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

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我们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描述的,而说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的。

(介绍手势判断法,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三:完成教材提供的“地球自转实验”并将结论填在书上。(用学具中点燃的小蜡烛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注意:火柴与地球仪表面要垂直、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要一致。)

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

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

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

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

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

球还是暗的半球?

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

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练习: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极地投影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

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

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

小结: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课堂小结】第135页:1、2

【布置作业】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

提问: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平方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含探究报告

地球自转 本章教材主要从宏观的层面上探讨一些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自然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本章教材在编排内容按照从远及近,由宏观 到微观的顺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宏观方面,再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变化及有关地历法,地震等知识,同时本章的知识内容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 昼夜长短,日历、北京时间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 原有的认识,帮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阶段,由于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的运动,要使学生建立清晰而 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必须运用生活实际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加以说明, 这节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地球自转的方向,第二部分由于地球的自转而 引起的现象:昼夜交替等。 初一学生空间的想像能力很差,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我想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建议: 1、让学生事先预习,对地理方位要有明确的认识。 2、这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探究实验。但由于上课时间的局限性,我事先让学生 完成一些动手的内容:在地球仪上贴上方向标,写上方向。 如图: 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一步,有些学生会连方位也弄不清,更别说研究这堂课的

内容了。而且通过动手也达到了预习的目的。上课再通过手中的地球仪去研究地球的自转的特点,研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技能目标: 在探究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昼夜交替,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地球自转的特征、晨昏线的含义 地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问:这张讲台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地球处在运动之中 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生:地球进行自转,绕日公转运动,引出新课题:地球的自转。 ?新课学习 问: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点?(播放录像)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 一、单选题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下列现象与上述现象原 因一致的是() A. 昼夜交替 B. 四季更替 C. 阴晴圆缺 D. 一年太阳高度角变化 2.在同一个地方的晚上,连续数小时观察天空,会发现( ) A. 星空是静止不动的 B. 巨大的星空绕着一根轴自西向东旋转 C. 星星不断地从东方的地平线没入 D. 星星不断地从西方的地平线没入 3.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D.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 自转运动 B. 公转运动 C. 星空变化 D. 季节更替 5.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 A. 24小时 B. 7天 C. 30天 D. 365天 6.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造成“月落”景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球自转 D. 月球公转 7.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因为() A.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D.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 8.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繁星,主要是因为地 球) A. 自东向西的自转 B. 自西向东的自转 C. 自西向东的公转 D. 自东向西的公转 9.下列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自转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 B. 地球自转绕的中心轴是地轴 C.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填空题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11. (1)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绕地轴旋转的方向是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假想的)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北极—→North→Ni—→逆时针)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自东向西(南极—→South→Shun—→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各地地方时差异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早晨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黄昏18点。 练习: 1.看图回答: ⑴图一中ABC线是,其中AB是,BC是,地处在白昼,地处在黑夜。D地是正午12点时,A地是点,C地是点,E地是点。 ⑵图二中段是昏线,段是晨线,E地处在,F地处在。 地是6点,地是18点。 ⑶图三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⑷图四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判断ABC线是,AB是,BC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2.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而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③地球仪上有经线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平时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实际上是的结果;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球既不发光,也不 4.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呈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5.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A.太阳 B.北极星 C.地轴 D.赤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详解+练习:第4章 地球与宇宙 本章复习

本章复习 地 球 与 宇 宙

? ????????????????????????太阳和月球 ? ??????太阳 ? ????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里→外) 太阳活动 ? ????类型???? ?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 太阳风→日冕层 影响???? ?太阳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联(周期11年)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皮肤损伤 太阳风→极光 月球? ????自身基本特征?????本身不发光,可反射太阳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表面分布有许多环形山 月球环境特征:无空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生命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看:逆时针 从南极看:顺时针周期:约24小时 自转产生的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晨昏线(圈) 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365.2422天(即一年) 公转引起的现象 (北、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年中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夏大冬小) 昼夜长短变化: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地球与月球 ? ??????月相 ? ??月相成因?? ?月球本身不发光 地、月、日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周期约29.53天,称为朔望月) 判断月相及朝向: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日食和月食?????日食?? ?日食成因:地—月—日,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日食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月食???月食成因:月—地—日,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月食类型:月全食、月偏食 探索宇宙 ?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太阳为中心,距离太阳由近及远) 观测星空???? ?常见星座:大熊座、小熊座、天鹰座、天琴座、仙后座、猎户常见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大熊座→斗前两星连线→延伸5倍距离→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专题解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一、太阳与月球 1、太阳体积、质量巨大,温度很高,距地球遥远,是气体恒星。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 2、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多。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3、太阳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们称之为太阳黑子。 4、光球层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能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 5、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千米,但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它。人们可以在日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日珥”。(日珥发生在色球层,但是观察到却是在日冕层)。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极光是太阳风带来的。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8、月球表面明亮的部分称为“月陆”,为山脉、高原地形;月球表面阴暗的部分称为“月海”,为平原、低地地形。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二、地球的自转 1、自转中心:地轴;与赤道平面成23.5度夹角自西向东转动;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地球自转一周23时56分4秒,约为24小时(一天)。 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的缘故。 4、地球上昼夜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和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要注意区分。 5、地球表面由夜转变为昼的界线叫做晨线,由昼转变为夜的界线叫做昏线。(注意:晨昏线和经线不重合) 三、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

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我们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描述的,而说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的。 (介绍手势判断法,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三:完成教材提供的“地球自转实验”并将结论填在书上。(用学具中点燃的小蜡烛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注意:火柴与地球仪表面要垂直、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要一致。) 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 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 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 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 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 球还是暗的半球? 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 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练习: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极地投影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

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 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 小结: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课堂小结】第135页:1、2 【布置作业】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 提问: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K12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 4.2《地球的自转》说课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球的自转》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本节内容有: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昼夜交替等。这是继上学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后,又一次接触地理知识。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课标大大降低了难度,而且有很大的直观性。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学生早已具备的知识,但教材上要求的用橡皮泥或纸做十字向标来了解地球自转,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第二、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并不只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 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 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第04章 地球和宇宙(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 第4章地球和宇宙 复习课 目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点专题梳理】 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 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 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 (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 (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 (1)原理不同。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 (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_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

4.1 地球的自转 -------屠定秀 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内容短小、精练、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在有限的篇幅内既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活动、探究、阅读、思考的广阔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拓展的空间。这部分知识是认识地球运动的起点和“钥匙”,是学生今后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基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 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某某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产生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现象 学情简析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并且也有小学学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通过借助适当的辅助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这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 学法指导 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及“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师生在愉快互动中共同探究知识。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教学过程: 今天很荣幸来了这么多的老师、这节课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气氛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老师今天特地邀请来了传说中两位重量级嘉宾那就是悟空和八戒。自从西天取完真经之后、八戒也变的会更加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悟空一起去探究和遨游太空并且他们知道地球并不孤独、他和八大行星结伴绕着太阳在那里公转。同时又发现这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所以他们觉得还是地球最为漂亮、于是他们就来到了地球。 这时八戒突然脑海里蹦出一个问题…… 八戒:猴哥、为什么我们在取经的过程中太阳每天都要东升西落呢?悟空:我口渴了、你先去打点水给我解渴我再给你解答。 于是八戒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口、见到人家在看播放有关台风的新闻、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课练--第4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第2节地球的自转 知识点 1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 2.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人跟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C.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 3.用箭头分别在图A4-2-1各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填表。 图A4-2-1 4.下列与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无关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5.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 B.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昼夜现象 C.由于地球自转,地轴的宇宙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7.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将西升东落 B.地球上仍有昼夜交替现象 C.月亮仍东升西落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 知识点 2 昼夜交替 8.下列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B.晨昏线与纬线平行 C.晨昏线为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9.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甲、乙两地,某时刻甲地刚好处于晨线上,乙地处于甲地的东侧,则乙地此时处于( )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10. 读图A4-2-2,回答下列问题。 图A4-2-2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20200224159

第2节地球的自转1.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导致( ) A. 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 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 2.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 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谖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3.地球自转的运动属于( ) A. 机械运动 B.地壳运动 C.生命运动 D.化学运动 4.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是(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土星 5.关于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 B. 绕太阳自转 C.绕地轴自转 D.自转方向会发生变化 6.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太阳是个发光体,而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D.太阳不运动

7.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其原因是( ) A. 地球一刻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B.地球一刻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C.太阳每天不停地绕地球运动 D.太阳每天不停地绕银河系中心旋转 8.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球本身不发光 B. 地球绕太阳旋转 C. 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 D.地球绕自己的轴不停地旋转 9.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昼夜更替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而南 D.自南而北 10.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 ) A. 南、北寒带地区 B. 南、北温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 11.从太阳看地球公转方向是( ) A. 静止不变 B. 每半年换一次方向 C.自西向下 D.自东向西 12.杭州连续两次黎明来临时地球刚好自转周,先后经历了个白昼和________个黑夜,共天,约 h。 13.地球表面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是,从黑夜转到白昼的分界线是,从白昼转到黑夜的分界线是。 14.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节 地球的自转

第2节地球的自转 1.(2018辽宁鞍山一模)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 图4-2-1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2017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检测)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极昼极夜 C.月亮阴晴圆缺 D.四季更替 3.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____,南极上空俯视呈____。(顺时针、逆时针) 4.(2017安徽和县期末)你认为下列哪一事实能说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 A.寒来暑往B.阴晴变化 C.日出日落D.登高望远 5.(2018辽宁鞍山一模)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6.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昼夜交替的方向是 (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2017四川南充中考)与下图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无关的是( ) 坐地日行八万里 图4-2-2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重合

B.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斜交 C.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晨昏线上的时刻是6点或18点 10.(2018福建上杭龙田中学期中)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A.每天都会重合 B.永远都不可能重合 C.在春、秋分日的某一时刻会重合 D.在冬、夏至日的某一时刻会重合 1.(2017山东临清一模)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围绕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2.(2018广东河源文昌中学月考)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夏天热,冬天冷 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D.夏季白天比较长 3.(2017海南中考)2017年1月28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是当地时间14时,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B.月球公转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专题复习学案

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专题 考点一:地球自转 例1.下列图形中地球自转方向标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变式】如上图为南半球日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A、B、C、D四地中,处于白昼的是,处于黑夜的是,处于昏线上的是。(3)地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4)昼夜交替产生原因。 例2.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③⑤ 例3.地球自转运动,致使产生了()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D.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现象

考点二:地球公转 例4.一年中太阳直射一次的是() A.赤道B.南、北回归线C.南、北纬30°D.南、北极圈 【变式】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A.向南移B.先向北后向南移C.向北移D.先向南后向北移 例5.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变式1】浙江省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冬至日B.春分日 C.夏至日D.秋分日 【变式2】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我们学校的 操场上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杆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A.两地杆影一样长B.学校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学校的短D.不一定 例6.读光照图回答:

七年级科学下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4章 第1-4节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然科学教案

地球与宇宙 学员编号:年级:初一课时数:3 学员某某: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地球与宇宙 授课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一、课前知识问答 1、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2、地球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3、你知道农历15日,月亮是什么形状吗?那过年的时候呢? 4、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B的月相叫,出现的时间是; (2)C的月相叫,出现的时间是; 答案:(1) 新月, 农历初一 (2)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 二、同步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 知识点1:太阳 1、太阳: 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光球层 (太阳黑子)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日珥) 太阳活动: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耀斑: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实际上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上图为日全食下看到的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的峰年;相反则称为谷年。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人类影响很大。 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 例1:太阳是颗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光和热基本上来源于() A.太阳中心 B.日冕层 C.光球层 D.色球层 答案:A 例2:太阳大气由内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答案:B 例3:按照每秒钟行进30万千米的光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答案:C 例4: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 答案:B 例5:我国史书曾记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正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核层 答案:A 知识点2:月球 月球大小:直径:3476千米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教案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活动1:请学生看书,然后看谁写的又快又多关于太阳的概述。 学生归纳:太阳直径:140万千米 太阳表面温度:6000℃ 中心温度:1500万℃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活动2: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设计意图 提高阅读和记忆能力

1998+11=2009年为太阳活动的谷年 活动8:描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9:同学们一起看板书总结。做练习一个一个提问 课堂巩固练习 、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是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A)最外层(B)色球层(C)光球层(D)日冕层、按照每秒钟行进30万千米的光速计算,太阳光达到地球需要 学生归纳:太阳风对短波通讯有影响。太阳黑子或耀斑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有损伤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在宇宙中,除了太阳外,月亮也是地球一个非常重要的近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的天体,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用学生熟悉的事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兴趣。

问]:月球表面为何有明暗交错? 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究竟月面的那些构造和明暗交错直接有关呢? 辅助]:出示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远处感受月面“远景”。 归纳]:月球表面百孔千疮,环形山是一种圆形低洼地带,被环形降起所包围,明亮的到),阴暗部分是的平原和低地(光线弱或光照不到),这些阴暗的低地曾被称为“海”和“洋”!所以自古人类会对月球有那么多的遐想。 板书]:a、月球的形状——球形亮的月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太阳的反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