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浸出制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浸出药剂课件

缺点 不能用于急救 有效成分利用率低 有液体药剂的缺点——量大,味苦,不稳定 等
第八章 浸出药剂
第五节 浸出熏蒸等 用途
合剂是汤剂的浓缩品
第八章 浸出制剂
制备方法 汤剂(1)药材加工 饮片或煮散 (2)煎器 (3)溶媒 偶尔有加醋或酒的 (4)加热方式 (5)入药顺序 先煎后下 合剂 (1)浸出 同汤剂,投料多,时间长 (2)净化 医院制剂,静置即可;要求 高的可以醇沉一次 (3)浓缩 至20-30ml/次 (4)灭菌 (5)质检 允许有少量细腻易摇匀 的沉淀
上式中,R为克分子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N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r为扩散物质(溶质)分子半径,η为 粘度。
第八章 浸出药剂
第四节 浸出原理
(四)置换 就是用浸出溶媒或稀浸出液去 置换粉粒周围的浓溶液,保持浓度差, 帮助扩散。
所有浸出方法,浸出设备的设计都是 基于保持浓度差的目的!
第八章 浸出药剂
第八章 浸出药剂
第四节 浸出原理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借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上式中,dt为扩散时间;ds为在dt时间内物质(溶质) 扩散量;F为扩散面积,代表药材的粒度及表面状态; 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负号表示扩散趋向平 衡时浓度降低。 扩散系数D值随药材而变化,与浸出溶剂的性质亦有 关,它不是常数,可由实验按下式求得:
第五章 浸出药剂
第五节 浸出方法,工艺, 器械及常见剂型
(二)煎煮法制备的剂型 1、汤剂与合剂 剂量不定或宜冷饮者称 “饮” 特点: 优点 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成分的有效性和多效性 有液体药剂的特点 制备简单成本低
第八章 浸出药剂
第五节 浸出方法,工艺, 器械及常见剂型
8药剂学第8章 PPT课件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过程越快。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浸出溶剂及pH
浸提设备及 新技术应用
药材的粉碎度
药材与溶剂 相对运动速度
浸 出
浸出温度
浸出压力
浸出时间 浓度梯度
三、浸出方法及设备
(一)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超临界萃取技术
1、煎煮法
• 煎煮法是以水为提取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 的时间而获得煮出液,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一种 传统方法。
• 避免高温破坏,没有残留溶剂。
(二)浸出工艺及设备 1. 单级浸出工艺与间歇式提取器 2. 多级浸出工艺(重浸出法) 3.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第三节
一、汤剂
常用的浸出制剂
• 汤剂是指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
体剂型,亦称煎剂。
•
二、酒剂
• 酒剂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的液体
制剂,亦称药酒,如国公酒。
三、酊剂 • 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
成的澄清的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或用浸膏溶解制成。
四、煎浸膏
• 煎浸膏系指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
糖或炼密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亦称膏滋。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
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
丸,滴丸、微粒剂);
(2)吸入型剂型(气雾剂、喷雾剂、干粉吸入剂
等);
(3)注射剂与输液; (4)粘膜释放与透皮释放制剂(肛门栓剂、阴道 栓剂、膜剂等); (5)植入式制剂。
中药膏剂
•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 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第八章浸出制剂

22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 液.(>60%g/ml) 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85%g/ml),供 85%g/ml 配糖浆,作助悬剂,片剂,丸剂等的黏合剂. 药用糖浆:含药物或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如五 味子糖浆,具益气补肾,镇静安神的作用. 芳香糖浆: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 发用作矫味剂,如橙皮糖浆.
13
5, 煎药火候 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 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14
6, 煎煮用水 水质:经净化或软化的饮用水,水的pH, 水中离子对汤剂质量有影响. 水量:一般为药材量的5~8倍,或加水浸 过药面2~10cm.
15
7, 煎煮次数 一般煎煮2~3次. 茵陈蒿汤以栀子苷为指标,第一煎为 88.43%,第二煎为10.68%. 质地特别致密,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者 的可适当增加煎煮次数.
第八章
浸出制剂
1
本章学习要求:
1. 了解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 剂的生霉发酵,浑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 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 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 意事项.
29
三,质量问题 1,质量要求 1)加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的3倍. 2)成品无焦臭味,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3)加水40倍稀释,放置3分钟后不得有焦屑 等异物. 4)含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 检查不溶物,成品不再检查.
30
2,返砂问题讨论 返砂:煎膏剂在贮藏一定时间后,有糖的结晶析 出的现象. 1)总糖量超过单糖浆的浓度,因过饱和度大, 结晶核生成的速度和结晶长大速度快,一般控制 总糖量在85%以下为宜. 2)控制炼糖,使糖的转化率在40~50%.并非 转化程度越高越好. 例:益母草膏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 液.(>60%g/ml) 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85%g/ml),供 85%g/ml 配糖浆,作助悬剂,片剂,丸剂等的黏合剂. 药用糖浆:含药物或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如五 味子糖浆,具益气补肾,镇静安神的作用. 芳香糖浆: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 发用作矫味剂,如橙皮糖浆.
13
5, 煎药火候 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 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14
6, 煎煮用水 水质:经净化或软化的饮用水,水的pH, 水中离子对汤剂质量有影响. 水量:一般为药材量的5~8倍,或加水浸 过药面2~10cm.
15
7, 煎煮次数 一般煎煮2~3次. 茵陈蒿汤以栀子苷为指标,第一煎为 88.43%,第二煎为10.68%. 质地特别致密,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者 的可适当增加煎煮次数.
第八章
浸出制剂
1
本章学习要求:
1. 了解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 剂的生霉发酵,浑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 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 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 意事项.
29
三,质量问题 1,质量要求 1)加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的3倍. 2)成品无焦臭味,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3)加水40倍稀释,放置3分钟后不得有焦屑 等异物. 4)含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 检查不溶物,成品不再检查.
30
2,返砂问题讨论 返砂:煎膏剂在贮藏一定时间后,有糖的结晶析 出的现象. 1)总糖量超过单糖浆的浓度,因过饱和度大, 结晶核生成的速度和结晶长大速度快,一般控制 总糖量在85%以下为宜. 2)控制炼糖,使糖的转化率在40~50%.并非 转化程度越高越好. 例:益母草膏
第八章浸出技术和中药制剂

第二节 浸出原理
一、药材的预处理 (一)药材品质检查 1. 药材的来源与品种的鉴定 2. 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3.含水量的测定(916%) (二)药材的粉碎 药材性质不同,粉碎要求也不同。
二、浸出过程
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 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
(二)干燥
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湿分(水分或其 它溶剂)汽化除去,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工 艺操作。
中药浸膏的干燥方法有: 1. 常压干燥 2. 减压干燥 3. 喷雾干燥 4. 冷冻干燥
多功能常压蒸发浓缩器
减压蒸馏装置
薄膜蒸发器设备装置
三效浓缩器设备装置
卧式多室沸腾干燥床设备图
3)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附子含生物碱,单用附子强心升压作用不 强.且可导致异位性心律失常。甘草、干姜无 强心作用,但以附子、甘草、干姜组成的四逆 汤,则强心升压作用明著,且避免心律失常。 四逆汤的毒性较单味附子降低。
4)产生新的化合物 某些溶出成分能相互作 用.产生新的化合物。
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酸碱中和、取代、 水解、聚合、缩合、氧化、变性等化学反应, 汤剂群药合煎是—个极复杂的过程,单煎合并 使用不完全等效于方药的群煎使用,这也是汤 剂剂型改进的难点所在。
5.汤剂剂型改进的研究进展
传统汤剂改成合剂,冲剂,口服液剂;糖 浆剂;注射剂等。
“颗粒饮片”.即将传统饮片由过去的切 制规格,改变为粉碎成一定粒径的颗粒或 粗末,经干燥灭菌.单剂量包装,供作汤 剂调配时入药原料。特点:利于药效成分 溶出,有利于实现生产、包装机械化,规 格化。但药材粉碎后缺乏外观鉴别特征; 含淀粉、粘液质多的药材煎煮时易糊化, 或煎液浑浊,滤过困难等。
第8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中药传统剂型
固体制剂 外用制剂 半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
丸、散、丹 、锭、茶、粬、 炙、熨、线、 条、棒、糕、
钉
软膏、膏 药、胶、
汤、酒、露、 饮、酊、膏
中药现代五大类剂型:
➢ (1)口服剂型(片剂、胶囊、颗粒剂、冲剂、胶丸,滴丸、 微粒剂);
➢ (2)吸入型剂型(气雾剂、喷雾剂、干粉吸入剂等); ➢ (3)注射剂与输液; ➢ (4)粘膜释放与透皮释放制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膜
纤维等)不应随意丢掉,以免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浸出过程
浸出(萃取)过程: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 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 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 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
中药材成分: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组织物
浸出原则:选用合理的浸出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及 辅助成分尽可能地浸提出来,而使无效成分和组织物 尽量少混入或不混入浸提物中。
浸提与分离
溶媒
常用溶媒:水 、乙醇、丙酮 、植物油、甘 油、丙二醇、 乙醚、氯仿
浸提辅助剂: 酸、碱、表面 活性剂
解吸、溶解过程
解吸作用:由于细胞中各成分间有一定的亲和力,故于溶 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种成分转入溶媒中。
具解吸的溶媒:如乙醇 助解吸:如适量的酸、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增加有效
(滚筒式干燥器) (烘箱、烘房)
4、真空干燥 5、沸腾干燥 6、喷雾干燥
7、冷冻干燥 8、远红外干燥 9、微波干燥
影响干燥的因素
物料的性质
干燥介质
形状大小、 堆积厚度、 水分的结 合方式
温度 湿度 流速
干燥速度 与方法
干燥介质 与物料的 接触方式
5. 水蒸气蒸馏法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八章 浸出药剂

(二)解吸附与溶解阶段
1. 有效成分-溶剂间的亲和力>有效成分-植物组织 间的亲和力——解吸附
选用溶剂——应具有解吸作用,如乙醇。---相似相溶 适量的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可助解吸。
2. 已解吸附的各种成分转入溶剂中——溶解
溶剂不同,可溶解的对象也不同: 水——浸出液中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型溶液 乙醇——浸出液中则含有较少的胶质。 非极性溶剂——浸出液中不含胶质。
浸出溶剂的选择和浸出前处理:
药材渗透过程的速度与溶剂性质、药材表面状 态、比表面积、药材内毛细管状况、浸出温度、 压力等相关
带极性基团的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 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 含大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 —— 须先行 脱脂或脱蜡处理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 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先将药材水分干 燥后才能用非极性溶剂浸出。
(四)置换阶段
根据 Fick’s方程,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是提高扩 散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浸出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强搅拌或流动溶剂浸
出的方法来实现。后者用新鲜溶剂或低浓度浸出
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浸出液以降低浸出溶剂的
浓度是保持溶质的最大浓度梯度,提高浸出效果 与浸出速度的有效措施。
总结
浸出过程的四个阶段连续进行又相互联系。 药物与溶剂接触后,前三个阶段均是自发进行, 而最后一个阶段需要人工辅助进行。
(一)煎煮法 (二)浸渍法 (三)渗漉法 (四)回流法 (五)水蒸气蒸馏法 (六)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七)超声波提取法
(一)煎煮法
1. 概述
煎煮法是以水为溶剂,通过一定的加热方式加热煮沸 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是应用最早、使用普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 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操作简单易行,但浸出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含杂质较 多,给精制带来麻烦,且水浸出液易霉败变质。 现通常采用此法粗提。
浸出制剂(药物制剂技术课件)

【处方】桂枝111 g 白芍222 g 甘草(蜜炙)74 g 生姜111 g 大枣 111 g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提取方法:渗漉法
7
小建中合剂
【制法】
桂枝蒸馏挥发油另器保存,药渣及馏液与甘草、大枣加 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约560ml;白芍 、生姜按渗漉法用50%乙醇作浸出溶剂,浸渍24 h后进行渗 漉,漉液浓缩后,与上液合并,静置、过滤,另加饴糖 370g,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 g与桂枝挥发 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之。
4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
水浸出制剂:加热,以水溶剂 含醇浸出制剂:以适当浓度乙醇或酒为溶剂 含糖浸出制剂: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经浓缩
等处理后,加入适量蔗糖(蜂蜜)或其他赋形剂 制成 精制浸出制剂:用适当溶剂浸出后,将浸出液经 过适当处理(如大孔树脂洗脱、超临界萃取等分 离纯化)后而制成的制剂
8
小建中合剂
【作用与用途】
本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 【用法用量】口服, 20~30ml/次, 3次/日。注意: 用时摇匀。
9
常用浸出制剂
汤剂 合剂与口服液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煎膏剂
10
一、汤剂
14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 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如 甘草流浸膏。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合剂、糖浆剂、酊剂的原料。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
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 体制剂,如刺五加浸膏。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有药材2 -5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固体 制剂的原料。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主药)
提取方法:渗漉法
7
小建中合剂
【制法】
桂枝蒸馏挥发油另器保存,药渣及馏液与甘草、大枣加 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约560ml;白芍 、生姜按渗漉法用50%乙醇作浸出溶剂,浸渍24 h后进行渗 漉,漉液浓缩后,与上液合并,静置、过滤,另加饴糖 370g,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 g与桂枝挥发 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之。
4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
水浸出制剂:加热,以水溶剂 含醇浸出制剂:以适当浓度乙醇或酒为溶剂 含糖浸出制剂: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经浓缩
等处理后,加入适量蔗糖(蜂蜜)或其他赋形剂 制成 精制浸出制剂:用适当溶剂浸出后,将浸出液经 过适当处理(如大孔树脂洗脱、超临界萃取等分 离纯化)后而制成的制剂
8
小建中合剂
【作用与用途】
本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 【用法用量】口服, 20~30ml/次, 3次/日。注意: 用时摇匀。
9
常用浸出制剂
汤剂 合剂与口服液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煎膏剂
10
一、汤剂
14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 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如 甘草流浸膏。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合剂、糖浆剂、酊剂的原料。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全
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 体制剂,如刺五加浸膏。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有药材2 -5g。 除少数直接使用,多数用作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固体 制剂的原料。
浸出制剂PPT

冷溶法
在室温下将蔗糖溶解于蒸馏水或冷 中药浓缩液中,待完全溶解后,滤过, 既得。 适用于单糖浆,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 药物制备糖浆
混合法
水溶性固体药物,用少量蒸馏水制成浓溶 液,再与单糖浆混匀 水中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可加少量其他溶 剂使其溶解,再加入单糖浆中混匀 可溶性液体或液体制剂药物,直接加入单 糖浆中混匀,必要时可滤过 含乙醇的制剂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滑 石粉等作助滤剂滤净 水浸出制剂,先须除杂 干浸膏先粉碎后加稀释剂,在无菌研钵中 研匀后再与单糖浆混匀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
1、定义:酒剂是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 的澄清液体制剂。 2、制法:
• 浸渍法
• 冷浸法:常温条件下进行浸渍,30天以上 温浸法:药材在40℃·60℃的条件下浸渍
• 渗漉法
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 1、外观:应澄清,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 摇之易散的沉淀。 • 2、乙醇量 • 3、总固体 • 4、甲醇量检查 • 5、装量 • 6、微生物限度
酊剂与酒剂的比较
1、溶剂为不同浓度
乙醇 2、有浓度规定 3、浸渍法、渗漉 法、溶解法、稀 释法 4、不加矫味剂 5、液体制剂
• 溶剂为蒸馏酒 • 无一定浓度 • 浸渍法、渗 漉法 • 糖/蜂蜜 • 液体制剂
第六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
• • • • •
蒸去部分溶剂 液体制剂 1ml:1g原药物 溶剂为乙醇 作其它制剂的原料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
2、酊剂: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
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毒剧药:100ml :10g原药物 其 它: 100ml :20g原药物
酊剂的 制法 溶解法 稀释法
药材 溶剂
浸渍法
溶解 浸渍3-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汤剂
•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 成分增溶而增效 – 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 – 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 – 产生新的化合物
• 汤剂剂型的改进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药合剂
• 合剂
– 药材用水或者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 ,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进行。
–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 特点 • 制法
第五节 煎膏剂
• 辅料的选择
– 蜂蜜 – 蔗糖 – 制法
• 制法
– 煎煮、浓缩、收膏、分装 – 浓缩:
• 将越加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或者趁热将浓缩液低于桑皮纸 上,以液滴的周围无渗出水即可,即得清膏。
– 收膏
• 取清膏,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者炼蜜,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 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第五节 煎膏剂
• 煎膏剂的质量方面讨论
– 返砂 – 煎膏剂贮存一定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
的现象。 – 原因
• 煎膏剂含糖量与转化糖有关。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药酒
– 酒剂 – 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作的澄清液体
剂型。
• 一般多内服,可加入糖或者蜂蜜矫味和着色。
– 适用于治疗一些风寒湿痹、祛风活血、散瘀 止痛的方剂。
– 冷浸法 – 热浸渍法 – 渗漉法回流热浸渍法
• 酊的制法
– 溶解法 – 稀释法 – 浸渍法
演示结束,谢谢!
– 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等工艺过程 。
第三节中药合剂
• 净化
– 水提醇沉 – 酶解 – 明胶丹宁絮凝剂 – 甲壳素絮凝剂
• 合剂和口服液剂型应该加入适当的防腐 剂、和矫味剂。
第四节 糖浆剂
• 糖浆剂
– 指药材提取物或者芳香物之浓蔗糖水溶液。 – 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 分类
– 单糖浆 – 药用糖浆 – 芳香剂糖浆
第四节 糖浆剂
• 糖浆剂的制法
– 热溶法 – 冷溶法 – 混合法
第五节 煎膏剂
• 煎膏剂
– 药材加水煎煮,滤过,浓缩后,加糖或者蜂 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 一般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将蜂蜜的成为蜜膏。
– 优点:
• 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 • 煎膏剂主要用于滋补为主,多用于慢性疾病。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酊剂
– 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和溶解而制得的 澄清液体剂型,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 酊剂一般供内服,少数外用。
– 酊剂除另有规定外
• 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 10g,其他药物的酊剂
• 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药酒的制法
•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 成分增溶而增效 – 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 – 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 – 产生新的化合物
• 汤剂剂型的改进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药合剂
• 合剂
– 药材用水或者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 ,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进行。
–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 特点 • 制法
第五节 煎膏剂
• 辅料的选择
– 蜂蜜 – 蔗糖 – 制法
• 制法
– 煎煮、浓缩、收膏、分装 – 浓缩:
• 将越加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或者趁热将浓缩液低于桑皮纸 上,以液滴的周围无渗出水即可,即得清膏。
– 收膏
• 取清膏,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者炼蜜,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 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第五节 煎膏剂
• 煎膏剂的质量方面讨论
– 返砂 – 煎膏剂贮存一定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
的现象。 – 原因
• 煎膏剂含糖量与转化糖有关。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药酒
– 酒剂 – 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作的澄清液体
剂型。
• 一般多内服,可加入糖或者蜂蜜矫味和着色。
– 适用于治疗一些风寒湿痹、祛风活血、散瘀 止痛的方剂。
– 冷浸法 – 热浸渍法 – 渗漉法回流热浸渍法
• 酊的制法
– 溶解法 – 稀释法 – 浸渍法
演示结束,谢谢!
– 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等工艺过程 。
第三节中药合剂
• 净化
– 水提醇沉 – 酶解 – 明胶丹宁絮凝剂 – 甲壳素絮凝剂
• 合剂和口服液剂型应该加入适当的防腐 剂、和矫味剂。
第四节 糖浆剂
• 糖浆剂
– 指药材提取物或者芳香物之浓蔗糖水溶液。 – 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 分类
– 单糖浆 – 药用糖浆 – 芳香剂糖浆
第四节 糖浆剂
• 糖浆剂的制法
– 热溶法 – 冷溶法 – 混合法
第五节 煎膏剂
• 煎膏剂
– 药材加水煎煮,滤过,浓缩后,加糖或者蜂 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 一般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将蜂蜜的成为蜜膏。
– 优点:
• 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 • 煎膏剂主要用于滋补为主,多用于慢性疾病。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酊剂
– 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和溶解而制得的 澄清液体剂型,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 酊剂一般供内服,少数外用。
– 酊剂除另有规定外
• 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 10g,其他药物的酊剂
• 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第六节 药酒与酊剂
• 药酒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