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思想”
巧用“类比法”将触不可及的磁场生活化

巧用“类比法”将触不可及的磁场生活化作者:邓益明陈敏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7年第01期摘要:“磁是什么”是磁现象的开端,而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物质,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运用“类比法”能巧妙地突破磁场抽象的这一难题。
关键词:类比法;磁场;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31-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里,用到磁的地方不胜枚举。
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到今天的磁悬浮列车,磁现象及磁的运用几乎随处可见。
我们生活在磁的世界中,而磁是什么?磁体周围的磁场到底又是什么?都是困扰学生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神奇磁现象的好奇心,正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好时机。
然而,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又是确实存在的物质,给学生对磁的本质的认识带来了困扰。
新课标强调基础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笔者在“磁是什么”一节教学中充分采用了“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帮助学生对磁的本质的认识和描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较好地感知了物理学中的几类基本方法,思维得以提升。
本文主要陈述“类比法”在磁场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及其意义。
1 巧用“类比法”从生活中感知磁场1.1 风与磁场的类比感知磁场的存在对于九年级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两个物体要有力的作用就必须接触的觀念已根深蒂固。
不接触的两磁体间也有力的作用,而要让学生认识到不接触的磁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是因为磁体周围确实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磁体间的力是通过这种物质产生的。
对此,教学过程中,首先,用电吹风吹在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小磁针,如图1(a)所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如下问题:(1)小磁针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2)是什么物质让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是电吹风还是电吹风吹出的风?然后,用条形磁铁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磁针,如图1(b)所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下问题:(1)小磁针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2)是什么物质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是条形磁铁还是它周围的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电吹风吹出的风这种物质使小磁针偏转,类比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使小磁针偏转,两次物理实验现象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其中,学科思想方法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落实物理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强化能力立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和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综合能力,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关注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18)26—0067—02
物理概念 具有一 定 程度 的抽 象性 ,很多 学生 不 易理 解接 受 ,长此以往 ,极有可能 导致学生 学 习物理 的兴 趣下 降 ,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类 比法可 以借助 生活 中的实例 或者学生 已经学过且容易理解 的知识 内容来 与新 的物理 概念进行 比较分析 ,从两者 的相 同点出发 ,让 学生 可 以更 加容 易地掌握物理规律.在力 学学 习过程 中 ,类 比法 帮助 学 生更好地去 区别 每种 力 的作 用 机制 ,掌握 力学 部 分 的 计算公式和物 理单 位 ,为学生 学 习力学 提供 了极 有 力 的 思 想 支 持 .
三 、联 系各个 学科 ,拓宽学 生视 野
类 比法不仅 仅 只局 限在 一个 学 科 内使 用.知 识世 界 无穷无尽 ,各个学科 的知识交 叉渗透 ,就像 物理学科 的知 识 内容在很 大程 度上 都借 助 于数 学定 理 的运用 ,对一 些 物理现象进行 观察分 析 ,推 导 出结论 ,物理结 论一 般都是 用数学公式来 进行表达.因此 ,各个 学科 的知识 可以相互
别 出两种事物 的差异点.在初 中物理教 学过程 中,类比思想的运用 可以帮 助学生 更好 地理 解物理概念 ,把 物理 概念与 学生所熟 悉的事物进行类 比,增 强学生对物理规律 的熟悉度 ,不断提 升 学习能力.本文 主要 围绕 着类 比
法在初 中物理教 学中的应 用这一主题进行展 开讨 论. 关键词 :类 比法 ;初 中物理力 学;应 用研 究
收 稿 日期 :2018—03—25 作者简 介 :陈立军(1969.10一),男,本科 ,中学一级教 师 ,从 事初 中物理教 育
类比法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0本刊重稿0
S I N E&T C N O YI F MA I CE C E H OL G OR TON N
21 0 0年
第 2 期 1
类比法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陈修 芳 ( 武汉 工业 学 院数理 科 学 系 湖 北
【 摘
武汉
40 2 ) 3 0 3
要 】 文论 述 了 类 比 法在 大 学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重要 作 用 及 其 应 用 ( 要 包括 用 类 比 法 提 出新 定 律 、 思 想 ; 类 比 法 讲 授 新 概 念 、 本 主 新 用
场强 大4 := / "E Fq 磁 感 应 强 度 大 小 := 曰
点电荷的场强: =
;
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 : =
叠 原 :J J ̄r 叠 原 :』= 加 理 = . ; 加 理 =d 』 =4o e 3 苗
种 物 理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 是 一 种 科 学 方 法 论 , 是 一 种 非 常 好 的 教 学 场 和 恒 定 磁 场 为例 进 行 如 表 1 示 那 样 的类 比复 习 。 也 还 所 表 1静 电场 和 恒 定 磁 场 的对 应 关 系 和学习方法, 在大 学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具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1 类 比法 在 大 学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 的应 用
11 用 类 比法 提 出新 定 律 、 思 想 . 新 在 大 学 物 理 教 学 中 , 比 法 在 提 出 新定 律 、 思 想 中 的 典 型应 用 类 新 有 很 多[ 2 1 如 , 仑 在 研 究 电荷 问 相 互 作 用 规 律 时 , 意 到 万 有 引 力 。例 库 注 遵 从 的 距 离 平 方 成 反 比 的规 律 , 类 比 思想 指 导 下 . 心 设 计 著 名 的 在 精 扭 秤 实 验 . 结 出 和 万 有 引 力 相 似 的库 仑 定 律 , 为 电 磁 学 基 本 定 律 总 成 之 一 。 惠更 斯 运 用 类 比推 理 的 方 法 首 先 提 出 了 光 波 的概 念 , 为他 发 因 现 光 和声 这 两 类 物 理 现 象 具 有 很 多 相 同 的 性 质 : 们 都 遵 循 直 线 传 播 它 规 律 , 有 反 射 、 射 和 干 涉 现 象 , 声 是 一种 波 动 , 都 折 而 由此 他 推 出结 论 : 光 可能 也 是 一 种 波 动 。类 比法 在 探 索 未 知 领 域 , 出 假 设 以及 建 立 理 提 论 等方 面 . 着 十 分 可 贵 的 引 导 和 推 动 作 用 , 物 理 学 的 研 究 和发 展 有 在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1 用 类 比法 讲 授 新 物 理 概 念 、 - 2 物理 规 律 大 学 物 理 是 自然 科 学 中 的 一 门基 础科 学 , 教 学 内容 中类 似 之 处 其 有很 多 . 师 在课 堂 教 学 中要 善 于 发 现 并 充 分 利 用 这 种 类 似 , 新 旧 教 将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例说

课例研究新教师教学“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是物理学习的很重要的思想,它几乎渗透在物理教学每一个过程之中。
“类比”是由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所谓“转化”,它是指将一些隐性的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转化为显性的或可以间接测量的一种间接的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抽象为具象物理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形式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因而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学习时的障碍。
因此,重视运用“转化思想”将物理概念所反映的一些现象、一些效应直观地显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感知、去领悟她们的本质特征,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案例:温度与温度计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可以感知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那么我们怎么把温度直观地显现出来?普通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把温度的变化转化成可以看得见的液体的体积的变化、更直观的是液柱在温度计的毛细管中的长度变化而显现出来。
简言之,就是把温度的变化转化为长度的变化。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要理解这一概念,可以先做一个类比: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可以从车流量的大小来判断,路不好走,对车辆的阻碍作用就大,车走的慢,车流量就小,所以车流量小可以说明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大。
与此类似,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从它产生的效应入手,将一个灯泡接入电路,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的大小,进一步判断电阻的大小。
实际上,很多仪表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看不到的物理量转换为可视的直观的物理量制成的:电流表把电流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电压表是把电压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直观可见,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取我们所需要的物理量。
弹簧测力计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伸长的长度;杆秤把质量转化为在秤杆上可以看得见的长度;水银压强计把压强转化为水银柱的高度,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摘要:类比法是研究和学习初中物理的一种及其重要的方法,能启发和开拓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究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从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物理解题以及类比时注意事项等层面做分析研究。
关键词:类比法物理教学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类比法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法,它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相比,类比法跳过了其中的过渡中介途径,选择了一条路径更为简捷的推理思路(如图1)。
类比推理的思想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目的是使人们从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新的事物。
类比法虽然仅是根据简单比较而进行的推理,它不能准确地表明属性间的关系,因而推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结论正确与否还需实践的检验,但它却可以挣脱现成原理的约束,以最少的事实基础,最短的推理路径而推出结论。
在广泛的范围内把看上去差别很大,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发现新的原理,因此它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推理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物理理论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在类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法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利于教学者克服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运用方法。
一、类比法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运用初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
物理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许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有些物理概念、规律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此时运用类比法,把当前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自身生活中所碰到的现象进行类比就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往往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降低新知识的接受难度。
浅谈类比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类比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董金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年第05期(黄石市有色一中湖北黄石 435005)摘要: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类比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物理量,物理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大有裨益,通过类比思想的灌输,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思维的方式,在今后遇到新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激发灵感,富有创造力。
关键字:类比;抽象思维;教学;应用老子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鱼,只能解燃眉之急,而授人以鱼,则能让人们终身受用,而《师说》中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从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方法的指引,思维的链接,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独立的解决新问题。
而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帮助学生把感到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
通过类比,学习掌握新知识,联系复习旧知识。
类比法的客观基础在于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不同事物在结构,特点,功能,数学形式以及描述上都有相同或想通之处,故而可以进行比较学习,通过人们已经形成的习惯思维的旧事物去类比即将学习的新事物,通过比较分析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而事物间的差异又限制了类比的范围,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在类比的同时我们要辨别不同事物的差异,不能盲目类比。
一、类比法在比值定义中的应用我们知道比值定义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使用,在遇到一个新的物理量时,往往通过比值定义来定义,对于类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的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物理量来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这类新的物理量在物理量一类分为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或工作状态的物理量,如,速度,功率,电功率,二类为描述物质基本属性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容,电阻,燃料的热值等,这类定义往往有一共同特征:物理量有自身因素决定,与比值定义中的物理量无关。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之实验类比思想方法的运用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之实验类比思想方法的运用一、单选题1.“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功大小”.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A.通过水压来认识电压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C.真空铃实验D.据压强计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2.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这是采用了A.等效法B.建模法C.类比法D.控制变量法3.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A.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B.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C.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D.电路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4.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①.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类比。
①.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①.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①和①B.①和①C.①和①D.①和①5.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研究电流时,通过与水流的比较建立电流概念——类比法B.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等效法D.在研究磁场时,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场方向——转换法6.下列正确运用转换法的是()A.由扩散现象认识到分子热运动B.用弹簧连接两个小球研究分子间作用力C.比较实像和虚像D.类比速度建构密度7.在学习“电压”时,我们引入“水压”进行对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电流比作水流B.只要有水压就有水流,只要有电压就会有电流C.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D.这一研究方法被称为“类比法”8.下列实例中运用科学方法是“换元法”的是()A.研究光的传播引入光线C.类比速度学习密度概念D.利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9.注重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思想”
摘要:“类比法”学习物理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正如前苏联学者瓦赫罗夫所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康德也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思想”。
关键词:类比物理教学思维
一、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联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2)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英国的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
他把类比思维和联想紧密相联,只有有了联想才能有类比思维,不论是寻找创造目标,还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部离不开联想的作用。
二、类比思想的意义
1.物理学家的类比思想
物理学中的类比最有影响的事例之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法拉第了解到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后,就自然地进行了逆向思考和类比推理:既然磁铁能使附近的铁块感应磁化,静止电荷可以使附近导体感应出电荷,那么电流也应该使附近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一个光辉的思想:转磁为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类比思维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运用物理类比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
特别是在还不足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思维的情况下,类比更是得天独厚,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
运用类比方法教学能够给抽象的事物赋予间接的直观形象,把研究对象具体化,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学习中,类比方法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
解释功能在于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表象,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迁移。
我们正是想利用类比方法的解释功能,来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问题。
三、类比方法在教学
物理世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形形色色,事物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也多种多样,而类比的方法也多样化。
1.因果类比
因果类比是根据相类比的两个对象各自属性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类比推理。
在“电流的形成”的教学中,用“水流的形成”相类比,推出“电流的形成”。
先引一句俗语的上句:“人往高处走……”学生就很自然地接着说:“水往低处流。
”马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形成水流呢?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得出: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有高度差(水往低处流)。
我笑着说:“别忘了还应该要有水!”于是学生得出结论:形成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和高度差。
接着,我用水流跟电流类比,推出电流形成的条件,过程如下:
教师:水流可以说是水的定向移动,而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它们之间很类似。
形成水流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水,电流呢?
学生:要有电荷。
(此处运用了“简单共存类比”)
教师:确切地说,是要有自由电荷。
那么,自由电荷在什么情况下会定向运动呢?
学生:受到电场力。
教师:对!自由电荷在什么地方会受到电场力呢?
学生:电场。
教师:在电路中,电池的两极间有电压,即有电势差。
当导体的两端与电池的两极接通时,它的两端就有了电压,导体中就有了电场。
这样,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所以,跟水流的形成相类比,形成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
学生:还要有电势差(电压)。
这样,通过水流的形成跟电流的形成相类比,抓住主要的特征,由此及彼,由因到果,类推出电流形成的条件,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不容易遗忘。
2.对称类比
对称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属性之间的对称关系进行的类比。
客观世界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对称关系(例如:物体形状或几何形体的对称性、正负电荷与南北磁极的对称性、粒子与反粒子的对称等),这也是进行对称类比的基础。
3.协变类比
协变类比也称数学相似类比,它根据两个对象可能具有属性之间的某种协变关系(定量的函数关系)进行的类比推理。
也就是说:两个对象有若干属性相同或相似,并且在两者数学方程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推论在其他方面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形式上十分类似,都符合平方反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知识固然重要,而掌握方法可受益终身,因此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类比思想,逐步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逐步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溢然、张耀久著《类比》,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 张善贤著《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 南冲著《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海潮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二册),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