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合集下载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应用方面:
1. 模型类比: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或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用弹簧和质量来模拟弹簧振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的振动特征来理解振动的频率和周期。

2. 力学类比:物理力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将物体的运动类比为汽车的行驶,引入速度、加速度、力等概念,让学生通过类比来理解这些物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之间的关系。

3. 电路类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将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比为水压,电阻类比为水管的阻力,让学生通过这种类比来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光学类比:光学中的折射、反射、光的传播等现象可以通过类比来说明。

例如,将光的传播类比为声波的传播,折射类比为球的偏离路径,让学生通过这种类比来理解光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同时,类比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类比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类比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应用与中学物理中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相比,类比教学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并被广泛应用。

一些物理知识点难懂、概念深刻、现象复杂,在教学中常采用类比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这类物理问题的记忆。

将类比教学法引入到1绪论1.1类比教学法的概念类比(比较类比)是一种关于认知能力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式。

它将未知或不确定的事物或已经知道的事物进行分类比较,从而对未知或不确定的事物做出明确的猜测。

类比的特点是先类比后推理。

要想证明类比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就必须确定所选取的未知事物是否在某些方面与某些已知事物相似。

分类学是从类比法发展而来的。

类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基于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定义中的相似性,依赖于喻体本身的特点,根据联系在多方面思考如何修饰自身。

也可以是一种推理特征的方式。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的思维方式需要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如果采用类比教学法,这种变化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本文重点探讨的类比教学法是类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应用 22.1类比教学法在力学中的应用1.物理规律和生活经验的类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简单的物理规律进行类比,。

比如,在讲“势能”这一节课时,物理教师就可以先用一个演示实验引入课题,一片羽毛掉落下来和一个小铅球掉落下来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呢?然后教师可以就实验后的实验现象向同学们讲解物体的势能与质量有关,从而引入“势能”这一物理概念。

然后物理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就刚才的演示实验的现象进行深入讨论,譬如一个矿泉水瓶子从低楼层掉落与从高楼层掉落相比,危险程度更高的是哪种?并解释原因。

然后倾听学生的相法,并跟随学生的思路进行后续教授,进一步得出势能的概念、公式和其他相关知识来。

2.物理规律和自然现象的类比“万有引力”这一课中如果教师只是单调的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及应用,学生在课堂上就提不起兴趣。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类比法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方法(归纳逻辑),所谓类比就是利用联想思维,根据两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而推断出它们在某些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其中包括数学表达式的相似性、物理模型的相似性等等。

类比就是在于发现和探索某些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

但类比的本质是猜测或推测,类比不能代替论证。

类比可以为新内容的阐述和探索提供依托和支持,可以使横向的问题建立普遍的关系。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对引进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特定的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应用类比方法引进物理新概念、建立物理模型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往往会帮助学生加速认识过程。

例1、电流的形成与水流的形成相类比,推出“电流的形成”。

一句俗语的上句:“人往高处走……”我们就很自然地接着说:“水往低处流。

”经过思考很容易得出: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有高度差(水往低处流)。

于是得出结论:形成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和高度差。

接着,可用电流跟水流类比,推出电流形成的条件:水流可以说是水的定向移动,而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它们之间很类似。

形成水流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水,电流呢?要有电荷。

(此处运用了”简单共存类比”)确切地说,是要有自由电荷。

那么,自由电荷在什么情况下会定向运动呢?当然是受到电场力。

在电路中,电池的两极间有电压,即有电势差。

当导体的两端与电池的两极接通时,它的两端就有了电压,导体中就有了电场。

这样,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所以,跟水流的形成相类比,形成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有电势差(电压)。

这样,通过水流的形成跟电流的形成相类比,抓住主要的特征,由此及彼,由因到果,类推出电流形成的条件,既容易理解,又不容易遗忘。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类比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某个物理现象与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可以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通过找到与这些概念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授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将物体的运动状态类比为开车的过程,质量类比为汽车的重量,作用力类比为引擎的马力。

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运用。

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有些物理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和复杂。

通过将物理实验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教授波粒二象性实验时,可以将光通过狭缝后的呈现模样类比为投影仪通过小孔后的呈现模样,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光的波粒二象性。

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

物理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着手。

通过将问题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教授力的合成问题时,可以将合力的方向和大小类比为人推拉物体的力的方向和大小,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合成的原理。

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类比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类比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类比法通过将
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已有的具体经验相联系,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
知识。

下面将从教学设计、实践活动和评价三个方面阐述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
用。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类比的情境和例子,让学生能够将物理概念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在不同质量的
物体上加上不同大小的力,然后观察物体的加速度,从而引出物体的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将其类比到实际生
活中的其他情景。

在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
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在学习光学原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反射、折射等,来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偏折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
受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进行讨论和总结,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类比概念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类比的方式来解答。

通过这些
问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类比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及时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和
反馈。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类比的物理现象并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在物理学习中运用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类比法”的运用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利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把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目的。

我介绍自己的体会。

一、“物理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类比帮助学生把“物理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相同点,发现它们的计算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法则”和“相似形法则”等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在力、位移、速度、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的教学中将其与“向量”进行对比,知道这些物理量都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并且知道它们的线段的长度表示大小、箭头表示方向,同时了解这些物理量与“向量”的区别在于物理量有单位,而“向量”无单位,但是计算方法与“向量”相同,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量的正确理解。

二、相同形式的公式的“类比”这种“类化”就是把表达不同规律和定律而具有的公式相似的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同的变化特点和变化关系,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把形似而内容要点不同的公式列出来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掌握每一个公式的特点和区别(例如:公式v=s/t、i=u/r、c=q/u、a=f/m等)。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同学们找出共性:一是它们的形式相同,二是公式中有些物理量的属性相同,三是公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变化特点一样;其次帮助他们从公式中找出其中一个量不随其他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同一段物体它的质量和电阻保持不变,而i与u、a 与f成正比的关系一样。

又如:c=q/u这个公式中对于固定的电容器来说“c”是不变的,与其他物理量无关)。

三、知识内容之间的“类比”这种“类比”就是把物理知识中内容语言叙述形式相似而内容实质不同的概念、定律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类比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可以被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一、物理现象类比通过将物理现象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学第一定律的概念时,可以将物体静止与运动的状态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解释物体在静止和匀速运动时的力的平衡和未平衡状态。

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二、物理过程类比将复杂的物理过程与简单的日常生活过程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变化和转化过程。

教授电流和电阻的概念时,可以将电流流动和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过程与自来水流动和水龙头的阻力进行类比,解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三、物理模型类比通过构建物理模型与学生熟悉的模型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模型思维和计算方法。

教学物体的受力分析时,可以使用玩具积木或桌面游戏等模型进行类比,让学生通过操纵模型来理解力的平衡和合成。

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的计算方法。

四、物理实验类比将具体的物理实验与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

教授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可以通过实际的光线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类比来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光线在不同媒质中的折射现象。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类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类比思维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科学探索中,类比思维的价值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所称道,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运用物理类比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

这样可使学生能动地认识、理解并掌握知识。

类比法是指两个或两类对象都具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可类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结论是否正确经试验验证。

实际上是用已知的现象或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联系,然后以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或过程也可能具有已知的现象和过程的一些特性和规律。

类比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各门科学中都有广泛应用。

类比法既是教学或科研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其操作的程序为:首先通过比较选择和确定类比对象,通过比较、联想、类推得出结论。

选择对象是关键,比较、联想、类推是类比法的基础。

一、类比模式的分类物理学中常用的类比模式有以下七种。

(1)两种对象有本质区别可以用类比对象的形象或象征性符号来比喻研究对象(包括抽象概念)。

这通常用于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如用流体的流量比喻电通量或磁通量。

(2)模式类比,借用一个直观形象或过程来说明物理对象和过程。

例如弹性媒质质点间的吸引与排斥的作用力模型,借助于弹簧振子的串、并联来表示。

(3)直接类比,借助于所研究的对象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或数学公式进行类比。

例如表述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方程,是直接类比光量子的波粒二相性方程得到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

(4)对称类比,自然界或物理规律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可通过对称关系进行类比。

例如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涡旋电场),运用对称类比推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一结论(位移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类比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和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类比方法的认识依据是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

类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

类比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类比方法有:对称类比,因果类比,模型类比,协变类比,等效类比。

关键词:类比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89-01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和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类比方法的认识依据是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

类比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学生获取新的物理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

下面就这一方法谈一些体会。

1 物理概念或规律的严密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为学生建立一个严密的概念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决不是一节课、一个题就能达到的,这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

类比的两类事物或对象可能是有差异的、不严密的。

而“严密性”只有相对于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教育阶段才有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类比一个概念和规律时,对“严密性”的要求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些,可以在一个比较粗浅的角度上来进行。

对学生来说,随着年龄和知识的累积,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后在更高一级的认识层次上学习,
许多原来不甚理解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所以,在适当的教学阶段,恰当的应用类比,可以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
“难学、抽象”是物理课的一些特点,物理难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掌握物理知识。

但老师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柳暗花明、茅塞顿开”的境界。

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十分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如:磁场、电磁波等知识,学生是难于理解的。

运用类比方法,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3 物理教学中类比达到的作用
类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

类比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类比法以浅比深,以学过的知识,了解的常识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桥铺路,起到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比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表象,发挥再造想象能力,起着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以风趣幽默的事物比那些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在课堂上起着交替调动学生有意无意的作用,使物理学习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进行类比训练,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习是有益的。

例如:学习了速度和密度知识后,布置了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和v2求全程上的平均速度,类比求出由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制造的合金的密度。

18世纪末,我国学者章学诚说过:“触类旁通,启发实多”指出了类比方法能够给我
们思考问题很大的启发。

类比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起着培养学生推理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4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类比方法
(1)对称类比。

对称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现象,所谓对称类比是根据a、b两个对象相似的某些属性。

如,电和磁的类比,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比较,电荷有正负电荷,磁极有南北两极,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电可以生磁,磁可以生电,磁和电有着紧密的联系。

(2)因果类比。

是以一种对象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桥梁,而进行的类比推理。

如:声和光的类比,由声推及到光声有空间传播、发射、折射等现象,光也有空间传播、发射、折射等现象。

(3)模型类比。

模型是按照科学研究的特定目的,用物质形式和思维形式对原型客体本质关系的再现。

模型可分为实物模型和理想模型。

如:分子是理想模型,学生可以看作是实物模型。

在学习气体、液体、固体的宏观区别与它们的分子运动情况时,用学生这个实物模型去类比分子这个理想模型,把学生当成分子,下课后放学的学生比成气体分子,课间未走出教室的一班学生看成是液体分子,把正在上课的学生看成固体分子,从而也就对固、液、气三态的物体有无一定的体积、形状、有无流动性,以及分子的运动情况有了一个形象的了解和认识。

(4)协变类比。

协变关系是指某对象中各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协变类比的一种常用形式是:根据a、b两对象的数学形式相似,
推出它们的属性也可能相似。

例如,密度公式p=m/v,对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而电阻公式r=u/i,对于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和两端电压成正比,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

(5)等效类比。

所谓等效类比就是a对象和b对象在某方面的等效性,推出两对象在其他方面具有等效性。

例如,在学习电压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水流的知识来比较电流的知识,水流类比电流,水路类比电路,阀门类比电键,水泵类比电池,水轮机类比电灯,水压类比电压,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电源的作用,建立起形象化的电压概念。

5 应用类比方法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推得的结论并不一定是可靠的,所以类比方法只能用于探究性的设想,比喻性的说明,近似性的模拟和发散性的构思,而不能当作一种证明的手段,由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其正确性应当通过其他手段尤其是实践的证明。

(2)类比只是一种推理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推理方法,实际教学中,并不单纯应用类比方法,往往将它与归纳、演绎结合起来使用。

(3)两个类比的事物仅仅是某些方面相似,而不是等同,所以,类比只能起解释、启发、模拟的作用,而不能由此代彼。

总之,不失时机地应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类比方法,选取类比素材。

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
丰富多彩,使物理知识化难为易,浅显易懂。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 廖继红.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法[j].湖南农机,2009(6):103-104.
[3] 蒋金山.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06(1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