛素依赖
性糖尿病患者,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降
低。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6
6.外科手术 如果经过长期内科治
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一般采用
胃大部切除术、幽门成形术和胃-空肠吻
合术等。
参 考 文 献
[1]姚民秀,李盈,尹潍.糖尿病胃轻
瘫的治疗进展.临床荟萃,1997,19(12):
881.
[2]柯美云,蓝宇.糖尿病胃肠并发症
的动力障碍及其机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
志,2003,19(3):164-165.
[3]蓝宇,吴政玲,张日霞,等.糖尿
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相近端胃功能
的影响.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增
刊):228-229.
[4]上海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甲
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4):197-200.
[5]周吕,柯美云,主编.神经胃肠病
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5,797.
[6]孙维峰,孙桂化,李丽娜,等.升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7
降散治疗糖尿病临胃轻瘫31例.安微中
医学院学报,2000,19(4):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