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详解课件
厥。
诱因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 同时也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导致血压下降和晕厥。
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静脉淤血,回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 下降,诱发晕厥。
疼痛刺激
疼痛刺激可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 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血压下降。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晕厥病 例的30%左右。
发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 性更常见。此外,一些特定的人群,如青少年和老年人,以 及身体虚弱或长期卧床的人,更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及诱 因
病因
症状
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强烈恐惧、焦虑、疼痛等情绪或躯体刺激,随 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最终导致晕厥。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血容量不足、疼痛 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
当受到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刺激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 心动过速,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这种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的失衡导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不足,引发晕厥。
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预防措施研究
研究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 发生的措施,如生活方式 调整、药物干预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索病因
进一步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进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作者:杜军保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5期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中约80%系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2006年我们课题组对此病的诊断提出了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临床诊断方案,以及基于血流动力学类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VVS的诊断目前对于VVS患儿的诊断主要依据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试验操作简单,危险性较小,所以可以采用它对VVS患儿进行初步筛查,排除需与VVS进行重要鉴别诊断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具体方法是让患儿平卧在倾斜床上几分钟使其处于平静状态,并测量患儿的基础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将倾斜床倾斜至90°,使患儿处于直立状态,以激发其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发作,站立10分钟后再次测量患儿的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试验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一系列变化。

通过直立试验可以排除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增加930次/min或心率最大值≥120次/min,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①平卧时血压正常,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证据:②体位由平卧变成直立后3分钟内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心率无明显变化。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VVS诊断中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它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

BHUT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试验时要求安静、光线黯淡、温度适宜。

应用美国Dash2000多导生理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并定时记录(每次2分钟),出现症状时连续记录。

患儿仰卧10分钟,记录基础动脉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然后站立10分钟重新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以除外直立性低血压等疾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知识讲解

血管迷走性晕厥知识讲解

伴咽喉疼痛或面部疼痛的
神经痛引起的神经介导晕厥
转头或压迫颈动脉窦时发生的
颈动脉窦性晕厥
突然站起时发生的
体位性低血压
服用引起QT延长、心动过缓药物者
药物引起的晕厥
伴复视、头晕、言语含糊的
TIA
发作后有意识模糊、意识丧失时间 >5分钟者
癫痫
频繁发作伴有躯体症状但无心脏疾病者
精神疾病
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者
心源性晕厥
syndrom)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JACC 1996;28:263-75
HUTT的禁忌征
晕厥伴有临床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左 室流出道梗阻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晕厥者。 已知有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的晕厥患
者。 严重脑血管疾病的晕厥患者。
JACC 1996;28:263-75
HUTT的操作方法(一)
心跳加快,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心率增快,舒张血压升高,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二)
VS患者体位从平卧变为立位 300~800毫升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 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快速下降
心室强烈收缩,发生空排现象 对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或C纤维)刺激增加,形成类似血压升高的交感冲动
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危象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低血压 窦性停搏 III ° AVB
HUTT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一)
Kenneth M等总结了11个未用药物激发 的HUTT试验的研究结果:
特异性为83-100%,随试验时间的延长特异性 下降(30分钟为94%,40分钟为92%,60分钟 为88%)
HUTT结果判断(一)
阳性标准:
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和/或 舒张压≤50mmHg, 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

儿童晕厥38例病因分析

儿童晕厥38例病因分析

童 ,突 发晕厥 ,持续 时 间 < 5 ai r n,血 糖偏 低 。
1 . 6 不能确 定晕厥 原 因 4例 ( 1 0 . 5 %) 。晕厥 持续 时间 均<5 mi n。1例上 课时 突觉头 晕 ,3 ai r n后晕 厥 ;1 例 突
觉视物模 糊半小 时后 发生晕厥 ;1例先天性 室 间隔缺损术 后 1年余 ,午睡时 突然晕厥 ,伴肢体抽动 ;l例突觉胸 闷、 心悸 l h伴肢体抽动 , 无心脏病 史。这 4例患儿查体及辅助
检查 均未 见异常 。
作者 单位: 3 1 5 4 9 0 浙江余姚市低塘卫生院儿科
通信作者:周文 ,E ma i l : 3 l 6 7 4 5 1 2 2 @q q . c o n r
格 检查及 合理 的辅 助检查 是诊 断小 儿晕厥 的基 础 。
心源 性晕厥 常 由心脏结 构异常 或心律 失常引起 ,由于 心排血 量 的突然 下降 ,导 致大脑供 血不 足而 发生晕厥 。心 源性病 因不是 s J - , J L 晕厥 的主要 病 因 , 但它 在所有 晕厥 中最
复发作 的晕厥 将严重 影, I  ̄ J L 童 的学 习及生 活质量 ,引起 家 长焦虑 ,且部分患 儿有猝死危 险。为探讨 儿童晕厥 的病 因 , 笔者对 我院 2 0 0 9年 5月至 2 0 1 2年 5月收治 的 3 8例晕厥
l例 。
1 . 5 代谢 性疾病导 致晕厥
l 例 ( 2 . 6 %) 。为 l例 8岁 男
倒地 较慢 , 一般无外伤 。学校恐惧症在上学前表现 明显 ,一 般 有恐 惧症 状 ,同时可有腹 痛 等其他症 状 。 总之 ,导致J ] , J L 晕 厥 的病 因较 多 ,以血 管迷 走性晕厥 最常见 ,心源 性晕厥 最 危险 。详 细的病 史采 集 、全面 的体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 厥(混合型)的健 康宣教
_
目录
01.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基本知识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生活管理 03.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紧急处理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基本 知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功能失调,导 致血管收缩和舒张 异常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如进行深呼吸、冥想、 瑜伽等放松技巧
增强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 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 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紧急 处理
晕厥时的应对措施
保持冷静:保持冷
1
静,避免恐慌,以
治疗和预防措施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 高血压药物等
0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03
避免诱因:避免长时间站立、过度劳 累、情绪激动等
0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等 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生活 管理
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选择 适合自己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突然站立、 快速转身等剧烈 运动
运动前热身:运 动前做好充分的 热身准备,避免 肌肉拉伤
运动后放松:运 动后进行适当的 拉伸和放松,帮 助身体恢复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血管病变:如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痉 挛等,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
01
03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 常:如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激 素分泌异常,导致 血管收缩和舒张异 常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门诊就诊或者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119例。

所有的患者均先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如果为阴性,则再进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

结果:(1)BHUT 119例,阳性6例,阳性率5.0%;SNHUT 113例,阳性57例,阳性率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HUT和SNHUT阳性率52.9%。

(2)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BHUT为(22.79±12.52)min,SNHUT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6.03±4.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阳性反应类型:血管抑制型77.8%(49/63);心脏抑制型14.3%(9/63);混合型7.9%(5/63)。

(4)阴性反应类型:正常反应87.5%(49/56);直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1.8%(1/5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7.1%(4/56);直立性低血压3.6%(2/56)。

(5)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胀不适,但均能完成SNHUT,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HUTT对VVS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NHUT能提高VVS诊断的敏感性。

标签:直立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硝酸甘油晕厥是指由于突然发生的全脑灌注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能自行恢复意识[1]。

临床上晕厥分为3大类,即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以及心率减慢,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低灌注而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效果分析

口服补液盐配合直立训练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效果分析
g r o u p.Th e n e g a t i v e c o n v e r s i o n r a t e o f o r a l r e h y d r a t i o n s a l t a n d t i l t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g r o u p wa s s i g n i ic f a n t —
g a l s y n c o p e
450000 ,Chi na
ME NG Xi a o — h u i .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Z h e n g z h o u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N o v . 2 0 1 3, V o 1 . 4 0, N o . 2 2
口服 补 液 盐 配 合 直 立 训 练治 疗 儿 童 血 管 迷 走 性 晕厥 的 效 果 分 析
治疗儿童血 管迷走性 晕厥 , 且效果优 于单用直立训练及单 用口服补液 盐组。
【 关键词 】 血 管迷走性 晕厥 ; 儿童 ; 口 服 补液盐 ; 直立训练
Ef f e c t o f or a l r e hydr a t i o n s a l t a nd t i l t t r ai ni ng pr o gr a m o n pe di a t r i c pat i e nt s wi t h v as ov a-
当体位由卧位改为倾斜体位引起下肢静脉过度充盈致回心血量减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室的收缩增强激活通常情况下感受牵张刺激的心脏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并由c纤维将刺激信号传人大脑兴奋副交感神经神经中枢产生反射性的外周血管舒张和或心跳减慢造成短暂的血压降低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先兆晕厥或晕厥的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什么共同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为晕厥的最常见类型,每年美国发生晕厥的患者大约有100万,其中40%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Calkins等强调,虽然血管迷走性(也叫血管减压性)晕厥可临床诊断,但是在该人群中不必要的诊断试验的费用达到了16,000美元。

2.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是什么?虽然不能充分理解,但是如Foster在1888年提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机制被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以维持意识清楚。

今天,用于解释和触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模型是Bezold-Jarisch反射(命名于两位独立工作的生理学家,主要研究心室对容量的反应)。

3.什么是Bezold-Jarisch反射(贝-亚反射或贝-贾反射)?Bezold-Jarisch反射(BJR)是一种神经心源性反射,通过心脏机械感受器激活启动而发生作用。

BJR显示,心室容量减少激活位于心室下后壁的牵张感受器。

心室这种矛盾的伸缩通过神经交通发送冲动到中枢神经系统。

这种交通主要包括迷走神经活动度,导致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显著增加,最终产生特定个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三联症:血管舒张、心动过缓、意识消失。

当前关于这些机制的最流行理论来自于控制出血或内脏传入神经受到刺激的动物研究。

4.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其他机制有哪些?虽然Bezold-Jarisch反射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机制,但是很多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也极可能发挥作用。

这些递质包括5-羟色胺、腺苷和阿片类物质(即麻醉中常给的药物)。

有趣的是,纳洛酮,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也有增强压力反射机制的作用,这表明,阿片类物质可抑制这些压力反射介导的迷走反射。

此外,在情绪紧张阶段(比如麻醉医生在静脉导管植入时静脉穿刺困难时导致),前脑和下丘脑也在BJR中发挥调节作用。

5.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因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特殊生理机制尚未明了,因此,很难鉴别可能存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U T T) 方 面 的差 别 。 方法 根据 初次 发病年 龄把所有 患儿分 为低龄 组( 6~1 0岁 ) 和高龄 组( 1 1~ 1 6岁 ) , 对两
组 分别 进行 年龄 、 性别 、 直 立倾 斜试 验 阳性 率 的 比较 以及两 组病 例在诱 因, 先 兆出现 和持续 时 间方面进 行对 比。 结果 V VS 在 低年 龄组发 病率较 高年龄 组发病率 抵 ; 男性 发病率 较女性低 ; Hu 1 v r阳性率 在年 龄组间统计 学意义 , 而 在性别 方面有 统计学 意义 , 女性 阳性率 明显增高 ; 两组在诱 因 、 先 兆方 面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而持续时 间无 统计
学 意义 。 结论 V V S 发病率低 年龄组 低于 高年龄组 , H u T T阳性率 女性高 于男性 , 在诱 因和先兆方 面 , 低 年龄组低
于 高年龄组 , 持续 时间无差别 。
【 关键 词 】 儿童 ; 血管迷走性 晕厥 ; 直 立倾斜 试验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h e a d - u p t i l t t e s t ( HU T T )i n v a s o v a g a l s y n c o p e ( VV S ) . Me t h o d s A l l c h i l d r e n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y o u n g e r a g e g r o u p ( 6~ 1 0 y e a r s o l d )a n d s e n i o r a g e g r o u p ( 1 l一 1 6 y e a r s o l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f i r s t a g e o f o n s e t . T h e
Cl i n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v a s o va g a l s y nc o pe i n 5 7 c h i l d r e n
ZHU Y 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t h e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Yo n g c h e n g , Yo n g c h e n g 4 7 6 6 0 0 , C h i n a
2 0 1 3 年 9 月 第 3 卷 第 1 8 期
・ 临床研究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 7 例临床分析
朱 蕴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 河南永城 4 7 6 6 0 0
【 摘 要 】目的 分析 血 管迷 走性 晕 厥( V V S ) 在发 病 年龄 、 性别 、 诱因、 晕厥 先 兆 、 持续 时 间及 直立 倾斜 试验 阳性 率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s o f a g e o f o n s e t , g e n d e r , i n c e n t i v e s , s y n c o p e p r o d r o me , d u r a t i o n
a g e , g e n d e r ,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HUT T, i n c e n t i v e s , s y n c o p e p r o d r o me a n d d u r a t i o n o f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 Re s ul t s T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VVS i n y o u n g e r a g e g r o u p wa s l o we r t h a n t h a t i n s e n i o r a g e g r o u p ; T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VVS i n ma l e wa s l o we r t h a n t h a t i n f e ma l e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a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HUT T b e t we e n b o t h a g e g r o u p s , b u t
t h e r e w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g e n d e r ,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f e ma l e 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 T h e r e w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e r e n c e s i n i n c e n t i v e s a n d s y n c o p e p r o d r o me b e t w e e n t wo g r o u p s , b u t t 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d u r a t i o n . Co nc l us i o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VVS i n y o u n g e r a g e g r o u p i s l o we r t h a n t h a t i n s e n i o r a g e g r o u p ,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HUTT i n f e ma l e i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ma l e , t h e i n c e n t i v e s a n d s y n c o p e p r o d r o me i n y o u n g e r a g e g r o u p a r e l o we r t h 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