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挖空练及易错提醒专题02细胞代谢(答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细胞代谢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细胞

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5、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6、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⑴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同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

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⑵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

要成分是

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

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⑶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

态的统一结构。

⑷1970年,科学家以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核人细胞融合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⑸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7、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是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

保护和润滑、识别。

8、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的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也有逆浓度梯度的扩散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9、当细胞需要摄取或外排的大分子时,可以通过细胞膜这个结构来实现,相应的的现象称为胞吞和胞吐。

10、

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否否

O2、CO2、水、

甘油、苯、乙醇

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是否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顺、逆浓度梯度运输是是

各种离子、

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11、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不能明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穿过细胞膜完成的,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于物质浓度差和(或)ATP。

(2)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

进出细胞。

(3)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细胞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易错提醒

二、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

三、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或

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四、ATP的结构简式:

1.ATP全名: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五、ATP与ADP的转化:(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六、ATP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去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举例:大脑思考、生物发电和发光

3.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七、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兼性厌氧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

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八、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发生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CO2、[H]、释放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ATP

C6H12O6

2丙酮酸+4 [H] + 能量(少)

2丙酮酸

+6H2O

6CO2 +20 [H] + 能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